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深圳周边城市

更新时间:2023-03-19 20:28:53 阅读: 评论:0

广西小吃-柠檬怎么保存

深圳周边城市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可以多人玩的游戏)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

化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崛起,是文化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战略地位日益上升

的突出表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

业发展历经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从

本质上讲,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条件下,向满足精神需求迈进的产物;文

化产业既体现了产业演进的自然规律,更体现了人类从攫取自然资源满足物质需

求走向发挥文化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伟大文明

进程;

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全球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并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各地

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向;科技进步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

流水线生产方式开始向模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类型由制造业为主导

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产业进步也开始由技术创新为先导向文化创意为先导转变;

文化正在逐步超越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创造新思想和新表

达形式的能力,正成为决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产

业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交织而成的复杂历史时

空之中;1978年以来,由于历史的机遇,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当

了引领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

营商成本的不断攀升,深圳日益面临诸如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

的发展困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圳再次发挥“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

的“深圳精神”,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并于

2005年进一步提出:“要在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

的同时,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

展目标、基本思路、重点领域、区域布局和支撑保证,指导未来第十二、十三个

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特制定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以下简称纲要;本纲要以国家“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10、广东省文

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为编制依据,并与深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

2010、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相衔接;

考虑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行业跨度大、涉及门类多、与传统行业交叉重

叠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范围界定的诸多争议,为便于统计数据的搜

集整理,本纲要所称文化产业以国家统计局2004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国统字200424号及2005年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完成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

标体系框架国统字20052号范围为准;同时在制定过程中,结合深圳文化产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领域和考虑产业布局等行文过程中,

对涉及到的相关产业门类进行尽可能清晰的界定,以保证纲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增长速度和总量连上新台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着

自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呈领先增长的态势;2006年,文化及

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亿元,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2005-2006年,文化产业

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高出当年GDP增长率、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全市GDP的比重由%提高到%;随着文化产业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和业态创新,

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均日益增加;

2、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继续稳步增长,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外围层为主体、核心层和相关层为新兴增长点

的产业结构体系;2006年,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

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

加值总额的%;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

务,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为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额的%,比

上年增长%;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实现增

加值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额的%,比上年增长%,发展后劲较足;

依托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眼霜的使用方法 聚集的优势,创意设计、动漫及网络游戏等与数字网络

技术相融合的新兴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深圳文化产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亮点;

深圳设计业在全国乃至亚洲显示出领先优势,“2008北京申奥”、“世界建筑师大

会”申办标志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均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2006

年深圳网络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年全市经营动漫游戏

类企业共337家,其中漫画经营企业81家、动画经营企业206家、游戏经营企业

11家,另有复合经营类企业39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数字电视、数字音乐呈现

良好的发展势头,产生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移动电视、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研

发、生产和服务企业;

3、本市文化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周边地区文化消费潜力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居民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990

到20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27元提高到22567元,消费性支出由3671

元上升到16628元,居民人均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由%下降到%,消费结构呈现多元

化、多层次的态势;2006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264元,比上年增长%,

其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比199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深圳毗邻港澳,位处珠江三角洲核心位置;周边城市市民生活富足,文化消费能力

较强,聚集了大量的潜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珠三角快速轨道网构筑的“1

小时经济圈”,密布的高速公路网络将深圳与周边城市联为一体,大大提升了珠三

角综合运输系统的水平;深圳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文化市场具有良好的辐射周

边城市消费群体的能力;

4、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逐步形成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和框架;

经过“十五”时期的着力培育和发展,深圳市文化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

善,演出、娱乐、出版、图书、广告等各类文化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形成一

批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批发市场;以资本、货币、技术产权、

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文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

显着增强,引领华南、服务全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切实有效的市场体系推动下,

深圳市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这些企业在自由

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长,具有鲜明的市场原发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毗邻

香港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大批港资积极投身于深圳文化产业的经营;投资渠道日

益多元化,呈现出国家、集体、民营、外资等所有制形式共存共荣的发展格局;

5、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深圳的设计业、动漫游戏业、印刷业、工艺美术业等都采用了集中式的空间发展

模式;以园区为主、紧密结合旧城改造的文化产业布局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土地

资源的紧缺,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各区均拥有具备较大影

响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要文化基础设施,文化项目作为区域增

长极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福田区根据在创意设计、传媒出版、数字内容、艺术

培训、高雅艺术演出、会展等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文

化产业集聚基地;罗湖区在动漫游戏业、黄金珠宝和古玩为主的工艺美术业方面,

具有较强的特色;盐田区注重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具有山

海特色的文化产业亮点纷呈;南山区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印刷、演艺娱

乐、数字内容、文化旅游等为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华侨

城集团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宝安区将印刷包装业、工艺美术业、设计产

业列为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龙岗区工艺美术业和印刷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发

展呈现“数量大、产值高、亮点多”的鲜明特点;

6、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近年来,深圳从多个方面努力构建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

种支撑力量;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在政策层面确定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第四

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出台了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05—2010,以及将要出台的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为深圳

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此外,深圳还成立了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这

一市政府直属机构,专门负责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设立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

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盛会,它的成功

创立和举办,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

信息平台,而且使大量资金、项目、观念、信息、技术、人才在深圳汇聚,成为推

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器;

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观念优势;20多年来,作为一座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深圳不仅吸纳了

大量来自国内外的人才,而且以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和多元、包容的城市文

化,发展出各种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精神,它极大地促进了深圳城市整体快速发

展,无形中也构成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优势;深圳人的市场观念、开放观

念、创新观念和竞争观念,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城

市精神,培育了深圳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和

精神动力;

