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昔人驾鹤登仙,如今已杳无踪迹,眼前只剩下了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于是诗人登临古迹,睹物思人,即景生情,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写下了这首千古不朽的名作。 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win10浏览器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当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但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有明显的摹学此诗的痕迹。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二中以为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清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将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了“七言律诗”的首篇。 至于黄鹤楼的得名,传说跟一个道士有关。
有一个道士常来这一家酒家喝酒,因为老板不收他的钱,所以他临走时便在墙上画了一只会飞下来跳舞的黄鹤,从此酒家生意兴隆。 十年后,道士再来到酒家,骑上鹤便飞走了。
日本装修风格后来老板在这里建了一座楼,称之为“黄鹤楼”。
1.下面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B )
A.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离家。
B.因为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太远,有家难归,所以思乡的情愫特浓。
C.李白一生都在旅行,生活在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品出崔颢被时间和空间所遗弃的伤感情怀。
【解析】原文第一段中句子“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有点远又不太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与B“因为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太远。。,有家难归,所以思乡的情愫特浓。”不相符。
2.下面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C )
A、李白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是因为这首黑龙江有几个市诗的写法很有特色。
B、在《悟空传百度云李白与杜甫》中,很多人能接受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
C、置身异乡,自我不会轻易同化掉,异己的一切反而会勾起浓浓的乡愁。
D、彻底醉倒的李白才会丢掉异乡感,因为他早已习惯四海为家。
【解析】A. 第二段第二、三行“高傲的李白假如真的看上了这首诗,一定不在于其它方面,而在于这北京到拉萨种站在高处自问家乡何在的迷茫心态。”而A“因为这首诗的写法很有特色。”偷换了概念。
B. 第三段第四行,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而不是“很多人能接受”。
D.倒数第二段“只有彻底醉倒他才会丢掉异乡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为家。”“表面上”,只是一个表象而已,本质上,游子的异乡感是什么时候也丢不掉的。
3.理解词句。
(1)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他对李白籍贯和出生地的详尽考证,却使我惆怅万分”,为什么“我惆怅万分”?
①因为郭沫若考定李白的出生地西域碎叶是在苏联的一个地方,书籍出版时中苏关系正紧张着,因此显得更遥远、更隔膜,几乎是在另一个世界。“我”不敢相信李白看罢明月低下头去思念的竟是那个地方。
(2)文中第⑤段加点词语“如此简单”指代的内容什么?
指的是“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
4.本文中的“乡愁”有何特点?
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
5.作者认为“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请你结合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异乡的风俗观念、山水人情等跟自己家乡的不同,往往会触发对家乡的思念。如:马致远羁旅他乡时,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异乡的风景,触动了他这个在天涯的“断肠人”的思乡之感,抒发了游子漂泊他乡的孤独、落魄的心情。因此,异乡的东西往往能勾起浓浓的乡愁。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3:3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79d950d8013e9aac4f33f99c25cd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关何处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关何处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