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烟台地区自然地理
综合实习参考资料
山东师范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00九年六月
2
目录
一、地理位置....................................................................................3
二、地质基础....................................................................................4
(一)地层...........................................................................................4
(二)地质构造..................................................................................5
三、地貌概况....................................................................................6
(一)丘陵地貌..................................................................................6
(二)冲积、海积平原......................................................................7
(三)、海岸地貌及河口地貌............................................................7
四、气候状况..................................................................................11
(一)烟威地区气候概况................................................................11
(二)昆嵛山山地气候特征............................................................13
五、海水水文..................................................................................16
(一)海水温度................................................................................16
(二)海水盐度................................................................................17
(三)潮汐.........................................................................................19
(四)波浪.........................................................................................19
六、温泉...................................................................显示器怎么调亮度 .......................22
七、河流..........................................................................................24
八、植被概况..................................................................................25
(一)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布............................................................25
(二)农业分布................................................................................25
九、土壤概况..................................................................................26
(一)土壤分类系统........................................................................26
(二)土壤分布概况........................................................................26
(三)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30
附录一昆嵛山、夹河口植被简介..................................................35
附录二、蓬莱地区火山地貌概况..................................................47
附录三、庙岛群岛概况..................................................................51
附录四、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52
3
一、地理位置
烟台市位于山东省东端,三面环海,西南与潍坊、青岛两市接壤。
东与威海市毗邻,横跨三个经度(东经119-122),南自莱阳的
躬家庄北端,北至长岛的隍城岛,间距二个多纬度(北纬
3516′-3824′)。
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包括蓬莱、莱阳、栖霞、招远、龙
口、莱州、海阳、长岛等8个县(市),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四
个区。
境内地形复杂,中部有绵延起伏的莱山山脉。自东向西较大的山
岭由昆嵛山、牙山、艾山、罗山、大泽山等。海拔都在500米以上,
其中艾山、牙山主峰在800米左右,昆嵛山高达923米,为全市最高
峰。平原洼地分布在西南莱阳及西南部、北部的莱州,龙口及牟平沿
海一带,其余部分多由200米左右的丘陵所构成。
市区内河流较多,以莱山山脉为分水岭,北流入海的有黄河水,
大沽夹河;南流的有大沽河、乳山河、黄垒河、母猪河等。由于山坡
陡峻,源近流短,均系山溪性河道,流量随季节变化悬殊。
海岸线长,蜿蜒曲折,岛屿众多,以庙岛海峡分割渤海与黄海。
以西渤海沿岸多为沙岸,低线平直;以东南海沿岸多属岩岸,海岸曲
折。
4
二、地质基础
(一)地层
烟台处于华北台鲁东隆起区的东北部、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
胶北隆起自元古代以来,大部分地区进行着隆起抬升,不断地遭受外
力的剥蚀。冲刷使烟台地层出露比较简单,主要有下元古界中变质的
粉子山群地层,该地层有四组组成,自老到新分别是:张格庄组、巨
屯组、岗俞组、芝罘组,此外还有中生代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北部
沿海一带和山间平原则堆积着第四季的冲积—洪积物、冲积—海积
物。
市区南部丘陵及芝罘岛、倥侗岛主要由粉子山群组成。其中岗俞
组地层分布广,集中于市区南部各山,如塔山、黑山、金黄顶、蛇蟒
顶、毓璜顶、金沟寨等地,主要岩性为疙瘩状黑云母片岩、二云母岩
夹黑云变粒岩。芝罘组地层,集中于市区北部芝罘岛等岛屿,主要岩
性为含铁石英岩、石英岩、底部夹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榴石黑云片
岩。张格庄组和巨屯组地层在本区较少,仅在西炮台山、楼子山、乳
子山南部零星出露,主要岩性为石墨、硅质透闪石、大理石岩夹透闪
石片岩、滑石片岩、黑云母片岩。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
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在岱山石及金沟寨以西、白石路、文化路以南、
乳子山以北地区成片分布。角闪石岩、辉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煌
斑岩等零星穿插于各种地层之中。第四纪松散沉淀物复盖于基岩表面
和地势低洼之处,或沿海分布,其中风化残积物为粗砂屑物质,分布
于丘陵中下部;坡积、洪积物主要为黄土状土类,呈狭长带状分布于
山麓地带及山间谷地;冲积物则主要为细砂粉砂、亚粘土,集中于夹
5
河两岸及河口地区;海积物为细砂和淤泥,分布在海湾和连岛坝地区;
风积物为细砂,构成海岸沙丘及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地带。
(二)地质构造
烟台处于福山—黄务复向斜的位置。该复向斜轴部在福山至黄务
一线,有粉子山群的岗俞组所成,南北两翼基本对称,其中烟台市区
所在的北翼为单斜形式,故自南向北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岗俞组、
巨屯组、张格庄组,北部芝罘则又出现较新的芝罘组。各组地层片理
产状多倾向东、南或南西。
烟台地区的这种单斜构造,被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
断裂所切割,形成一不甚封闭的抬升断块构造。断块边缘东部为桃村
—东陡山断裂,该断裂主要活动时期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地貌表现为
一条很宽的河谷带,大沽夹河即沿此断裂发育。西部边缘为福山断裂
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夹河下游大致沿
此断裂发育。南部为吴阳泉断裂,北部则为芝罘岛、倥侗岛北侧断裂,
该断裂在海底表现为一条深水槽,从蓬莱阁以北海底向南东方向经芝
罘岛北侧、婆婆石北至威海附近。此外,芝罘岛南侧还有与此断裂同
组出现的一些北西向断裂,如西口村断裂、连岛沙坝北段断裂,这些
断裂与芝罘岛北侧断裂隔岛相背共生,共同割单斜岩层,控制着芝罘
岛的形成。
6
三、地貌概况
烟台市地势南高北低,南及东南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北侧为向海
倾斜的狭窄的第四纪山山麓洪积台地;市区北部至海边为海积平原及
芝罘岛沙坝;市区西及西北部是夹河与海水共同作用形成之冲积—海
积平原。
(一)丘陵地貌
分布在市区南部及芝罘岛。南部丘陵中最高山峰为岱王山,海拔
403米,其次为塔山,海拔397.7米。丘陵的山脊线呈“N”型,从
西南东北向转成西北东南向,这条山脊分水岭将烟台市分为南、北、
西三部分:南部为世回尧山间平原;北部为市区滨海平原;西部为夹
