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电源的种类及规格
第一节机箱的种类及规格
机箱作为电脑主要配件的载体,其主要任务就是固定与保护配件。而电源的作用就是把市电(22OV交
流电压)进行隔离和变换为计算机需要的稳定低压直流电。它们都是标准化、通用化的电脑外设。
从外形上讲,机箱有立式和卧式之分,以前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卧式机箱,而现在一般采用立式机箱。
主要是由于立式机箱没有高度限制,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多的驱动器槽,而且更利于内部散热。如果从结
构上分,机箱可以分为AT、ATX、MicroATX、NLX等类型,目前市场上主要以ATX机箱为主。
在ATX的结构中,主板是安装在机箱的左上方,并且是横向放置的。而电源安装位置在机箱的右上方,
前方的位置是预留给储存设备使用的,而机箱后方则预留了各种外接端口的位置。
这样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安装主板时,可以避免I/O口的过于复杂,而主板的电源接口以及软硬盘数据
线接口可以更靠近预留位置。整体上也能够让使用者在安装适配器、内存或者处理器时,不会移动其他设
备。这样机箱内的空间就更加宽敞简洁,对散热很有帮助。
在机箱的规格中,最重要的就是主板的定位孔,因为定位孔的位置和多少决定着机箱所能使用主板的
类型。比如说,ATX机箱标准规格中,共有17个主板定位孔,而ATX主板真正使用的只有其中的9个,
其他的孔主要是为了兼容其他类型的主板而设计的。
电脑电源种类及规格
1.AT电源
AT电源应用在AT机箱内,其功率一般在150~250W之间,共有4路输出(5V,12V),另外向主板提
供一个PG(接地)信号。输出线为两个6芯插座和几个4芯插头,其中两个6芯插座为主板提供电力。AT
电源采用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关机,不能实现软件开关机。
2.ATX电源
ATX电源和AT电源相比较,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3.3V和+5VStandBy两路输出和一个PS-ON信号,并
将电源输出线改成一个20芯的电源线为主板供电,在外形规格和尺寸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电源
3.MicroATX电源
MicroATX电源是Intel公司在ATX电源的基础上改进的,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制作成本。最显著的变化
是体积减小、功率降低。
4.BTX电源
BTX电源是在ATX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得到的,它包含有ATX12V,SFX12V,CFX12V和LFX12V4种电源类型。
其中,ATX12V针对的是标准BTX结构的全尺寸塔式机箱,可为用户进行计算机升级提供方便。
电脑电源种类及规格
第二节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指标
一、电源的工作原理
微机电源的工作原理是:220V市电输入经滤波及整流之后变成309V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被送到
脉宽调制器(PWM)功率转换线路,在PWM控制线路控制下,变成幅值在300V的矩形波,再经高频变压器
降压及整流滤波即可输出+12V、+5V的直流稳定电压。通过控制300V矩形方波的占空比即可以得
到稳定的直流输出值,这也就是反馈稳压的主要原理。
目前常见的微机电源功率从130W到250W不等,最常用的便是250W的。在电源内部有一个110V/
220V的选择开关,因为我国市电采用220V的标准,所以国内制造或组装的微机电源绝大部分将11OV/
220V开关剪下焊接在220V的一端。电源内部最容易损坏的部件是保险管,其规格通常为10A。在更
换时,需注意保险管金属帽上的标号,一定要更换规格相同的产品。
如果规格过大,当有过高电流出现时,那么保险管就起不了作用,此时很有可能将电脑烧毁;如果更换
的保险管规格较小,那么就不能满足电脑的用电需求,导致死机现象频繁。另外,微机的电源一般都具有
完善的自我保护功能,在直流负载发生短路时,它们可以自动切断电源,而在负载故障消失时,又能自动
恢复正常供电功能。
二、开关电源的重要指标
1.效率
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百分比。测量条件一般是满负载,输入交流电压为标准值。
2.输出电压保持时间
即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撤消后,输出电压的保持时间。
3.隔离电压
电源电路中的任何一部分与电源基板地线之间的最大电压,或者能够加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之间的最大直流电压。
4.电网稳定度(线性调整率)
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在指定范围内变化而变化的百分率。其应用条件是负载和周围的温度保持恒定。