——体制优势;由于深圳改革开放较早,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深圳在全国率先

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框架,形成了国家、集体、民营、中外合资、

深港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增

添了发展活力;由于较少受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约束,深圳文化产业市场

化和产业化程度比较高,与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接的能力比较强;近年来,深圳

确立并实施了“文化立市”战略,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

金融业和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使深圳在文

化投融资、文化市场的开发等市场化运作方面,独具体制优势;

——科技优势;深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深

圳的宽带普及率接近香港、韩国等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地区,ADSL的用户数量和市

场渗透率在全国遥遥领先,具有全国最大互联网出口带宽,全市光纤接入网络覆

盖率高达100%,这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深圳高新

技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实现产值6294亿元,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深圳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为传统

文化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和载体的设计、动漫游戏、数字

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区位优势;由于毗邻港澳,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区位

优势;深圳由此不仅可以直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且可以直接接受香港的

观念、体制、人才、金融、信息等优势的辐射,开展与香港的深层次合作;随着深

港合作由前店后厂分工阶段向纵深经贸合作阶段推进,深港合作的产业部门从之

前的简单加工业跃升到带有高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产业部门;在长期的合作中,

香港和深圳形成了有所区别的核心竞争力,香港在国际营销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的优势,深圳由于对内地市场情况比较熟悉,在贸易、服务方面占据优势,这有利

于深圳在深港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实现分工互补、错位发展;

2、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

——产业人才相对缺乏,文化生态不够完善;深圳高校和科研机构追求的英文 稀少的缺陷,严

重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比,深圳文化产

业人才资源劣势比较明显;深圳文化产业人才不仅总量相对不足,而且结构失衡

现象比较严重,高层次人才短缺、外流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由于城市文化氛围和

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起来,深圳的文化生态显得不尽

合理和完善,也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某种劣势;

——产业结构不平衡,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深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制造

业所占比例过大,文化服务业比重则明显偏低;2005年,深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

务和软件产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增加值合计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为%;增

加值总量仅相当于上海、北京、广州的%、%、%,比重分别比这三个城市低、、个

百分点;而且,多数文化行业的产业链处于的中低端,存在明显的高端原创不足、

终端营销能力不强的产业链缺陷;

——本地营商成本不断增加,制约文化产业发展;随着深圳的迅速发展,以房地产

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为主的城市营商成本也在不帮扶措施 断提高,加上深圳文化产业以文化

制造业为主,在高端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优势不足,迫使文化产业企业不断从租金

昂贵的中心区域向租金相对便宜的边缘区域转移,甚至迁往成本更低的地区,从

而在有形无形中制约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处于全球消费和生产方式演变下的深圳产业发展转型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文

化产业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时空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品的设

计、制造和销售需要进一步满足高质量、短时间、个性化、智能化等要求,甚至

要按照用户的具体偏好进行定制化生产;在信息时代,模块化生产逐步取代流水

线生产,文化、创意元素的价值得到凸显;文化产业不仅成为消费品价值提升的催

化剂,也成为技术变革的源头之一;在深圳,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不断攀升,而环

境承载力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逐步迈入高成本时代;应对高成本时代,需要催生

高附加值产业;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产业,其在深圳产业转

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深圳变“制造车间”为“创意之都”的重要媒介;不能

适时启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区域,将沦为被动的消费者,被迫接受创意先进区

域以商业形式开发的文化思想、产品和服务;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起点发展深圳文化产业成为

必然

在未来十五年,人与互联网的障碍将逐步消失,现实世界和虚拟现实趋于融合;用

户获得互联网应用的终端手段日趋多样化,网络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日益

结合;视频服务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将不断繁荣,赋予文化产业巨大的市场价值;三

网合一推动Internet借助IPTV挺进电视用户群这一庞大群体,造就广阔的市场

空间;移动电信网络和Internet在未来的进一步高度结合,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

将会对互联网产业格局造成新冲击,改变目前的文化产业市场格局;深圳必须尽

快洞察和把握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态势,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机,高起

点发展文化产业;

3、国家和广东省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为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战略空间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

化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抓好文化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总结 产

业体系建设确定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之一,明确了未来五年重

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深圳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中央要求深圳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做出示范;要求深圳全力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

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广东省要求深圳依托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示范区的

优势,做大做强文化经济,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总格局中发挥龙头作用;中央和广

东省对深圳的要求和期望,对于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将为深圳

文化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4、珠三角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雏形初现为深圳引领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契

珠三角地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多万,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70%以上;

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主要以代工为主,低成本时代的价格战和引资战导

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化现象严重,缺乏主导产业分工协作;随着珠三角都

市圈正在逐次进入文化创意经济时代,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依托区域

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主业相对突出的分工协作格局;珠三角地区作为深圳经济

发展的重要腹地,各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将强化对深圳文化产业的支持,延长深圳

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推动深圳文化产业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化;

5、发达国家强势文化产业的冲击与渗透迫使深圳必须奋起直追

全球化时代文化创意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逐步成为经济价值创造的主体,文化

产业所蕴藏的创造新思想和新的表达形式的能力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应对

全球化竞争的利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国际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深圳

文化制造业比重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缺失、产业组织水平低、文化

内容产业国际贸易逆差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凸显,这要求深圳必须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建设国际化城市、全球先锋城市的总体要求,以

