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耦合研究——以福建
省平潭岛为例
吴倩倩;殷杰;郑向敏
【摘要】在海岛旅游建设中,旅游流与旅游要素是重要建设指标.旅游流的发展离不
开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支持,旅游流的增长会促进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
的提升.在理论分析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建
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平潭岛为例,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
动关系.平潭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两个系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
特征,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者之间彼此协调发展.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7(033)007
【总页数】5页(P873-876,881)
【关键词】旅游流;旅游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发展;平潭岛
【作者】吴倩倩;殷杰;郑向敏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F590.75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强调要拓展旅
游发展空间,积极发展海洋旅游。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
最快的地区之一[1]。海洋旅游业与海洋石油、海洋工程并列为海洋经济三大支柱
性产业,是海洋经济中发展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2],海岛旅游则是海洋旅游业
的重要形态之一。2016年我国颁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要求大力
发展海洋及滨海旅游,明确指出要“加大海岛旅游投资开发力度,建设一批海岛旅游
目的地”,如何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成为海岛旅游发展的重要问
题。高标准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主要特点是人员、物资、资金进出充分自由、方便快
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丰富多元,品位高雅的旅游业的开发、经
营、管理、服务实现国际化、信息化[3]。由此可见,高标准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既要
吸引得到旅游流,还要让这些游客的旅游活动能够方便快捷,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旅
游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
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为核心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4]。丰富的旅游要素及旅
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供给是满足游客需求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本身即可构成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5]。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是指
为保证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顺利开展而进行的服务环境的营造以
及为旅游者提供汇兑、通讯、医疗保健、商务等多种辅助性服务的总称[6]。於佩
红以游客感知为视角,对海岛旅游游客满意度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指示牌、
外部交通、停车场等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在海岛旅游中重要性程度较高,但游
客满意度较低[7];丁金胜则直接指出青岛市政府需要在海上旅游公共服务上发力[8],
可见海岛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尚未健全。值得一提的是,乔海燕通过对旅游公共服
务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旅游要素保障类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9]。从相关文献来看,
旅游公共服务尤其是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在海洋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量到来的游客需要旅游公共服务尤其是旅游要素保
障类公共服务的支撑。在海岛旅游目的地建设下,海岛的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
供给能否满足海岛旅游流的需求?海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之间的供
需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仅靠理论分析无法清楚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
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物理学领域的耦合模型,探究海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
服务之间的协调耦合关系,以此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适应情况,为推动海岛旅游提供
借鉴与参考。
依据供需理论的相关观点,需求决定供给,因此旅游供给必须根据旅游者需求来进行
合理安排,向旅游者提供能够满足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必需的旅游资源、旅游设
施和旅游服务等各种消费才算是有效的供给[10]。旅游供给与需求保持动态平衡是
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11]。在以往研究中,往往从旅游需求或旅游供给单
方面开展研究,较少将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系统相结合考虑两大系统的互动关系,直
接导致旅游目的地的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2]。旅游流是旅游需求的显
性表现[13],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能够反映旅游供
给状况,两系统间的关系正是旅游供需平衡发展的有力表征,因此本文借助供需理
论来研究旅游流与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
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关注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诸因素的关系,如旅游流与目
的地形象耦合[14]、旅游流与目的地交通耦合[15]。国内关于旅游流(需求侧)与旅
游目的地(供给侧)诸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多运用耦合分析法。张春晖等学者分析了西
部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间的相互关系[13];董亚娟等学者深入研究了西部旅游
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相互关系[16];吴冰等学者分析了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饭
店系统的相互关系[17];李晓静等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张家界旅游流与目的地交
通系统的耦合关系上[18]。此后,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诸因素的相关关系仍不断被
探索,如探索旅游流与在线旅游信息[19]、文化演艺产业[20]、A级景区[21]、目的
地环境[22]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以下机会:①以供需理论
为研究视角,探究旅游流(需求侧)与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尤其是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仍需进一步加
强,如何将旅游流作为提升海岛型旅游公共服务的抓手值得关注。②深入探究旅游
流与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辨析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提升要素保障类公
共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旅游质量。过全、过多、过密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会形成资
源浪费,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旅游流的需求则会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影响旅
游目的地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将构建旅游流与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两大系统,借助
耦合分析方法分析两大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探究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旅游流与旅游
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以期为优化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供
给提供借鉴与参考。
3.1耦合内涵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
[23]。耦合度则是描述系统或者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程度。耦合协调度
则用来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能够
反映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24]。当系统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配合得当、相
互促进时,为良性耦合;反之,为不良耦合。耦合协调度是反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好坏程度。
3.2保障类公共服务的耦合机理
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两大系统。一方面,旅
游流的增加可促进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我
国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伴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对“食、
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海岛汇兑、通讯、医疗
保健、商务等多种辅助性服务的需求同样增加。这将促进海岛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
服务的提升与完善,同时促进海岛旅游要素朝多元化、丰富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
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提升有助于吸引客源、增加客流。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主要是受丰富多元的旅游要素吸引。随着海岛建设的逐步推进,旅游要素不断丰富