河冲积平原。丘陵海拔高度一般为100-200米,较高的山顶有挟镏顶、
乳子山、金有顶、金黄顶、凤凰顶、胡家顶、黑山、大王山等,海拔
均在200米以上。丘陵坡度多数在20左右。丘陵形成受岩层产状
影响,往往形成单面山,山丘两坡不对称,南坡缓、北坡陡。山丘中
冲沟发育,丘陵山地中,从世回尧到黄务之间,为一南北长的带状山
间平原,东西宽200米,南北长2公里,平原海拔高度40-60米左右。
地表向南倾斜,土层为亚砂土、中砂和砾石。沿丘陵边缘山麓,分布
着环带状显示器尺寸怎么看 洪积黄土层台地,台地土层一般为15-35米,台地宽一般
2-3公里,高出平原约4-10米。构成台地的黄土时代主要是Q2-Q3层
间夹有数层砾石层。在一些山地边缘山谷出口处,还发育小型洪积扇。
芝罘岛也以丘陵地型为主。该岛平面轮廓如同一株灵芝,为一大
致北西60走向的狭棱形岛,长轴9.3公里,短轴1.5公里,岛上
7
丘以老爷山为最高,海拔294.1米,丘陵山脊线呈北西向,石英岩单
斜产状,构成单面山。丘陵南坡脚下分布有带状洪积台山,北坡形成
陡的海蚀崖。
(二)冲积、海积平原
分布广泛,从夹河口至西沙旺,为夹河与海水共同堆积的带状平
原。
平原表面平坦,坡度2左右。平原高出潮面1.2-1.5米,宽10-20
公里。平原上有沙丘分布,如合成革厂附近有十余个新月形沙丘。夹
河桥西胜利东村处的新月形沙丘比较典型。沙丘一般高12-20余米,
长50-5000米,多数沙丘有基岩核心。有的细砂直接复盖在基岩上,
有的细砂间接复盖在基岩上,中间夹有亚粘土,说明沙丘下部是基岩
残丘。平原上发育有古河道,如在蚕科所一带,表面有沼泽淤泥细砂
土,地势低洼,南北长条状分布,宽200-400米,长5公里。平原上
还有古海湾。据钻孔和水井剖面资料:珠矶和南上坊村即为两个大型
古河湾。珠矶村的古河湾,其南部山前洪积台地,北部为沙丘和基岩
残丘,当中为口袋形的古河湾。南上坊村的古河湾范围南从西牟村起,
越过铁路向东北,到南上坊村西,经过北上坊村西北达宫家岛,宫家
岛则为过去的古海岛,此处高出平地10余米,海拔16.6米,由大理
岩和片麻岩构成,南端复盖第四系的黄土层,岛的周围为海相中细砂
层、淤泥和卵石层。
(三)海岸地貌及河口地貌
烟台市北临黄海,海岸线长达45公里,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形
态复杂多样,其中有著名的陆连岛-芝罘岛等典型海岸地貌形态。
8
1、海积地貌
(1)海积平原。是本区分布最大的海积地貌,烟台市区北部街
道、工厂、港口、车站和西沙旺一带的工业区就座落在这一地貌类型
上。这个海积平原是第四纪以来在古海湾中堆积而成,其范围西从西
炮台山北麓,向东沿芝罘湾南岸经烟台山南部,至东炮台山北麓,为
一东西狭长带状的海积平原。平原一般标高4-5米。宽约1公里。平
原中海相地层3-4层,总厚度10-15米。平原表面平坦,坡度约3
左右,微向北倾斜,平原上沟谷切割较弱,较大的山洪性河道有西南、
南河、大海阳河、肇太河等,均向北流入海。
(2)连岛沙坝和古泻湖。连岛沙坝是连接陆地与芝罘岛之间的
海积地貌。芝罘岛位于西烟台之北,原来是隔海相望的海中岛,经海
积作用,形成一条长约三公里的连岛沙坝,才与大陆相连成陆连岛。
连岛沙坝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520米。沙坝高度最大5.4米。从
横剖面看,构成沙坝的有四条卵石堤,西侧两条较大,高而长;东侧
两条较小,其组成物质粒度也较西侧沙堤为小。沙堤组成物质以卵石
为主,卵石直径5-10cm,磨圆度好,成分有石英岩、石英片岩、斜
长麻岩组成,连岛沙坝北端与芝罘岛连接处(大瞳村南)还形成一个
古泻湖,面积0.154平方公里,组成泻湖的物质是青灰色、灰黑色的
粉砂质泥和淤泥粉砂,富含有机质和贝壳。这个古泻湖是连岛沙坝发
育期芝罘岛南侧东西两边的沙嘴相向发育,最后连接起来,围限而成
的,由于后来的不断淤泥,现在仅呈一片低洼沼泽地。
(3)海滩。有沙质海滩和砾石滩两种。砾石滩在基岩海岸的小海
湾中分布。如婆婆口小海湾处,高出海面1-2米,由石英岩砾石组成,
砾石磨圆度好,直径0.5-10cm,海滩宽度20-40米,海滩砾石的排
列有一定规律性,长轴多平行于海岸线,扁平面倾向海洋,呈复瓦状
9
构造。沙滩在海滨浴场、芝罘湾西岸以及夹河口东西两侧分布,高出
海面0.5-1米,由中细砂组成,宽度50-100米。芝罘连岛沙坝西侧
基部至夹河口,再向西直至蓬莱市的八角口处,为一长达26公里的
大沙滩。
(4)沙嘴。海岸泥沙在沿岸流作用下纵向运动,在适宜地点形
成的一端与陆相连。前端伸入海中的堆积体,如芝罘岛西南岸冲沟出
口处,有一西北东南向的砾石沙咀,成羽状分布,长约200米,宽
30米,高出海面0.5米。此处,在夹河口,入海泥沙在向东的沿岸
流作用下,在河口西侧发育了三条沙嘴。(见后文)
2、海蚀海貌
(1)海蚀崖。海岸坡直接与海水接触,受到海水侵蚀,往往形
成高而陡的海蚀崖。芝罘岛北侧海岸上海蚀崖高30-50米,最高可达
100米,为典型的基岩海蚀崖,海蚀崖片麻岩、石英岩倾向背向海,
受到海蚀和崩塌风化等作用,不断后退,故崖壁陡立坡度80-90。
芝罘岛的南岸,海蚀崖下部是基岩,上部是第四系土层,构成复式海
蚀崖。
(2)海蚀穴。芝罘岛南北两岸普通存在洞、穴,大小不一,形
状各异,多沿岩层裂隙发育。现代海蚀穴位于海蚀崖基部,分布高度
一般不高于波浪作用的高度。
(3)海蚀台。市区前、后七处,为广阔的海蚀台,片麻岩被海
水侵蚀,高潮时淹没,低潮时出露出水面。台面平坦,宽约300米。
芝罘岛北侧海蚀崖前部也发育海蚀台。海蚀台上岩礁林立,高大者即
成海蚀柱。
(4)海蚀柱。最典型的是芝罘岛南岛的“石公公”(现已被破坏)
和北岸的“石婆婆”,“石婆婆”兀立在海中,距岸300米,石高42
10
米,呈塔状,下部有海蚀洞穴。
3、河口地貌
夹河是烟台市区最大的入海河流,河口平面上呈短小喇叭口形距
海岸两公里处的夹河桥处,河床宽约300米,到口门处展宽至1500
余米。河口近口段宫家岛处原发育曲折的河口曲流,现已经人工裁弯
取直,河流径直入海。口门处,大量泥沙在向东的沿岸流作用下,在
西侧岸发育三条河口沙嘴,都向东突入河口中心,其中最新的一条(也
是最外侧的一条)宽60余米,向口门中心突出700余米。
河口区距海两公里范围内的河床两侧发育大片河口潮滩,潮水可
以淹没的滩地宽广平坦。组成物质以细砂、淤泥为主,生长一些盐生
植物。一般潮水淹没不了的潮滩上部,苇草丛生,盐生,半盐生植物
生产茂盛,围了一片盐沼地。
11
四、气候状况
(一)烟威地区气候概况
烟威二市位于胶东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之间。三面环海,属温
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与同纬度内陆地
区比较,具有年温适中、气温年较差小,雨量丰富,湿度大等海洋性
气候特点。
1、气温
全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1.0-12.5℃。一般是西部高于东部,沿海
高于内陆。烟台、威海、莱州等沿海地区是全区的高温区,年平均气
温12℃以上;半岛内陆的栖霞、莱阳及海阳、文登、荣城是全区低
温区,年平均温度在11.0-11.5℃;其它各地一般在11.5-12℃。
本区气温的年变化从东向西增强,且位相不同,在春夏季西部地
区气温高于东部地区,内陆地区气温高于沿海地区,秋冬季则出现相
反情况。全区最冷月大都出现在1月(个别临海区、岛屿、昆嵛山中
最冷月出现在2月),平均气温均在零度以下,北部、东部沿海地区
在零下1-2℃,其它地区零下2-4℃。东部低温中心在文登,为零下
3-4℃,西部低温中心在莱阳,为零下4℃。最热月有的出现在7月,
如牟平、栖霞、莱阳、蓬莱、招远、莱州等,而荣城、威海、文登、
乳山、海阳、烟台、长岛等地最热月出现在8月。
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本地区有夏季较为凉爽的特点,一般
气候学上常用四种温度指标来衡量一地的炎热程度,现将济南与烟台
各指标比较如下表:济南和烟台气温比较表。
有上表可见,烟台市夏季不仅气温比较低,而且基本上没有酷热
12
天气,宜于夏季避暑疗养。
2、降水
全区年降水量为600-900mm,平均734.9mm,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其分布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荣、威、海、乳等东南部在800-
900m,蓬、长、龙、莱州、招等西北部地区在600-700mm,其它地
区在700-800mm,全区以石岛为最多达897.5mm,长岛为最少仅
578.3mm。
降水的季节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2-15%,东南部沿海
地区稍多占15-17%,夏季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60%(内陆地区达
63%),秋季各地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0%,冬季3-5%,与
内陆比,季节分配相对均匀些。
3、风
该区年平均风速的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海大于内陆。沿海地区一般
是4-6米/秒,内陆地区一般是3-4米/秒。以东端沿海的成山头最大,
达6.6米/秒;以莱阳为最小,2.6米/秒。从季节变化看,冬春季较
夏秋季为大。北部、东部沿海地区1月份为风速最大月。内陆等大部
分地区4月份为风速最大月。8月或9月为风速最小月。冬季全区在
强盛的冬季风控制下,大部分地区以北向风为主,夏季全区均以南向
风为主。
本区由于有广大的滨海地带,海陆风极为明显。海陆风以6-10
月出现较多,各月在9-14天,11月至次年3月出现较少,各月在2
-4天,4-5月在5-7天。
6-10月各地出现海陆风次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
内的气压系统之间的平均气压梯度小,梯度风较弱,而1-3月大的
气压系统之间的平均气压梯度较大,梯度风较强,致使海陆风被系统
13
风掩盖,另外,夏季热陆的热力差较大。
烟台的海陆风对气温起了较大的调节作用,这在夏季特别显著,
当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温,气温逐渐升高。7-9月时,一旦海
风建立,,气温上升速度骤然减慢,使人顿感清析凉爽,所以烟台、
威海等沿海地区是夏季避暑休养的好地方。
4、湿度
由于本区三面环海,有较为丰富的水汽来源,所以湿度较同纬度
的内陆大,且雾日较多。如烟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济南则为
58%,青岛为73%,相比之下烟台的湿度较为适中。据医学研究,
当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时最宜人,这也是烟台有利于夏季避暑
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据分析烟台市湿度适中的原因主要与其地形和主导风向有关,烟
台市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北部,北临黄海,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的西北风,