及“文化立市”的战略部署,将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利用深圳对外开放程度高和

深港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探索面向国际市场、深港

高度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和移民城市

文化多元的特点,强化创意、创新、创造的城市精神,引领区域高端文化产业发展

的新潮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城市

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的同时,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走文化改造之路,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的特点出发,以实

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融合为突破口,改造提升当前具有相对优势的文

化行业,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各个产业门类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全面繁荣深圳文

化产业;

——集中发展和区域均衡相结合;适应深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差异,

根据不同文化产业门类和不同价值链环节对配套条件的要求,结合各区域的实际

条件和功能定位,统筹项目布局,既要适当促进产业的相对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

重点培育的产业,又要兼顾区域的均衡,形成产业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超前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根据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的战

略定位,立足深圳的城市特点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文化产业的普遍

发展规律,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高起点

的超前规划,同时分阶段地制定五年规划和重点门类的分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

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措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

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弱化政府对文化产业

发展直接参与的同时,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重点推进,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

——开放市场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

低准入门槛,不断开放文化市场;通过规范管理,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各种

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形成文化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深圳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

地GDP的11%左右,成为深圳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本地GDP

增长速度和全国可比城市文化产业增长的平均速度;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

战略,培育一批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骨

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大师级人才,形成一批优势文化行业

和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

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现代与传统融合、区域布局合理、内外源经济均衡

发展、产业组织体系健全、技术领先、资源集约利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使深

圳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

2、阶段目标

——近期阶段2007-2010;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和调整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文化产业核心竞争

力,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不断增加

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项目发展为抓手,在进行总量扩张的

同时促进质的优化;继续发展目前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相对优势的传统文化产业,

促进新兴的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门类的发展,到2010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

达到700亿元左右,占本地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

初步确立起其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使深圳成为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具

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中心城市;

——中期阶段2011-2015;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文化产

业素质;要在保持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着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部

分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巩固,上中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善,高附加值、高回报

的产业环节不断得以加强,拥有一批有明显优势的行业、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和产

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左

右,年平均增长13%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9%左右,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

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稳固;深圳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

——远期阶段2016-2020;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

完成文化产业的整体转型和文化产业内部及相关行业充分融合,使文化产业对其

他产业的渗透和关联效应更加显着,推动深圳经济全面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到

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本地GDP的比重达到11%

左右,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其他

产业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其强力支柱产业的地位因此确立,深圳基本建设成为

国内顶级、亚太地区一流、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

四发展思路

深圳市未来1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一个主攻方向、六个发展策略、三个

紧密结合、三个重要抓手;

一个主攻方向

坚持以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以深圳具有比

较优势、市场前景良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突破口,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不断提高数

字内容产业的比重和地位;对文化制造业进一步调整改造,延长高附加值的上下

游产业链;

六个发展策略

——创新引领策略;发挥年轻移民城市的创新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

创意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

度融合,加快促进产业升级,综合运用政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建

立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深度开发能力、增值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使创新成为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

——集群发展策略;通过产业基地和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加强对文化产

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实现新建和“三旧”改造相结合,龙头

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结合,扶持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成长,集成各方有效资源,加

强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实现集约化发展;

——品牌提升策略;抓住项目、产业链、产品、品牌、服务、管理等关键环节,

努力提升深圳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塑造“文化深圳、魅力深圳”的城市形象,

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人才高地策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流动、

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和服务机制;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载体,依托年轻有活力

的城市文化氛围,以释放人才潜能、提高人才效益为目标,盘活存量人才,以特色

产业人才需求为主导,造就一批领才,吸纳一批急需人才;

——外拓合作策略;立足珠三角、对接香港、影响华南、服务全国;利用珠三角都

市圈加速形成的机遇,加强与珠三角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合作,构筑文

化产业发展大平台,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走出去策略;利用文化产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提高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

务的能力,积极参与高端分工;增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支持和

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形成自有文化品牌,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

占有率和竞争力;

三个紧密结合

——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深度挖掘、

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逐步减少或取消文化产业进出障碍,制定

技术融合扶持政策,根据市场需求搭建产业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业

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和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优化紧密结合;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和创意要

素,主动与“中心强化、两翼伸展”的城市空间结构衔接,找到文化产业与城市功

能优化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使文化产业切实成为深圳城市魅力提升的粘合剂;

——文化产业发展与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紧密结合;充分重视香港文化产业发展

较早,已经形成的资金、人才、信息、营销等优势,延续深圳文化产业承接香港的

产业转移的历史脉络,适应近年来深港互动进程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毗邻香港

的区位优势,加强深港合作,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个重要抓手

——抓健全与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企

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以

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抓手,通过技术开发与共享、金融服务、信息服

务、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平台

环境;

——抓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完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专项治理

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立有效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权制度环境;

——抓大项目带动;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推进产业融合、集聚以及

产业链整合;在政策许可的框架内,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铁锅除锈最好办法 带动作用强、科技

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大项目落户深圳;逐步将

本地有市场、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配

套,积极承接香港以及周边区域大项目的辐射,催生特色产业链;

三、重点领域

一创意设计业

创意设计业包括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装设计、IC设计和软件设

计等行业;

以建设“全球创意设计之都”为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深圳创意设计业目前良好的

发展基础和在全国的相对优势,依托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室内装饰业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高深圳室内设计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依托印刷业、广告业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高深圳平面设计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利用珠三

