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术语及解释
磨脐子:鹿茸生长高至1.5-2cm左右时称磨脐子。表面杏黄色或红棕色,光溜,顶面有一圆
形封口痕。
鞍子:自鹿茸大挺(主枝)分生出眉枝不久,因其形似马鞍子,故称为鞍子。
毛桃:是指花鹿的初生茸,顶端圆钝,表面稀疏或密生多数长茸毛职位管理 ,其形似“毛桃”得名。
底漏:是指砍头茸因加工不当,在茸的角盘下,即与草桩连接部位出现了破损,称底漏。细
毛红地:是指花茸的皮毛特征。“红地”是指茸皮呈黄棕色或红棕色;“细毛”是指茸毛
呈天鹅绒样淡黄色,柔软,毛细,称“细毛红地”。
存折:为鹿在生茸时期因打斗等原因折伤了主枝(大挺)、眉枝(门桩),经自身愈合后存
留下来呈不同程度膨大的结痕。
奶子:为茸干或虎口等部位生长的疔包突起较高,如同“奶子”。
拉沟:为茸的嘴头顶端分枝生长初期阶段形成的沟,将嘴头端分成二部分,拉沟深世官制 表示分
枝已形成。
糟皮:为茸在加工过程中水煮过度,又未及时风干,使其茸皮发糟或脱皮、露茸。
骨豆:又称“骨钉”,为梅花鹿的茸角基部表面的出现突出于表面的瘤状突起,是茸角的一
种骨化现象的标志,骨豆越多越往茸的尖部发展,说明茸的骨化程度越高。马鹿茸
的骨豆不明显。
起筋:花鹿茸基部呈现的纵棱线,习称“起筋”。
锯口:茸从角盘(珍珠盘)上2-3cm处锯断,两个断面均称锯口,此处专指茸的一段锯口。
骨化圈:为锯口外圈面上表现的骨化现象,指骨密质部分围绕中心未骨化部分形成一圈,通
常为灰白色。
老虎眼:鹿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这种状态称“老虎眼”。
灯碗子:花盘脱落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痴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
的碗状称“灯碗子”。
拔桩:在角基上面的草芽(茸的分生组织,呈桃红色)迅速生长,这种初期向上生长的状
态称“拔桩”。
茄苞:茸生长至3-4cm时称“茄苞”。
大鞍子:茸的主干生长比眉枝高时称“大鞍子”。
小二杠:大鞍子继续向上生长至一定高度时称“小二杠”。
瓜角:当茸的主干生长比眉枝高出6~7cm时,从外形上看恰似黄瓜称“瓜角”。
小嘴三杈:茸的主干生出第二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
大嘴三杈:茸的主干生出第二侧枝的中期称“大嘴三杈”。
三杈:大嘴三杈再生长一个阶段至分生第三侧枝前时称“三杈”(即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
眉枝、第二侧枝,共有三个杈之意)。
四杈:茸的主干第三侧枝分生后则称“四杈”(此专指花鹿茸)。
毛杠:骨质化的角称为“毛杠”。
清枝:毛杠脱大班体育游戏 皮后称“清枝”,脱了皮的三杈或四权称“清三杈”或“清四杈”。
二茬茸:第一次锯茸后又长出的茸称“二茬茸”或称“再生茸”。
椎角茸:初角茸不分枝,呈锥形称“椎角茸”或“椎角”。
眉枝:在珍珠盘向上4~10cm处长出的分枝,朝向眉眼前方,又有保护眼睛的作用称“眉
枝”或称“护眼椎”。
珍珠盘:在角基和茸的中间生有一道环状似珍珠状的突起,称“珍珠盘”。
脱花盘: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花盘称“脱花盘”。
脱掉卡通人物图 清枝:野生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脱掉清枝”或“脱掉干权子”。
上筒:是指茸的主干(大挺)的上部分。
下筒:是指茸的主干(大挺)的下部分。
封口:公鹿脱盘后露出新的茸组织,茸的皮肤向心生长,渐渐在顶部中心愈合称“封口”。
角基(草桩):茸从公鹿额骨上生长出来到角盘以下的一段,此处毛长短不一,覆盖角基
故有“草桩”怎样写信 之意。
莲花:为马鹿茸的商品规格。是指茸具二个侧枝称“莲花”。
四杈(四岔):为马鹿茸的商品规格。是指茸具四个侧枝称“四杈”。
虎牙:指砍茸经加工后脑骨后端保留的一对弧形骨似“虎牙”状故名。
捻头:马鹿茸的分杈顶端,多显露光头,俗称“捻头”。大挺:茸的主干称“大挺”。
单门:为马鹿茸的商品规格。是指茸具一个侧枝称“单门”。
蜡片:是指切制茸的顶头茸片的组织结构细密,颜色、光泽、上网认证 透明状况。质地均似蜡状,
故称“蜡片”。
嘴片:即蜡片的不同叫法,意为茸的嘴头顶端切制的片子故名。
血片:血中透黄,血流灌注其中称“血片”。
风片:茸的下部切片,呈蜂巢状组织,色质暗黑、透光称“风片”。
骨片:茸与角柄相连之根部切片呈角质化(完全骨化)称“骨片”。