特别是春夏多雾期,夜间多吹西南风,这样风从半岛内陆吹过来,使
海雾不易推上岸来,因而调节了烟台市的湿度状况。
(二)昆嵛山山地气候特征
本区内地形复杂,其中丘陵低山占大部分,本次实习以昆嵛山为
例,了解山地气候的变化特征。
1、气温
山地气温变化规律一般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古诗云“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昆嵛山不同高度作物的成熟期明
显不同,可以看出:海拔高度对气温和积温的影响。
山地气温总的趋势是随高度递减的,但有些地方有相反的情况-
山地逆温(坡地暖带),山区的谷地和盆地中因为冷空气更容易沿地
14
表下沉,锋面过境也受地形的阻碍,移行速度减慢,因此山地逆温的
出现比平原机会多,厚度大。山地逆温在冬季表现尤为明显,夏季则
表现不明显。
2、风
山地风的变化较为复杂。首先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递增的趋
势。体现在自然景观上,高山上到达一定海拔高度,乔木便不能生长,
而只能发育一些灌木和草甸。如昆嵛山700米以上,就很少有乔木生
长。其次风向、风速还与地形有关。如在山口处,由于狭管效应,往
往使风速增大。位于昆嵛山中上部的海风岭,由于处于山岭上且位于
风口,其风速比山顶处还大,故得名海风岭。系统风的风向也常会因
地形而变向,沿着河谷或山谷吹。
此处山地中的风还有明显的局地环流特征,即白天有从谷底吹向
山顶的风—谷风,夜间有沿山坡向下吹的风-山风。有山风转向谷风,
大约是日出以后2-3小时,谷风午后达到最大,到傍晚日没前1/2-1
小时谷风平息而代之以山风。在晴好、大气环流微弱的情况下,可以
观测到同一时刻不同坡向风向不同:南坡风向偏南,北坡偏北。白天
在山顶可以清楚看到来自不同坡向的谷风风向不同。
3湿度
山地中的湿度,也像在自由大气中一样。空气的绝对湿度随着地
方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但其变化比较复杂。一般阴坡的湿度
大于阳坡。这就是半干旱半湿润区的山地由于热量条件充足阴坡植被
往往比阳坡发育良好的原因之一,从昆嵛山的植被分布可以明显地看
出阴坡植被较茂密而阳坡植被较稀疏。
4降水
由于山地地形对空气的抬升作用,加之山地对大气分流的阻滞,
15
使山地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多于相邻的地区,以牟平城内和文登县城内
的降水量与昆嵛山实测降水量比较以说明:
牟平文登昆嵛山
922mm868.5mm1131.7mm
另外山区天气变化较为复杂,尤其夏季,水汽较充沛,山体受热
剧烈,空气本身稳定度差,常常瞬息之间风起云涌,大雨来临。
山中雾的出现频率也较大,在低凹的盆地、谷底,由于风速小,
且高处冷空气向此注集,夜间冷却厉害,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在气
候湿润的地区,如高地坡地上,由于气流经过时被迫上升冷却,还容
易产生热雾,同时低云和锋面云系也可以在这里转变成雾。
5森林小气候,
在昆嵛山的中部,生长着大面积的茂密的针叶林,林内气温、湿
度、风等气象要素都表现出森林气候的特征。
16
五、海水水文
(一)海水温度
1、海水的分布
(1)水平分布
不同季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情况不同。冬季(2月)的海水温
度处于一年中之最低期,水温分布的总趋势是:表、底层分布比较一
致,等温线大都与岸线平行,近岸低于远岸,南部沿岸高于北部(以
成山角为界下同)。如成山角水温约2.0-4.0℃,北部沿岸大致为
0.0-0.3℃;春季(5月)表层水温升到10-18℃,水温的分布趋势与
冬季相反,即近岸高于远岸,表层高于底层;夏季(8月)水温升到
全年的最高值,表层水温约23-27℃,水温分布趋势与春季相同;秋
季(11月),表层水温降至11.5-17℃,与夏季相比,水温降低了11℃
左右,呈现近岸低于远岸的分布趋势,等温线分布大都与等深浅的走
向一致。
(2)垂直分布
根据水温垂直分布曲线的形状,烟、威沿岸海域水温的垂直分布
主要存在着两种类型,即垂直均匀型和负梯度型。
垂直均匀型是指从海面到海底各层水温相差甚微,水温的垂直变
幅小于0.2℃,即温度垂直分布曲线近附于直线的情况。这是烟威沿
岸海区水温垂直分布的主要类型。
冬季(2月),南岸海域几乎全为垂直均匀型,北岸这一类行仅
出现在近岸海区;春季(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沿岸的大部分海
区表层水温已高于底层,垂直均匀型的分布范围缩小;夏季(8月)
17
该类型分布范围进一步缩小,只出现在浅海区;秋季(11月),由于
表层海水失热冷却以及对流和涡流的混合作用,沿岸海域的水温又开
始趋于垂直均匀状态。所以垂直均匀型的分布范围迅速扩大,负梯度
型是指水温的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情况,这是夏半年最常见
的类型。根据水温垂直梯度的大小,这一类型又可分为出现跃层(△
t/△z-0.2℃/米)和不出现跃层(△t/△z-0.2℃)两种情况.
负梯度型和垂直均匀型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冬季(2月),负梯
度型主要存在于北部沿岸海域,水温的垂直梯度较小,没有出现跃层
现象;春季(5月)负梯度型的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几乎遍及全部海
域,在远岸海区还出现较强的温跃层;夏季(8月),除成山角附近
因动力效应导致水温仍呈垂直均匀状态外,其它海域水温的垂直分布
均为出现跃层的负梯度型。
2、海水温度的变化
水温具有日变化,日变幅夏半年大于冬半年,它的变化范围,夏
半年为0.1-4.9℃,冬半年为0.1-3.2℃,水温的最高值多数出现在
12-18时,最低值一般见于2-8时,水温具有年变化,3月最高,此
时表、底层的水温分别达23-27℃和20-26℃。2月最低,表、底层
水温相应为0-4℃和0-3.5℃。
对乳山口、成山角、烟台等海洋站1975-1985年间表层水温观测
资料的分析结果说明,年平均水温多年变化的趋势呈马鞍型分布,即
在上述10年中呈高、低、高的分布趋势。
(二)海水盐度
1、海水盐度的分布
(1)水平分布
18
冬季(2月),由于降水和径流减少,河口区海水盐度上升,约
为28.1-32.410-3,盐度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部沿岸海域高于北部,
最高值出现在乳山口附近,南部沿岸海域盐度一般为31.6-32.0
10-3,等盐线大致呈经向分布。北部沿岸海域约为28.1-31.6103,
等盐线岸线作纬向分布;春季(5月),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增大,盐
度上升,一般在28.2-32.610-3之间;夏季(8月),受降水影响,
河流入海径流增强,盐度降低,全海域盐度值均低于3210-3;秋
季(11月),盐度比夏季有所增高,但盐度的分布趋势仍与夏季相似,
即南部沿岸高于北部。
(2)垂直分布
垂直均匀型指从海面到海底各层盐度值比较相近,盐度的垂直变
幅小于0.110-3。它是本海域盐度分布最主要的类型,存在时间长,
分布范围广,南部沿岸海区垂直均匀型终年存在,北部沿岸海域主要
存在于蓬莱以东海区,而且比较集中于春、夏季节。
正梯度型在垂直分布曲线上,表现为盐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
它也可分为出现跃层(△s/△z-0.1℃/米)和不出现跃层(△s/△
z-0.1℃/米)两种情况.这种类型主要存在于蓬莱以西海域.
2海水盐度的变化
海水盐度的日变化不如温度显著,且变幅夏半年大于冬半年。以
蓬莱为界,以西的渤海沿岸日变幅大于以东的黄海沿岸。
盐度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月,最低值出现
时间不一,如烟台以西海域出现在11月,石岛至烟台沿岸海域出现
在2月。
据石岛、成山角、烟台等海洋站的资料得知。盐度的多年变化比
较复杂,多年月平均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北部沿岸,
19
由于受渤莱沿岸水影响,盐度最低值出现于11月至翌年2月,最高
值多一般出现在5月。南部沿岸,终年受外海水影响,盐度最高值多
出现在12月至翌年6月,最低值多见于7-10月。
(三)潮汐
1、类型
从潮汐类型来看本区主要有两种:威海至苏山岛之间为正规半日
潮,蓬莱至威海及苏山岛至丁字口之间为正规半日潮区。
2、潮位与潮差
烟、威海区各站平均潮位的逐月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它们的年变
化曲线均呈一峰一谷型。波谷出现在冬半年,以1月和2月为最低。
波峰出现在夏半年,以8月为最高。由最低潮位岛最高潮位历时7个
月,而由最高到最低潮位时进5个月。乳山口、烟台的最低平均潮位
出现在1月和2月,分别为217、195厘米;最高潮位出现在8月,
其值分别为263、240厘米。
据调查,沿海十五米等深线以内,平均潮位差约1.7米。潮差总
的趋势是半岛的南部比北部大。从龙口到烟台,平均潮差由小到大,
自烟台到成山头,由大变小,成山头到丁字湾,潮差几乎呈直线增大。
(四)波浪
1、波型与波向
胶东半岛南、北部沿岸全年各月均以风浪为主,风浪的出现频率
均在94-100%之间,且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涌浪的分布有地域差异,
并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南部沿岸和渤海海峡是多涌浪的海域。北
隍城涌浪率为63%,比沿岸其它各站都大(见下表)。
20
烟台市沿岸主要台站潮差变化情况
站名年限
多年平均
潮差(米)
平均潮差
变幅(米)
最大值出
现月份
最小值出
现月份
乳山口20年
2.440.13
3-4
8-9月
5-6
12月
石岛3年
1.700.12
3-4
9月
1、5月
成山头2年
0.750.04
3、9月1月
威海7年
1.390.06
8月12月
龙口19年
0.910.17
3-4
8月
1月
烟台13年
1.660.07
8-9月12月
南部沿岸全年风浪主浪向是偏南向,次浪向是偏北向的,北部沿
岸恰与此相反。
夏季,由于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南部沿岸风浪的偏南
诸向(指东南东至西南西频率之和)总频率较大,北部沿岸由受半岛
地形和岸线走向的影响,偏南诸向风浪总频率较低。冬季,由于寒潮
频繁南下,南、北部沿岸风浪的偏北诸浪向(指西北西至东东北的频
率和)总频率较高,各站风浪均以北北西、北、北北东三个方位频率
最大。春、秋季,是季风的交替季节,故风浪浪向较散乱。
南部沿岸涌浪浪向以东南至南向为主,北部沿岸以北北东、北、
北北西为主。
21
各站累年各月风浪、涌浪频率(%)
1112
年平均
石
岛
风浪
97979697989799989899989698
涌浪
459492314161526
成
山
角
风浪
100
涌浪
98
芝
罘
岛
