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十大文化脉系2008-04-2021:42:30原文地址:
/s/blog_[查看原文]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
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
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
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
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
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
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舂秋,
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
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
奢等一批慷慨悲歌踏春古诗 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
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
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
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
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
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
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
业、家鸡驯养闪电加速器 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
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
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
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灭,抟
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
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
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
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
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
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
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
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
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英语初学 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
东汉末年孕广东十大温泉排名 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
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
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
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
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
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
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
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
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
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
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
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
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
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
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
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
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
代的黄粱美梦传奇八斗才 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
此演绎、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
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
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
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
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
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
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
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
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
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
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
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
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
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春天的诱惑 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
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
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
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
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
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
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
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
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阅读批注 动。太极拳以集武
术、医代表暗恋的花 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
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
“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
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
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
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
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
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
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
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
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
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
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
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
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
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教学教研 园林。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
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
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
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
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
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
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
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
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7:2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8b78ebeaf66b264ae1c673a0ae91f9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邯郸特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邯郸特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