角地区全国领先的工业基础,通过设计创新和改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以服务制造

业的高端工业设计为重点,促进工业设计的提升;大力发展互联网广告业,确保深

圳在信息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继续保持IC及软件设计业的优势;

制定并落实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成立为设计业服务的支持机构,发

展各种设计中介服务,扶持和鼓励本土设计师参与国内外的行业交流活动,在加

强深圳设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帮助本土设计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

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运用各种已有的高新技术,融入美学、环境学等因素,通过

设计创新和改进,实现新产品开发,提升深圳设计技术和创意水平;强化区域合作,

尤其是深化深港在创意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香港创意设计产业机构的

信息交流,充分整合深港两地的资源与优势,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深圳创意

设计业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借助“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品牌

推广优势,高起点展示深圳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创意设

计业;借鉴都灵经验,发掘大运会优势,向全球推介深圳创意设计业,提升深圳创

意设计国际化水平;

二动漫游戏业

动漫游戏业包括动漫软件平台的开发、动漫画、Flash、Cosplay和游戏软件、

以动漫游戏内容开发的衍生产品和服务;

依托深圳IT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基础,抢占全国动漫游戏产

业高地;借助完善的移动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将动漫游戏业的发展和腾讯、迅雷

等网络软件相结合,促进动漫和游戏产业向3G领域的移植和延伸;在稳健发展休

闲游戏等网络游戏的同时,以手机游戏为重心,努力成为全国手机游戏的领先城

市,确保全国网络游戏产业和休闲游戏的领先位置;积极探索电视游戏、单机游

戏、游戏外包等游戏领域,拓宽游戏产业链;

积极开展对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正确把握动漫游戏业的性质,抓住

二代互联网和移动化的机遇;理顺融资渠道,建立投资基金,鼓励和促进社会资本

参与,对重点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对国产游戏开发运营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财

税政策与补贴,建立网络游戏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根据网游的高风险、高投入、高

回报的特征,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网游产业,积极引进产业扶持基金或风险

基金参与运作;应进一步加强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更好的动漫画投

融资环境,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开发与完善,使深圳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动漫

谷”;

三数字视听业

数字视听业包括DVD碟片、MP3、MD等声像激光电子播放器,延伸至多功能彩屏

短信手机等视听产品制造业,以及数字电视、IPTV、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

立足于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众多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技术在影

视业上的充分应用;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是:利用全国最高宽带普及率优势,争取

到2020年成为全国IPTV产业最领先的城市;在IPTV产业逐渐发展成熟的基础

之上,利用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大力发展手机电视;把握好网络视频的发展机遇,

正确认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IP冬天的词 TV、“播客”等视听新媒体的作用,

引导大众接受新的视听媒体形式和认识到其价值,将视听新媒体作为数字影视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稳步发展传统电影电视剧产业,推动传统电影电视剧产业的数字化,打造“魅力深

圳”影视工程;完善影视商业推广模式,推动多元化经营;以视听新媒体作为深

圳数字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加强数字化视频的制作与出品,争当全球数字

化视频的内容供应商;以深圳广电集团为依托,建立影视内容产业基地,大力抓好

影视剧制作生产和发行,推出一批数字影视剧精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向

影视业投资,与国外着名视听产业集团合作进行电影院改造,探索与外资联合成

立电影公司,共同开发视听节目;保持传统电影电视剧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

影视;

四新媒体产业

新媒体产业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手机以及其他有线、

无线互动载体作为运作平台的数字化媒介集合,包括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移动

电视、手机媒体、网络视频、楼宇电视、互联网、电子杂志等在传统媒体基础上

不断改造与延伸的传媒产业;

加快深圳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带动基于互联网、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等网络

基础上众多产业的转型和融合,形成软件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印

刷出版者等共同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以3G技术、与为新的传播技术平台,实现

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合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

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传媒出版发行业、广电业、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

开展报网互动,手机报等数字化实践,加强数据库建设,延伸与拓展传统传媒出版

业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加快传媒出版业体制改革,

促进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做大市场规模,推动高新科技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积

极促进出版产业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加大对媒体产业发展支撑性研究与发展

战略研究的投资力度;建立适应新媒体产业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机制、制约

和保障机制、动力机制等;

在立足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开发与拓展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借助手机电视、网络电

视、移动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媒体载体,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产

业链,发展综合性传媒产业,实行“走出去”策略,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深圳文化

产业的高速发展;

五现代印刷业

现代印刷业包括数字印刷、柔印行业、其他印刷行业立体印刷、快速印刷、标签

印刷、胶印等相关行业;

继续保持深圳的中国高档精美的包装、书刊印刷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重要的高端

精品印刷中心地位,利用高新数字技术,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其重点领域包

括:发展无版印刷、彩色桌面排版、数字化印刷、多色印刷设备、高档印刷材料

等一体化高端印刷产业;稳步发展精装书籍印刷,保持深圳印刷的品牌特色;重

点发展大中型印刷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印刷企业,拓展出版、传媒、创意策划、

艺术收藏、装帧设计等相关产业门类,进一步形成以印刷为主线的“文化产业链”,

将生产性服务和创意性服务扩展到与印刷相关联的行业;

直接嫁接香港印刷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深圳大型印刷龙头企

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创新平台,整合设计创意、制版、印刷、印后加工、交易、物

流等系统功能,通过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打造环环相扣、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使各

个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形成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以高起点、高水平、高

质量、高效益作为产业发展指导,逐步实卫生标语 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

后多样、自动化和器材高质系列化;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升级,掌握印刷先

进技术,实现传统印刷业向“高、新、特、精、专”的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的核心

竞争力;