风浪
949899495989495
涌浪
3538226453123
北
隍
岛
风浪
010099
涌浪
65655950787763
青
矶
岛
风浪
989692938693898995969810094
涌浪
56456346606044
22
六、温泉
胶东半岛地区多温泉,据调查,全区温泉有13个,主要分布于
文登、威海、牟平和招远市区,分布面积约300亩。
胶东半岛地区的温泉由息乳区—威海复背斜控制,分布在背斜两
翼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胶东半岛多温泉,是由其地
址条件决定的,温泉的形成与地壳构造裂隙关系甚为密切,胶东系一
古陆地,自古生代以来,长期隆起且比较稳定,因此古老的变质岩系
大面积裸露,分布于半岛的北部和东部,到了中生代,处于微微上升
的阶段,从而导致岩石破碎和裂隙构造的进一步发展,为温泉的形成
创造了地质条件。胶东的温泉有三大特点:第一温度高,热效应好;
第二矿化度,浮力、压力大,对人体的作用力强;第三所含矿物化学
成分丰富,能治疗多种疾病(温泉分布详见表)。现择要介绍如下:
招远汤
在市区东0.5公里的界河岸畔,水温高达100℃,是胶东诸泉中
水温最高的一处,日流量约200立方米。水中含钙、钠、铁、镁、硫
等多种矿物,氟、溴含量一般为5-15毫克/升,因此常浴对关节炎、
皮肤病、高血压等症均有效。这里泉眼众多沸汤涌流,雾气蒸腾,常
年温如春霭。
宝泉汤
在威海市中心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含水层为胶东群花岗片
麻岩;此温泉明代发现,清末建池。威海温泉具有胶东温泉几个特点:
温度高,热效应好;属高矿化度温泉。浮力、压力大,对人体作用力
强;含药物化学成分丰富,有较高医疗价值。这里水温高达82℃,
23
自流量为172-220米3/日(最大为680米3/日)。矿化度为17.3克/
升,其成分与海水相近.除含钾、钙、铁、锡、氯、SO4
2-、HCO2
-1、碘、
溴、铜等20多种成分外,还含有医疗上有重要价值的微量放射性元
素镭、铀和氡等。该泉所含的化学成分之高居胶东诸泉之首,在全国
也是屈指可数的。威海温泉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对神经、消化、运
动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慢性炎症等疗效更为显著。
龙泉汤
在牟平区城东南2.2-5公里的昆嵛山北麓龙泉村西北侧,温泉
水域约半里方圆。古人见泉水常年沸汤涌流,如龙吐水,故名。含水
层岩性为花岗片麻岩。泉水清澈,水温高达52℃,流量为130米3/
日(目前已不自流),矿化度为0.456克/升,含氟、硫、钙、钾等成分,
可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
胶东主要温泉表
温泉名称流量(米3/月)水温(℃)矿化度(克/升)
栖霞市艾山汤
45048.50.68
蓬莱市村里集温石汤
400511.2
文登市大英汤
542692
文登市北汤
900506.7
文登市呼雷汤
500691.0
文登市七里汤
640710.6
文登市洪水岚汤
64710.8
24
七、河流
胶东半岛的河流均为山溪河流,它们受鲁中丘陵的制约。河流发
源于低山丘陵,大致呈放射状流入渤海和黄海。一般源近流短,比降
较大。雨季河水暴涨,流量骤增;早期河水急降,流量迅减。加上许
多河流中、上游都修建水库,入海水量和沙量明显减少,不少河流在
旱季断流,为明显的季节性河流。例如:王河、黄水河、界河、小沽
夹河、辛安河、老母猪河、乳山河(见附表)。
25
八、植被概况
烟台市属暖温带中生落叶阔叶林分部地区,但原始森林已遭破
坏,现有森林均为封山造林和建国后人工造林,市内地形复杂,气候
差异明显,植被类型众多,植被资料丰富,据调查,全市有1043种,
其中木本植物有408种,草本植物有513种,农作物有127个品种,
为本市多种经营及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布
本市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纵观全市,植被的地域分布受不
同地貌、土壤类型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山丘中上部,由于坡陡、土薄、植物覆盖率低主要分布有赤松
林、刺槐为主,黑松次之,昆嵛山等地有引种的日本落叶松,灌木主
要由胡枝子、黄荆、华北绣线菊、映山红、郁李、白檀等。草本主要
有黄背草、野古草、羊胡子草、百里香、瓦松、金茅、地榆等。阔叶
杂木林,尚有果园分布。
(二)农业分布
据调查,本市种植的作物品种达712个,现有514个。其中粮食
作物有292个,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经济作物品种62个,主
要为花生,其次十二星座运势查询 有大麻、黄烟、药材、芝麻等;蔬菜品种达187个。
经济林木以水果为主,主要树木种有苹果和大梨,可占果林的
90%以上,其次有桃、杏、葡萄、樱桃、山楂、银杏、柿、枣、板栗。
尚有观赏及城市绿化的花木树种等。
26
九、土壤概况
烟台市属典型丘陵区,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质类型多样。农业
历史悠久,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为农、林、牧、副业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土壤分类系统
根据本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市共有八个土类,十九个亚类,四
十四个土属,一百二十个土种(表2)
(二)土壤分布概况
土壤的分布规律,既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又受区域性因素所制约,
随着成土条件的变化,土壤类型的空间的组合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性。
全市八大土类包括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水稻土、
山地草甸型土、风沙土等。其中以棕壤分布面积为最大,潮土次之,
褐土第三,其他面积均较少。
棕壤分布广泛,大体以穴房(莱阳市)至解家庄(牟平区)直线
为界,以东比较单一,广泛分布在山地、丘陵以及平原高地上;以西
褐土与棕壤并存。棕壤是烟台主要的地带性土类,面积约占全市的
80%,是本市主要的农、林用地。
褐土集中分布养马岛(牟平区)至莱州沿海一带和莱阳境内的两
个区域,它是烟台市地带土类之一,面积较小,仅在西北侧一隅有少
量分布,约占总面积的5%,目前多为耕地。
27
潮土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的平原上,受成土母质影响,在棕壤区
内均无石灰反应,显微酸性至中酸,在褐土区内侧往往显石灰性。滨
海潮土、滨海盐化潮土等集中在滨海平原一带,面积很小。
砂姜黑土集中在莱阳,莱西低洼地带,土体粘重,障碍生产;山
地草甸土只分布在昆嵛山顶部,面积很小,仅有1.3万亩;风沙土集
中分布在滨海一带,目前多已固定,有的已向地带性棕壤发育;盐土
分布在滨海平原带,目前已多开垦田,进行养殖。
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决定于建谱土壤类型和山体高度。市内山地很
多,但高度不大,唯昆嵛山最高(923米)随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
土壤类型及其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异现象,自下而上依次可见潮棕
壤①——普通棕壤+白浆化棕壤②——棕壤性土+酸性棕壤③——山
地暗棕壤④——山地灌丛草甸型土⑤(图1)
0
230
M
300
M
600
900
M
M
1
2
3
4
5
图1昆嵛山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异
28
表2
土类亚壤土壤耕地
备注
名称名称面积%面积%
棕
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棕壤性土
酸性棕壤
总计
19663310
79.910.05504775.5
包括5个亚类12个
土属54个土种
7324282
24204
1188539
11126285
-
29.8
0.1
4.8
45.2
-
5079367
17534
986825
3971321
-
38.1
0.1
7.4
29.8
-
褐
土
褐土
石灰性褐土
淋溶褐土
潮褐土
褐土性土
总计
1262608
5.19149656.9
包括5个亚类11个
土属23个土种
285740
3019
207742
224264
541843
1.2
0.01
0.8
0.9
2.2
219526
627
160516
206224
328072
1.7
1.3
1.6
3.5
砂
姜
黑
土
砂姜黑土
1601590.71476261.1
包括1个亚类2个土
属4个土种
潮
土
潮土
湿潮土
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
总计
3242233
13.2218742416.4
包括4个亚类12个
土属29个土种
2982730
22591
227900
9012
12.1
0.1
0.9
0.04
20.33005
20770
126146
7500
15.3
0.2
0.95
0.06
盐
土
盐土
滨海潮盐土
186580
186580
0.8
0.8
407
407
包括1个亚类2个土
属6个土种
29
续表2
土类亚类土壤耕地
备注
名称名称面积
%
面积
%
水
稻
土
水稻土
幼年水稻土
20419
20419
0.1
0.1
16004
16004
0.1
0.1
包括1个亚类2个土属
2个土种
山地
草甸
型土
山地草甸
幼型土
130350.05//
包括1个亚类1个土属
1个土种
风
沙
土
风沙土
半固定风沙土
59319
59319
0.0
2
0.2
5101
5101
0.04
0.04
包括1个亚类2个土属
2个土种
30
(三)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
1、棕壤
棕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两省,而烟台市又是全国棕壤
重要分布区,棕壤形成过程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淋溶过程
和较强的生物循环过程。在粘化作用和淋溶作用下,剖面中部有一粘
粒含量较高,质地粘重心土层,腐殖质一般发育良好,有机质含量在
3%左右(耕作后有机质明显下降),通体无灰性反应,pH<6.5,微酸
至酸性,可与褐土区别。本区可观察到的棕壤包括酸性棕壤、普通棕
壤、粗骨棕壤等亚类。
(1)普通棕壤:主要分布于缓坡丘陵的中下部沟谷阶地和山麓
地带,普通棕壤具有棕壤的典型性特征,剖面发育完整,土体构型为
Ao-Ab-Bt-C型,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盐基饱和度高。
