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
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
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为统筹嘉兴市域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鸡英文怎么说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内
发展与对外开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嘉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
“和谐社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
施细则》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复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制定《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定位
1、本规划是统领嘉兴市域发展的具有法定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2、本规划在充分尊重嘉兴市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城市总体规
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基础上,以嘉兴市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原有规划进行整合协调,
构建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新范式。
3、本规划以实现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宗旨,统筹嘉兴市域的各种发展要素,建设网络型
特大城市。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规划法>办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导则(试行)》(三稿)
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
9、《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
1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1、《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2、《嘉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13、《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4、《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文)
15、《嘉兴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第四条规划理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环境
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性化的需要,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营造适宜的人居环
境,配置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方便人们的多样性与多元化需求。
3、“反规划”理念:在明确非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分布、满足区域生态环境战略储备的
前提下,统筹安排市域建设用地的布局。
4、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贯彻“五个统筹”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资源配置和利益
调节方面,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考虑,为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服务。
5、区域整体有机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区域层面协调不同类型的空间开发,实现市域整
体空间的最优化、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6、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重点发展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
增长点,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的发展。
第五条规划重点
1、解读嘉兴与周边重要辐射源(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的相互关系,确立新的发
展背景下嘉兴市域的功能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
2、确定市域发展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加强市域空间管制。
3、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市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的布局,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4、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第六条规划范围
嘉兴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南湖、秀洲、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七县(市、
区),规划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期限2005-2020年,其中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并适当考虑远景期的发展。
