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环州御西夏与范公廉泉
北宋名臣范仲淹 图片来源网络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知庆州,10月兼任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治在今庆城县)期间,经常深入到宋廷防御西夏的前沿阵地环州(今环县),与驻军及边民商讨抵御西夏的策略和措施。他根据自己与西夏多年交兵的实战经验,向朝廷上书了著名的《攻守议》和《再议攻守议》,集中阐明了他守边的总体策略,也体现了他的军事思想。其主要策略短袜英语是对西夏用兵,应注重固守,兼之以攻。而且视其战争的发展形势,应灵活运用,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守则必固,攻则必克。他反对北宋对西夏长距离的奔袭战,主张在环庆路与西夏的边境一带实行军屯。他说,军屯“庶几守愈久而备愈充,虽戎狄时为边患,不能困我中国”。他睿智的思想和正确的军事策略得到宋仁宗的赏识并采纳,在环州得以实施,且收到靖边安民的效果。
但是,环州自古是个“地瘠民贫”的地方,特别是人畜饮水极其困难。当时范仲淹在这里实行军屯的士兵和边民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亦未见具体资料记载。只有至今流传范仲淹命士兵“兜土围城”的故事,可见其军屯戍边士兵众多之一斑。相传,范仲淹在环州修筑城堡时,每个士兵只要兜一黑羊卡尔维诺袍襟土就可以围一座城堡,极言戍边士兵之众多。这仅仅是个传说而已,不可当真。然而范仲淹庆历年间在环州修筑的城堡,沿萧关故道(今211国道线),由北向南今尚保存较完整的主要有:甜水城、山城、洪德城、乌仑城、环州城、木钵城等,足以证明范仲淹驻军环州期间的确修了不少城堡。这样浩大的工程,没有相当多的兵民投入,是难以完成的。
环州不仅缺水,而且水质很差。唯一的一条较大水源——环江,水质苦涩,人畜不能饮用。如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范公。他决心寻找开辟新的水源批评的近义词是什么。一天,他骑着战马,行至环州城西的一个名叫鸦儿楼楼处(今县畜牧局一带),坐骑突然停止不前,昂首朝天嘶鸣三声,然后用前蹄在地上刨26英文字母了三下,于是,一眼清澈旺盛的泉水喷涌而岀。范公下马用手捧起一尝,味甘如露。便发动兵民在此掘一泉池,千军万马饮而不竭。环州兵民为感恩戴德,便命名此泉为“范公廉泉”。
不知到何朝代(有人说是明代),一个小孩不慎掉入泉中被淹死。于是群众说这个泉池里出现妖怪,小孩是被妖怪拉入泉中吃掉的,众怒之下,便把泉池填埋了。
1958年,环城公社红星村民,依据民间传说,曾于范公廉泉故址一带挖掘寻找泉水,虽未找到“水丰味甘,千动植物军万马饮而不竭”那样带有神话色彩的泉眼,但在那一带打出的井水都是可以用来做豆腐的甜水(环县群众衡量水质的好坏看是否能做豆腐)。
“范公廉泉”之碑在20世纪50年代末,群众搬移到老城生产队涝坝坑龙王庙故址西南边的一口水井做井沿石。此碑为麻石料,高约120cm,宽约80cm。正面镌刻“范公廉泉”4个大字。背面原来是否有字,由于曾被人打磨平整后,用做打基子(土坯)基模框的垫石,无任何字迹。“范公廉泉”4个字清晰可见,只是左边因石料风化,字迹稍有损伤。70年代老城生产队群众接上自米水后,便把此井填埋,“范公廉泉”碑这一珍贵文物一并被埋入地下。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21:4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4e290d1b5d6505d48bb8f37984a9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范仲淹的励志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范仲淹的励志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