化、多元化,与之相应的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必将得到完善与提升。旅游要素
的多元化发展、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完善将大大增加平潭岛的旅游吸
引力,这将极大地促进旅游人数的增长。
根据海岛旅游流与平潭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耦合的相互影响关系,遵循指标选
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完备性、主成分性和独立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其中,
旅游流系统则采用狭义的旅游流定义,即将旅游流定义为客流[25],主要通过海岛的
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与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加以衡量。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则
通过其定义遴选相关指标。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是指为“食、住、行、游、购、
娱”等旅游要素提供的保障性公共服务。本研究通过住宿餐饮业投资额、文体娱乐
投资额、商业网点数、全县交通客运总量、全县交通客运周转量、医院床位数和医
生数等7个指标来衡量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海岛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
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具体见图1。
3.3耦合评估模型建立
由于选取的各指标量纲不同,直接进行耦合分析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首
先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按照下式对不同指标类型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uij=[xij-min(xij)]/[max(xij)-min(xij)],其中uij为正向指标
uij=[max(xij)-xij]/[max(xij)-min(xij)],其中uij为负向指标
式中,xij表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min(xij)和max(xij)分别表示对应系统中的
最小值与最大值。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可实现对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
保证类公共服务系统发展水平的衡量。本研究采取线性加权方法对其进行衡量,将
旅游流系统和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发展水平分别记为U1和U2,具体计算
公式为:
式中,λij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值;uij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各指标权重通过
熵值法[11]计算而得。熵值法是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根据指标
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26]。各指标权重
见表1。
物理学中耦合度只能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无法体现其耦合情
况的好坏,而耦合协调度可用来衡量两个或者多个系统耦合的好坏程度。基于此,本
研究选取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估,将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耦合
协调度定义为D,具体计算公式为:
D=(C×T)1/2,其中,T=aU1+bU2
式中,C表示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T为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
的综合评估指数;a与b为待定系数。由于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
系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差异,故对a与b取值均为0.5。
C={(U1×U2)/[(U1+U2)×(U1+U2)]}1/2
为了更直观反映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参考前人研究成果[27],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来划分耦合协调度的区间和等级,见
表1。
4.1案例地选取
平潭岛位于国家重点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第一大、全国第五大岛,拥有
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是我国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平潭旅游开发瞄
准“国际旅游岛”,以高定位、高标准、高目标来全面打造旅游业。平潭岛近年来
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与国内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从2008年的
33354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231330人次,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从2008年的159
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863人次。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赴平潭旅
游人数持续增加,对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需求随之增长。平潭岛旅游要素保
障类公共服务是否与赴平潭旅游人数相适应,本研究将利用上文建立的耦合模型加
以测度与判断。
4.2实证分析
指标权重确定:本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2009—2016年的《平潭统计年鉴》,并利用
均值化处理方法补充部分缺失值,根据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
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展现状:根据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平潭旅游流
系统和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值,即两者的发展现状,并计算
出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和图2。
总体上看,平潭岛接待的旅游人数呈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而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
务正处于逐步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从平潭岛旅游流系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旅游
流系统得到较大提升,尤其是自2011年开始,平潭旅游人数显著增加,这主要得益
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2011年3月,“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被
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
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
展规划》,赋予平潭7方面28条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从平
潭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发展来看,2008—2010年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
服务建设缓慢,而在2010—2015年平潭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建设得到了明显
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平潭在人、财、物投资与建设
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图2可知,平潭旅游流总体增长速度较快。相比而言,旅
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增长速度较慢,且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两者间呈现一定的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如2009年后平潭旅游流迅速增长,快速增长的旅游流
推进了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完善。2011年,较完善的平潭旅游要素保
障类公共服务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流的增长。由此表明,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
公共服务确实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协调耦合关系。
耦合协调时序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2008—2015年平潭旅游业的耦合度处在0—
0.6876213之间。由于将2008年作为耦合度分析的基期,故耦合度较低。而在
2009—2015年间,平潭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耦合度变化幅
度不大,基本维持在0.48上下波动,表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较为稳定。从耦合
协调度来看,平潭2008—2015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较大变化,从2009年的
0.1259729增长到2015年的0.6876213,这表明平潭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
类公共服务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趋于良性,即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得到改善与提
升。从协调等级发展来看,平潭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间的协
调等级有着显著的提升,从2009年的严重失调局面改善为2013年的勉强协调,再
到2015年的初级协调。虽然两大系统间的协调等级有着显著提升,但是目前两大
系统间的协调等级仍较低。随着平潭旅游接待人数的提升,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完
善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增强供给水平,满足游客需求,提升其与旅游流系统
的协调等级。
依据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各自不同发展水平,可将每种耦
合协调度等级再分为三种类型:U1lt;U2,为旅游流发展滞后型;U1=U2,为旅游产业与
城市化发展同步型;U1gt;U2,为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型。由图2可
知,2010年、2014年和2015年为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型,且旅游要
素保障类公共服务落后旅游流系统发展差距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2010年的
U1、U2两者差距为0.075,2014年两者间的差距为0.2021,而2015年的差距有
所缩小,为0.1058。从目前来看,旅游流发展速度高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展