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
第八条市域功能定位
●浙江接轨上海、竞合江苏的门户型都市地区与交通枢纽;
●长三角南翼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浙江省科技创新和文化职教的先进地区,环杭州
湾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地区;
●吴越古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乡和谐发展地区,融汇江南水乡和江海特色的生态
宜居型都市地区。
第九条分项发展水平预测
规划期末,嘉兴市在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信息化初
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远景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第十条市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
1、市域总人口:至2010年约为540万人,至2020年约为710万人。
2、本土城市化率:至2010年约为60%,至2020年超过70%。
第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近期(2010年):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9.1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76.3平方公里。
2、远期(2020年):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3.8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8厦门英语 2.5平方公里。
第十二条市域总体发展战略
1、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加快融入长三角:抓住全球资本流动与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积极承接国际国内资
本和产业的转移,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
自身的潜在优势,在现状长三角“三级城市”的基础上实现大的飞跃,尽快跻身于长三角先进
城市的行列。
●接轨上海:在产业关联、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争取成为
上海大都市圈的副中心。
●竞合江苏:充分发挥浙北门户功能,加强与苏锡常的产业协作与要素交流,增强自身
的实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与江苏的竞合,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借力杭甬:充分利用同处一省的行政资源和自身的区位优势,“借力”于杭州、宁波的
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合市域:整合市域资源,构建合理的都市区网络,协调城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
体化进程,提升嘉兴市域综合竞争力。
2、都市区发展战略
多元交融,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构筑具有嘉兴自身特色的“和谐”大都市区,着力打造:
●魅力嘉兴——提升文化的地域特色;增强都市地区的内聚力;
●精明嘉兴——实行精明增长方式与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精致嘉兴——建设高质量的都市景观,培育精致化的都市气质;
●优雅嘉兴——营造恬静、儒雅、舒适的都市环境与氛围。
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十三条指导思想
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首先划定非建设用地,在满足区域生态环境需要和未来战略储
备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第十四条用地分析
将市域土地分为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型。
1、非建设用地数量及分布
规划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005km2,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山地、河流水域。
●耕地:面积2199km2(其中,基本农田1887km2),农保率达86%;
●园地和林地:规划总面积477km2,包括分布在平湖、海盐、海宁三县市境内的山地,
总面积41.7km2。
●河流水域:市域范围内的河、湖、荡等水体,总面积311km2;
●未利用地:总面积18km2。
2、建设用地数量及分布
建设用地面积=市域总用地面积3915km2—非建设用地面积3专八什么时候考 005km2,共计
910km2,可分为乡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乡村建设用地:规划2020年农村人口110万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150m2的
最高限计算,乡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65km2;
●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末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末来的储备建设用地,面积共计
745km2。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规划
2020年嘉兴市域土地利用汇总表
用地面积(km2)
构成(%)人均面积(平方米)
非建设用地总计
300576.8-
其中
耕地
219956.2308.9
(基本农田)
-1887-48.1-265.5
林地和园地
47712.169.3
河湖水面面积
311843.8
未利用地
180.52.5
建设用地总计
91023.2126.9
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
74519122.7
乡村建设用地