典型棕壤一般土体深厚,土壤质地较好,面积大,宜种广,已全
部垦为耕地,粮作以小麦、玉米为主。花生亦有相当面积,尤其适应
水果生产,著名的烟台苹果和大樱桃,就产在这里。
(2)酸性土壤:仅见于昆嵛山较郁闭的林下,降水虽比顶部少,
但赤松、黑松、落叶松、麻栎、花木兰、羊胡草等生长茂盛。郁闭度
较大,土壤湿度大,淋溶作用强,酸度在棕壤中最强,pH一般在
5.0左右,盐基不饱和,目前为林地,相比较整齐。
(3)粗骨棕壤:粗骨棕壤在酸性岩山丘的上部,突出特点是土
层较薄,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多数尚无剖面发育,土壤侵蚀严重。
(4)潮棕壤:潮棕壤分布在平原较高的地形部位,地下水位较
高,土体下部受潜水影响,常在粘化层之下可见有锈斑、锈纹层。蓬
莱、龙口、莱州等地沿海平原内分布面积较大,因地势平坦,土层深
31
厚,又具灌溉之利,历来就是本地区高产稳产田集中分布地区,多种
植小麦、玉米,肥力较高,常年稳产每亩在千斤。
2、褐土
褐土仅分布在本区的西北一隅,多与棕壤镶嵌分布,影响这种分
布状态的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和母岩,即在有石灰性母质和母岩存在
时,就有褐土的发生、发育,褐土的主导成土过程为钙化过程,即
CaCO
3
,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过程。由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褐土
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蓬莱、龙口、莱州、长岛都是石灰性的母质,
但蓬莱、龙口、莱州见到的多为淋溶褐土(或普通褐土),而在长岛
县可见到石灰性褐土。
(1)淋溶褐土
淋溶褐土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反应是中性到碱性,pH在7.0-7.6。
1米土体内无钙积层,碳酸盐弱增,是母质来源不同,而不是土体淋
溶淀积的结果,土体无HCl反应,在蓬莱等市观察到的黄土状母质淋
溶褐土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颜色浅淡,质地较均匀,垂直节理发育,
孔隙壁和结构面碳酸钙较发育,说明淋溶作用较强,黄土母质淋溶褐
土土体深厚,质地良好,易耕作,宜种广,具有良好的农业性能。
(2)石灰性褐土
由于长岛县石灰性母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加之成土晚近,所
形成的石灰性褐土CaCO
3
的淋失微弱,通体CaCO
3
含量较高,为
3-7%,剖面上下略有分异,上部3-4%,下部6-7%。土体中,上部有
大量的假菌丝体,甚至有石灰结核存在,通体石灰反映强烈垂直节理
比较发育,结构面只有白色CaCO
3
的淀积物,铁锰结核不明显。
(3)普通褐土:在蓬莱、龙口、莱州黄土状堆积物上可见普通
褐土的发育,土体中CaCO
3
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现象,并有清晰的粘
32
化层形成,CaCO
3
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滴加10%HCl,上部多呈
微弱石灰反应,钙积层则有明显泡沫反应,目前已垦为农田,种植小
麦、玉米等。
3.潮土
潮土分布在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处,大沽河、五龙河、黄小
河、大沽夹河等河流及其支流的沿岸均有分布,土层深厚,沉积层里
明显,水土资源较为优越,是本区主要的耕种土壤,区内潮土以无石
灰性潮土为主。
无石灰性潮土母质来源主要是无石灰性河流沉积物,土壤均无石
灰反应,pH值一半小于7,多呈微酸性反应,地下水矿化度小于0.5
克/升,土壤形成中因受地下水上升影响,在土体不同深度可见锈纹、
锈斑,有的可看铁、锰结核。
4、滨海盐土
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胶莱河以东的滨海一带,目前仍受海潮直接
或间接影响,分布地区地形平坦,海拔低,海潮侵袭,海水朝河倒灌
(夹河河口区可见)或海水渗漏补给地下水方式影响土壤,其成土母
质为海相沉积物或河流入海的淤积物,受海水侵渍,当出水成为滨海
盐滩或滩涂,经生物、气候与人为影响形成滨海盐土。滨海盐土分布
区内地下水一般埋深0.5-2米,地下水矿化度可达10-30克/升,即使
已垦地段,矿化度也达3-10克/升。水化学组成以NaCl为主,土壤
含大量易溶盐类,1米土层内多在0.6%以上,高者可达20%。属氯化
物盐土,pH值在7.5-8.5之间。
自然植被类型与土壤盐渍程度密切相关,从表3可见,植物群落
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含盐量的变化。
33
表3植物群从与盐渍土含量的关系
植物群丛总覆盖度(%)
表土含盐量
1米土体含
盐量(%)
深度
(厘米)
(%)
1、黄须菜群丛5-350-53.281.05
2、马绊草-黄须群丛15-300-90.880.51
3、马绊草-海蔓群丛10-250-50.720.5
4、碱茅-黑高群丛15-250-80.82——
5、芦苇群丛70-800-50.30.20
6、白茅-节节草群丛20-400-140.080.16
5、山地灌丛草甸土
山地灌丛草甸土集中分布在昆嵛山顶部,这里地势高,风力大,
乔木生长较困难,但因降水较多,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灌木与草本
植物生长,分布着以胡枝子、羊胡子草为主的灌丛草甸。在气温、土
温低、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有机质积累比较强烈,加之顶部地势
较为平缓,故多发育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山地灌丛草甸。
山地灌丛草甸土,质地较轻,富含沙砾,无粘粒淀积层,有机质
含量高,可达8%左右,分布且深厚,土体经常湿润,但因排水良好
未见锈纹、锈斑,全剖面呈微酸性反应,pH值5.8-6.5左右,盐基饱
和度较低,目前仍为灌草从,尚无利用。
6、风沙土
分布在芝罘、烟台、蓬莱、福山等地沿河及沿海地带,在大沽夹
河河口区可见有面积较大的沙丘,目前经人工治理、平整地面,栽培
林木,多已发育成固定风沙土,有的已向地带性棕壤过渡,风沙土层
理清晰,通体均匀为砂质,大多无剖面发育。土体上部有明显的有机
质积累,颜色较暗;土体中部粘粒含量有所增加,发育较好者,结构
34
多呈片柱状;上部附有少量粘粒胶膜。全剖面均无石灰反应,呈中性
至微酸性、目前多为林地,经平整后有的栽种果树或农用。
35
附录一、昆嵛山、夹河口植被简介
(一)昆嵛山植被概况
1、昆嵛山植被发育的自然条件:
昆嵛山位于北纬3725′,东经12040′,东临黄海,北与渤
海相望。
昆嵛山地势起伏,地形险陡,支脉短急,气势雄伟,主峰太白顶
海拔923米,为胶东第二高峰。走向为东南西北,一直延伸至渤海。
坡度一般都在20-30度左右,仅在山顶上部如照风崮、大崮山、苍山、
锁牛柱、枪杆崮等处,坡度可达50-70度以上,奇峰绝壁,难以攀登。
昆嵛山东、北部临近黄海、渤海,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冬
暖夏凉,雨量充沛,据殿后村(海拔180米)前昆嵛山林,校气象站
观测记录,年平均温度12℃,一月份平均温度为-3.6℃,七月份平
均温度为26.5℃。无霜期约为220天。年降水量1050毫米(59年曾
达1300毫米),全年分配不均匀,集中7、8、9三月平均相对湿度为
68%。
昆嵛山地区寒武纪以前大褶皱形成的地层,由花岗岩及片麻岩构
成,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太白顶、寒风岭以南地区及九龙地区等。
土壤系属花岗岩发育的棕色森林土类,PH为6.5左右,山麓及
山顶平坦的局部段上,常有小面积的山地灌丛草甸土或沼泽化草甸
土,土壤含水较多,有机质丰富,PH在5.8以下。
1、构成昆嵛山植被的植物区系特征:
昆嵛山所处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昆
嵛山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仅次于崂山,据初步统计共有种子植物600余
36
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
烤胶植物、药材植物、经济树种共250余种。
分析昆嵛山植物区系组成,仍是华北地区常见种类为主,如:赤
松(Pinusdesiflora)、麻栎、槲栎(Quercusalien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山兰(Indiypferamacpostachys)、羊胡子草(Carexsp)、黄背
草(ca),此外,尚可见不少南方亚热带成分
的植物,如三桠乌药(Linderaobtusioba)、山胡椒(牛筋树)、
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盐肤木
(Rhuachinensis)、漆树(iflus)、木通(Akebiaguinate)、紫珠
(Callicarpajaponica)等,东北成分植物有蒙古栎(Querousmongolica)、
辽东栎(-tunyensis)、胡榛(Corylus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csis)、蒙古椴(ica)、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等等。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植物目前已成为昆嵛山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
分。
建国以来,人工引种不少南北方植物,如1952年引自南方的杉
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乌桕(Sapiumbiferum),1959年引
自浙江的毛竹(Phyllostachyspubesns)、水杉(Metaquoia
glyptotroboides),以及北方的红松(Pi-nushoraiensis)、黄蘖(Phellodem
dronamurn)等,这些植物目前在山区有的已经成为半自然生长状
态,分析昆嵛山植物区系是属于南暖温带但含有丰富的南方成分的特
点。
2、昆嵛山主要植被类型、分布规律及群落特征
据刘文亮等调查,山区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
叶混交林、灌木林、草甸、荒山灌草林等,具体可分为赤松林群系、
各种栎群系、杨柳林群系、椴树、水榆、盐肤木构成落叶阔叶杂木林
37
群系、白檀、胡枝子灌木林群系、羊胡子草草甸群系。
山区植被分布有一定规律,随着海拔高度,以及坡度、坡向的不
用,植被分布均有不同,以主要建群植物垂直分布情况图可以看出植
