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镜面对称》说课稿人教版
二年级上《镜面对称》说课稿人教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
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
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镜面对称》说课稿人教版,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
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
照镜子”。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
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
教材通过设计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照,通过镜子内外
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
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说教法:
教学力求体现自觉性、民主性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和老师适
当引导的方法进行。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积
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为主线。强化学生共同探究、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
数学美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
助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对称美、突破难点,提
高效率。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落实教法
中的“三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操作、验证。从具体操作中
来验证自己想象的结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愿意说给别人听,让
学生想说、会说。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
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过程:
这节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
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以饱满的情绪
贯穿始末,是我在这节课坚持的理念。
一.创设情境。
本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1.课件演示。上午,来到了公园。
提问: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到第二个情境,中午,明明来到了红红家里,进到屋里,
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
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明明呢?谁是真正的明明呢?你们能帮明
明解开这个谜吗?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情境,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镜面对称
的特点,而且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3.学生会答,是个镜子。
(1)组织学生拿出镜子,随意活动,照一照,观察人与像之间的
关系。
(2)在小组内,议一议。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
通过照一照、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直观、生动地认识了镜面
对称现象,认识了镜面对称的特点。
课件过渡第三个情境,课件语音,明明说:“我向前走一步,镜
子里的我怎样运动呢?”红红说:“我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
里的是怎样拿呢?”
(1)让学生先想象以后,再发言。
(2)组织两个学生亲自在全班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的想象、验证,不但又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了镜面对称
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实践应用。
1.进入第四个情境。配音:“咦,这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答:
是只蝴蝶。
提问:怎样做才能看见一只完整的蝴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
示一遍。
要求以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进行照一照,能知道它们
分别是些什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进入第五个情境。配音:“哪个是她们是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呢?”
指名选择,并说出为什么?
3.玩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要求:老师做动作,要求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看谁反应快,
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通过想一想、照一照、连一连、圈一圈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镜
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
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结束。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明明很高兴,因为他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他
知道了(指着板书)物体和像上、下位置一样,左、右位置对换,前、
后位置一样。其实,物体和像也是一种对称,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2:1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1b0c2b8bd5d54873b9bd3f6f020ca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镜面对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镜面对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