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昆逝世⼗周年,这位贫民窟⾛出的设计顽童,⽤尽⼀⽣搭建暗⿊城堡
2020年⾄今,虽然才过去短短幼儿园实习 两个⽉,但却似乎像过了半个世纪⼀样漫长⽽⼜猝不及防。
即便如此,我们或许也能够在这场疫情之外感受到⽆关于家庭方寸光 ,事业和⽇常琐事的新思考,即
⽣命和存在价值与意义。
21世纪的10年代已经过去,但在⼗年前,也就是2010年2⽉11⽇,有⼀位才华横溢的“坏男孩”在
家中悄然离去。
他就是亚历⼭⼤麦昆(AlexanderMcQueen)。
英国时尚教⽗,四度获得“年度最佳设计师”,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英国时尚奖”得主。
当然,他的个⼈品牌AlexanderMcQueen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时尚品牌。
麦昆的⼀⽣,短暂⽽⼜传奇。
他的⽣前好友,同时也是知名超模的凯特摩丝曾经⽤这样⼀串词来形容麦昆:
“⽆政府主义的、有趣的、消瘦的、有争议的、友善的、忠诚的、有魅⼒的、创新的、⿊暗的、
坚定的。”
凯特摩丝和麦昆
亚历⼭⼤麦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他的作品狂野⽽叛逆,前卫⽽决绝,充满天马⾏空的想象,和奇异暗⿊的元素,似乎总在挑战
审美的极限。
但同时,他⼜能够将传统和现代,阴郁与浪漫同时结合,创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个⼈风格。
另外,他还拥有着艺术家般的奇思。
能够将每⼀场时装秀转变成充满创意,甚⾄令⼈震撼的“戏剧表演”。
2018年6⽉,在英国上映了回溯麦昆⼀⽣的纪录⽚《McQueen》。
影⽚向⼈们展⽰了这位伟⼤的设计师⽣前在⽣活与创作中的采访⽚段。
⼈们才逐渐得以感知这位看似张扬不羁的“坏男孩”背后,所隐藏的忧郁与孤独。
《McQueen》海报
1969年,亚历⼭⼤麦昆(原名李亚历⼭⼤麦昆)出⽣于伦敦东区的刘易舍姆区。
⽗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名历史教师。
家中共有六个孩⼦,三个男孩,三个⼥孩,麦昆是最⼩的孩⼦。
在当时,麦昆居住的地⽅是伦敦远近闻名的贫民区。
这⾥充斥着流浪汉,酒⿁,移民,毒贩,性交易者的⾝影。
并且,著名的杀⼈案凶⼿“开膛⼿杰克”也曾在这⾥连续作案。
麦昆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个肮脏、贫穷的环境中度过。
但是,⽐起同龄⼈对玩具的喜爱,麦昆却对裁剪情有独钟。
他喜欢围着姐姐们做⾐服和装饰品,从⼩就⽴志要成为⼀名服装设计师。
然⽽⽗亲却觉得这样的爱好太过“娘⽓”,没有男⼦汉的⽓魄,所以极⼒反对。
甚⾄在看到他摆弄布料和针线时,对他拳打脚踢。
在学校⾥,麦昆也总因为性格不合群⽽遭到排挤和霸凌。
最令⼈悲伤的是,9岁时,因为性格内敛,麦昆被⾃⼰的混蛋姐夫性侵,虐待。
这样的惨痛经历,他⼀直到去世前⼏年才放下⼼结告诉姐姐。
麦昆与姐姐珍妮
孤独,创伤,阴暗,压迫......这些最糟糕的境遇⼀直伴随着麦昆的成长道路。
许多⼈曾经好奇他为何会创造出如此出格,甚⾄具有侵略性的作品。
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好在麦昆有⼀个温柔儒雅的母亲。
作为⼀个教系谱学和社会史的⽼师,她总是给麦昆讲述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
并⿎励他看书,学习,通过知识来改变⼈⽣。
母亲的存在,就像是昏暗世界⾥的⼀座灯塔,温柔地指引着麦昆的前进之路。