被垂直分异的规律性,从山麓至海拔800米的山坡均以赤松林为主,
其中特别是600米以下的山坡。赤松生长茂密旺盛,个别赤松植株树
龄已达100年左右,生长甚好,这说明昆嵛山的气候与土壤是非常适
应赤松的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栎类构成的落叶阔叶林大多分布在海拔
500米以下的阳坡或半阴坡山地,目前大部分麻栎、槲栎都形成灌丛
状态,仅有少数荫蘖枝条被选留成单株成林,但面积不大。海拔较低
的山谷,常可见盐肤木林、杂木林以及枫杨、毛白杨、柳等组成的落
叶阔叶林,它们一般生长得很好,但较高,所有大有发展前途。
海拔较高的山脊(700米以上),由于小气候小地形的影响,常
见有小面积的灌木林、山地草甸以及荒山灌草丛等类型,这些群落种
类组成比较简单且外貌单调。
山区植被分布不同,可看出垂直分异的规律性,大体以500-600
米为界。500米以下,以赤松林与多种栎类群系为主,赤松林也有用
落叶松、黑松改建。土质好处,还可见毛白杨、赤杨、臭椿、枫杨等
构成不同落叶阔叶林。500米以上,中厚层土,落叶松林改建赤松林,
中薄层土,分布着赤松林与天然杂灌木林,700米以上,土层瘠薄,
有灌草从与山地草甸分布。
今将主要类型的群落特征分述如下:
(1)针叶林
在昆嵛山分布最广,除少数引种针叶树外,一般以赤松为主,近
年来因虫害常用落叶林与黑松林改建,在海拔稍高处改建的落叶松生
长较好。
38
赤松林:是昆嵛山主要针叶林,建群种赤松自山麓到山顶(海拔
800米)的山坡上均分布,特别是在600米以下的阴坡或半阴坡上,
长郁闭成林,外貌单调,林相较整齐;随着赤松林在山区分布地生境
差异,林下灌木草本植物有明显不同,因而可见不同赤松林群落,在
山坡中下部阴坡、半阴坡上土壤比较肥沃深厚处,常分布赤松——山
兰——羊胡子草群落,这里赤松生长良好,树干挺直,郁闭度较大,
树龄20年的赤松林平均数高9米,胸径12厘米,组成乔木第一层,
这些均可材用;在林下更新苗中赤松占绝对优势。灌木主要为山兰。
草木植物主要有羊胡子草,成簇生长,另外也可见到地榆
(Sanguisorbaofficinalis)、铃兰(Convallariamajalis)、珍珠菜
(Lysimachia-clethrioides)、地柏(Selaginellasinensis)等较耐阴湿植物,
盖度可达50%以上。
在山区向阳山坡或半阳坡土壤比较瘠薄、干燥处则分布着赤松
——胡枝子——白羊草群落,这里林木生长稀疏乔木除赤松外,尚有
少数麻栎混生其中,16年生赤松平均树高6.5米,胸径7厘米,林
下潜木主要为羊胡子,其次尚有扁担木(Grewiabiloba)、山兰、白
檀等,草本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也可见到百里香(Thymus
monglicus)、野艾(Artemisiasapsp)等。
杉木林:全系人工营造,目前已成半自然的生长状态,大多数分
布在阳坡和半阳坡上,海拔350米以下的背风处,小气候温暖潮湿,
土壤肥厚,群落郁闭度可达0.7以上,局部地段可到0.9,几乎完全
郁闭,林龄十年的平均高1.8米,最高3.6米,林下灌木草被稀疏,
灌木常见有郁李(Prunusjaponica)、扁担木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
羊胡子草等,杉木生长情况变小,气候影响仍然十分严重,生长不良,
因此种植杉木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小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39
(2)落叶阔叶林
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沟谷及路旁,占据面积不大,主要
建群种有麻栎、槲栎、蒙古栎、盐肤木及其它杂木林等。林下植物主
要有山兰、胡枝子、扁担木、黄背草、羊胡子草、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等,组成各种不同的群落结构。
麻栎林: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阳坡及半阳坡,林地一般比较
干燥,土壤中等肥沃,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十分复杂,据锁牛住坡调查,
麻栎林郁闭度达0.5以上,林龄十年的麻栎平均树高7米,胸径8厘
米,林中常见少量赤松伴生,林下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毛叶胡枝子
(Lespedezatomentosa)、细梗胡枝子(a)、扁担木等,草本
植物主要有黄背草、荻、野古草、百里香、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
羊胡子草等。
栓皮栎林:分布面积很小,仅在岳姑庙、烟霞洞等处山谷半阴坡
处有小片成林。岳姑庙的栓皮栎林较大,平均40年生,高12米,胸
径35厘米。乔木层除栓皮栎及赤松外,尚可见少量的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苦楝(Meliaazedarach)、糠椴树(Tiliamandshurica)等
乔木灌生,林冠总郁闭度可达0.8以上,因此林内阴湿,土层肥厚,
林下植物相当丰富,灌木主要有山兰、胡枝子、山槐、紫珠、郁李以
及藤本植物粘鱼须(Smilaxsieboldli)、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
等,草本植物主要由黄背草、隐子草(Cleistogenesrotina)、羊胡子
草、地榆、菅草(Themedagigantea)等,总复盖度达85%。
蒙古栎林:分布面积极小且多分散,大多在海拔500-600米的山
脊北坡,林地小气候特别,风大,气温低,土壤一般肥厚潮湿,由于
风大,树干有弯曲不正现象,外貌上也极明显看出弯曲树干形态。林
地乔木层除了蒙古栎外,常有水榆(Sorbusalnifolia)、白蜡树(Feaxinus
40
chinensis)、等生长在一起,平均总复盖度可达80%以上。
林下灌木组成由杜鹃(Rhododendronsp)、胡枝子、粉花绣线菊
(Spiraeajaponica)、山绿柴(Rhamnusglobosa)、扁担木等,草本植
物亦较丰富,生长茂盛,主要有羊胡子草、荻、野古草、地柏、水竹
叶(Murdanniatriquetea)、堇菜(Violasp)、苍术(Atractylodealancea)、
地榆等组成,总复盖度达90%以上。
栎林这一群落由于受人为砍伐的影响,因此植被常成丛生长,
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向阳坡上,群落郁闭度不一,一般在0.6左右,
最大可达0.9以上或完全郁闭,乔木除栎外,尚有麻栎、椴树、辽东
栎簇散生,林下植物不太多,主要有山兰、胡枝子、山槐、卫矛、阳
胡子草、黄背草、地榆、荻等。
上述各类栎林,除了麻栎有少数的纯林外,其它各类栎林或多或
少的混杂有赤松生长在一起,组成各种不同的松栎混交林。
盐肤木林:一般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山谷、路旁比较温暖而
潮湿的局部地段上,小片成林,更多的零星分布,成林的群落树冠郁
闭度可达18.5以上。群落内除了盐肤木为主的乔木树种外,其它树
种如椴树、水榆、三桠乌药、臭椿(Ailanthusaltissima)、白蜡树、
千金榆等也常见混生,林下灌林主要有山胡椒(Linderaglauca)、郁
李等,藤本植物有特菝葜、粘鱼须。草本植物以乔木科为主,羊胡子
草等亦不少。
(3)灌木林
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阳坡山地(800米以上),占据面积不大,
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复杂,主要建群种有胡枝子、白檀,总复盖度可达
70—90%,林下的草本植物有羊胡子草、荻、黄背草、地柏等组成。
白檀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米之间阴坡或半阴坡山地,
41
占据面积不大,很少形成纯林,植株一般高达1米多,形成明显的第
一层,伴随群落生长的,常见有锦带花(Weigelaflorida)、山绿柴等
灌木,草本植物主要由羊胡子草、黄背草、地柏等。
胡枝子灌木林占据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的寒风岭、
枪杆崮一带阳坡山脊上,群落外貌整齐单调,复盖度很大,可达90%
以上,形成明显的背景,群落内常见有少数白檀、郁李、毛叶胡枝子
以及草本植物羊胡子草、地柏、荻、黄背草等组成。
(4)、草甸
主要分布在海拔850米以上北坡山地,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
肥沃而潮湿的局部地段上,群落外貌一般单调,总复盖度可达90%以
上,昆嵛山的最高峰太白顶北坡海拔900米以上,分布着以羊胡子草
为主的羊胡子草草甸,群落内除了羊胡子草外尚有很多喜湿的草本植
物,如苔草(Carexsp)、黄花菜(Hemerocallissp)、毛莨(Ranunculus
japonicus)、铃兰(Convallariamajalis)等,当铃兰、黄花菜正值花期
时,其群落外貌也非常美观。
(二)夹河口盐生植被
大沽夹河口(简称夹河口),位于烟台市西部海滨,河口段水流
大体呈南北向流动,从河口逆流向南三公里处有一夹河大桥。河两岸
分布着细砂、粉砂构成的砂丘、砂垅,有以紫穗槐为主的防护林带,
附近还有防潮坝。在这片滨海冲积平原上,夹河河口段在离海岸三公
里范围内市一片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
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砂垅与砂
丘上尚可见不少砂生植物。
夹河口分布的植被种类组成多是温带滨海区盐生、砂生代表植
物,很多是盐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
42
今将夹河河口可见盐生植物和砂生植物列于下:
1、蓝雪科(白花丹)
(1)二色补血草(Limonoumbicolor),多年生草本,叶基生,
倒披针形,茎直立、有棱,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顶生,为碱土指示植
物,适应土壤PH值8.0-9.5,广泛生长于河滩湿地。
2、柽柳科
(2)柽柳(Tamarixchinensi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枝条密生
而下垂,叶片互生,广布于沿海各地,生于盐碱土的草滩海滨砂地、
路边等。
3、伞形科
(3)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又名北沙参。当年生草本,主
要根细长,圆柱形,长达70厘米,叶上生有长柄、茎部鞘状带有紫
红色,叶为2-3回羽状深裂,复伞形花序顶立,花茎、花梗、花幅均
被白色或灰褐色绒毛,野生的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砂滩上。
3、旋花科
