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技能及其课程训练策略
林婕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元认知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成为积
极的参与者,元认知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
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地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
基本途径。课堂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示范指导、
组织讨论、留白、及时反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技能,训练策略
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元认知能
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元认知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
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
高效地学习,在“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为教育主题的今天,培养学
生的元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元认知、元认知技能的内涵
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
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通俗地说,元认知就是关
于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第四的英文 的能
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认知主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1)元认知主体知识。即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
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
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
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
(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
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
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元认知任务知识。即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
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
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
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
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
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
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
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元认知策略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
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
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
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控制包
括检查是否理解、预测结果、评价某个尝试的有效性、计划下一步动作、测查策
略,确定当的时机和努力、修改或变换策略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等等。概括起来,
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
计结果、选择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蒜苔的做法 )监视,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
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
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一般来说,元认知控
制与认知目标、认知课题和情境等因素密切相联。
元认知能力(技能)指“表现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种因
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上,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自身
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1]元认知能力大小对学生学习成效高
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
高丑妇效颦 效地学习,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这种能力尤为重要。
二、训练学生元认知技能的重要意义
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是搞好学习的先决条件。“元认知是学
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2]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不仅
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监控、
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学会学习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合理使用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包
括了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调节。
一般来说,元认知能力是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但如果一个
人元认知水平很低,认知水平要达到高水平是很困难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元认知发展方面水平较高,元认知能力较强。一些心理学
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根本原因不是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不同,而
是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不高。元认知对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斯
腾伯格在《超越智商》一书中提出智力三重理论,将智力分解为操作成分、知识
获得成分和元成分招聘合同模板 ,其中元成分在功能上与元认知完全相同。斯腾伯格将元认知
列入了智力范畴,认为元成分是三种成分中最高级、最重要的成分,始终处于高
层次的管理地位,元成分(元认知)在智力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3]因此,元
认知的发展直接反映与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成为人学习的先决条件。
2、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元认知使学生对自身的认
知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自我调节表现在学生自觉制订
计划、主动选择学习方法与策略,监控认知活动的执行过程,并依据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相应调节自公函的范文 己的认知过程,调整和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
段等方面。元认知把主体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有效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
知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认知活动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
习。
3、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
高的学生,往往掌握较多的有关学习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善于控制自己的
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较强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元
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在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缺乏,也不善于根据学习材料、
学习任务的采用灵活的策略,通常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可见,元认知发展水平
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元认知能力能弥补认知能力的不足。有实验研究证明,高元认知能力者解决
问题的表现比低元认知能力者要好,而元认知能力高而一般能力差者较之元认知
能力差而一般认知能力高者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好。[4]这说明良好的元认知能力小鸟简笔画 ,
使个体更能有效地获取信息,组织和运用信息,避免了由于一般能力低造成的损
失。反之,如果一般能力高,而元认知水平低,由于缺少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
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使认知活动的进行缺少计划性、目的性,导致问题解决效
率的低下,成功的可能性也降低。所以元认知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一般能力的发
挥。
三、课堂教学中元认知技能训练的策略
元认知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而提高的。训练是元认
知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关键。元认知能力是通过实际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元认知
技能可以在专门的训练课上进行,也可以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中进行
元认知技能的训练,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学生在认知活动
中很少使用认知策略,表现出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知
道要对认知活动实施一定的监控和调节,缺乏或根本没有元认知意识。在课堂教
学中,可以通过证明与讨论认知活动,让学生认识元认知。比如,教师可以用评
议把解题过程告诉学生,或故意出错再补救措施让学生明白元认知的重要性,还
可以让学生讨论问题难易程度等让他们认识元认知。双肺间质性改变
(二)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传授元认知主体知识。学生有了主体元认知知识,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
爱好、能力、学习特点以及自己在学习某些内容时的局限。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
的认知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做出客观评价。既要包括对
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他人和群体的评价。在教师的不断评价中,
学生就能获得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特点的认识,并从教师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找出
自己与他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过对比,明白自己的认知优、劣势,从而在学习
活动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传授元认知任务知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难度、性质的认识,会决定他在该
任务上分配的精力、时间的多少,从而影响认知策略的选择。让学生了解认知任
务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可以向个体讲述不同的认知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任务如果以不同的方式来考查,也会对个体解决任务的成
绩产生影响。
3、传授元认知策略知识。应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认知策略的特点、选择宿管 和具体
运用方面。教学时注意教向学生认知策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告诉学生应用策略
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更有效,知
道什么情境使用什么策略最适当,达到目标最佳。
(三)进行元认知技能训练。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具有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的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评价、总结和监控,进行高
效学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认知能力再强,有再多的策略性知
识,也不可能把学习搞好。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
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主要的方
法包括: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游戏、角色扮演等,这些都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示范指导。示范指导能够教会学生自我监控的方法。教师课堂教学中要
注意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思路、方法和规律逐一示范给学生,对于年龄小的学生
还可以通过“出声思维”让他们复述解题过程,碰到解题障碍时鼓励他们大胆说
出来,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解题后可以让他们总结规律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
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3、组织讨论。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对由使用元认知技能而产生的结果产生体验。
在讲解了某一认知策略之后,可以提供一个表面内容不同但实际结构相似的问题
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问题。教师也应当对由于认知策
略的参与而产生的认知活动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做出对错或等级的评定。当学生
顺利地获得问题解决之后,原有的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有助于认知策略的迁移。
4、课堂适当留白。留白是山水画的一种手法。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不是通篇都
泼墨山水,应该适当留白,这才显得意境深远,让人暇思无限。所以好的课堂教
学也应该适当学会留白,让学生有独自思索的时间,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反思
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如
思维中遇到哪些困难,自己采用什么策略去克服,效果如何等。
5、及时反馈。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既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又是培养
元认知能力的重点目标和必要手段。教师应尽可能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评价他人(老师或同学)并同时被
他人评价的机会。这种互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将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外部反
馈,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反馈。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第21卷第1期.2002,
(2).
[2]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3]IQ[M].Cambridge,England:
CambridgdeUniversityPress,1985.
[4]程素萍.问题解决中的元认家庭小故事 知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3).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9:4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b0c4b2f27a0c3366562729626282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认知能力训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认知能力训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