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争国本

更新时间:2023-03-25 11:16:15 阅读: 评论:0

离异女人-北京温泉哪里好

争国本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红烧鸭翅)

第43卷第2期

2021年2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ofYichunUniversity

Vol.43,No.2

Feb.2021

社会心理影响下的东林党争

杜磊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以东林党争这一群体运动为例考察社会心理如何对群体运动产生影响。东林党中的

东林人士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认同,有较强凝聚力,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化群

体。东林党争的形成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助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

使得东林人士倾向于归属于群体即结党,并进而产生了党争。同时社会心理也使得党争被激化,

它一方面通过社会助长和去个体化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东林党争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也通过使得党

争各党对其个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产生个体的从众表现和各党之间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东林党

争中各党相互倾轧,使党争无法停止。

关键词:东林党争;社会心理;群体

中图分类号

:K24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21)02-0076-05

DonglinPartyStruggleunderInfluenceofSocialPsychology

DULrt

(Central

China

NormalUniversity,NationalRearch

CenterofCulturalIndustrial,Wuhan430000,China)

Abstracr:TakrthrgroupmovementofDonglinPartyStruggle

asanexamplrtoexaminrhowsocialpsychologyaf

fects

glinpeopirinthrDonglinPartystruggleartinterdependentandidentifywitheach

ve

commongocisandstrongcohesionandaroanoroanizedgroupinthenof

socialpsycholooy.

Inadditionto

theinstitutionaioason,theformationoftheDonglin

Partystruggieisalsoinparabiefromthesup

port

ciaiandpsychologicolfactoromakeDonglinpeopietend1ubelongItthegroup

andfooaparty,whichhasled

ametime,thepatystrnggieisintensifiedbecouss

of

so

ciaipsycholooc-

Onyieonehand,itmakes

theDonglinpalystruggieintensifiedthroughyieinfuencoofsociaien

therhand,italsoproducesindivinuai'sherdperfomiancoby

judicesandstereotypesbetweengroupshavemade

UcpartiesintheDonglinpatyfightagainst

eachother,makingthepatystogglecon'tstop.

Kryword:DonglinPartystoggle;sociaipsycholocy;group

作为一件在明末持续了数十年的重大政治事

件,东林党争对明后期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

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清易代。但目前对东林党的研究

多着眼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方面。在政治方面,谢

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是东林研究的开

山之作,他从总体上对东林党争做了初步考证和系

统论述。八十年代后,关于东林党的研究各有自

不同的侧重但仍多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所做的研究。

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多是对东林人士的学术和思想

进行分析,最早如黄宗羲明确区分东林党人与东林

书院中的学者,对东林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整

理。这一类的著作有代表性的有嵇文甫的《晚明

思想史论》、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和葛荃的

0立命与忠诚一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这类

研究虽然更注重对东林人士学术和思想进行研究,

但仍不否认东林党为一个政治团体。而樊树志和李

庆却引发了关于“东林是否为党”的争论。樊树

志在其文章《东林非党论》中通过分析指出东林

收稿日期:2020-

09-10

作者简介:杜磊(1994—),男,山西灵石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

-76-

第2期

杜磊:社会心理影响下的东林党争

第43卷

书院是议论儒学的地方,东林党之名只是政府高层

权力斗争激化后被强行加到东林人士头上的一顶帽

子。而李庆在其文章《“

东林非党论”质疑》中提

出无论是从东林党人自己的表述还是从他们在万历

中后期的实际活动来看,“东林”都明显是一个政

治性的团体。

东林党争也是一起历史上影响很大且很典型的

群体运动,较为清晰地展现了社会心理在其中的影

响。社会心理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中弥漫在社会及

其群体中的心理状态,是自发的、凌乱的,主要表

现为人们的情感、情绪、动机、信念、态度等。群

体及处于群体运动中的个人很容易受到社会心理的

影响而使自身的行为产生变化。从社会心理角度来

分析这一事件可以为重新审视东林党及东林党争提

供一些新的认识。

一、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东林党

社会心理学中并没有

“党”这一概念。“党”

这一词在中国古代多是“朋党”的意思,是暗含

结党营私这一负面意味的词语。也正是因为这样,

东林人士初期极力避免参与议论政事,而一旦开始

参与政治便被视为“东林党”。社会心理学中关于

“群体”的概念可能与东林党争中“党”的概念较

为接近,因此可以运用其“群体”的概念来比照

东林党争”中所谓的“党”。“群体”的定义是:

“一个群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的个体。

……既包括了仅仅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偶遇的人

们的集合,也包含了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其成员共

享相同的目标和身份。”[%](P303)关于群体的定义较为

宽泛,社会心理学中还有关于组织化群体群体的特

征阐述,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与东林党争中的东林

人士进行比较,以此形成对东林人士基于社会心理

学的一个较准确的认识。

组织化群体有以下几点特征:一、相互依存,

真正的群体成员更倾向于相互依存,他们需要彼此

来实现共同的目标。二、群体认同。这两点特征说

明真正的群体有着共同的目标,有对群体及群体成

员彼此的认同,为实现目标他们倾向于相互依存。

以此特征来审视东林党人,毫无疑问,根据东林书

院院规,东林书院主要是议论儒学的。然而儒学自

始就是入世性的

,从孔子主张的“仁”和“礼”,

到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都是强调关注当下

社会。受儒学影响的一些读书人也大都是以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理想的人格,东林人士也

怀抱着同样的想法。在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卷

五十八中有一段关于顾宪成的记载:“先生论学以

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

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想与讲求

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

子不齿也。”-2.!PI377)由此可以看到,顾宪成被罢官

回乡创办东林书院虽称不问政事,专心讲学,还特

地规定东林书院之人不得评有司短长也不能议论乡

井曲直,但其仍然心系庙堂,摆脱不了儒家讲学以

致用,希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一点从他在万历

三十三年九月东林第二次大会宣言上的言论中更可

以体现出来,他说:“自古未有关门闭户,独自做

成的圣贤;自古圣贤未有绝类离群,孤立无与的学

问。吾群一乡之善士讲学,即一乡之善皆收而为吾

之善,而精神充满乎一乡矣;群一国之善士讲习,

即一国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乎一国;

群天下之善士讲习,即天下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

而精神充满乎天下矣。

”-3.!P4$"因此《明史》上讲东

林人讲学之余往往裁量人物讽议朝政,朝士慕其风

者也多遥相应和。可见,东林人士大都受儒学影响

并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共同的目标,有较为一

致的价值观念,群体之间也有更高的认同感。因此

他们聚集在东林书院一同讨论儒学裁量人物,而一

些认同他们却无法到场的官员和书生也和他们遥相

应和,这都是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群体认

同。同时,他们的目标及政治主张受反对者阻碍而

不能得到施行。因此,他们也更倾向于相互依存以

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共同目标。

组织化群体的第三个特征是:群体结构,指群

体建立了稳定的结构,他们可能建立了禁止性规

范,可能为成员设定了角色

,可能还具有地位层级

甚至具有比较稳定的沟通网络和较强的凝聚力。对

于禁止性规范、成员角色、地位层级等内容,东林

人士并没有特意提出过,毕竟东林人士在创建东林

书院初期主要以学术讨论为主,竭力避免参与政

治,但东林人士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没有明确提出,

却一直被东林人士所认可的禁止性规范。正如上所

说,东林人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经世致用,

力图成为儒家传统的君子形象,如何写自我介绍 并追求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因此儒家的义利观、道德观自然成为他

们自觉遵守的信条,

也就是他们之间隐性的禁止性

规范。群体成员的角色和地位层级在东林人士群体

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但群体在形成和发展时期自然

而然地就会形成一定的地位分化和成员角色分配。

东林书院成立后,顾宪成等人在书院中讲学。那些

-77-

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43卷

“抱道忤时”的士大夫,退居林下的官僚,都跑到

东林书院来,朝中一些官员也遥相应和,因此顾宪

成无疑就是当时东林人士初期的道德领袖。同样在

东林党争中的其他党派,如浙党曾以沈一贯为其首

领,后期的阉党一度以魏忠贤为其首脑。关于东林

人士群体的凝聚力可以通过观察万历中后期历次京

察的情况而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明通鉴》卷七

十这样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的大计:“会言官论劾员

外郎虞淳熙、郎中杨于廷、主事袁黄,4议留淳

熙、

于廷,给事中刘道隆遂劾南星专权植党,贬南

星三秩,4亦罚俸,遂连疏乞休去。左都御史李世

达,

以己同掌察,上疏为南星讼,不听,

于是佥都

御史王汝训,右通政魏允贞,大理少卿曾乾亨,郎

中于孔兼,员外郎陈泰来,主事顾允成、张纳陛、

贾岩,助教薛敷教等交章论救。”⑷!PI974)在此次京

察中,东林人士意见一致同进共退,不惜触犯上怒

也要上疏为被贬人士求情且一而再再而三

,不仅不

顾上怒,举措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官僚群体有

一定的力量,但这样激烈的举措还是十足地表现了

东林人士之间强大的凝聚力。

通过运用关于组织化群体的特征来比对东林党

人的言行,可以发现:东林人士可以被看成是一个

真正的组织化群体,他们有共同的道德取向和政治

目标,因此彼此认同、相互依存,虽没有明确的群

体结构,但运动会作文200字 受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和群体自身价值取

向也形成了一定的隐形禁止性规范,在群体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初步的地位层级和较强的凝