子眼:是指切片呈现蜂巢状孔眼结构称“子眼”。
猫爪:茸经过2~3次煮头,揉顶,使分辨出大小两个茸尖,分别向虎口方向揉顶呈握拳状,
形似“猫爪”故名。
顶头:鹿茸在加工中,茸尖基本干燥时把主干的茸头和眉枝尖入水1~2cm,稍煮片刻后,
对着平滑的墙壁或木桩缓缓用力顶,这个过程称“顶头”。
煮头:将茸尖反复浸入沸水中煮炸,触摸茸尖发软,并具弹性时结束,再经多次反复烘烤、
风干,迅速干燥使茸头丰满,称“煮头”。
鼓皮:带血茸在第2一4次烘烤中,易从大挺或虎口处鼓皮,用长针避开虎口刺入皮下,
放出水气。待茸皮稍凉在鼓度处垫纸,并用绷带轻轻地缠压后,继续烘烤或风干。
封锯口:收茸后锯口向上立放,勿使茸血流失,在锯口上撒一层面粉,面粉被血水浸湿后,
再用烧红的烙铁烧烙锯口,堵住血眼称“封锯口”。
瘪头:煮头不及时,茸头风干或烘烤过度,茸尖部胶质熔化渗入髓质所致称“瘪头”。
破裂:烘茸时温度过高、过长或鼓皮,发现不及时所致。
糟皮:为烘箱温度过低,烘烤时间过短,通风排气不良,加工初期煮炸烘烤不及时,风干
室潮湿引起。
臭茸:茸在烘烤时不透,不及时,破皮处浸水或风干室潮湿以及连阴雨天造成茸腐败发臭。
角盘:(珍珠盘、磨盘蹬)是在鹿额骨上的角基(草桩)上生长出来的有一道环状的瘤状
凸起称为角盘。
鹿角脱盘:指鹿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习称鹿角脱盘。
骨钉:指鹿角表面具有的瘤状突起,习称骨钉。
槽纹:鹿角表面具有深浅不同的纵向纹理称为“槽纹”。
苦瓜棱:指鹿角表面突出的棱呈断续状,与苦瓜表面上棱相似,故称为“苦瓜棱”。
补充
1、蜡片:是指切制茸的顶头茸片的组织,结构细密,颜色、光泽、透明状况,质地均什么叫生辰八字 似蜡
状,故称“蜡片”。
2、嘴片:即蜡片的不同叫法,意为茸的嘴头顶端切制的片,故名。
3、血片:血中透黄,血流灌注其中称“血片”。
4、风片:茸的下部切片,呈蜂巢状组织,色质暗黑、透光称“风片”。
5、骨片:茸与角柄相连之根部切片呈角质化(完全骨化)称“骨片”。
6、子眼:是指切片呈现蜂巢状孔眼结构称“子眼”。
7、脱花盘: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花盘称“脱花盘”。
8、脱掉清枝:野生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脱掉清枝”或“脱掉干权子”。
9、磨脐子:鹿茸生长高至1.5~2cm左右时称磨脐子。表面杏黄色或红棕色,光溜,
顶面有一圆形封口痕。
10、鞍子:自鹿茸大挺(主枝)分生出眉枝不久,因其形似马鞍子,故称为鞍子。
11、角盘:(珍珠盘、磨盘蹬)是在鹿额骨上的角基(草桩)上生长出来的有一道环
状的瘤状凸起称为角盘。
12、鹿角脱盘:指鹿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习称鹿角脱盘。
13、毛桃:是指花鹿的初生茸,顶端圆钝,表面稀疏或密生多数长茸毛,其形似“毛桃”
而得名。
14、茄苞:茸生长至3~4cm时称“茄苞”。
15、大鞍子:茸的主干生长比眉枝高时称“大鞍子”。
16、小二杠:大鞍子继续向上生长至一定高度时称“小二杠”。
17、瓜角:当茸的主干生长比眉枝高出6~7cm时,从外形上看恰似黄瓜称“瓜角”。
18、小嘴三杈:茸的主干生出第二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
19、大嘴三杈:茸的主干生出第二侧枝的中期称“大嘴三杈”。
20、三杈:大嘴三杈再生长一个阶段至分生第三侧枝前时称“三杈”(即在形态上表现
出主干、眉枝、第二侧枝,共有三个杈之意)。
21、四杈:茸的主干第三侧枝分生后则称“四杈”(此专指花鹿茸)。
22、眉枝:在珍珠盘向上4~10cm处长出的分枝,朝向眉眼前方,又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称“眉枝”或称“护眼椎”。
23、珍珠盘:在角基和茸的中间生有一道环状似珍珠状的突起讲卫生教案 ,称“珍珠盘”。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0:1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a60e2b75223c2d72e851c6def8d4e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花鹿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花鹿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