速度,进而说明平潭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旅游流发展
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平潭旅游业发展。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有关管理
部门应重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水
平。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海岛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
基础上,选取该两大系统的相关研究指标,引入耦合评价模型及计算方法量化测度海
岛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并选取相关案例地
检验协调耦合模型及其测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过全、过多、过密的旅游公共
服务供给会形成资源浪费,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旅游流的需求,导致旅游
质量下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供需理论为研究基础,提出了海
岛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的协调耦合模型,并提出两者耦合协
调的综合测评模型,有助于分析旅游流与旅游公共服务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丰富了
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诸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有助于为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二是以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平潭岛为例,选取
2008—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对其旅游流系统和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两
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平潭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两个
系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者协调发展。
如2009年后平潭旅游流迅速增长,快速增长的旅游流推进了旅游要素保证类公共
服务的提升与完善。2011年,较为完善的平潭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又进一步促
进了旅游流的增长。通过对耦合协调度、协调等级的分析发现,目前平潭旅游流与
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协调等级仍处于初级水平,且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发
展落后于旅游流发展,表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与旅游流之间存在差距,需要
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平潭岛旅游流系统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系统之间的耦合分析,依据相
关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我国各海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政府层面,需要加
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海洋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海岛成为众多游客出游的首选,但
由于海岛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限制,旅游发展所需要的相关配套服务往往处于滞后状
态。海岛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大量涌入的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政府相
关部门应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加强海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尤其是旅游要素
保障类公共服务建设,如加强住宿设施、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建设,以此保障游客旅游
的基本需求。二是企业层面,要善于捕捉游客需求,迎合游客需求。海岛旅游游客在
旅游活动中需要一定的游乐活动与购物活动,因此有关企业可评估游客在此方面的
需求,积极建设商业网点、投资民宿产业和推出文体娱乐活动;有关旅游企业可整合
游客的需求要素,形成相应的产品,推向市场、推向游客。三是产业层面,加快产业升
级更新。海岛往往以渔业作为主要产业,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要注意产
业的升级更新。一方面,积极发展旅游业,并且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食、住、
行、游、购、娱等要素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利用海岛旅游发展的契机,实现全岛
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模式从农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本研究分析了海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对应
的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并以平潭岛为例加以验证。尽管如此,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深入
研究,如进行海岛旅游流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研究、海岛旅游需求与海岛旅
游供给间的协调耦合研究等。
【相关文献】
[1]gherEconomicandFinancialDevelopmentLeadto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videncefromBRICCountries[J].EnergyPolicy,2009,37(1)∶246-253.
[2]向宝惠,王灵恩.中国海洋海岛旅游发展战略探讨[J].生态经济,2012,(9)∶141-145.
[3]张华云.关于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标准体系》的探讨[J].标准科学,2009,(11)∶65-69.
[4]李爽,黄福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J].旅游学刊,2012,27(1)∶7-9.
[5]董培海,李伟.关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解读——兼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研
究,2010,2(4)∶86-90.
[6]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4)∶20-26.
[7]於佩红.基于IPA分析法的海岛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温州市洞头为例[J].旅游研
究,2014,(2)∶51-55.
[8]丁金胜.基于公共服务的海上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4,27(5)∶14-19.
[9]乔海燕.基于AHP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6(6)∶19-22.
[10]刘雨萌.旅游公共服务的供需耦合协调机理与均衡机制构建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4.
[11]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51(1)∶80-87.
[12]AshworthG,ourismRearch:RecentProgressandCurrent
Paradoxes[J].TourismManagement,2011,32(1)∶1-15.
[13]张春晖,马耀峰,吴晶,等.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经
济地理,2013,33(10)∶174-181.
[14]KimSS,AgrusaJ,LeeH,sofKoreanTelevisionDramasontheFlowof
JapaneTourists[J].TourismManagement,2007,28(5)∶1340-1353.
[15]Saenz-de-MieraO,RosllóponsibilityofTourisminTrafficCongestionand
Hyper-congestion:ACaStudyfromMallorca,Spain[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2)∶466-479.
[16]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等.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
发,2013,32(1)∶98-101.
[17]吴冰,马耀峰,毕丽芳.西部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流与饭店耦合协调度对比研究——以西安、成都为
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8)∶863-866.
[18]李晓静,王兆峰.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5)∶529-
532.
[19]冯娜,李君轶.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的耦合分析——以美加入境旅游流为例[J].旅游
学刊,2014,29(4)∶79-86.
[20]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7)∶182-
187.
[21]白丹,马耀峰,刘军胜.成都市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河南科
学,2015,31(9)∶1641-1646.
[22]翁钢民,李凌雁.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与环境响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
科学,2015,(1)∶59-63.
[23]guinDirectionaryofPhys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
Press,1996∶92-93.
[24]吴跃明,张翼,王勤耕,等.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19(1)∶20-23.
[25]杨兴柱,顾朝林,王群.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1)∶23-36.
[26]殷杰,郑向敏,董斌彬.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古建筑火灾风险测评——以丽江古城为例[J].重庆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40-45.
[27]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
理,1999,(2)∶76-82.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4:0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78386e981c2b97565247f21b047fab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潭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潭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