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风俗习惯
导读: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简介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
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
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此外湖
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
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着称。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
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
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历史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
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分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
带;另一部分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战
乱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
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
和屯军,以后有大部分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
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
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
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
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
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
“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出生后十天内,选
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
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侗族: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
起。
新婚节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
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
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
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
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侗家斗牛节的来历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住贵州从江、黎平等地的侗家人是不兴斗
牛的。后来记不清是哪朝哪代,有个叫爱牛的老者兴起斗牛活动后,
从此,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都要举行斗牛节。
传说,爱牛老者住在牛王寨。他从会走路的时候起,就跟着牛
屁股转,对牛感情很深。后来,他以放牛为生。一晃眼,已经年过四
十。不知道养了多少头牛,但没有一条是他满意的。他决心走村串寨
买一条好牛。也不知他走过多少村,串过多少户,花了多少年,牛王
寨的人们只记得他回到家的那年,两鬓已经斑白了。
他跟牛打了几十年的交道,牛的好坏他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
从牛眼到牛鼻,从牛毛到牛蹄,他都能看出优劣。你若同他摆牛的事
情,他三天三夜也摆不完。
他来到一个叫做沟洞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宝牛,高兴极了。
“嘎老,你这牛卖不卖?”他这样问养牛的人。养牛的老者早
听说爱牛老者是个认牛的能手。“他既然想买,我这头牛一定不差。”
养牛老者心里这样想。的确,养牛老者这头牛的来历是不平凡的。它
的祖宗原住在白水洞。一天,牛祖宗突然失踪了。养牛老者的祖宗找
了好久也找不到。后来顺着牛的蹄印,找到沟洞,才把牛找到。牛主
人见沟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就在这儿定居下来。这以后,那老
牛死了,又有牛崽,又有牛孙……养牛老者一家三兄弟。如今也有一
寨人了。自从他祖宗跟牛祖宗来到沟洞,他家喂猪猪长得肥,养鸭鸭
不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是人发千口,粮发万担。由于这牛有
这样一段不平凡的来历,养牛老者有意把牛价抬得高高的。谁知爱牛
老者一声不响就把牛买下了。爱牛老者刚把牛牵出门,有个好心人劝
他道:“嘎老,你买亏了!”“你晓得个屁!”爱牛老者捋捋胡子,像得
胜似的,笑眯眯地对那个人说:“这是条保家牛,得了它,火旺家发,
是个无价之宝嘞!”“何以见得?”那人不解地问。“你看,它额凸,
角翅,腰直(俗称三翅)。腿粗,蹄甲坚硬;那蹄壳的花纹织成五个
大字;天下我为王。”因为这是已经到手的货,爱牛老者毫无顾忌地
夸者。那个人看了看,果然有那么几个大字,连忙点头称赞。爱牛老
者见那人如痴如醉,又神秘地说:“还有哩!你看,它右耳内还有一
根卷须。这是根龙须,最能打架。”那人扯住牛耳朵,理出一根红长
毛,用手一量,足足有七尺五寸,可以从牛头扯到牛尾巴上去。
爱牛老者高高兴兴地赶着保家牛往家走。保家牛翻过着牛场,
走过放牛坡,很快就到了清水江畔的犀牛潭了。爱牛老者虽然身骨报
硬朗,走起路来能跟小伙子比,可他哪里赶得上力大无比的保家牛?
一转眼,保家牛昂头甩尾,挣脱了他手中的索子,把他扔了一大截路。
当他气喘吁吁赶到犀牛潭边时,突然有一头犀牛跃出水面。它喷着鼻,
甩着尾,走上岸来与保家牛角斗。保家牛见犀牛个儿虽然比自己长大,
角却没有自己的长,而且又是独角,就用蹄抓了两下地皮,瞪着红通
通的大眼睛,一直朝犀牛碰过去。
保家牛与犀牛在岸上斗了好一会,就转入水中去了。它们在水
中继续角斗,激起千层浊浪,掀起万朵银花,把个犀牛潭的水搅浑了,
把个红彤彤的太阳斗暗了。它们几沉几浮,左抵右触,斗了三天三夜。
难分输赢。
看的人越来越多,扶老携幼,提米带肉,热闹极了。
大家看得高兴,爱牛老者却心事重重。他正在考虑如何把他的
保家牛救出来。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牵子套牛脚
杆。他到附近的村子去找来两根大粗索,听他一声号令,许多水性好
的小伙子使潜入水底,很快就把犀牛和保家牛的腿拴住了。两头牛正
斗得难分难解,都没有注意后面来人。
犀牛虽然希奇,但爱牛老者并没有要它。他叫大伙把它宰杀了。
让众乡亲欢欢喜喜地饱餐了一顿。这一天,正是夏历九月初九。得了
保家牛,侗寨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为了纪念保家牛
斗犀牛的胜利,每年夏历九月九日,爱牛老者都领着乡亲们来到犀牛
潭边放牛打架,欢庆丰收。
这就是斗牛节的来历。
侗族: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
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
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
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
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
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
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
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
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
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
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
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
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
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
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
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
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
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侗族: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
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因桥
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些兴时于汉
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
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全长64.4
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
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
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
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
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
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侗族:禁忌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
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
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
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侗族:宗教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
“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
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
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2:1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0f9e2889a095c445b4025cbf8e5949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侗寨鼓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侗寨鼓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