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首《从阿信开讲啦军行》中的第四首。
因为恢弘开阔的气势和深邃高远的意境,此诗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亲身上阵,去攻打令中原人憎恶的楼兰古国。
如今人们提到楼兰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个十分神秘的、已经消失在大漠中的古老国家形象。不过,许多人并不是十分了解楼兰的详细状况,甚至一部分人还误以为楼兰与唐朝处于同一时代,因此王昌龄才会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在真实的历史上,楼兰大致香港购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灭亡于南北朝时,前后历经约六百年时间。那么,为什么诗中的军队不击破楼兰就不愿班师呢?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人憎恨和厌恶的事情,才会招来这样的针对呢?
按照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楼兰的名称最早是被《史记》记载,它的城址大致是位于今天新疆罗布泊的西北部。汉朝初年班级口号,北方实力强大的匈奴阻断了汉朝以西的大片区域,以武力迫使小国们纷纷臣服于自己。作为小国之一,楼兰自然也是处在匈奴人的统治下,这一点在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书信中有所记载。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过去对匈奴安抚、忍让的外交态度,开始以军事实力强行换取和平。
另外,为了孤立匈奴、开拓贸易路线,汉武帝先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查各类情报,随后又多次派兵解除匈奴对各国的控制,与许多西域国家建立了搞笑游戏角色名字外交关系。楼兰身处交通要道,是汉朝使者的必经之路,在匈奴的授意下,楼兰常常对经过的汉使实施抓捕,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触怒了汉武帝。
元封三年(前108),因为楼兰数次拦截汉使、阻断商路的行为,汉武帝派大将赵破奴率军数万进攻楼兰。在汉军的绝对优势下,楼兰王被俘,楼兰归附于汉。不过,匈奴并没有就此放弃这枚重要的棋子,而是等汉军撤离后又重新胁迫楼兰对自己臣服。见楼兰降而复叛,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再度前去讨伐,这次楼兰王再度被俘虏,但面对暴怒的汉朝皇帝,他也将自己的苦衷倾诉了出来。
作为被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政权,楼兰如果不向两边都俯首称臣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体谅到楼兰的不易后,汉武帝也只好采取和匈奴交涉的办法,让楼兰至少不再阻截商道。好景不长,这一任楼兰王死后,曾作为人质在匈奴长大的王子被拥立,这个新君对匈奴言听计从,于是中原到西域的道路再度被阻断。
直到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为了解决楼兰问题,才终于派出傅介子前往西域。和以前的汉朝使者不同,傅介子此行的任务并非是和平商谈,而是刺杀。
来到楼兰,他先是表示汉朝皇帝要赏赐金银财宝给西域各国,骗得爱财的楼兰王与其会面,趁着见面的机会,傅介子安排的壮士突然暴起将楼兰王刺死。紧接着,傅介子向楼兰贵族们宣告了朝廷指示,要求他们以曾在汉朝当人质的王子为新任国君。
这一事件后,楼兰改名为鄯善,为了防止匈奴人再度来袭,朝廷还专门派出了一支汉军在那里屯田守备。神爵二年(前60),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统治,汉宣帝下令设置西域都护府,楼兰便是其中一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兰都依附于中原政权,它先后臣服于曹魏、西晋、北凉、前秦等,还依靠着中原的支持发展壮大,一度成为西域最强盛的七大政权之一。
不过,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时,热衷于开疆拓土的太武帝为了更加通畅地连接中原和西域,选择了消灭楼兰。在大将万度归及其麾下五千精锐骑兵的进攻下,楼兰王很快就选择了投降。降伏之后,太武帝将楼兰改为了郡县制治理,也就是直接收归于中央管辖,至太平真君九年(448),存在约六百年的楼兰古国彻底宣告灭亡。
随着战乱和气候的变迁,楼兰逐渐被黄沙掩埋,消失在了茫茫大漠里,直到二十世纪初,它才被瑞典探险家发现。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并不强大,但却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各政权觊觎的对象。至于为何非要攻破楼兰,其实一来是楼兰时而背叛,导致商路不通,二来是出于统治者维护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说刘姥姥到底,楼兰其实也身不由己。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8:0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658f9c01edb90bdc54e6e52a7f514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典故(楼兰这个典故的含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典故(楼兰这个典故的含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