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银台司

更新时间:2023-03-20 10:33:54 阅读: 评论:0

包菜的做法大全-小孩说话晚好吗

银台司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浴霸哪种好)

清代官制概述

一、中央官制

清代的职官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朝,只是到了雍正、乾隆时期,

才逐渐有所调整,作了一些改变。

清朝的中央政府,大体上分为三种刻苦是什么意思 类型的部门:第一是中枢部门,

如内阁、军机处和六部等;第二是一般中央机构,如都察院、理藩院、

翰林院等;第三是专门为宫廷、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如内务府、宗人

府、太医院等。

甲、中枢部门

内阁

内阁是中枢部门首要机构,是皇帝以下的政权中心,它是总理全

国政务的最高官署。清初建国于东北,设立内三院,即秘书院、弘文

院和国史院,其职权大体与内阁相同。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裁

撤内三院,设立殿阁大学士,是为清代内阁设立之始。

内阁就是内廷殿阁的意思。进入内阁办事的官员,通常有大学士4

人,协办大学士2人,其下还有内阁学士(照例兼礼部侍郎衔)、侍

读学士、侍读、侍讲、中书、笔帖式(文书)等官。内阁是个大机关,

但内阁中书却是个小官吏,负责起草一般文诰及缮写,犹如后世的秘

书。

清朝的内阁有三殿三阁。三殿是保和殿(乾隆以后未再使用)、

文华殿和武英殿;三阁是文渊阁、体仁阁和东阁。凡内阁大学士照例

要冠以殿阁的名称,如保和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这是一种荣

誉性质的虚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协办大学士则不加殿阁衔,他们

大多是六部中某一部的尚书,径直称为某部尚书。

内阁大学士也被尊称为“阁老”或“中堂”。阁老就是内阁的老

者、长者的意思。中堂是唐代于中书省设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

后世因称宰相为中堂。

军机处

内阁大学士的任务,是代皇帝起草诏书,批答奏章,参与军国大

事。内阁虽然是最高衙门,但并非政务的真正中心,内阁大学士虽然

官居一品,但职权并非很大,这是因为还有一个权力机构压在内阁的

上头。这个权力机构,在清初(公元1645—1722年)是“议政王大

臣会议”,亦称“国议”,凡军政大事都由诸王大臣签议,皇帝可以

说是这个会议的主席。后来此机构大权旁落,仅存名义。雍正年间,

另一个权力机构代之而起,它初称“军机房”,后称“军机处”,军

机处原为当时用兵西北,征伐准噶尔部而设的一个暂时性的军事行政

机构,类似现代的总参谋部。以后却成为处理全国军国大事的常设核

心机构,于是,它成为内阁头上真正的权力中心。军机处的裁决权完

全出自皇帝,皇帝的命令由军机处直接传达给地方督抚,称为“廷

寄”,后来光绪年间有了电报,就称为“电寄”。军机处权力之大,

在于它掌握着用人行政大权,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都

镇、学差、主考,以及后期驻外使臣的派遣,都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

从此以后,“国议”成为空名。军机处把皇帝的权力进一步集中起来,

实际上成为皇帝的办公厅。经过这两个机构的代替和压抑,内阁的权

力被抽空,它几乎成了无公可办的清闲衙门。内阁大学士的任务只是

办理例行公事和传宣诏令而已。不过,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

既是内阁大学士又兼军机大臣,这样一来,内阁和军机处在有些事情

上还是混淆在一起,界限就不那么清楚了。

军机处由军机大臣主持,约有四、五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

侍郎等高官中选任而保留原官职。军机大臣下设章京等官,从六部员

司和内阁中书里考取选用,或从中央各机关抽调任用。章京的任务是

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作皇帝和军机大臣的秘书。章京参

与机要,草拟圣旨,声势煊赫,相当有权,所以俗称“小军机”。

南书房

南书房,具有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它偶尔也处理一些军国大

事。南书房亦称南斋,原来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在南书房供职的,都

是进士或翰林出身的中央官员,人数不定,主要是挑选学识渊博的人,

可以为皇帝讲学,可以拟定诏旨,应制赋诗,评论书画,为皇帝代写

赐给王公大臣的福寿字卷条。这些人轮流值班,侍候皇帝。南书房有

时候偏重于读书方面,有时候偏重于处理政务方面。这是因皇帝意向

而异。南书房与内阁、军机处比较起来,是一个比较小的机构,而且

处于深宫之中,带有更多的宫廷御用机构的色彩。

六部

六部,是中央政府“部”一级的重要机构。就是吏部、户部、礼

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吏部主管文职官吏的挑选、考察、任免、升

降、调动和封勋等事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人事部,班列六部之首。

但它只能管理中、下级官吏,因为高级官吏是由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

任免的。户部主管国家的户籍、田亩、赋税、俸饷和货币,相当于后

来的农业和财政部。礼部主管国家的典礼和科举考试,也有接待属国

的任务,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兵部主管国家的武职官员、练兵、武

器和驿站等。但是,满洲八旗自成体系,兵部无权过问;绿营则归地

方督抚统率,兵部只能管家长会讲稿 辖绿营武职人员的任免事项。因此,兵部虽

然相当于后来的国防部,但实际上它的职权要小得多。刑部主管国家

的司法行政,相当于后来的司法部。工部主管土木建筑和兴修水利,

相当于后来的建筑工程和水利部。

六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每部设有尚书二人,左右侍

郎各二人。部以下分司,司的长官称郎中,亦称部郎;司的副长官称

员外郎,简称员外;其下还有主事、笔帖式等官员。部中另设堂主事

和司务数人,办理文书章奏、催督稽考,管理吏役等事务,有如后世

的秘书和总务。主事相当于后来的科、处长。清制,凡惊蛰介绍 考中半部春秋打一字 进士入部

任职,须先补主事,再递升员外郎。

乙一般中央机构

理藩院

理藩院,是专门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政务的中央机

构,因为当时称少数民族地区为藩部,即处理藩部事务的衙门之意。

理藩院的编制与六部相同,其正副长官亦称为尚书和侍郎,所不同的

是官吏全由满洲和蒙古人担任。清末曾改为理藩院。

都察院

都察院,是主管对政府官员的监察和弹劾,它有权参加讨论皇帝

交下的议案,也有权参加最后的司法审判。都察院的长官为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后于乾隆十三年撤销)、右副