六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主题公园、自然生态、都市风情、滨海休闲、乡村观光、人文

历史、购物美食以及高尔夫体育休闲等八类主要旅游产品所带动的产业;

依托现有基础和文化旅游资源,以运动休闲型旅游为新亮点和再次腾飞的引擎,

以滨海度假型旅游和现有的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为支撑,合理规划未来文化旅游发

展,实现海陆空立体发展;其重点领域包括:在继续维护、拓展以华侨城主题公园

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同时,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

作用,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特别是客家文化、海滨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利用“大运会”举办的契机,以高尔夫、山地休闲运动、水上休闲运动为

发展重点,打造成为中国最前卫、最具活力的休闲运动之都;积极发展游艇经济,

打造游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产业链,建设中国南方游艇产业基地;

以文化为主线,优化深圳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集高端化、集群化为一体,塑造

深圳文化旅游核心形象,打造高端化、多样化、生态化、信息化的现代旅游之都;

优化高尔夫等体育休闲旅游业的运行机制,通过定期举行国际和国内具有品牌性

质的大型比赛,扩大影响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文化旅游教育体系,发

挥综合大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深圳大学、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及深圳职业技术

学院与旅游的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在开发旅游

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七演艺娱乐业

演艺娱乐业主要包括高雅文艺演出、娱乐场所的演出、主题公园演出、商业促销

演出和旅游场所的演出以及相关的策划、导演、教育等相关内容;

以高科技、高资金密集、国际化为发展路向,以建设中国流行歌舞娱乐演艺中心

为目标,深圳演艺娱乐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流行音乐歌

舞,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的百老汇”;加快产业聚合过程,稳步发展旅游演

艺业;深化演艺娱乐业同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的链接程度,拓展产业链条,

加快产业聚合进程,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将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团体列为非营利性演出机构,实行经济补助、政策促进,对高

雅艺术给以经济扶持;实行与管理分级相配套的税收征管分级;深化经营企业的

体制改革,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演艺业;坚持依法管理演艺娱乐

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演艺娱乐市场管理机制;增强版权意识,实施“走出去”战

略;

八高端工艺美术业

高端工艺美术业是采用现代前沿的科技、设计理念、工艺、材料和经营模式的工

艺美术业,还包括黄金珠宝加工业、玩具研制、艺术品流通和拍卖业等;

依托工艺美术业在产业化和“走出去”中居国内同行领先地位的行业优势,以建

设“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之都”为目标,重点打造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继续提升黄金珠宝加工业的竞争力,拉长产业链;

提升创意和品牌意识;扶持文博会工艺美术展、家庭用品及玩具展、国际珠宝展

再上新台阶;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中,进一步发挥先导作用,重点在东南

亚、北美、欧洲地区建立和发展网络化、规模化的海外市场;

推进10大专业市场,10大出口企业、10大行业品牌的整体打造,组建深圳工艺美

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深圳博览馆、中国玩具总部经济大厦,形成更为完整的产、

供、销和人、财、物配套服务的产业链,实现持久、协调、集约发展;

四、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对城市功能的定位,并力求与高新技

术产业、工业的空间布局协调,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采用“一核、两翼、多组团”

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核”:以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华侨城和高新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

核,推动设计业、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同时依托福田中心区现有的传媒产业基础,

形成“创意中心”;

“两翼”:将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核向东、西两侧延伸,连接现有的文化产业组团;

西翼主要承担现代印刷、生态旅游、生产性服务业功能,轴线上重点建设的组团

包括:蛇口片区、南油片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城和观澜片区等;东翼主要承担

高端工艺美术、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功能,轴线上的重点建设组团包括:布吉片

区、龙岗中心城、体育新城片区、大鹏半岛片区、沙头角片区、东部华侨城和大

小梅沙片区;

“多组团”:依托区域现有基础,重点建设福田文化产业组团中心区、八卦岭、新

洲南、泰然、罗湖文化产业组团翠竹水贝、东湖、黄贝、南湖、笋岗、盐田文化

产业组团沙头角、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南山文化产业组团华侨城、高新技术

科技园、蛇口、南油、宝安文化产业组团宝安中心片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城、

沙井片区、观澜片区、福永片区以及龙岗文化产业组团布吉、体育新城、大鹏半

岛;

福田中心区文化产业圈含田面村——整合中心区资源,依托报业集团、广电集团、

凤凰卫视等大型文化设施和主要媒体集团,打造国际性文化集团总部聚集地;建

立以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商务旅游业、演艺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

系,将本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创意经济的“顶级展台”;

八卦岭——在本次规划的中远期,通过工业区用地的置换与改造,预留发展创意

设计业的用地;

新洲南——以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为核心,配合上、下沙、金地工业区改造工程,

形成集工艺品研发、鉴定、展览、交易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圈,同时为文化产业

发展预留用地;

泰然——发挥泰然工业区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的优势,以文化和科技结合为

方向,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广告业;

翠竹水贝片区——以黄金珠宝加工业为基础,完善黄金珠宝研发设计和展示功能,

重点发展与黄金珠宝相关的工业设计业和高端工艺美术业;

东湖——整合梧桐山下原有的创意资源,建设原创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建设民间

博物馆村,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园;

黄贝——依托怡景动漫产业基地和深圳古玩城,加强本片区动漫产业和古玩业发

展;