(4)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soldanalla),又名挟子苗、海地瓜,
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茎较粗长,地上茎匍匐。单叶肾状圆形、质厚,
基部心形,有长柄,花单生于叶腋,花冠漏斗状。分布于沿海各地,
沿海砂地上多见。
4、马鞭草科
(5)单叶蔓荆(Xitextrifoliavarsimplicifolia),又名沙荆。落叶
灌木,全株被灰白色微柔毛,主茎伏卧面,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
倒卵形至椭圆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喜生于滨海滩地及海水经常
冲击的地方。
6、紫草科
43
(6)砂引草(Mesrschmidiasibirica),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
根状茎,茎高10-20厘米,有白色长柔毛,叶无柄或近无柄,狭矩圆
形至条形,两面密生白色紧贴的长柔毛,聚伞花序伞房装,分布于平
原或丘陵碱性土壤的草地上。
7、豆科
(7)海边香豌豆(Lathyrusmaritimus),多年生草本,羽状复生
叶互生,顶端具卷须,托叶大,叶状,基部心状,总状花序腋生。沿
海盐性砂土的指示植物。
(8)刺果甘草(Glycyrrhizapallidiflora),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
全体被片状黄色腺体,奇数羽状复生互生,小叶5-13个,托叶披针
形,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广布于我省沿海各地,为盐碱土指示植
物。
(9)刺槐(Robiniapudoacacia),落叶乔木,树皮褐色,小枝
灰褐色,平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成刺,总状花序腋生,
根系发达,耐瘠薄,为固沙植物。
(10)紫穗槐(Amorohafruticosa),又名绵槐,丛生灌木,高1.5-4
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5片,因耐寒耐碱,耐干旱瘠薄,
多生河岸海滩及砂质的阳坡上。
8、蓼科
(11)扁蓄(Polygoaumavicul),又名扁珠菜,一年生草本,高
10-40厘米,根红褐色,侧根发达,茎自基分枝匍匐或直立,绿色有
沟,节明显,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灰绿色平滑无毛,花
1-5多簇生叶腋,生于路旁、水边、砂滩及盐碱地上。
9、藜科
(12)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sibirica),一年生草本,高20-50
44
厘米,茎直立,枝条上具银灰色粉粒。叶互生,叶片延菱状卵生,边
缘通常由波状钝锯齿,中部以上具有二个钝锐的裂片,基部楔形,表
面绿色,背面银灰色,密被粉状物。花单性,黄绿色雌雄同株,簇生
于叶腋,主要分布于盐碱地,田边、路旁亦有生长。
(13)地肤(Kochiascoparia),亦成扫帚草,一年生草本,高
达1米以上,茎直立,叶稠密互生,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通常具三条
纵脉。花两性或雌性,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脉,多分布于宅旁、田边及
海滨荒地。
(14)盐角草(Salicorniaeuropaea),又称海篷子,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多分枝,枝对生,肉质有节。叶延化为片状对生。花序穗状,
顶生,有短柄,花小,两性,每3朵一簇陷入肉质的花序轴内,分布
于沿海地区海滨潮湿地带。
(15)猪毛菜(Salsolaglauca),又称蓬子菜,一年生草本,高可达
1米,茎由基部分枝,小枝坚硬,绿色,有条纹。叶线形内质,基部
扩张,下延至茎,先端有小硬刺。花两性,通常于枝端排列成细长穗
状花序,分布普遍,耐盐碱。
(16)灰绿色碱蓬(Suaedaglauca),又称碱蓬,一年生草本,高
30-150厘米,茎直立,浅绿色,有条纹,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排
列稠密,线形或半圆柱形,肉质,花单性,1至数朵生于短梗上。
分布广泛,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翅碱蓬、柽柳混生。
(17)赤碱蓬(黄须菜)(Suaedheteroptera),一年生草本,高
20-80厘米,绿色,晚秋变红紫色。茎直立,有红紫色纹,单叶互生,
线形、半圆柱形、肉质、绿色。花簇生,无梗,3—5朵生于枝上部
叶腋,花单性。广布于本省沿海地区,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柽柳、
灰绿碱蓬、芦苇等混生于海滨潮湿地。
45
10、菊科
(18)、匍匐苦荬菜(Lxerisrepens),又称窝食,多年生草本,根
状茎及茎匍匐,苦菜荬为我国温和气候区沿海沙滩性砂土的指示植
物,为好盐性的砂生植物,常与肾叶打碗花伴生。
(19)羊角菜(ae),为蒙古鸦葱
变种,多年生草本,灰褐色,无毛,根垂直,圆柱状,根衣状,褐色
或乳黄色,内面有厚或薄绵毛。茎多数直立或自基部铺散,叶肉质,
灰褐色,粗涩,具有不明显的3-5脉;基生叶披针形,柄生叶无柄,
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分枝顶端。羊角菜为我国温和气候
区盐土的指示植物,碱土上不生长,我省分布在含盐量较高的盐土上。
11、百合科
(20)天门冬属(Aspsnagussp),直立或攀援草本,高20-70厘
米,根梢肉质,叶状枝每1-6枝成簇,与分枝交成锐角,常常雌雄异
株,多分布在沙丘、多沙山坡或干燥土丘上。
12、禾本科
(21)獐毛(is),又称马牙头、马绊
草、小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斜升,高15-25厘米,有时匍匐
地面长达80厘米,基部为鳞片状叶鞘所包,节处密生柔毛,叶片硬,
披针形,常常折成针状。圆锥花序常成穗状,分布于我省沿海各地,
生于盐滩,为优良的固沙植物。
(22)白茅(),亦称茅草,甜根。
草本,地下具匍匐伸长根茎,其上生有须根及鳞片,秆直无毛,高
50-80厘米,也有高达1米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
主脉于背面明显突出。圆锥花序狭长圆柱形。白茅为常见杂草,能耐
轻碱性土壤,在含盐较轻的盐荒地上生长。
46
(23)芦苇(Phragmitescommunia),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大3
米,地下茎具有粗壮匍匐根茎,秆粗硬挺直,,带上常有白粉,叶片
线形,顶上大型圆锥花序,轻度盐碱的土壤上常有分布。
13、莎草科
(24)砂钻苔草(Carexkobonugi),多年生草本,具长而横生的
匍匐茎,全年粗壮,秆直立,三角形,具紫黑色的节,叶广线形,质
强,表面具光泽,边缘有锐齿,花穗大而顶生,广布于我省沿海滩上。
14、木贼科
(25)节节带(Equitumramosissimum),多年生草本,高18-100
厘米,茎中空,分枝多,有纵脊,表面粗糙,沟中气孔成单行,鞘筒
疏松,鞘齿短三角形,先端渐尖,褐色,易脱落。
以上盐生植物与砂生植物组成不同群落,分布在夹河口含盐量不
同的土壤。土壤含盐量由少到多逐渐递增依次可见的植物群落如下:
1、芦苇——白茅群落,分布在含盐量较轻(0.3%以下)的土壤
上,芦苇生长背景下,白茅生长也多,此外还有肾叶打碗花相伴生。
2、肾叶打碗花——砂钻苔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0.3%左右
的轻盐土上,除肾叶打碗花与砂钻苔草分布较多外,还可见翅碱蓬(黄
须菜)少量分布。
3、二色补血草——马绊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1.1%以上的
盐土上,二色补血草与马绊草的耐盐性高于上一群落。
4、翅碱蓬(黄须菜)群落,是最耐盐碱的群落,土壤含盐量在
1.5%以上,群落中除黄须菜成纯丛外,有时亦可见到马绊草
47
附录二、蓬莱地区火山地貌概况
(一)蓬莱地区火山岩地层
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中,胶东半岛的龙口、蓬莱、福
山、栖霞一带发生了强烈的火山运动,造成大片的火山岩分布及一系
列火山、溶岩地貌,其中,蓬莱一带是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蓬莱地区的火山岩只要分布在西山——赤山——庙山——卧虎
山一线以北至海边(见图2)。西到迎口山、栾家口海滨;东延至红
石山、铜井海滨;南部的马山、平山、芝山等地也有零星出露,火山
岩带大致呈北东东——东西长条状分布,火山地层平缓地复于粉子山
群地层及其它地层之上,产状总的是向南倾,总厚度约200余米。
蓬莱地区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及致
密橄栏玄武岩。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栏石、单斜辉石。基质
主要为细晶质或玻璃质,其化学成分钟SIO
2
含量一般在41-46%,
MgO含量为7.0-7.8%,AL
2
O
2
为14-15%,NaO为0.6-3.9%,
K
2
O为0.34-1.76%,CaO在8.7%左右,从其SIO
2
含量偏低,碱质
含量偏高(NaO>K
2
O),以及橄栏石的大量出现,表明蓬莱玄武岩主
要为偏碱性橄栏玄武岩。
以下是蓬莱地区几个典型玄武岩地层剖面:
1、五里桥——赤山剖面(自上而下):
(12)灰黑色致密橄栏玄武岩,2-3米。
(11)灰黑色致密状、疙瘩橄栏玄武岩,1.5米。
(10)棕红色熔渣状玄武岩,1.6米。
(9)含大量沸石的气孔状玄武岩,3.5-4米。
(8)雄黄色渣状喷发物,1.5米。
48
(7)黑灰色粗疙瘩状橄栏玄武岩,10米。
(6)灰褐色凝灰质砂跞层,水平层理清晰,砾石成分以玄武
岩为主,次为石英、长石及变质岩屑,2-3.6米。
(5)棕色砂质粘土,0.2-0.5米
(4)灰黑色致密橄栏玄武岩,10米
(3)棕色风化砂跞层,0.3米。
(2)灰黑色致密橄栏玄武岩,17.5米。
(1)棕色渣状玄武岩,0.5-1米。
角度不整合
下伏地层:粉子山群巨屯组变质岩,顶部有厚0.5-2米的棕
红色风化壳。
1、迎口山综合剖面:
(5)致密状橄栏玄武岩,仅复盖于山南坡。
(4)转红色、紫红色熔渣状玄武岩,集块状玄武岩,70米
(3)黑色、黑褐色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弹、火山砾、火
山灰组成,胶结疏松,稍显层理,5.5米。
(2)棕黄色砾质粘土,0.5-2.8米。
(1)灰黑色致密薄层状橄栏玄武岩仅见于北林院小地堑中,
2米。
角度不整合
下伏地层:胶东群民山组变质岩。
