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是什么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
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
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
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
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北京上元灯会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
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
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
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
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
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
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
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
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
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
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
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
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
元元宵节美食——元宵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茄子烩土豆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
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
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
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
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酸雨的形成 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
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
天,明招财童子图片 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
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
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百合是什么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
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元宵节
美食——元宵
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
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
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
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
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
《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
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
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
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
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
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
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
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关于孝道的故事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
"汤圆"以白糖呼市小吃 、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
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
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散字开头的成语 而是在春节旅游胜地 糯米
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
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
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
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
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
因穷困而死。百姓通知书格式 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
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
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
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
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
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
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
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
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
动。
元宵节诗词句子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___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蜂窝的功效与作用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一说此词为朱淑真所写。)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3:4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fcbb710c034a6dee4f734000cfddd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