南湖——依托创意文化广场的建设,以300多家创意企业为基础,打造创意交流

展示平台,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笋岗——依托满京华艺展中心和家居装饰材料大卖场,促进特色工艺品业做大做

强;

沙头角——在人文精神方面,以建设人文中英街为重点,着力挖掘一国两制文化

内涵,保护和传承鱼灯舞、天后宝诞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行业发展

方面,以发展电动玩具设计制造为重点,其他设计创意行业为辅;

东部华侨城——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借助高品位的度假设施和丰富的度假休

闲活动,将本区建设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休闲度假胜地;

大小梅沙——完善大梅沙片区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提高旅

游产业附加值,打造具有浓郁海滨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水上运动中心、休闲度

假胜地,着力打造梅沙原创音乐产业基地;

华侨城——完善、升级现有旅游项目,建设高等级酒店,打造成能代表我国地方特

色和民族特色的主体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高新技术产业

优势,在侨城南片区大力发展影视动漫业,将其发展为全市影视动漫基地之一;在

侨城北片区,利用旧厂房改造扩大LOFT园区规模,打造具有特色的工作室和创意

产业组合;

高新技术科技园——逐步置换和改造传统工业,适当扩大科研用地,大力发展与

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设计、数字内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文化产业;

蛇口——依托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以及蛇口工业区的改造,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和设计业;

南油片区——依托深圳动漫城的建设,启动旧工业区改造,重点发展动漫产业、工

业设计产业和现代传媒业;

宝安中心片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形成创意设计产业群、孵化器、创意

设计基地,推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发展和提升;

光明新区——以光明南高新园区为发展极核,以石岩高新园区为辅助,整合公明

街道村镇级园区,配合高新技术研发等城市职能的发展,为中远期高科技文化产

业的择地新建预留发展用地;

龙华新城宝安中部组团——配合龙华印务中心的建设,积极承接香港生产性服务

业沿西部滨海地区的转移,依托雄厚的印刷业基础,逐步向具有核心原创能力和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精品印刷中心演进,推进本区和全市的印刷业向检测、研发

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方向发展;规划在龙华清湖工业园内建设龙华影视基地,开发

影视制作、生产与广播影视相关联的项目,促进影视内容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观澜片区——依托已建成的观澜高尔夫及网球基地和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

建设,综合发展高尚休闲旅游业、文化体育业和高端工艺美术业等;

沙井片区——以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沙井蚝文化、

黄舒墓孝文化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游、健康美食

游、孝文化旅游;

福永片区——以凤凰山文化旅游区为依托,以文天祥事迹为重点,整合凤凰山的

忠孝文化、宗教文化等,努力塑造成集生态观光、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为一

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布吉片区——建设大芬油画工艺美术基地、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和深圳南岭文化

创意园;将该片区建成集创意设计、加工制作、交易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

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将大芬油画美术基地建成为配套完善、景观优美、效益显着、

运作模式先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体育新城龙岗中心城——以体育新城的规划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和完善区域内

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和会展场馆及相关配套,大力发展

文化体育产业,将本区建设成为珠三角东岸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生态环境优美的

文化体育中心;

大鹏半岛——在本次规划的近期,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将该区划定为全市文化

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拓展区域,预留中远期发展数字影视基地等高端文化创意产

业的用地;

二功能分区

福田区:以强化全市文化、信息和商务中心地位为目标,以设计业、高端工艺美

术业、演艺娱乐业、新媒体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借助成熟的文化市场,承担“城市

文化形象的集中体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创意产业集中地”的功能;

罗湖区:以建设成为全市的文化娱乐旺区、创意产业基地为目标,将设计业、动

漫游戏业、高端工艺美术业和演艺娱乐业作为发展重点,以及业已形成的星罗棋

布的歌舞娱乐场所,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承担“体现城市文化形象,集中创意文

化产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功能;

盐田区:以建设成为优美的滨海旅游城区、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区为目标,以

体育休闲旅游业为发展重点,依托山海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承担“全市的文

化休闲旅游基地”的功能;

南山区:以建设成为面向国际、辐射港澳珠三角地区的高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文化创意服务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为目标,以创意设计业、数字视听业、动

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作为发展重点,发挥优越的高新技术产业优

势、科研教育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承担“与电子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

的集聚区,全市文化旅游及数字内容产业基地”的功能;

宝安区:以建设成为全市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基地、现代印刷业中心为目标,

以现代印刷业、设计业和休闲文化旅游业作为发展重点,依托已形成的印刷业优

势和用地资源相对较充裕的条件,承担“全市现代印刷业中心,设计业与制造业升

级结合的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的功能;

龙岗区:以建设珠三角东岸最具现代化气息、生态环境优美的文体休闲旅游中心

为目标,全面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和文化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以现代印刷业、体育休

闲旅游业和高端工艺美术业作为发展重点,承担“全市现代印刷业基地、文体休

闲旅游基地、高端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和影视制作基地”的功能;

三分期建设

1、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用地布局的差异,分为集中式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及非园区式的文化项目;

近期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以及具备启动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多采用企业主导的发

展模式;其中,属于旧工业区改造的有: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田面“设计之都”

产业园、F518创意园、水贝黄金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二期、招商创意产业园二期、

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二期、深圳动漫城等;属于旧村改造的是大芬油画村二

期;科技园动漫及网游产业基地按照法定图则所规定的行政办公及相关配套用地

性质的新建形式;深职院动漫一条街采用临时建筑开发形式;此外,龙华印务中

心、龙华影视产业基地采用择地新建的园区式发展模式;