5.负载稳定度
输出电压随着负载在指定范围内变化而变化的百分率,条件是输入电压和周围的温度保持恒定。
6.噪音和纹波
附加在直流输出电压上的交流电压和高频尖峰信号的峰值,通常我文本转换为数值 们以MV为度量。
7.过载或过流保护
防止因负载过大,使输出电流超过原设计的额定值而造成电源损坏。
8.过压保护
当输出电压超过额定值时,电源会迅速自动关闭,停止输出,以防烧毁供电设备。
9.电磁干扰
即那些由开关电源的开关器件产生的,不希望传输和发射的高频能量频谱。
第三节电源的分类
PC电源目前从规格上主要可以划分为3大类型:
一、AT电源
AT电源的功率一般都在150W~250W之间,共有4路输出(正负5V,正负12V),另外向主板提
供一个PG(接地)信号。输出线为两个6芯插座和几个4芯插头,其中两个6芯插座为主板提供电力。
AT电源采用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关机,不能实现软件开关机,这也是很多电脑用户不满的地方所在。
在ATX电源规格没有出台之前,从286一直到早期的586,一直采用的是AT电源为主板供电,应
该说这是电脑市场上存活时间最久、覆盖面最广的电源规格。不过随着ATX电源的逐渐普及,AT电源
如今已经淡出市场了。
二、ATX电源
ATX电源是Intel公司1997年2月开始推出的电源结构。和以前的AT电源相比较,在外形规
格和尺寸方面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但在内部结构方面却做了相当大的改动。最明显的就是增加
了正负3.3V和正5VStandBy两路输出和一个PS-ON信号,并将电源输出线改为了一个20芯的电源
线线为主板供电。随着CPU处理器工作频率不断提高,为了降低CPU处理器的功耗、减少发热量,就
需要设计者降低芯片的工作电压。从这个意义上讲,电源就需要直接提供一个正负3.3V的输出电压,
而那个正5V的电压也叫做辅助正电压,只要接通220V交流电就会有电压输出。
AT电源的功率一般为150~220W,共提供四路直流电源输出(5V、12V),另外AT电源会
向主板提供一个“P.G.”信号。AT电源输出线分为两个六芯插座以及几个四芯插头两类。两个六芯插座
负责给主板供电,由于两者基本相同,在插入时应注意将两根地线(一般为黑色)放在中间。四芯插头主要
用来给软驱、硬
盘、光驱等外部设备供电。在开关方式上AT电源采用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通常电源都带有一个接触锁
定式开关,由于工作电压为市电(交流220V)使用时应注意安全。ATX电源规范是一种新的结构标准(包括
电源规范和主板结构规范两部分),英文全称为ATExtend,因此也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相对AT标
准,ATX电源在外形尺寸上并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增加了+3.3V、+5VSB(StandBy)两组输出电压以及一
个“PS-ON”信号,与主板连接改为一个20芯插座供电。还有一类缩小型的ATX电源棗MicroATX电
源,它较标准ATX电源显著缩小了体积并适当降低了输出功率。标准的ATX电源体积是150mm?
40mm?6mm,而MicroATX电源的体积只有125mm00mm3.51mm;标准ATX电源的输出功率一般
在160~350W,MicroATX电源的输出功率只有90~145W。
ATX电源在结构上较AT电源有很大改动,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1.在其开关方式上,ATX电源采用“+5VSB、PS-ON”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只要控制
“PS-ON”信号电平的变化,就能控制电源的开启和关闭(“PS-ON斝∮?V伏时开启电源,大于4.5伏
时关闭电源),从而彻底告别了AT电源的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也使软件关机、通过网络对电脑进行远
程唤醒等操作都成为了可能。
电源新增加的3.3V直流稳压输出,可以直接为CPU、AGP显卡、SDRAM等部件供电,从
而减少了传统AT电源要再进行电压转化步骤,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以及电源的工作效率。
电源的主板接口采用20脚的双排长方形插座,并在设计中加入了防反插设计(反方向无法
将插头插出入插座中),使拔插操作不易出错,避免了AT电源因插错插头而烧毁主板的危险。
电源具有+5V炒空心菜的做法 SB脚,只要ATX电源一但上电,+5VSB脚便可输出高质量的+5V电压、约
100mA的电流。它主要供电脑内部一部分电路在关机状态下为保持工作的芯片使用,完成电脑唤醒功能。
因此只有将ATX电源的电源插头拔下才能真正切断ATX电源的供电。
ATX电源的主变换电路采用了与AT电源相同“双管半桥它激式”电路,PWM(脉宽调制)控制器也同
样采用TL494控制芯片,但在开关方式上取消了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因此只要接上电源线,在变换电
路上就会有+300V直流电压,同时辅助电源也向TL494提供工作电压,为启动电源作好准备。在待机状
