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雨晴》赏析
杜甫《雨晴》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萝卜简笔画 ,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
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
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
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雨晴》赏析相关内容。
雨晴
杜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翻译: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
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
院子里。
赏析:
这首即兴小,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
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
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
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
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诗
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
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
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
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
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
加冷落,诗人的心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
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
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
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
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
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
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
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
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
“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
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达摩十八手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
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
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
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
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
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
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
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扩展: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
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
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
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
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
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
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
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
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
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
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
画圣吴道子画金桔树怎么养 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
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
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
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
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加班申请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
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
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
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
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
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
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
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
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
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
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
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
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
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
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困守长安
杜甫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
杜甫也参加了考试。文明的手抄报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
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
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
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
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
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
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说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但杜甫在《官定后
戏赠》题下原注曰:“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而唐代文学
家元稹及《新唐书》却提及杜甫为“胄曹参军”,故其官职尚存争议)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
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
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
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
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
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
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
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
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
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
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期任职
杜工部像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
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
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
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
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
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商务发型 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
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
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
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
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
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
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
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
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
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
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主要成就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
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
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
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
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
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
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
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
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
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
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
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
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
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
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
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幼稚可笑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
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
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
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
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
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
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
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
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
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
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
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
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
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
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
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
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
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
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
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
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
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
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
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
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
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
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
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3:3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f922e935231413c61e566f8e8c4b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雨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雨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