1654.2150
合计
3915100551.4
注:上表不包括规划期内开垦的滩涂面积约85km2。
第十六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城)五副(城)、一新城七镇、三轴两环”的网络型特大城市,规划主副城
由核心区(原各城区)+功能片区(与原各城区相邻且发展条件较好的建制镇)组成。
●一主(城):
即嘉兴主城,由嘉兴中心城区、东西两翼及余新-凤桥、王江泾、王店、洪合、七星-
油车港五片区组成;
●五副:
嘉善副城——由核心区及干窑、惠民、姚庄、大云四片区组成;
平湖副城——由核心区及曹桥、钟埭两片区组成;
海盐副城——由核心区及大桥新区组成。
桐乡副城——由核心区及濮院、龙翔、屠甸、高桥四片区组成;
海宁副城——由核心区及斜桥片区组成;
●一新城:
滨海新城——由乍浦、全塘、林埭、黄姑四镇组成;
●七镇:
七个重点镇:分别为乌镇、西塘、盐官、崇福、长安、澉浦、新仓;
●三轴:“两主一副”的城镇发展轴。
中部城镇密集主轴——依托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城际轻轨、320国道
组成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由西向东联系桐乡、嘉兴、嘉善。
南部沿海城镇密集主轴——依托杭浦高速、01省道新线(东西大道)组成的沿海城镇密
集轴,沿线串连海宁、海盐、平湖、滨海新城。
城镇副轴——依托绍嘉通道及乍嘉苏北段高速公路组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两环:
内环——嘉兴中心城区快速环线;
外环——串联各副城的快速环线。
第十七条城乡结构网络规划
规划市域城乡空间由主城——副城——新城——重点镇——乡镇社区——乡村社区构
成。
●主城:即嘉兴主城;
●副城:嘉善、平湖、海盐、桐乡、海宁副城;
●新城:滨海新城;
●重点镇:乌镇、西塘、盐官、崇福、长安、澉浦、新仓;
●乡镇社区:嘉兴主副城所包含的建制镇和各重点镇以外的其余建制镇,共18个;
●乡村社区:选择合适的农村居民点扩建为乡村社区,进行完善的设施配套,引导以从
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乡村社区集中。
第十八条城乡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乡规模结构规划表
现状建设用
地(km2)
近期(2010)远期(2020)
备用地
(km2)
人口
(万
人)
人均用地
(m2/
人)
建设用地
(km2)
人口
(万
人)
人均用地
(m2/
人)
建设用地
(km2)
主
城
嘉兴主
城(一心
两翼五
片区)
997.2011023115
副
城
嘉善副
城
28.2465
平湖副
城
24.10556
海盐副
城
223235
桐乡副
城
34.44528
海宁副
城
26.74728
新
城
滨海新
城
10.72515.5
重
点
镇
乌镇
2.441204.861157——
西塘
2.231203.651156——
盐官
1.52.5120331153.5——
崇福
5.85120681159——
长安
6.75120681159——
澉浦
1.21.51201.821152——
新仓
1.231203.651156——
乡镇社区
——1715025.52014028——
城镇总计
——400——476.3600——682.562.5
乡村社区
655.7140165——
总计
——540——868.3710——847.562.5
建设用地总
计
910
第十九条城乡功能分工规划
在城乡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下,城镇功能组织以错位发展和挖掘特色为原则,
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合力推进嘉兴大都市区的发展。
第二十条各行政区建设用地分配
各行政区建设用地分配结构表(单位:km2)
项目嘉兴嘉善平湖海盐桐乡海宁总计
土地总面积
9685683915
现状建设面积
227.797136.5137.7166194.2959.1
其中
城镇建设面积
97.237.839.730.951.446.4303.4
乡村建设面积
130.559.296.8106.8114.6147.8655.7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274126910
其中:储备用地
15521.558862.5
注:滨海新城可建设用地包含在平湖行政区内。
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
第二十一条空间发展引导
1、城镇空间发展引导
●中聚内优:
中聚:鼓励市域各项发展要素向嘉兴主城所在的大都市区中心集聚。嘉兴主城核心圈层
100km2范围以内以居住及现代服务业为主,核心圈层以外的主城各发展片区分别建设服
务市域的会展园区、高教园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并通过由核心区至各副
城放射型快速路网的建设,实现主副城源源不断的经济联系,以此增强嘉兴主城的内聚力。
内优:优化主副城的内部空间结构,远景逐步置换主副城核心区内的工业用地,提高第
三产业的用地比重。
●东接西联:
东接:以嘉善副城为门户,实现与上海北部区域发展的对接,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承接上海产业的转移。
西联:以西部长安镇为依托,加强与杭州下沙、临平两区的联系,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基
础上承接杭州产业的转移。
●北控南进:
北控: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以北王江泾片区以外的区域,重点控制北部水网地带产业与人
口的聚聚,使得北部水网成为嘉兴大都市区的绿肺;合理保护乌镇、西塘古镇的历史风貌,
延续嘉兴大都市区的历史文脉。
南进:积极推进产业南进战略,依托临海临江型产业,促进杭浦高速公路以南地区滨海、
滨江产业带的迅速形成。
2、乡村空间发展引导
●引导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集中、乡镇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
农民向城镇和乡镇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政策。
●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水平的乡村社区,通过撤并、迁移等手段将市域内的自然村
撤并到乡村社区内,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发展。
第二十二条空间分区规划
嘉兴市域空间结构总体规划(查看大图)
嘉兴主城
●规划嘉兴主城由核心发展区、东西两翼产业园区、余新—凤桥片区、王江泾片区、王