态下辅助电源的一路输出送至TL494芯片,另一路输出经分压电路得到“+5VSB”和“PS-ON”两个+5V信
号。“+5VSB”信号连接到ATX主板的电源管理电路并作为它的工作电压,按照ATX电源规范的要求,
“+5VSB”输出端应能提供100mA以上的工作电流。ATX主板的电源管理电路输入端与“+5VSB”相连,
输出端与“PS-ON”相连,在其触发按钮开关(非锁定开关)未按下时,“PS-ON”的电压为+5V,它与电压
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同时U1负相输入端的电压为4.5V左右,此时电压比较器U1将输出
+5V电压至TL494芯片第4脚,TL494芯片的第9、11脚无输出脉冲,使两个开关管都截止,无电
压输出。当按下主板的电源管理触发按钮开关时(即机箱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按钮),“PS-ON”信号变为低
电平状态,则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电平为0V,TL494芯片第9、11脚输出触发脉冲提供给两个开
关管,电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再次按下机箱面板上电源开关按钮,使“PS-ON”上电压恢复为+5V,从
而关闭电源。当然也可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主板的电源管理电路使“PS-ON”变为+5V,自动关闭电源,
我们在Windows系统中的关机就是这样实现的。
自1995年Intel公司推出ATX规范以来,该规范已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ATX电源的设计规范
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从最初的1.1版发展到最新的2.03版。
1.1版ATX电源是最初版本,在设计上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工作环境过分敏感,经常会受
外界影响而自行启动计算机,因此基本上已被淘汰。
为此Intel公司在1997年推出了2.01版的ATX电源规范,这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设计规范,他
较1.1版ATX电源规范有了较大的修改。首先在1.1版的ATX电源中散热风扇处于CPU的正上方采
用抽风方式,这种设计原意是为了男人海洋 协助CPU散热,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好,而它的副作用十分令人
头痛。大部分家庭和办公室的环境远达不到专业机房洁净要求,风扇向内送风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电源以及
CPU周围灰尘积聚的速度,要求用户定期清扫电源内部和主机板是不现实的。因此在2.01版ATX电源
中散热风扇回到了原来AT电源一样的位置并改为向外排风。同时2.01版ATX电源规范修改了电源安
装高度的限制以配合大型的CPU散热装置,增加了可选的电源散热风扇监控、工作电压监控、IEEE1394(火
线)供电支持、输出电源线的色彩规范,提高了+5VSB的工作电流等许多改进项目。
自2.01版后ATX电源规范升级速度放慢,其后的版本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修改;2.02版主要修改
了-5VDC、-12VDC的输出正常工作范围(从5%放宽到10%);2.03版的改变甚至只是将“MicroATX”
更名为“Mini-ATX”。
三、MicroATX电源
MicroATX电源是Intel公司在ATX电源的基础上改进的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制作成本。
MicroATX电源与ATX电源相比,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体积减小、功率降低。ATX标准电源的体
积大约
是150mm140mm86mm,而MicroATX电源的体积则是125mm100mm63.5mm。ATX电源的功
率大
约在200W左右,而MicroATX电源的功率更小些,只有90~150W左右。目前MicroATX电源的
大都在一些品牌机和OEM产品中使用,而零售市场上很少可以看到。
有人对电源铭牌并不熟悉,对它上面的讽刺人的诗句 电源参数所代表的意义更是感到迷惑,其实关键的问题就是不
知道铭牌上面的参数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感觉。现在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
根据电源铭牌,查看该电源参数。
一般而言,电源的型号和它本身的功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某些产品的铭牌上会出现“250
”的字样,用户就会认为该电源是250W的,但实际上它的功率只有200W。这就说明电源型号后
面的数字和功率并不等,所以现在有很多电源在铭牌上会标称250W甚至更高,而其实际功率却往往达