以非园区式布局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华侨城主题公园、宝安海上田园生态旅游

区、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滨海旅游区以及体育新城;其中,西翼以华侨城主题公

园为核心发展休闲文化旅游业,并向西延伸至宝安区的生态旅游区;东翼以东部

华侨城项目和大小梅沙等滨海旅游资源以及体育新城的运动休闲类旅游项目为

核心,发展运动休闲旅游;

针对新兴文化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兴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协作;

继续加强滨海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非园区式重点文化项目的建设,完善项目的

配套建设,深入挖掘项目文化内涵;在近期,引导印刷业逐步向城市两翼集中,使

印刷业在宝安、龙岗区实现集聚式发展;

2、远期建设规划

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运用城市更新指导思想,对特区内现有旧工业区实

施“腾笼换鸟”改造,对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升级和功能置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

空间;根据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具备

工业区置换改造条件、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并且符合文化产业园区布局要求,适宜

发展成为新兴或传统文化产业的园区有蛇口、南油、侨城北、泰然、梅林、八卦

岭、水贝、布心、莲塘和沙头角等旧工业区;预计在规划远期,通过旧工业区改造

可获得文化产业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左右,建筑面积总量约为1327万平方米;

重点建设的非园区式文化产业项目包括:大鹏滨海生态旅游区、葵涌影视创意产

业区;

结合光明新区、东部华侨城、观澜片区等高新技术、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地区的

城市规划,充分利用区域的功能特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五、支撑体系和对策措施

未来十五年应从塑造和强化“文化深圳”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同高新技术产业的

融合和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拓展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增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等任务出发,强化理念、组织、人才“三大保障”,完善市场、经济政策、知识

产权保护和服务、重大项目服务“四大体系”,搭建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中小

企业创业孵化、公共信息、文化产品博览交易、版权资源管理服务、区域合作“七

大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三大保障

1、理念保障

各级领导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文化产业摆到更加

突出的位置,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策略和城市总

体规划,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增强文化行政的能力;坚持先进文化导

向,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参

与,形成发展合力;鼓励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采用有创意的设计,激发民众对艺术

和设计的兴趣,产生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作用;开展“创意社区”项目,释放居

民的创造才能和创造热情,达到将艺术、文化、设计、商业、技术等与社区发展

规划相结合的功效,形成一批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具有文化底蕴和一定创业、

技术水平的“标杆社区”,使“文化深圳”落实到最基层;

2、组织保障

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确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

筹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文产办作为政府主管文化产业的核

心职能部门,负责全市文化产业总体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推动文化产业重大项目

的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加强行业引导、服务和

监管职能,通力合作,全面落实,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有效合

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

制定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各重点领域中长期行动计划,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推进

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按照“一业一责”原则,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

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把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层层分解,落实

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并列入干部任期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

行检查考核;各区以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建

立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3、人才保障

——摸清文化产业人才供求缺口现状;由市文产办牵头,联合有关高校、咨询机构

和企业,负责全市文化产业人才统计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工作;根据

未来的发展需要,对深圳市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专

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重点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

结构性短缺和层次失衡的问题,减少构建人才发展平台的盲目性;

——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

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文化产业人才;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智力和

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行

业权威、善经营、懂管理的核心人才,在入户、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

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人才优势;

——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有力的qq名片九组图 措施留住、用好人才,努力创

造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在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人才评

价方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

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实践检验,构建以业绩为依据,由品质、知识、能力等

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

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

各类人才特点、体现工作业绩、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产

权制度,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

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股、股权激励;探索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

移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

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逐步建立文化产业重要人才政

府投保制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保障制度;

——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步伐;推进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

定期选派一批与文化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到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引导高等院校加快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建

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鼓励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各

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职业教育,支持它们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

扩大教育覆盖面,多快好省地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建立文化产业专

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系统地进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重点吸引一批跨国公

司、国内外着名培训组织来深圳建立培训机构,支持大芬油画村等国家文化产业

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文化产业

教育培训机构实行认证制,加强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管理,稳步推进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市场化,加强培训项目、培训证书和培训机构的

管理,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吸引本地年轻人积极投身文化产业;通过媒体宣传、组织比赛等形式,吸引本

地年轻人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由政府出面组织“青年创意比赛”,为深圳

乃至全国的青年提供一个展现创意才华的平台,为吸引年轻人从事文化产业打下

良好的氛围基础;

二完善四大体系

1、完善市场体系

——放宽市场准入;近期内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

业的若干决定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要求,

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

尽快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

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在短期内,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除国家有

特殊规定的以外,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对民营资本开放;在实施

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从长期看,要逐步解

除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从事文化产业在股份比例方面的限制,以及经营范围限

制;

——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打破部门分割和行

业壁垒,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能

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向外输出

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国际品牌;在财税、人才、信息服务、银行信贷、出入

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

条件,拓展我市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为中小文化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经济政策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降低创业风险和创

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健全中介组织;促进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增强自律和服

务功能;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使其面向全社会的同行业企业,积极吸收民营企

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各

类中介机构与挂靠的行政部门脱钩,发展一批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

构等文化中介组织,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

发展;

——改善市场服务;优化提升和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型化、高档次、现代

化的专业市场,培育形成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心,合理发

展相关卫星市场;在文博会的基础上,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行业会

展,促进产业与市场、会展的互动;以“中国文化产业网”为媒介,将政府资讯和

市场交易融为一体,加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

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地方立法和执法检查工作,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形成“两级政府、三