店片区及七星—油车港片区组成,核心区与各功能片区应保留一定的绿色开敞空间,防止城
镇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核心圈层100km2范围以内以居住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先进制
造业集中布局东西两翼产业园区,各发展片区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分别建设服务市域的功能
园区,以此增强主城的内聚力。
●规划嘉兴主城小学生手册 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为135万,远期(2020年)为210万;用地规
模近期为155km2,远期为231km2,远景储备用地为15km2。
第二十三条乡村空间规划
1、乡村居民点整治
撤村建居型村庄;撤消型村庄;保留型村庄
2、乡村社区规划
乡村社区为乡村居民点整治中的保留型村庄。规划2010年,乡村人口140万,用
地规模392km2;2020年,乡村人口110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50km2,用地
规模165km2。
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二十四条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将嘉兴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三大类型,并借鉴区域空
间管治理念,依据开发强度,将城镇发展区又细分为优化提升区、鼓励发展区、引导发展区、
控制发展区。
1、城镇发展区
包括主城、副城、重点镇的规划建设控制用地范围,是嘉兴大都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1)优化提升区:包括嘉兴主城和各副城的核心发展区。
(2)鼓励发展区:包括主副城核心发展区以外的各发展片区、滨海新城。
(3)引导发展区:包括各重点镇规划建设区、乡镇社区,是主副城与广大乡村地区联系
的纽带。
(4)控制发展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内的文保单位、风景名胜区、湿地水域、生态绿地、
市域内的基础设施廊道等。
2、乡村发展区
(1)乡村建设区
(2)农业保护区
包括市域范围内的耕地、园地和林地,承担市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农副产
品供应、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功能。
3、生态保护区
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杭州湾沿岸、北部水网密集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水系、山地﹑风景
名胜区、水源地保护控制区、生态屏障带等需重点控制保护的大型生态实体和区域。
第二十五条重点地区协调规划
1、滨海地区
2、南北湖——尖山地区
3、濮院——洪合地区
第二十六条重点地区协调规划实施措施
各重点地区必须统一编制规划,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组成的重点地区协调管理机构,负责
各重点地区建设项目的立项、协调和实施。
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二十七条产业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思路
●多元化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兼容并包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的同时,利用交通区位、港口资源等优势,合理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积极引进技术
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集群化发展:市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依不同空间单元的资源状况、交通区位和外部
辐射要素的不同,有选择地相对集中布局,形成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第二十八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产业主要布局在城镇发展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以外的地区;第二产业主要布局在
“一主”中的“两翼”、“五片”、各副城的外围功能片区及新城;第三产业布局的重点是“一
主”中的“一核”,即嘉兴市中心城区,并在五个副城培育次区域中心,发展第三产业。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图(查看大图)
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1、市域内实现“同城效应”,形成“15—30—60”的交通圈。即从嘉兴市主城、副城、
交通枢纽、各乡镇出发,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从嘉兴市主城环线出发30分钟内到达
各副城,从嘉兴主城、各副城出发30分钟内到达各所属的乡镇;嘉兴境内任何重要的两个
节点之间60分钟可以互通,从嘉兴主城环线出发,60分钟可以到达周边地级城市如上海、
杭州、苏州、宁波、湖州、绍兴;
2、形成以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为主体,以铁路和水运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高效区域
交通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道路网络,实现城乡一体交通运输体系;
3、形成环形加放射的内部交通网络以支撑嘉兴大都市区网络式的城镇空间形态,增强
市域内部整体凝聚力。
第三十条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对外交通由高速公路网(三纵三横三连)、320国道(一级公路标准)、07省道(一级
公路标准)、01省道(一级公路标准)、沪杭铁路、乍嘉湖铁路、沪杭磁悬浮、沪杭城际轨道
交通、苏嘉绍城际轨道交通以及“三横两纵三连两延伸”的高等级航道网组成。形成铁路、公
路、水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四通八达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增