不到这么高,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已。究其原因,首先因为电源的各路直流输出的最大电流是不
可能同时得到的。在ATX电源的电路中,我们会发现ATX电源的主电路是在AT电源主电路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这样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计算电源的最大功率,所以只有同时输出的实际最大功率才
是有意义的。
对于+5V、+3.3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标准要求应该是5%以下,对-5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要求
为10%以下,这样的误差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因为电压太低电脑就无法工作。另外电脑对输出电压
的纹波还有较高的要求,电源输出的各路直流电压的交流成分越小越好,因为纹波太大会对各种芯片有不
良影响,以致造成整机工作不稳定,在服务器主板上就有一个专门的电压调节模块(VRM)。它的作用就是为
Xeon处理器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同时滤去对Xeon处理器的电磁干扰。因为像这样的高速处理器,
对电压的稳定性要求相当高,如果外部的电压有一个小小的波动,就会影响处理器的正常运行,很容易导
致运算错误。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作站所使用的电源都是相当昂贵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出电源在整台电脑
中的重要性。
现在随着AMD公司的AMD与Intel公司的P4处理器的推出,他们对电源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
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类电源的特点。
一个标准的ATX电源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输入电网滤波器:一般我们所用的市电电压并不稳定,如空调的启动、电器的开关、雷击等都会产
生干扰,电脑属于精密电器产品对电压的波动非常敏感,因此首先需要通过输入电网滤波器消除来自电网
干扰同时也防止电脑电源产生的高频噪声向电网扩散。
2.输入整流滤波器:将电网输入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为变压器提供直流电源。
3.变压器:这是ATX电源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把直流电变换成高频交流电,并且起到将输出部分与
输入电网隔离的作用。
4.输出整流滤波器:将变压器输出的高频交流电整流滤波得到电脑工作所需要的直流电,同时还防止
高频噪声对负载的干扰。
5.控制电路:检测输出直流电压,并将其与基准电压比较、放大,调制振荡器的脉冲宽度,从而控制
变换器以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6.保护电路:当电源发生过压、过流故障时,保护电路应及时切断电源,停止工作以保护负载和电源
本身安全。
7.温控电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散热风扇的转速,在保证电源稳定工作的同时降低电源噪音,这
种功能只在某些高档电源上才有。
作为一款优质的ATX电源,首先他必须具有FCC电磁兼容标准、美国UL和中国CCEE等认证标
志。
这些认证都是权威的专业机构根据行业内技术规范对电源制定的严格的专业标准(包括生产流程、电
磁干扰、安全保护等),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符合所有指标的产品在申报认证后才能在包装和产品表面使
用认证标记,因此这些认证标志也可以说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这些要求主要包括:
1.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或导电元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要足
够,以防止器件打火威胁人身安全。
2.抗电强度:指在交流输入线之转让协议 间和交流输入与机壳之间由零电压加到交流1500伏和直流2200伏的
时候,不击穿或拉电弧为品质合格。
3.测试漏电流:电源暴露的、不带电的部分与大地间串联一1500电阻后,在260伏交流输入下泄
漏电流不应超过3.5mA。
4.温度要求电源内部温升不应该超过65℃,在25℃环境温度下,电源元件温度不应超过90℃,不
符合要求的电源在潮湿、多尘的环境中很可能发生短路事故。
5.电子干扰:电脑电源的电磁干扰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通过电源线传,播,频率为
30MHz以下,主要干扰音频设备,如附近的电视,音响等在启动电源时可能不能正常使用,这就是传导干