1、铜井红石山综合剖面:
(6)灰黑色致密橄栏玄武岩,2-10米。
(5)黑褐色熔渣状、集块状橄栏玄武岩,4米。
(4)红色氧化顶、含铁、锰豆,1.5米。
49
(3)暗灰色橄栏玄武岩,具水产节理,7.5米。
(2)红色砂粘土、火山砾石层,砾石成分由熔渣状、浮石状
橄栏玄武岩及麻岩角砾,3米。
(1)棕黄色土层,含2-3层小砾石层,2米。
不整合
下伏地层:粉子山群云母片岩
(二)火山活动期及时间问题
综合蓬莱地区火山岩层序关系,在红石山、迎口山、本基杨家
北沟镇等地的玄武岩地层中,普遍发育一层棕黄色砂质粘土及砂砾层
(或称黄土状土,见上述迎口山、红石山剖面),这层沉积物标志着
一次较长的喷发间断,据此为界,可把蓬莱地区火山岩分为上下两部
分,它们是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即两次规模较大的火山活动期)的产
物。
黄土状沉积之下为第一旋回形成的玄武岩,上复于古老变质岩基
底之上,变质岩基底之上常有含铁、锰结核的红色风化粘土层。这期
玄武岩主要为致密橄栏玄武岩,火山活动最多可见三次喷发,该喷发
旋回之后石一较长时间的间断,在旱期玄武岩之上形成了黄土状土。
第二旋回的喷发地层在黄土状沉积层之上,这一旋回初期形成的
多为火山碎屑岩、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后期则主要形成
致密的橄栏玄武岩,该旋回中火山喷发最多达5-6次。
关于蓬莱地区火山活动和玄武岩形成时代,存在着很不一致的观
点,一种看法是将蓬莱火山系中的黄土沉积层视为早更新世的黄土
(如中国科学院地址研究所山东地震地址考察组),并且还认为火山
岩系最下部、变质岩基底之上的红色风化粘土层属于上新世(如郭永
盛),另外,在一些地方见到蓬莱玄武岩之上发育中更新世末的黄土
50
状沉积。据以上地层接触关系认为:第一旋回的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
第二旋回的玄武岩则形成于早更新末至中更新世初。
1982年前后山东有关地质部门对包括蓬莱地区在内的山东新生
代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绝对年龄的测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第
一旋回喷发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为5.07-5.11百万年,介于中新世和
上新世之间;第二旋回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在4.39-4.64百万年,不
是属于第四纪更新世,而是属于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形成。
关于该地区玄武岩形成时间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蓬莱地区火山地貌
第一旋回的火山活动主要为溶岩喷溢,溢出的玄武岩复盖于古老
变质岩基底之上,经后来的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溶岩方山地貌。如蓬
莱市城区西南的西峰台、平顶山。第二旋回的喷发物构成十分明显的
火山地貌形态,初期火山活动多为中心式喷发,喷发物为火山碎屑、
熔渣状玄武岩及集块状玄武岩,形成火山锥形态,后期火山活动为中
心式兼裂隙喷溢为主,玄武岩浆宁静溢出呈熔商标转让合同 岩流、溶岩被,形成玄
武岩台地,如北沟镇-大王山——栾家口及铜井红石山一带,有些地
方玄武岩直临海岸,形成陡峭的玄武岩海蚀崖岸。
蓬莱地区的主要喷发中心有迎口山、大王山、小红山、赤山、西
山、红石山等,如迎口山即属一典型的中心式喷发的火山锥,它受刀鱼和带鱼的区别 北
东向断裂和近东西断裂所控,处于两组断裂交会处,仅靠北林院一下
朱潘断裂东侧,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海拔248米。火山口位于山南坡
东西向断层上,大致呈东西椭圆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现已发育
成西向开口的冲沟。火山喷发时具有一定爆炸性,抛出大量火山弹、
火山砂跞、火山灰等,继为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的喷发,形成火山
碎屑锥。大王山位于迎口山之东,海拔242米,山体呈长垣形,其规
51
模与迎口山相仿,组成物质以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为主,晚期橄栏
玄武岩仅分布于东侧山顶,未发现明显火山口,但在山南坡见一南北
向的裂隙溢通道。
附录三、庙岛群岛概况
在辽东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海域中,散落着大小三十几座岛屿,南
北纵列约75公里,这就是庙岛群岛,它们成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其中踞山东海岸最近的是南长山岛,距蓬莱仅6.6公里,这里也是乌鸡汤怎么炖下奶 山
东省长岛县政府所在地。
庙岛群岛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太平洋新华夏构造第二沉降
带、渤海沉降带东缘,是渤海、黄海两沉降带的交界处,同时也是辽
东、胶东隆起带的连接部位。群岛轮廓受北东、北北东和北西构造线
的控制。
群岛上地层出露较简单,自老到新主要有:
元古界震旦亚界庙岛群,相当于胶东半岛之震旦亚界蓬莱群的豹
口山、辅子、夼组、自下而上有可分为跎矶组和长山组,岩性主要为
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板岩等浅变质岩。
新生界地层,在大黑山岛上有火山喷发溢的玄武岩,各岛上广泛
分布有更新世黄土状土(中新世的棕黄色粘质粉砂土,其顶部普遍发
育有棕色古土壤层;晚更新世的浅黄色细砂质,粉砂土)
各岛地形属海岛丘陵,丘陵高程多在百米左右,少数岛达200米。
南长山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岛上丘陵偏于东部,南北纵向延伸,最
高处为黄山,海拔155.5米,西部是低矮的沿岸平原,岛上低平处及
沟谷中黄土及黄土状土广布,经流水侵蚀,形成黄土侵蚀沟谷地貌。
52
各岛屿基岩海岸海蚀地貌极为发育,海蚀崖陡峭高大,海蚀洞穴
众多,海蚀台处于海蚀崖前部,海蚀台上多礁、海蚀柱,有许多海蚀
形态殊异,成为著名的游览赏景点。海积地貌也十分发育,主要有砾
质滩、砾石堤等。沿岸的一些砾石滩上,石英质砾晶均匀,质地细腻,
多呈球形或椭圆形(即所谓“球石”),尤其长山岛北端的半月湾,那
里的砾石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犹如一个珠光宝气的“球石”世界。
此外,岛上局部地方保留有一些古海面遗迹,如海城阶地。
群岛今日的地貌形成时间并不太早,早在第三纪时,庙岛群岛与
胶东、辽东半岛皆同属古陆范围,第四纪时,随着冰期——间冰期的
交替,海面时升时降,庙岛地区几经陆海变化,冰后期(约距今
8590+170年前)发生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至五、六千年前群岛格
局正式形成。
附录四、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本次野外实习需携带的气象仪器包括: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
速仪,空盒气压表及湿度查算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干湿温度表的使用
观测前4-5分钟,湿润湿球纱布,使与空气有4-6分钟的感应时
间。读数时,先读干秋温度,再读湿球温度,读出的数据从检定证上
查出检定值,对其进项订正,最后利用湿度查算表查算出相对湿度和
绝对湿度。
查算步骤如下:
(1)用检定证订正后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用气象常
用表第1号,由t、t′查出n值。
53
(2)由n和本站气压p查出△t′值。
(3)求出t′+△t′值
(4)以t和(t′+△t′)查出相对湿度r和绝对湿度e
2、风向风速表的使用
将仪器从盒中取出,将水柄、风向部分上好;将方位盘的自动小
套管向下拉并向后转一角度,启动方位盘,风向指针便自由旋转,注
视其约两分钟,记录其最多风向,观测者手持仪器应高出头部并保持
垂直,观测者应站在一起的下风向。
观测风向时,待风杯旋转约半分钟,按下风速按钮,启动仪器;
待一分钟后指针自动停转,从刻盘上读出风速示值(米/秒)。观测完
毕,将方位盘制动小套管向左旋转一角度,借弹簧弹力,小套管弹向
上方,固定好方位盘。
因风的阵性大,因此风向风速观测要进行2-3次取其平均值。
3、气压的观测
打开空盒气压表盒盖,先读附温,准确到0.1℃,然后轻轻敲盒
面,以克服机械摩擦,待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垂直与刻度
面,读书精确到0.1。读数后,立即进行复读,然后关好盒盖,读数
要经过一下订正:
(1)刻度订正
是订正仪器制造或装配不够精密造成的误差,该刻度订正从仪器
检定证上查出
(2)湿度订正
是订正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空盒弹性改变造成的误差,,温度订
正用下式求出:
△p=at
54
△p为温度订正值,a温度分数,从检定证上查得,t为附温读
数。
注意要把气压表放在阴凉处,不要直接放在被太阳直射的地面
上。
2辅助观测
观测前应先记录所在观测点的位置;地表状况(草地、裸露地、
林地等);云量、云状;太阳视面状况;天气现象等。
云量的估计可将天空分为10份,由云的部分占几份,总云量为
几。
太阳的视面状况包括以下几种:
太阳未被云遮,地物影子清晰,记为○2
太阳虽被云遮,但能辨认太阳位置,记为○
太阳被云遮,分辨不出太阳位置,但地物有影,为○。
太阳被遮,地物无影记为Ⅱ
天气现象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水、雾、大风等。
5、整理、分析记录数据
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得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性的
结论,从实践中对基本理论加以验证,从而达到加深对基础理论理解
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5:3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4d47970726d077649143555f03057f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烟台市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烟台市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