聚力。

、社会心理助推党争形成

东林党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

谢国桢在其《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清楚地说

明了党争形成的制度原因:“由上诸端,我们可以

明白明代的官制:(一)行政机关,内阁仅备顾

问,责任六部,共任天下的事。(二)监察机关,

御史大夫是监督政府的机关,六科给事中是监察六

部的机关。(三)D叙的机关,大臣是会推,小臣

是考察,吏部的考察是进退官吏的唯一机会。观以

上的制度,似乎是很好看的国产电视剧 完备了,但到明代中叶却发生

了变化。内阁的权高了,六部不能不听命于内阁,

D叙的使命也就不能公平。

御史大夫监察的机关不

能不出来弹劾政府,政府自然而然的与言官相水火

了。言官是代表一般的舆论,人民多同情于言官,

所以言官的清望日高。内阁的实力稍一低落,则不

能不勾结言官,御史大夫们哪能个个人品靠得住,

所以就自己分了党派。”阳P4"因此

,政治制度设计

及后来运行中出现的实际变化使得党争的形成有了

契机。然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在党争的微信卖什么好 形成和

发展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党争的形成有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党争中各

党派的形成却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推波助澜。“结

党”就是指人们为什么会归属于群体,而这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为了完成

任务。这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根本原因又包括三

方面:一是为了减轻负担与分配工作

,即通过归属

于群体来获得馈赠或协助,借此来更有效率地完成

自己一个人难以或者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二是个体

失败与群体成功的预期,即当人们担心个人实施行

动可能会失败时就更可能倾向于加入一个群体。三

是当前的需求。对于这一方面的前两点,东林人士

在明末“争国本”事件中的行动可以清楚地表现

出来。明神宗偏爱德妃郑氏,所以想要立郑氏诞下

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这一想法遭到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了群臣的反

对,明神宗也不愿屈从臣下的意见,因此就引发了

“争国本”事件。从这场争论持续了十几年这一事

实便可以知道,神宗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在当时的

政治体制下作为臣下的任何个体很难单独完成这个

任务,以一己之力来抗衡明神宗以使其放弃自己的

想法,因此持反对意见的群臣自然会倾向于归属于

群体,他们所拥有的共同目标也使得他们加深了彼

此之间的认同而更有凝聚力,而这也是能使他们的

意愿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

在得知明神宗想立皇三

子为太子的意愿后,户科给事中姜应鳞就写了一封

言语激烈的奏疏要求早立国本,而神宗敷衍了事。

大臣见神宗仍不册立太子,便上疏催请,结果上疏

的大臣们都受到了惩罚,如姜应鳞被贬谪到边地。

从此就可以看出想要凭一人或少数几个人之力在这

件事中取得胜利是很困难的,此后的几年,大臣们

一同与神宗展开了长期的抗争。大臣们一再上疏请

册立太子,而明神宗仍百般拖延,并借口其他事来

责罚上疏官员,如借口李献可在奏疏中将“弘治”

