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略,说一下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赏赐,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样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许美静好听的歌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服务礼仪规范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解析:为了更好的了解介之推,还需补充他与晋文公的故事。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客厅与卧室隔断。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
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介之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
故事还没有完。介之推被烧死后,文公很悲伤,他砍下那棵大树,制成木屐穿上。叹息着说:“悲乎,足下!”据说这又成了“足下”这一典故的出处。
分析一下介之推的为人:介之推是一个不迟日江山丽的全诗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做人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正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因此面对美好岁月,我们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新时代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4:5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dd56bf3e0dd3bd2ddbebda065c66ef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介子推不言禄原文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介子推不言禄原文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