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节日小报春节

更新时间:2023-03-21 20:40:28 阅读: 评论:0

无法连接itunes-泉州游乐园

节日小报春节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麻辣羊肉的做法)

第1页共5页

春节小报春节的手抄报

春节小报春节的手抄报

一、春节习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

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

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

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春节习俗: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

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

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三、春节习俗: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

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四、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

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

第2页共5页

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

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

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操心 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

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12]

五、春节习俗:窗花与福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翻毛皮鞋怎么清洗表面 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

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

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

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

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

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

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

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

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春节习俗:春节年画

春节挂贴微信语音转文字 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

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

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

第3页共5页

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

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

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

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

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彩蛋简笔画 流传最广的是一

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

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

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七、春节习俗: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

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

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

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

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满是什么意思 东

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

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八、春节习俗: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

第4页共5页

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

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

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

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

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

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

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

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春节小报春节的手抄报

春节的诗句内容: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春节小报春节的手抄报

春节的传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

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

故事:

第5页共5页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

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

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

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

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

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

晚西兰花怎么做才好吃 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

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

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

的招商加盟广告文案 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

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手抄报一等奖2023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0:4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eff2817e1c5e6e934b0e5278bdf3cb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节日小报春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节日小报春节.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