错写成“弘洪”的笔误杖责李献可。吏科钟羽正、

舒弘绪、孟养浩,兵科张栋、叶初春、吴之佳,刑

科陈尚象,河南道御史费名儒,广西御史钱一本等

先后上疏声援李献可,却都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

群臣们仍不妥协继续争论,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神

宗同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同样一些人为公司会计 了

当前的需求也会选择归属于群体,东林人士与淮抚

联合的事件可以体现这一点。李三才在淮阳巡抚任

内颇有成绩,但操守不大好。《明史》上对其评价

-78-

第2期

杜磊:社会心理影响下的东林党争

第43卷

是“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后来朝廷会推阁

员时,

李三才颇有入阁的声望

,而李三才想要获得

更多的支持便极力拉拢东古筝怎么弹 林人士

。因此满足自己当

前的需求而也是结党的一个原因*

归属于群体即“结党”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

获得领导地位*群体是需要领导的,群体在组织和

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或由明确组织规定或由群

体自然产生的领导型人物*而一些人归属于群体也

是为了获得领导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

感、资源以及高的社会地位*据

《明史》卷二一

八列传第一零六中对沈一贯的相关记载:“至岁乙

巳,

大察京朝官*纯与时乔主其事,梦皋、兆斗皆

在黜中*一贯怒,言于帝,以京察疏留中*久之,

乃尽留给事、御史之被察者,且许纯致仕去*于是

主事刘元珍、庞时雍,南京御史朱吾弼力争之,谓

二百余年计典无特留者*时南察疏亦留中,后迫众

议始下*一贯自是积不为公论所与,弹劾日众,因

谢病不出*……而一贯独得温旨,虽]右之,论者

益聲其有内援焉*……一贯之入阁也,为锡爵、志

皋所荐*辅政十又三年,当国者四年*枝拄清议,

好同恶异。”⑸!32327"浙党首领沈一贯在内阁时,看

到本党人员被弹劾便上疏皇帝使京察疏留中不发

,

此外还培植党羽,发展势力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首辅

地位*可见在党争中,一些人结党是为了通过培植

个人势力来获得领导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可以看到,受各种社会心理的推波助澜人们愈

发倾向于结党,而党争也就加速形成了*

三、社会心理激化党争

东林党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制度发展产生的缺

陷导致的,社会心理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

而党争发展尤其是在其中后期的发展则受社会心理

的影响更大*

党争形成后,各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

烈,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直到后来各党意气用

事,相互倾轧的成分大过了政见的不同*这一变化

也逐渐使得党争各群体变得无法自控,像一头失控

的猛兽四处破坏,最终给明后期政局造成了极大的

伤害*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心理所发挥的作用也越

来越大。

(一)社会心理使得党争愈演愈烈

组织化的群体在形成后会对其个体产生一系列

影响,正是这些影响使得党争中的各派变得越发不

理智,彼此间的相互倾轧逐渐大于政见的不同*

组织化群体对其个体的第一个影响表现是社会

助长,即他人在场会促进人们在非常熟悉的简单任

务中的表现,但也抑制了人们在未掌握的复杂任务

中的表现*这一社会心理对群体运动中个人的影响

在明末东林党争中则表现为:一些东林人士表现得

好像无所畏惧,甚至在龙颜大怒时仍极言直谏,

0明通鉴》卷七十的记载

:“疏入,上怒,谪孔兼、

泰来等*世达又抗疏论救,

上怒

,尽斥南星、淳

熙、于廷、黄为民*4乃上疏请赐骸骨,不允,遂

杜门称疾,……至十上乃许乘传归。”⑷!PI975)-次

上疏不得就再一次上疏,上疏还不如愿就辞职,更

上疏十多封以求辞职*正是在群体中,个体才会有

这么大的魄力,因为与群体观点一致且依存于群体

中,个体变得更加勇敢,由于群体的认同和对群体

共同目标的认可,个体更相信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更少担心受到失败的惩罚,

一定程度上还有要符合

群体其他成员期望的压力*这些心理影响从现象上

来看则表现为党争中的各党派越发坚持己见,为了

各方的利益而相互斗争,不愿退让*

组织化群体对其个体的第二个影响表现为去个

体化现象,即“在群体中,人们可能会失去个体

身份感,因此会放松自己对不符合普遍价值观的行

为的约束”*^304)随着党争的发展,各自党内成员

去个体化程度越来越深,越轨行为也变得愈发普

遍,混在群体的盲流中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在党

争开始的“争国本”和历次京察中,各方的斗争

还局限于传统的政治运作之中,顶多是依附皇权辗

转运作或是小题大做弹劾对方*但是,随着党争的

发展,斗争却越来越激烈和残酷*勒庞在《乌合

之众》中也描述了这一变化:“群体中个体主要具

备的特征: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凸显

……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他们已

经成为不再受个体意志支配的机器人*再者,仅就

个体成为群体成员的事实而言,他们已在文明的阶

梯上倒退了好几步*因为,当他们独立存在时可能

知书达理,但成为群体一员后,他们却变得野蛮无

知,成为行为受本能控制的动物。他们变得无法自

制且残暴无比,表现出原始人类的狂热与无

畏。”⑷!P21"这种现象在愈演愈烈的党争后期确实存

在并且甚至程度更深*在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

斗争中,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等被诬蔑受贿,打

入监狱后遭受了惨无人性的刑罚*据《明通鉴》

卷七十九记载:

