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老山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25 19:43:59 阅读: 评论:0

经典励志电影-情话怎么说

老山界教案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科二侧方停车)

1

6老山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陆定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

字生词。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

排材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应边读边思考,理清记叙的要素,感受红军的革

命传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并背诵精彩的语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

重点

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学习

难点

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义。

学法

指导

课前朗读、互动讨论、设疑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环节一

在我国湖南省与广东、广西两省的交界处,绵延逶迤着一个被称为南岭

的五岭山脉,它是我国华南与中南的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

水岭。这里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曾诗曰“五

岭逶迤腾细浪”,越城岭就是五岭之一。红军长征途中所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

山界是越城岭中的一段,老山界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老山界。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无语问苍天 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

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

部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1934年10月,中央革命

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于12月间越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

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

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

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字词积累

2

环节二

1.字音

惊惶

(hun)攀

谈(pn)峭

壁(qio)蜷

(qun)

(jio)欺侮

(w)矗

立(ch)

咀嚼

..

(jju)呜咽

(y)澎湃

..

(pnpi)

然入梦(hn)

2.词义

满望:十分期望。

攀谈:闲谈。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呜咽:文珠港澳 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惊惶:惊慌。

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三、整体感知

1.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

物、起因、经过、结果。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1):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2~32):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33):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2.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线索:红军翻越老山界。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

——“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

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

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两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

4.文章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安

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

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

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

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

生扣人心弦的效果。课文写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仿佛带领读者重温红军

翻越老山界的战斗历程。

一、深层探究

3

环节三

1.课文写道:“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从文中看,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果然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

——山路陡峭,悬崖峭壁。

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吗”“寒气逼人……浑身

打着颤。”——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

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3.面对这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

不畏惧、嘲笑敌机。

4.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5.作者除了从语言、动作上描写描写红军战士还通过场面描写和景物描

写来表现红军战士的品质。阅读22段,思考:

(1)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主要描写了星星、山峰、山、山谷,是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

的。

(2)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山、山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

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爸爸去哪儿5 在面前”,把“山峰”

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

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

(3)作者在这段中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物,还从听觉方面写了

所听到的各种声表达爱情的诗句 响,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所听到的声响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

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声响的描写尤其精彩,连续比喻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

写得活灵活现。兼用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比喻声音轻

小的时候,用“春蚕在咀嚼桑叶”“五花肉炒青椒 山泉在呜咽”;比喻声音大时,用“野马

在平原上奔驰”“波涛在澎湃”。

(4)这些声响突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寂静。

(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段文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

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用“远——近、洪大——细切”两组

反义词,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春蚕、野马、山泉、波涛”

四种形象,想象新奇,使听觉效果转化为一幅幅的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夜半

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

4

环节三

(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

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二、语言赏析

1.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

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

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

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2.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

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

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3.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

..

,一直连到天上

....

,跟

星光接矮马 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之’字形”,表明老山界的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

“连到天上”显示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2)抢

了一碗就吃。

“抢”字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

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

饭的动人场面。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

.......

灌输到整个纵队每锻炼英语 个人心中。

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

的坚强意志。点出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探究写法

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

3.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朴实而强烈的感

情。

环节四

本文真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

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环节五同学们课后搜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可到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以“长

5

征”为主题开一次故事会,体会长征的伟大壮举。

教学反思

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充分的情境创设,以此激起学

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思

想精华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联想、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和知识趣味性;尽

量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响,熔思想、语言、

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同时以练代讲,讲练结合,有助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9:4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c0b39d662c5fb4359eb737c7350ad6f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山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山界教案.pdf

标签:老山界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