首页 > 作文

天门山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24 06:57:16 阅读: 评论:0

太乙真人王者荣耀-苏州必去的三条街

天门山简介
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步图)

2023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

篇)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

诗。几何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

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

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

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

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

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

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nyn

空蒙kngmng

淡妆浓抹dnzhungnngm

相宜xingy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胖子衣服 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想像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祖

国山川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李白的资料,侧重于写景方面的。

vcd课件:

教学方法:读读画画,读读讲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最近,你又

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以怎样来学习?教师

引导归纳学法:

(1)说作者

(2)读诗文

(3)讲诗意

(4)画风景

(5)评意境

(6)背课文

(7)赏类文

二、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1、说一说作者:李白。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师

相机补充:

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约700余首,与杜甫齐名,

人称“李杜”,其诗作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大。这首诗是作者遇赦返乡途经天门山

时,看见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后写下的一首诗。

2、读一读。

①师范读;

②自己读、小组合作读,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插图自学古诗,读通,

试着说意思。

③抓住重点词语读。(断、开、回、出)

④集体读。(注意音调和诗的平仄)。

3、说一说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a、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结合画面说)

b、师相机提问补充:

“天门”指天门山,天门山怎么了?从中间断开了,一个“断”字,让人觉

得奇,为什么断了?是楚江水冲断金刚藤口服液 了,能把山冲断的江水,是怎样的浩大和汹涌?

楚江水使天门山从中间断开,冲开了(板书:出)一条顺畅的通道,可以想象出

天门山地势的险要。

“碧水”指楚江水,“碧”写出了江水的颜色,“东流”,向东流去。“至

此回”,原文说是“直北回”,回的意思是到这里拐弯,(板书:回),楚江在

这里因山势而转,形成回旋北流的气势。从前两行诗,我们可想象出山之险,水

之大。(感情读一读)。

“青”,绿色,写出了山的颜色,青山隔江对峙,相对而出,(板书:出)

“出”,冒出来,体现了山之高。“孤帆”,孤是单一的意思,孤帆是江里只有

一只小船。由于山势险要,江水奔流气势非凡,帆船在长江里显得很小。由于作

者是远望,所以感觉到小舟仿佛来自水天相接的地方,仿佛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

(板书:来)作者赦免返乡,坐船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这也是作

者行船的感受。给人以辽阔、浩瀚之感。

c、看板书的四个动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d、同桌互相讲一讲。

4、画一画。

学生在准备好的画纸上画一画,指名到台上说一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

样画。

5、评一评

(1)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很优美,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如“断”“开”“回”

“出”,生动形象,给全诗带来活力。(运用动词带活力)

(2)李白把天门山这么美丽的画展现在大家眼前,从色彩上看,楚江水(碧)

绿,天门山(青)绿,日(红),色彩明丽。画中的山是静态的、水、孤帆是动

态的,行船的感受中,山也动起来了“出”,组成了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景物色

彩明丽,动静结合。

(3)短短的四行,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一段的景色,真可谓是雄奇,

壮丽的景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即为诗。

6、背一背

齐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美,音韵美,思想美,这首诗赞扬了祖国的山川之

美,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指名读,分组读,背古诗。

7、赏一赏

欣赏大家收集整理李白的其它的描写景物的诗。

(课件出示)师生诵读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用语言描写《望天门山》,写成一段话,完成图画填色。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

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

2、指名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4、学生质疑。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联系学生游三峡来进行体会。同时体

会课题中的“望”)

3、教师小结。

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

《望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

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

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

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

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5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那些山?还想去游那些山?你们知道

吗,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天门山,早在唐朝时,大

诗人李白就去过那里,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识“天门山”

1、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①望:看,往远处看。

②天门山:“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山的门,可见天门山是……(高、

俊秀、险等)师补充: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

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

由此得名。

2、李白远望天门山,见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

游览天门山。

三、游览“天门山”

㈠我能读,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①读音准确;

②停顿恰当;

③有表情地朗读;

④有画面地朗读。

3、变换形式,反复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全班读)(过

程评价)

㈡我能说,

1、说一说这首诗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①我感受到诗歌磅礴的气势。理由:“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

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

阻挡。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②我感受到李白内心的激动。理由: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

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

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最后一句要用高昂的声音来表现内心的激

动。

2、说一说这首诗你不理解的和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学情预测: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从中断裂;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通,流过的意思;回:回旋;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天门山仿佛是被神斧拦腰从中劈开似的,长江从两山之间奔腾而出。只见向

东流去的碧绿的江水,在这里打了个回旋径直向北流去。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突出,耸出来;孤帆:单独的一只船;日边:遥远的天边。

两岸苍翠的东西梁山隔江相对从船的两边掠过。一叶孤帆从天水相接的远方

徐徐驶来。

(适时补充: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用

“出”字有何绝妙之处?①“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

给人感觉活跃。②“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③

“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小结: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

㈢我能画,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

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天门、楚江、碧水、青山、

孤帆、日。)

1、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画?说说你的理由。

①画单一景物;

②画一个片段;

③画连环场景。

2、作品展示。

3、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

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

小结:①你能想象得出作者舟行天门山时的感情吗?

(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②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我伫立在来自天边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飞神驰;乘船迎天门而去,眼前

是浩浩荡荡的急流翻腾着漩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

五、作业布置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6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

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

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

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

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

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望天门山爱国帆来日出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之情。

2.生字词。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

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

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

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就是

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

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

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

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

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

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

得更近些。

9.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

势?

10.(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个字

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1.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

“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2.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

哪个字读出来的?

13.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

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

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

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

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

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

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

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

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

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五、总结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加动作背《天门山》。)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

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

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

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9

学习目标:

一、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

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

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

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抛竿技巧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

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

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

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

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

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

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

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

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跑步的作文 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

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

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

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

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

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

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

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

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宾馆的英语 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

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

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

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

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

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

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

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

范读。)

四、巩固延伸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关于星的成语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

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

去搜集背诵。)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

1.同座对讲。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

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图上要有青山、

江水、孤帆、太阳。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6:5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c12373f13a31b4cc4f337bcd8204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门山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门山简介.pdf

上一篇:大小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天门山简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