“涟,光斗,大中三人另发大监,

其夕同为狱卒所毙*涟之死,土囊压身,铁钉贯

耳,最为惨毒,光斗,大中亦皆体无完肤*越数日

始报,三人尸俱已溃烂不可识矣。”⑷(P22I4)这种残

忍的行径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政见之争,也超过了

-79-

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43卷

当时制度和法律的规定,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由

于党争结成后,随着群体凝聚力的增加及群体行动

的频繁,群体中个体的去个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因

此也变得越来越无法自制与残暴无比*

(二)社会

理使得党争

无法停止

社会心理不仅使得在党争后期双方斗争的情

势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也使得双方变得意气用

事,盲目残暴,最终党争各方都深受其害却依然

无法停止*

一方面,从群体内部来讲,随着党争的不断发

展,群体的凝聚力会越发加强*群体对个体产生的

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而这种社会影响对个体而言主

要表现为:从众,顺从和服从。“从众是指为和他

人的反应、行为保持一致或为了与周围的人相匹配

而改变某人的行为山PI39)“当人们面对强烈的

群体一致意见时,也许会和他人保持一致,尽管人

们认为他人也可能是错的。”-I.!PI4$"尽管可能有些意

志强大或倾向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人认识到群体

正在做的事可能是不太妥的或是与自身意愿不符,

但他们却无力阻止*结果只能是这些人屈从于群体

的意见或被排斥*东林人士在天启初年得势后抱着

党派成见不放,打压其他党派人士*“元标笑曰:

'大臣与言官异

,风裁蹿绝,言官事也*大臣非大

利害,即当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耶?’时朋

党方盛,元标心恶之,思矫其弊……因言路不

与,元标即中止。王德完讥其首鼠,元标亦不

较。”⑸(P2588)谢国桢在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时说:

“我们看当时的大臣们若全有邹元标的态度,天

启间的政局不至于弄得这样地糟,也绝不会有魏

阉当政这样的惨变出来。”-3.!P44)而这也只能是一

种美好的期望*群体运动不断发展,其中的个体

就会变得狭隘、不知悔改,并且更倾向于服从于

自己所属的群体*而此时即使群体中有个体认识

到错误,但由于他为少数,处于被支配地位,几

乎不可能使自己的意见为群体所采纳,最终其结

果只能是重新附和群体意见或是被群体排斥*正

如邹元标认识到了各党派相互倾轧的弊端想要改

变最终也只能无奈离去,

即使这样还被人指责其

首鼠两端*

另一方面,从群体彼此之间来看,长期的党争

会使得各方人员对彼此形成偏见和刻板印象*而这

些偏见和刻板印象会使得不同党派的成员之间彼此

不信任并抱有敌意*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就形成了社

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正如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

一样,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或一方奔溃。在东林党

争的后期,东林党本欲在党争中获得胜利后即在朝

中施行自己的政见,整顿国家社稷使国泰民安

*但

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得势后,邹元标欲矫朋党之弊,

却被同党人士责怪、排斥*而东林党最终还是将凡

不合东林党的都斥为异党,重新卷入了党与党相互

倾轧的恶性循环中*这一做法最终把中立人士都逼

入了阉党,而魏忠贤得势后阉党又大肆捕英文表白句子 杀东林党

人*其实,

正如夏允彝对东林党的评价,东林党人

中也有一些败类,而攻击反对东林党的也有清操独

立之人*而不论是东林党,阉党还是其他党在得势

后都选择了倾轧异己,这不能只被看作是群体中个

人品德,能力谋略等方面的问题,而应该注意到社

会心理影响群体的强大力量*长期的党争已经使得

各方对彼此产生了很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而这也

就使得即使某些人企图不囿于朋党来选择人才,而

在实际中却很难做到*这种偏见和刻板印象在东林

党争中即表现为彼此仍只信任自己党中的人,而这

也势必导致党争不断,直到筋疲力尽却都无法停止*

通过对从社会心理角度对东林党争进行分析,

发现社会心理时刻在群体运动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作

用*随着运动逐渐激烈,社会心理所发挥的作用也

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群体运动的走向使其偏离各群体

的初衷*因此,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在关注

群体中个体内在的才智、道德、谋略

,外在的经

济、政治因素之外,也不应该忽视心理因素尤其社

会心理因素对个体及历史事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肯里克,纽伯格,西奥迪尼5自我•群体•社会

[M],谢晓非,刘慧敏,胡天翊,等,译.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II.

[2]-清]黄宗羲.明儒学案(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

局,20I2.

[3]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M].上海:

上海书店

版社,2006.

[4]-清]夏燮.明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I999.

[5]-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I4.

[6]-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

界出版社,20I5.

(责任编辑:周淳)

-80-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1:1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b46e51f7a08cf546f1c8526fb8868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争国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争国本.pdf

标签:争国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