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十渡景区

更新时间:2023-03-15 16:24:20 阅读: 评论:0

lblink-新天鹅城堡

十渡景区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电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生态保

护策略——以十渡风景名胜区为例

作者:刘雪野郭佳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2015年第5期

刘雪野郭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以十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具体分析了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生态

问题,提出了相关植被恢复与河漫滩改造方案,希望能为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相应

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生态保护

1风景区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1.1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退化

风景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次为拒马河谷地。山体部分可耕地少,土壤贫瘠,土壤层薄,

土壤具有粘性高、持水能力低、易板结,利用率不高。风景区林木生长较差,种类单一,植被

覆盖度较低,仅为50%。

1.2易旱易涝、水文动态变化幅度大

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形起伏变化大,石多土少,地面地下连通条件好,易旱易涝、水文动态

变化幅度大,局部小气候差异显著,生态平衡和环境状态十分脆弱。

1.3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根据1995年与2004年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对比,有半数原有物种消失。综

上,风景区是典型北方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基底脆弱,人为干扰剧烈,河道固化严重,生物

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开山采石留下大片迹地、山羊放养造成植被受损、拒马河水质恶

化、缺水等情况比较严重。生态的退化对区域整体安全、旅游经济发展是重大隐患。

2生态修复原则

2.1生态化原则

恢复健康的生态格局为基础,拒马河治理为重点。依照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健康的生态

景观,梳理出原有流域水系,开展全流域治理与植被系统恢复。

2.2景观化原则

构建景观美学与生态健康的和谐。将游览线路设计与拒马河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形成水陆

立体交通方式与河滩地恢复、净水湿地设置向交融的景观。

2.3动态化原则

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的互作。拒马河河水涨落与河漫滩治理、净水湿地结合,发挥自然的

力量净水水质,调蓄洪水,减少人工维护的投入。

3生态修复措施

3.1风景区植被修复规划

3.1.1下坡及沟底地区。提升目前的荆条灌丛群落的植物群落为景观林景观灌丛,在立地

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植树造林。沿路沿沟谷种植彩叶植物、山杏山桃等观花植物。

3.1.2特殊保护林。风景区内还留存一定量具有保护价值的植物片区:六条沟连片保护区

域、臭椿古沟保护区域、王老铺山杨林保护小区等。此类区域植被适宜封育,减少游客进入。

3.1.3山前平原。山前平原以经济林为主,植被覆盖度不高,规划提升其植被覆盖度,以

乡土观赏植物为主构建植被景观。先期实施林相改造,构建交通主干道防护景观林带。

3.1.4裸露迹地。开采后遗留荒地、六合公路、海拔较低处、小路旁等受人类影响较大等

裸露区域,开展植被恢复,采用客土、边坡绿化等工程措施,选取本地植物种,构建乔灌草立

体结构,推进植被群落加速正向演替。

3.2风景区河漫滩改造

3.2.1生态护坡、湿地植物栽种并兼顾景观开发。靠近游赏道路的河道,需铲除河道河漫

滩及阶地上的农田、农家乐。对恢复生态状态的河道种植净水植物种(禁止乔木,防止影响行

洪):芦苇、莲藕、鸢尾、茭白、香蒲(挺水型);睡莲、菱角(浮叶型)青萍、满江红(漂

浮型)。

河漫滩改造结合道路雨水渗滤绿化沟设计,将道路雨水引流入路边下沉式雨水收集渗滤绿

化渠中,通过绿色植物和砂石渗滤收集并净化雨水,净化后雨水可直接排入拒马河中。

3.2.2改造鱼塘,减少面源污染。风景区内私人鱼塘数量大,占据河道重要位置,污染水

质及景观效果,阻碍河流正常发挥其生态功能。改造私人鱼塘,使其成为活水区,贯通河道。

种植浮叶植物,在鱼塘和河道中水深较浅处种植浮叶植物,水深较深处种植沉水植物,增强河

流的自净能力,减小面源污染。

3.2.3拆除人工挖设的漂流水道,恢复河道原始状态。私人开挖漂流水道,改变河流水文,

破坏河道,具有一定危险性。建议规划中取缔私人开挖的漂流水道,恢复河流原有河道。

3.2.4建设生态型景观净水湿地。生态型景观净水湿地是植物处理净化结合工程措施,净

化拒马河水质,主要为拒马河净化水质、调蓄等。

3.2.5建设蓝道。将净水公园、净水景观湿地、自然河道修复保留段等新建或改造景观的

串联形成拒马河蓝道景观系统。在河漫滩设置乔灌草立体植被防护带,中间开辟供游人亲近自

然的绿径、亲水栈桥。漫水桥岸边布置酒吧、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少量设施,形成自然与人亲

近和谐,相不干扰的游赏方式。

4结语

以十渡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从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关键因素——植被和水文因素入手,

针对性地在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生态保护策略,希望为其他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

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董惠玲,董国.张掖市生态林业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4

(责任编辑荷初)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6: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3b1c1fcf9eea885181fdc7a773e4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渡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渡景区.pdf

标签:十渡景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