都御史则是外省督抚兼衔,不是都察院的实职官员。其下按省区划分

为十五道,如京畿道、河南道等,各道设监察御史,巡查各州府县,

考察官吏的政绩。监察御史又可因其监察事项不同而分别为巡按(巡

察吏治)、巡盐、巡漕、屯田、提学、茶马等等。

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也是一个独立的纠察机构。雍正七年

(公元1729年)并入都察院,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监察御史和六科给

事中都是谏官,有弹劾权,上书言事,评论朝政。给事中分科,监察

御史分道财务基本知识 ,所以合称“科道”。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个机构,在

职掌上有所联系,即他们都管理司法、监察、弹劾和重大刑狱之事,

虽然主持最后审判的是大理寺,但另两个机构都有权参加,所以这三

个机构合称为“三法司”。

通政司

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它的任务是收受外省官员的奏章,各地

臣民的密封申诉之件,登录以后送呈内阁,等于皇帝的外收发室。无

多大职权,雍正以后重要公文皆由军机处直接呈送皇帝,通政司成了

清闲衙门。此机构的长官称通政使,尊称为“银台”(宋代置银台司,

因设在宫中银台门侧,故取此称),副长官为左、右通政。

翰林院

翰林院,原有“玉堂”之称(宋代太宗皇帝曾写“玉堂之署”匾

额,赐之翰林院,从此而有是称)。它是按插文人学士的机构。它的

职务是编修国史,写起居注,向皇帝进讲孔孟经书,起草册立、封诰、

祭文、碑文等一类文章。翰林院的长官称掌紫菜苔的功效与作用 院学士,为从二品,地位

较高,由大学士、尚书中特派。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

讲,以及修撰、编修、检讨和学习性质的庶吉士等,这些官统称为翰

林。翰林院的官员必须是进士,非科第出身的不能任翰林。其中如修

撰,是状元即一甲一名的专职;编修是榜眼、探花即一甲二、三名的

专职,检讨也必须是二甲的进士。庶吉士是新进士经过朝考,选取入

庶常馆肄业,散馆(结业投入英语 )时,留馆者授编修或检讨,不留馆者改六

部主事或外放知县。

翰林官的出路非常优越,这是高官显宦的进身之阶。翰林的品级

虽然并不甚高,但受人重视,翰林可以考御史,可以充主考、学政,

可以外放府道,可以升转京堂卿贰(京堂:指都察院、通政司、詹事

府及其他卿寺的堂官,通称京堂。卿贰:指卿寺的副职即少卿。)。

汉人的大学士、尚书,全部都是翰林出身,像国子监祭酒、司业、内

阁学士等官,更是非翰林不得除授。

詹事府

詹事府,原为皇室服务的机构,是管理太子宫内事务的衙门。但

后来起了变化。詹事府的长官称詹事,副长官称少詹事。府内分左春

坊、右春坊、司经局。左、右春坊各置,有庶子、中允、赞善,司经

局有洗马、校书、正字等官职。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太子,故詹事府

无事,但并未撤销,它成为皇帝用以安置文学侍从及备翰林院官员升

转的衙门。因为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和侍读、侍讲隔品,不便直接

升转,所以留詹事府作为编修、检讨等升转的阶梯。詹事府在性质和

任务上,它和翰林院成为相同的机构。

大理寺

大理寺,是主管全国重大案件经刑部判定、都察院复核而作最后

评决的机构,是全国性的最高法院。其长官为寺卿和少卿。下设左右

寺丞、左右评事、堂评事等官。凡属重大案件,罪犯要处以极刑者,