扰的影响;而辐射干扰由于有电源罩的屏蔽作用,一般影响并不是很大。普通ATX电源应符合FCC-B(民用
标电源主要参数
电源功率
我们这里提到的功率主要指电源的输出功率,现在很多厂商吹嘘的250W甚至300W用的都是名义
功率,实际上可能输出功率连200W都达不到。用户可以根据电源上标注的各种电压乘以其最大工作电
流的总和即为该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输出功率并非越大越好,这也是很多用户选购电
源时的一个误区。就目前一款合格的250W电源已能够应付绝大多数用户的需要,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工
作才是选购电源时最重要的一点。右图分别是标准的250W、300W电源的输出电流。
滤波和噪音
电脑用电是由220V交流电经过电源的滤波和稳压变换成各种低压直流电。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品
质的影响在滤波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噪音杂波,这种噪音表现为直流电中交流分量棗即输出直流电的平
滑程度(也被称为纹波系数,这个系数越小越好)。滤波的品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输出电流纹波系数高低,
同时也关系到电流有较大变动时电压的稳定程度。如果电源的输出滤波电路效果差、电流噪音过大,轻则
可能使CPU产生误判,重则可能烧坏电脑。特别在电源接通之初受到冲击电流的影响,稳定的输出必然需
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中电压的稳定度很难保证,所以现有ATX电源广泛采用让电源延时
100~500ms,等电源稳定后再向电脑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PowerGood信号
PowerGood信号简称P.G.或信号。该信号是交流输入电压和直流输出电压的检测逻辑信号,
与TTL信号兼容。当电源接通之后,如果电压比较电路检测交流输入电压以及直流输出电压均在额定工
作范围之中(具体范围见右图),则经过100ms~500ms的延时,P.G.电路发出“电源正常”的信号
(PWR-OK为高电平)。如果电压比较电路发现交流输入电压或者任何一路直流输出电压不在额定工作范围
之中,则P.G.电路送出“电源故障”信号(PWR-OK为低电平)。当遇到这种异常时P.G.电路应在1ms内
使PWR-OK降为小于0.3V的低电平,且下降沿的波形应陡峭,无自激振荡现金匮之盟 象发生。P.G.信号对于
ATX电源来说非常重要,即使各路直流输出都正常工作,如果没有P.G.信号,系统仍将无法启动,而如
果P.G信号不稳定,则会使电脑频繁自动重新启动。
小资料
P4电源:P4由于其功率特别乔迁之喜送什么花 的大,而且CPU已经直接采用高电压(高于8V的电压),因此,
主板在CPU的周围都会有一个4Pin(2x2)的12V电源接头,而对于内存部分,由于系统需要的电流比
较大,需要单独的Aux6pin的接口直接提供3.3V电压,通过主板转化提供给内存和相健身运动视频 关电路。而对于
使用AGPPro的主板,还需要通过一个4Pin(1x4)接口提供给AGPPro显卡12V的电压(如果使用AGP显
卡,可不用连接)
AMDCPU电源:由于AMD的AthlonCPU的电压与Intel差异比较大,根据AMD的规范,其电源
需要满足一下条件:其+5V电压和+3.3V电压的功率之和要大于125W(可以从电源铭牌上获得相应的电压
电流大小,之乘积就是所能提供的电压),另外,使用AMD的CPU1.0G或以上除了需要电源要比较挑剔,
还需要主板上加有LCL的控制电路。因为高主频的CPU对电压的波动幅度非常敏感,稍有偏差,将会导
致系统工作不正常。下图就是加有LCL电路的技嘉主板(GA-7VTX背面,CPU对面),目前技嘉所有支
持K71G以上的CPU均加有该电路。AMD双CPU的电源:其特点是在以往的20Pin的电源接口上,又
增加了6Pin,总共是26Pin(2x13),其额于的6PIN主要是提供12V的。
准)。小贴士:电脑内部连接标准
在介绍电脑内部连接标准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电脑内部接线的种类,以便分类处置。电脑内部尽
管五颜六色的导线,其中导线的种类可以分为3类,即电源线、信号线和控制线,而控制线又常和信号
线合并在带状电缆内。
对于接口而言,一般说来,各种线头只能插入对应的插口,错了则插不进或有空余部分;有的方向反了
也插不进,但也有例外(如较老的硬盘信号线)。下面就介绍一下这3类线缆的功能。
一、电源线
电源线即主机箱内从电源接出的线头,作用是为主机内各种大大小小的设备提供电源,这些线头大小
及导线的根数有所不同。电源线接头通常有6组,其中有两个较大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插头,分标记为
P8、P9(有的没有标记),这是主板电源插头,各有6根线。
正确的接法是,使两个插头的黑色导线靠在一起插入主板电源接口,否则就是接反了。其余4个接
头中,较小的一个(4线)为3.5英寸软驱电源插头,插在软驱后面对应位置上即可。剩下3个较大的