级管理、四级网络”,将执法重心下移,维护文化安全和合法经营,繁荣文化市场;

2、完善经济政策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省相关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应对照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

息资金管理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2002年第26号令、出口产品研究

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外经贸计财发2002527号、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财教20043号、“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国科发政字200631号、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粤府〔1999〕

48号、印发〈关于扩大高新技术及设备进口的意见〉的通知粤外经贸厅字〔2004〕

25号、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粤府办〔2003〕18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关

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等文件规定,积极帮助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和省

有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品牌建设

等方面的各项优惠,督促区级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认真执行税收政策,

确保各项优惠措施落实到位;及时、足额办理出口退税,允许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加

速固定资产折旧;

——制订、完善和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以产业政策为主

要调控手段的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把文化产业中的高端设计产业和基于信息

产业技术的数字内容产业视为“软工业”,逐步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延

伸到此类产业;抓紧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

——保证文化产业的项目用地;在满足城市规划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

下,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的论证,并从深圳实际出发,搞好文化

产业发展的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要向文化产业倾斜,凡是文化产业项目,

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服务范围,优先

予以保障;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对文化产业的待建项目优先予以考虑;相关部门

要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批准后的管理,强化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检

查,督促土地使用者按照合同规定实施项目建设,防止土地圈而不用;鼓励使用多

层的标准厂房,切实提高容积率;积极推动旧工业区向文化产业用地转变,并使文

化产业用地积聚;

3、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启动“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提升计

划”等工程;鼓励知识产权评价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支持

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加强文化产业版权保护,支

持现代着作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版权侵权举报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

为,重点打击制作、发行、分销领域内的盗版活动,维护着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努

力提高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鼓励自主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相

关权利,保护和推广文化产业着名商标;

4、重大项目服务体系

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

确定好各类重点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甚至

“一项一策”,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坚持紧约束条件下集约用地、节约用

地的原则,通过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土地使用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

集约转变,结合“三旧”改造,发展都市文化产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大项目

的用地计划由市级安排或由市向上争取,需跨区供地的,由市政府协调解决;定期

召开市、区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大项目推进发展中的

具体矛盾和问题;重大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年终进行检查考核并

向社会公示;

三搭建七大平台

1、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科技计划对文化产业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进行直接干预,促进共性技术和关键

技术实现跨越式突破;采用政府牵头、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参与的方式,积极开展

共性技术的预测和共性技术开发计划的制定;对基础性强、公共特征明显的共性

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引导相关的研究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企业成立合

作组织来对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加快共性技术的开发速度;积极推进“官产学研”

合作研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重点

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

务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对于政府和企

业合作研发的技术成果,政府在认定其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上应向企业倾斜,通过

授予企业专有权,鼓励企业积极从事共性技术研究和扩散;

2、金融服务平台

——拓宽投资渠道;调整国有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推动国有资本投资机

制的转变,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鼓励非公有资本

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一般竞争性文化

行业,以及对中小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

台和结构调整功能为大型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保障;

——整合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

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

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集中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产品出口项目,为文化产品和服务

出口大户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

信贷政策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专利权、着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

化资源项目、销售合同、门票等现金流量等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

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降低创投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主营业

务方面增加范围,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风险投资领域;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资本,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

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3、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平台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由政府支持设立

“共同创作室”,在设计、动漫游戏等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中,为那些具有一定技

术但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系统的扶持;

4、公共信息平台

研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建

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滚动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时

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文化产业形势分析工作,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监

测、预警、预测、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密切跟踪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及时反映最新动态与趋势;广泛集成相关力量,开展对文化产业尤其是高端的内

容产业发展规律、不同发展模式的深入研究,建立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为开展文

化产业发展促进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动态、产业政策数据库,

为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降低它们搜索信息的成本;

5、文化产品博览交易平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

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

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

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文博会完善办展机制,提高服

务水平,努力提高国家级地位,提升国际性影响,树立精品化意识;以打造“检验

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平台,服务中西部发展

的平台”为基本定位,突出提高文博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突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

容,突出和催生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充分体现文化产

业、会展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展会的机制创新、内容

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展会的“龙

头品牌”;

6、版权资源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文化产业作品版权登记资助制度,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版权资

源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备案制度,建立数字作品版权数据库,

为权利人维权、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提供初步证据;建设版权资源管理系统,

汇集国内外有关知名版权登记机构、图书馆、互联网等的版权资源,打造国际版

权资源积聚中心;建立作品版权交易系统,促进版权资源的国内与国际贸易;分行

业研究开发版权资源,为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新媒体、现代印刷、

文化旅游、演艺娱乐、高端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的发展提供创新、保护、管理和

运用服务;积极开展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发达国家与地区知识产权组织版权资

源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为拓展文化产业

发展的国际空间服务;

7、区域合作平台

树立“大市场、大作为”的观念,了解、收集国家市场信息,利用“文博会”和各

种经贸洽谈会等平台,制定本土企业和产品的外向推广计划,支持、鼓励文化企业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进一步加强深港文化产业合作与互动,承接香

港在文化信息、文化人才、文化的产业化运作、文化资源配置机制、文化的国际

交流等方面优势的辐射,构建“深港文化产业都市圈”;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为平台,开展文化产业的跨区域深层次合作,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高效流动和

资源的优化整合;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0:2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e27fdbeefb35ad25de2bec4301cfce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深圳周边城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深圳周边城市.pdf

上一篇:苦难岁月7至9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