麦昆与母亲
16岁时,⾼中毕业的麦昆没有考上⼼仪的艺术⼤学。
他听从母亲的建议,在伦敦的萨维尔街当了两年的裁缝学徒。
在当时,萨维尔街以传统的男装定制服装⽽闻名。
许多政坛官僚,皇室成员都曾在这⾥定制服装。其中就包括丘吉尔和拿破仑三世。
裁缝店学习的这两年时间,他学到了更为专业的知识和实践能⼒。
剪裁,⽐例,⾊彩.......逐渐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但年轻⽓盛的麦昆并不⽢⼼只做⼀个学徒。
⼏年后,他通过在旅⾏社⼯作的姐姐得到⼀张飞往⽶兰的机票。
⼀下飞机就去了著名设计师罗密欧纪礼的⼯作室,希望得到助理⼀职。
21岁的麦昆,看起来平平⽆奇,甚⾄有些鲁莽,带着⼀份并不漂亮的简历,这场碧空尽 ⾯试似乎注定
失败。
但罗密欧纪礼被他的澎湃与激情所打动,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年轻⼈,麦昆⾃⼰也感到⽆⽐幸
运。
与罗密欧纪礼⼯作的12个⽉,算得上是麦昆最重要的⼀段经历之⼀。
在这⾥,他见识到了媒体⼴告的⼒量和品牌的运营⽅式。
这段学习经历对他未来创⽴个⼈品牌,有着深刻⽽重要的影响。
从⽶兰回到伦敦,他潜下⼼来,从姑妈那⾥借来了⼏万元学费。
在圣马丁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为期18个⽉的时尚硕⼠课程。
经历过学徒,打板师,助理的⼯作后,此时的麦昆已经有着⾜够多的经验和成熟的理念。
在念书的过程中,连⽼师们都不得不夸赞他:“麦昆懂得实在太多了。”
此时的麦昆,已经逐渐展露出天才的特质。
1992年,麦昆从圣马丁毕业。
他的毕业设计主题骇⼈听闻,名为“开膛⼿杰克与他的受害者”。
这在⼀群追求“优雅时髦”风格的毕业⽣作品中显得格格不⼊。
麦昆还将头发作为材料嵌⼊布料中,这⼀源⾃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恰到好处地融合在麦昆的主
题中。
据说,麦昆的毕业设计只拿到了倒数第⼆的成绩,但却吸引了全场的⽬光。
这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帽⼦⼥王”——伊莎贝拉布罗,同时,她也是当时《Vogue》杂志的造型
师。
布罗对麦昆的设计情有独钟,花了5000英镑的⾼价买下全部作品。
当时的麦昆不过是⼀个默默⽆闻的毕业⽣,但布罗看准了他⾝上的创造⼒与想象⼒。
她曾说过,麦昆最吸引她的⼀点——
就是“懂得从过去汲取灵感,并⼤胆的加冬瓜茶 以‘破坏’和‘否定’,从⽽创造出⼀个新的概念。”
布罗认准麦昆是个设计⿁才。
所以主动充当起他的造型师和顾问,并主动介绍⾃⼰的⼈脉。
还曾邀请他住进位于伦敦西南部伊丽莎⽩街的房⼦。
最重要的是,在布罗的⿎励下,麦昆建⽴起了⾃⼰的个⼈品牌。
也就是AlexanderMcQueen,在伦敦东区的霍斯顿⼴场开设了⾃⼰的服装⼯作室。
对于麦昆⽽⾔,布罗既是伯乐,⼜是挚友,两⼈的关系密不可分。
品牌成⽴之后,麦昆将⾃⼰之前的经历与思考进⾏吸收整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合。
将启发引进设计中,创作出有着细致剪裁的后现代时装,这与当时英国流⾏的风格⼤相径庭。
1993年到1997期间,是AlexanderMcQueen逐步发展并最终受到空前瞩⽬的四年。
其中有不少作品,如今已经被纳⼊经典。
⽐如第⼀场名为“出租司机”的秋冬系列中出现的“bumsters”(包屁者)裤⼦,⼏乎可以看见股沟
的腰部设计简直令⼈震惊。
这条裤⼦在之后的⼏个系列中也⼀直出现。
1994年的秋冬系列“⼥妖”。
麦昆⽤北爱尔兰象征死亡与消逝的仙⼥Banshee来表现对现实的不屈和控诉。
现场甚⾄请来了⼀位临盆的孕妇模特。