强区域交通联系,确立嘉兴地区成为杭州湾北岸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1、机场:适时改造现有军用机场,承担长三角货运机场的功能。
2、高速公路:“三纵三横三连”
嘉兴市高速公路网布局一览表
名称主要控制点路线功能
与长三角高速公路网
规划的关系
里程
(km)
三纵
(三
桥)
南通-嘉兴-
宁波高速公路
(嘉兴段)
洪溪镇、大云
镇、三潭映月 嘉兴港区、
嘉兴-宁波通
道
促进长三角都市圈繁荣
发展;加强宁波与江苏、
上海的交通联系。
沿海高速(纵一)的
组成部分
52.33
苏州-嘉兴-变成的英语
绍兴高速公路
(嘉兴段)
象贤、余新镇、
百步镇、袁花
镇、嘉兴-绍
兴通道
加强绍兴与江苏、上海的
交通联系;提高嘉兴主城
的地位
苏台高速(纵二)的
组成部分
63.79
苏州-嘉兴-
萧山高速公路
(嘉兴段)
乌镇镇、周王
庙镇、嘉兴-
萧山通道
加强绍兴与江苏、上海的
交通联系
盐绍高速(纵三)的
组成部分
42.07
三横
申嘉湖(杭)
高速公路(嘉
兴段)
西塘镇、新塍
镇、乌镇镇
增强上海、杭州、嘉兴、
湖州之间的交通联系
沪嘉杭(湖)徽高速
(横七)的组成部分
88.21
沪杭高速公路
(嘉兴段)
大云镇、余新
镇、王店镇、
屠甸镇、许村
镇
增强浙江与上海的交通
联系,促进沿线产业带发
展
沪杭衢通道(横八-
1)的组成部分
88.52
杭浦高速公路全塘镇、嘉兴增强浙江与上海的交通沪杭衢通道(横八-
101.67
(嘉兴段)
港区、丁桥镇、
盐官镇
联系,促进杭州湾产业带
发展,满足浙江和上海之
间大幅度增长的交通需
求
2)的组成部分;沿
海高速(纵一)东段
的组成部分
三连
沪杭亭枫高速
公路嘉善段
枫泾枢纽立交
分流沪杭高速进入上海
的流量,增加与上海区域
内高速公路的对接口个
数
1.41
嘉兴-乍浦高
速公路
余新镇、新篁
镇、嘉兴港区
抬升嘉兴港、嘉兴主城地
位
26.76
杭州绕城高速
公路(海宁
段)
许村镇、盐仓
垦区
分流沪杭高速进入杭州
的流量,增加与杭州区域
内高速公路的对接口个
数
沪杭衢通道(横八-
1)西段的组成部分
7.7
3、国道
保留320国道原线型。
4、省道
●新01省道保留原线型;
●规划拓宽理顺老01省道现有道路,使其成为嘉兴市具有特色的滨江滨海景观道路,
并且作为联系市域范围内沿海各旅游景点和城镇的主要道路;
●07省道嘉兴主城至平湖副城段线型调整为从主城东翼南侧绕过。
5、铁路
●规划沪杭磁悬浮高速铁路沿沪杭高速公路走向建设,在沪杭高速公路北侧、嘉兴中心
城区南部设置站场,并与其他交通站场结合,形成客运枢纽;
●规划原沪杭铁路线嘉兴中心城区段改线,从嘉兴南侧绕过,和沪杭高速铁路联合设置
客运枢纽;
●规划乍嘉湖铁路在嘉兴主城南部经过,从王店北绕出,在王店东设置铁水货运站场,
可西至湖州、连通皖南;东抵乍浦,连通上海;
●沿海铁路大通道作为国家沿海铁路货运的大动脉,嘉兴境内建议在充分利用嘉湖铁路
东段的基础上,平行杭州湾绍嘉通道跨越钱塘江南下。
6、城际轨道交通
●沪杭方向轨道交通:上海方向从枫泾接入,沿沪杭高速公路北侧通过市域,并在嘉兴
中心城区南部结合高速铁路站场设站;
●杭浦方向轨道交通:上海方向从金山接入,沿规划杭浦高速公路南侧预留通道,通过
滨海新城,穿越嘉兴现代产业区,接入嘉兴中心城区南部客运枢纽;
●苏嘉绍方向轨道交通女画 :在乍嘉苏高速公路及嘉兴至绍兴跨杭州湾通道两侧预留基础设
施廊道作为苏嘉绍轻轨的线位。
7、内河航道
●干线航道(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三横两纵三连两延伸”的高等级航道网,航道总里
程约415公里,等级四级以上。三横:杭申线、杭平申线、湖嘉申线;两纵:京杭运河、
乍嘉苏线;三连:东宗线、嘉于线、芦墟塘;两延伸:和尚塘进港航道、黄姑塘。
●主要支线航道(五级航道):规划4条五级航道,分别是平湖北市河、黄湾线、东清线、
白马塘。
●一般支线航道(六级航道):规划7条六级航道,分别是南郊河东段、南星桥港、长水
塘、长山河、官堂线、杭海线、袁硖线。
8、内河港口
规划整治6个内河港,分别是嘉兴内河港、嘉善港区、平湖城关白马港区、海盐城北
水陆中转港区、海宁交通战备码头、桐乡梧桐港区。
9、沿海港口
海盐港区规划建设为千吨级泊位的发展区;
乍浦港区规划建设万吨级泊位为主的货运作业区;
独山港区规划建成电力、石化滨海工业和集装箱作业区,重点抓好独山港区整体开发建
设,建设多用途(兼顾集装箱运输)码头项目以及木材、粮食等专业码头。
10、港区集疏运通道
规划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联合集疏运系统。
●规划乍嘉湖铁路由乍浦港经滨海新城西侧向北接平湖、嘉兴、湖州,由杭浦高速走廊
向东与上海金山卫支线相接,并设通向独山港的支线,形成疏港铁路通道;
●提升乍嘉苏线、杭平申线、杭申线、京杭运河等级,作为港区集疏运的主要水运通道,
其中独山港区通过黄姑塘线连接到杭平申线,形成疏港水运通道;
●通过城区对外交通联系道路连接01省道和乍嘉苏高速,进而连接区域高速和国省道,
形成疏港公路通道。
第三十一条内部交通规划
规划国省道和主要城市快速路网形成“两环十射一连”的道路网络,规划“环形加放射”
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主城、各副城及滨江、滨海新城。
(1)“两环”:主城环线、联系五个副城的环线
(2)“十射”: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辐射的十条道路组成,主要为中心城区与各副城城区、
以及南北湖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
(3)“一连”:滨海新城连接线。
(4)“环形加放射”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线:串连各副城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环线;联系
中心城区至各副城城区和滨海新城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射线。
第三十二条规划新建及拓宽、调整道路
●新建杭浦高速(双向六车道)、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南通—嘉兴—宁波高
速公路嘉兴段、嘉兴—绍兴高速公路嘉兴段、苏州—嘉兴—萧山高速公路嘉兴段;
●新建嘉桐路(中心城区-桐乡)、嘉南路(中心城区-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嘉盐路(中心城
区新丰-海盐)、滨海新城连接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新建桐乡至盐官道路;
●拓宽沪杭高速公路为双向八车道、乍嘉苏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改造沿线出入口和