D型插头(4线)是硬盘、光驱、CPU风扇及5.25英寸软驱(现在已少用)电源插头,这三者可以任意交换
使用,而且反了则插不进去。
二、信号线
信号线主要分布在串口、并口、软驱、硬盘(包括光驱),一般为白色或灰白色带状缆线。注意观察,
不难发现这些带状缆线的一侧通常有一根是红色的或有花纹的,再看看主板上的插口,往往有一端标有“1”
字,正确插接这些信号线的技巧在于把红线或花线一侧对准主板插口“1”字一端插入,也有的主板接口
旁边没有标识,这时只需按照与邻近插口相同的方向插入插头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34芯软驱电
缆可连接两个软驱,接在电缆末端的为A盘,接在中间的为B盘。
注意,在3.5英寸软驱上信号电缆容易接反,与插接到主板上一样,应将红线或花线一端接在软驱
接口标有1、2脚的那一方,但也有的软驱上并无这个标识。这里有个小诀窍,如果软驱信号线接反了,
那么一开机,其指示灯会常亮不熄,这时只需关机反接即可。至于5国产彩妆 .25英寸软驱,现在已很少用,其信
号电缆接口内有一隔板,它配合软驱接口上的缺口,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接反。
40芯的硬盘信号电缆可以同时接一台光驱和一只硬盘(或两个硬盘),至于哪个接在末端,哪个接在
中间,并无多大关系,只是同样要注意,标记红线或花线的一端要接在硬盘或光驱的接口标记有1、2脚
的那一端,如遇硬盘接口无此标识,试接一下吧,如果开机屏幕显示到“Wait……”便无反应,且硬盘灯
常亮不熄,说明此线接反了,关机改接一下即可。
一般情况下这种错误也不会给用户造成任何损失。还有就是现在许多IDE接口有好几种类型如:
UDMA/33、UDMA/66和UDMA/100,如果连接不正确,也有可能造成一些故障。
除上述的接线之外,还有一些接线,如喇叭线、指示灯线、光驱、声卡以及调制解调器音频线等等。
这些线头要么有标记(如有的指示灯线),要么有文字(如声卡、Modem),而且一般都没有插接方向的要求,
可以任意试接,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电脑组装好后,不但外表要美观,内部连线的布局也应该整洁。如果你有机会打开原装机看一下,
你会发现那里面的各种接线都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是因为将机箱内的各种连线整理好,有利于电脑正常、
稳定地工作。
电脑内部连线的整理工作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不要使线靠近或压在一些运动的部件上,比如CPU的风扇,如果CPU风扇被卡死,散热不畅,死机
就不可避免了,因为现在的高速CPU都会产生很大热量;
某些芯片在工作时散热较多,各种连线不要妨碍它们散热;
软驱线、硬盘线(光驱线)都较宽,当它们紧贴在某个芯片上时,往往会将芯片覆盖得严严实实,使芯
片散热不好,同时高温也对线缆本身造成损坏,因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各种信号线和电源线不要相互搅在一起,减少线与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有利于机器工作;
信号线不宜过长,恰到好处即可;
过长的信号线既是一个噪声“接收塔”,也是一个噪声“发射塔”(注意,这里的噪声指信号干扰)。
有人买线时喜欢买长的,认为用起来方便,怎么插也不会够不着。
实际上,太长的信号线不但影响系统的稳定工作,还可能影响高速硬盘和光驱的速度。当噪声干扰
太大时,这些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识别信号和噪声。若信号线太长,建议剪掉部分重压后再用。
IDE硬盘和光驱信号线是40Pin(线)的,一根IDE信号线一般有3个插头,其中一个接主板IDE口,
另两个可以分别连接主、从IDE设备。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和一个光驱的话,建议将它们分别接到主板的
两个IDE口上,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系统的效率。
软驱信号线的压制方法同硬盘线类似,不过它是34Pin的。因为软驱通过信号线来选择A盘和
B盘,因此压线稍有讲究。对于A盘,应撕开第9根和第10根之间少许,再撕开第16根和第17根
之间少许,然后将第10~16这一排线扭转180再和其他线一起接软驱端的插头(接主板或多功能卡的
软驱口那一端不要扭转),接B驱动器的线也不需要扭转。5英寸软驱和3英寸软驱的信号线插头不同,
但压线方法相似。经过这样的一番整理过程后,相信用户的电脑会工作得更加可靠、稳定。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6:3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bd9fef5db0cc9805bb51b383ce23a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脑主机电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脑主机电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