在京须由三法司会审;外地则要报三法司会核。清末改为大理院。

国子监

国子监,是最高学府,即国立大学,在古代称为太学。它收容贡

生、荫生、监生等入监读书。国子监长官称为祭酒,副长官为司业,

其下还有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员。

钦天监

钦天监,是掌管天文、气象、历法、漏刻(报时辰)等事务的机

构,它主要是为皇室的祭祀、占卜服务。对农业生产也有一些用处人民的名义原型 。

这个机构往往用西洋人或蒙古人理事。其长官称监正,副长官称监副,

其下还有左、右监副、五官正、司晨、主簿等官。

丙、为宫廷服务的机构

宗人府

宗人府,宗人就是同宗族之人的意思,它是专门主管皇室宗族的

机构。它的任务是处理宗室的谱牒、爵禄、教诫、赏罚、祭祀等事项。

其长官为宗令,副长官为左右宗正,大多由亲王、郡王来充任。其下

还有左右宗人、府丞、司礼事官、经历、堂主事等官。

内务府

内务府,是直接为宫廷服务的御用机构。它掌管的是内府(即宫

廷内部)的财政收支、宴会膳食、衣裳冠履、祭祀赏罚等所有各个方

面,可以说是宫廷的总务部。其长官称总管大臣。其下有郎中、主事

等官,皆用满洲族人。内务府还有七司三院许多分支机构。七司是:

广储司,管理宫廷金银器皿和衣服绸缎;会计司,掌管皇室庄田收支;

掌仪司,管理祭祀、宴会、礼仪、乐舞;督虞司,管理内务府所属警

卫部队;慎刑司,管理宫廷罪犯处置;营造司,管理宫廷建筑修缮;

庆丰司,管理牛羊牧场及肉类供应。三院是:上驷院,管理宫廷马匹;

奉宸院,管理皇室园林;武备院,管理御用武器及赏赐支放等。

关于“寺”一类的机构

关于“寺”一类的机构,除了前面已经讲到的大理寺以外,还有

太常寺,是武隆旅游攻略 主管宗庙、祭祀、礼乐的;光禄寺,是主管外廷宴会和祭

品的;鸿胪寺,是主管殿廷的朝会、宴飨、祭祀、礼仪的;太仆寺,

是主管马政和牧地的。这些机构的长官称为卿,副长官称为少卿,以

下有寺丞、博士、署正、员外郎等官。还有个叫銮仪卫的机构,是主

管皇帝的警卫部队和仪仗队伍的。还有太医院,是皇室的医疗卫生机

构。

关于“六部九卿”和“三公三孤”

古代有所谓“六部九卿”的说法,这沿袭到明清时代,六部已如

前述。九卿乃是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

举凡应该商议的大政和大狱,就把这些单位的长官召来,举行会议,

称之为“九卿会议。”

古代还有所谓“三公三孤”之官,“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

“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此种官名,后来都成了高级文武官员

的加衔,不是什么实职。清朝初期偶有加衔至太师的,以后最高的亦

仅加至太傅为止。

——岁寒斋主辑(未完)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0:3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b6790f6013f9d4dfb9b6edce84a90e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银台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银台司.pdf

上一篇:雷州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银台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