跨线桥,重新组织城市出入口交通;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拓宽长洲公路;按照城市快速道路标
准改造嘉宁路(中心城区—海宁市)。
●续建平黎公路嘉善境内西塘至省界段道路。
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三十三条规划目标及指导思想
在市域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及空间结构背景下,实现市域大型基础设施的协调与共建
共享。一方面,对于区域的给水、排水、供电、燃气提出具体的部卖萌的小女孩 署,并把其归并入市域的
基础设施廊道;另一方面,从节约化的角度出发,使各类工程设施向集中的乡村社区延伸,
促进给水等工程设施的城乡一体化。
第三十四条基础设施廊道规划
市域基础设施廊道所容纳的基础设施,是未来嘉兴形成网络式大都市区的支撑系统。市
域未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必须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在廊道内,已建不在廊道内的大型基础设施
应在今后的改造中逐渐纳入规划廊道。
1、需要协调的大型区域工程设施
●区域快速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区域的高速公路网络、沪杭铁路、沪杭
高速磁悬浮系统、沪杭城际轨道交通、苏嘉绍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等。
●外域引水工程:远期考虑外域引水,其引水管线宜安排在基础设施廊道内部。
●联合排污工程:市域污水采取分区域集中处理的体系,形成“两大两小”4个排污分区,
“两大”即西部排污分区、东部排污分区,“两小”即嘉善北部排污分区、平湖东部排污分区。
实行区域集中处理方式。
●区域能源系统:“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系统以及嘉兴市域高压电力走廊系统。
2、市域基础设施走廊规划
(1)规划原则
●沿主要交通轴线归并市域以及跨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
●在可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整合基础设施用地,减少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可建设
用地的分割。
(2)市域基础设施走廊规划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区域交通通道,与市域空间组织相协调,规划“三横三纵一连”的基础
设施管线骨架。
“三横”:
●沿沪杭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海宁许村、东至嘉善惠民镇,宽1000米,与生态走
廊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城际轨道交通、
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西气东输”工程系统区域天然气管线。
●沿申嘉湖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桐乡乌镇,东至嘉善姚庄,宽1000米,与生态廊
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1000KV浙北-沪西高压电力走廊,800KV金沙
江-上海直流高压电力走廊,申嘉湖高速公路系统。
●沿杭浦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海宁杭州绕城公路,东到平湖全塘镇,宽1000米,
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杭浦高速公路、乍嘉湖铁路运输系统、沪
嘉城际轨道交通、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嘉兴联合排污干管、市域天然气输气干管。
“三纵”:
●沿苏嘉绍基础设施走廊:南起杭州湾嘉绍通道,北至秀洲王江泾镇,宽1000米,与
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苏州-嘉兴-绍兴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苏嘉
绍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沿海铁路大通道、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区域联合供水部分连
接管线。
●沿南通-嘉兴-宁波高速基础设施走廊:南起乍浦港区,北至嘉善陶庄镇,宽1000米,
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南通-嘉兴-宁波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市
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嘉兴联合排污干管、市域天然气输气干管、区域联合供水部分连
接管线、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系统。
●沿苏州-嘉兴-萧山高速基础设施走廊:南起海宁周王庙,北至桐乡乌镇,宽1000米,
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苏州-嘉兴-萧山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
“一连”:
●嘉兴乍浦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嘉兴余新,东至乍浦港区,宽1000米,与生态廊
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嘉兴-乍浦高速公路连接线、市域500KV电力出
线走廊。
(3)开发引导措施:
基础设施廊道内除重大交通、重要工程管线外,禁止进行城镇及工业开发和建设活动。
其沿线必须控制生态绿化隔离带或协调区,并应以生态林建设为主。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4:1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63af071b3a079e517af324f799524d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嘉兴市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嘉兴市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