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 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高中化学方程式,④ 兰舟健康格言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详解]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 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
汀培锦柱灯港铺灯塔标烟锁池塘柳寻根 在各式各样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绝对”了。
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有的还未对得出。而“对得出”了也并不等于是“对得好”。
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为“绝对”的,总有一些特别的条件限制。 举一个许多人知道的例,“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有特别限制的上联。
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有“五行”才对得上。这个上联,长期在民间流传,不知有多少人动过脑筋来想下联,但对得好的绝少。
有人对以“灰堆镇海楼”(镇梅楼在广州),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烟锁池塘柳”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镇海楼”只是“解得通”而已。
两者之间的雅俗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后来有人把“灰”字改成“炮”字,变成了“炮堆镇海楼”。
“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了,但仍然不拜金女王够好。因为“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作什么用?如说是用以轰击敌人,这个“堆”字是十分差劲的。
又有人对以“炮架镇江城”,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颇有气势。但仍有瑕疵。
因“锁”字和“架”宇都是仄声,“塘”字和“江”字都是平声,在五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合平仄,这也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对句了。 其实,“烟锁池塘柳”乃是前人诗句,见晚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
陈子升用以作“烟锁池塘柳”的对句的且共有四个之多。 陈子升(1614至1692年,广东南海人)是明末著名忠臣陈子壮(其传记见《明史·二七八》)之弟,字乔生,在明代官礼科给事中,入清不仕。
我最近在友人处得见此一诗集,始知这一所谓“绝对”,流传最少已达300多年了。300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了想“对得通”它而苦思下联,却不知他的出处,亦奇事也。
《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 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
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灯垂锦槛波”句下附注云“垂”一作“填”。
想是作者因难以决定这两字孰优孰劣,故并列。 陈于升以“灯垂锦槛汾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写实”;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
“灯”指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填”字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所谓的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这一对句——灯垂锦槛波——虽然亦具“五行”,不过, 陈子升仍未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
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不过 因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能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心心红缕密,柳眼绿泼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 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
《清稗类钞》中也有一个前人对句,是在陈子升那四个对句(连“灯填”一句在内)之后的又一个对得较好的句子。对句是: 灯深村寺钟 “灯深”句意境甚佳,是“以虚带实”的写法。
“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感受。“钟”指钟声,“村寺钟”是听觉方面的描写。
此句可解为“隐约可见灯光在深远的村寺钟声传来之处”。论意境似比陈于升的“灯垂锦槛波”更佳。
但若依陈子升那样的严格要求,“灯”“烟”仍是重“火”字旁。不过我是觉得无须要求到字的“偏旁”也避免相重的。
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解放后有新的发展,其中且有以新事物入联的,亦值一述。 60年代中,我在《羊城晚报》上见过的一个对句是: 茶烹凿壁泉 此一下联据说是北大一位姓阎的教授拟的,惜谈此联的作者忘其名。
上联“烟锁池塘柳”的“五行”全在左旁,茶烹凿壁泉”的“五行”则全在字脚(烹字下面那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故在字典中此字属“火”部)。对仗可称铢两悉称。
据说“凿壁泉”亦是实有其地,此一对句乃是用倒装句法,即以“凿壁泉”之水烹茶也。但若严格要求合乎对联艺术的话,“凿壁泉”是专有名词,用来对“池塘柳”(普通名词)还是有点勉强的。
去年香港有一位骆广彬先生仿“陈子升体”,也用诗联的形式来对“烟锁池塘柳”,颇具港穗风光特色,对句亦全合“规格”。其一题为《旋厅赏酌》,诗云: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
旋厅添缘蚁,风物觅逍遥。 “旋厅”为香港台和中心(楼高60层的大厦)的旋转餐厅摆渡人的歌 周华健;“绿奴”是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为酒的代称;“铁板烧”为日式食制的烧牛柳。
“港城铁板烧”大有竹枝词味道,于“俚俗”中见妙趣。与“烟锁池塘柳”作对,亦是铢两悉称的(五行均在偏旁)。
其二题为《白天鹅酒。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2:5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eab546d317d012c28897c633d32e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求下联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求下联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