他设计的服装似乎拥有⼀种⼒量,能够让file文件 每⼀个⼥性都像穿上铠甲⼀般强⼤。
1995年,麦昆的第五场发布会让他与他的品牌受到空前的瞩⽬。
这⼀场秋冬系列的名字叫做“⾼原强暴”。
灵感来源于19世纪苏格兰⾼地实施的⼤屠杀⾏为。
在秀上,模特们穿着被撕裂的蕾丝裙,或是带有苏格兰格纹的套装,⼤肆暴露⾝体,甚⾄裸露
胸部。
在满地枯萎的树枝(具有英国代表性的苔藓等针叶植物)中跌跌撞撞地前⾏。
⼤胆叛逆的设计,完美契合主题的现场布置,灯光,⾳乐,妆发,加上模特们忙碌英语 的⾏为性表演。
让这场具有实验性的发布会直接引发轰动,媒体和观众蜂拥⾄现场,久久不能散去。
但同时,这也让他受到了来⾃外界褒贬不⼀的评价。
有⼈认为,麦昆有着男同性恋设计师惯有的“厌⼥症”,利⽤⼥性迎合⾃⼰的幻想。
实际上,麦昆是希望通过回顾这段英格兰曾经的历史,让⼈们直视那些因为⿊暗⽽故意被忽视
或遗忘的历史。
“强暴”也并⾮针对⼥性,⽽是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强暴”。
当⼥性能够真正在⾯对那些⽣命中的⿊暗⾯之后,仍强⼤,⾃信,保持优雅,才能够真正得到
尊敬。
⽽那些毫⽆理由却充满浪漫主义,⼀昧讨好⼥性喜好的物品,却未必能够真正改变⼥性。
麦昆曾说:“我憎恨软弱,厌恶那些让⼥⼈觉得天真的东西……我希望⼥⼈穿上我设计的⾐服会
让⼈们望⽽⽣畏。”
即使争议不断,但麦昆仍坚持⾃⼰的风格,并逐步在服装设计领域收获成就。
1996年,麦昆⾸次获得“年度最佳英国设设计师”⼤奖。
他的才华吸引了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的总裁贝尔纳阿尔诺的注意。
1996年10⽉,麦昆被任命为纪梵希的⾸席设计师,从约翰加利亚诺⼿中接过⼤权。
那时的他,即使已经被时尚界所熟知,但仍然⾮常神秘,极少露⾯。
⼈们对他众说纷纭。
后来麦昆解释,他虽然已经出名,但仍然在霍克斯顿⼴场的⼀个狭⼩的地下室⾥⼯作,领着政
府发放的保障⾦。
因为品牌的经营和⽇常的创作花费了⼤量的资⾦,他害怕出名后就⽆法继续领保障⾦了。
这个回答既好笑⼜⼼酸。
所以,当纪梵希向他伸来橄榄枝时,为了获得继续经营个⼈品牌的资⾦,他欣然同意,带着团
队从伦敦飞往巴黎。
同时,彼时的纪梵希也希望通过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现象级”设计师,带给品牌崭新的年轻的
⾎液。
当然,这是⼀个有着风险的决定,毕竟麦昆⾃带争议和话题,⽽纪梵希的风格⼀直是典雅,简
洁著称。
麦昆来到纪梵希之后的发布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特殊,就像是⼀个⼤型的装置艺术表带孩子旅行 演。
1998年,春夏成⾐系列,麦昆命名为“⽆题”。
摩登且具有都市⽓息的服装⾸次成为了主基调,模特们在撒着⾦⾊细⾬中摇曳,⾏⾛在由树脂
玻璃制作的悬空T台上。
1998年,秋冬成⾐⼤秀“Joan(贞德)”。
模特们被涂上惨⽩的妆容和⾎⾊的瞳孔,展现出另类的艺术感官。
现场还燃起熊熊⽕焰,穿着红⾊长裙的模特AnnabelleNeilson扮演圣⼥贞德。
站在⽕焰之中⽤双⼿和猩红的双眼展⽰着赴死的凄美,壮丽。
1999年,在麦昆结束纪梵希的最后⼀场秀上,离经叛道的他选择了西⽅公认的不吉利数字13号
命名。
这场发布会曾被英国《卫报》形容为“充满想象⼒的时尚奇迹”。
在发布会上,模特们⾝穿由轻⽊做成的服装和缀着⽔晶的连⾐裙,站在旋转的圆⽊盘上,就像
是⼀个个⽔晶球⾥的玩具。
等到压轴时,场内响起了管弦乐《天鹅之死》。
著名模特同时也是芭蕾舞演员的ShalomHarlow,穿着⽩⾊的伞裙翩翩起舞。
最令⼈意外的是,两台喷漆机器朝她的⾝上喷洒着⿊⾊与黄⾊的荧光油漆。
⽽模特就像是⼀只受惊的天鹅,在机器的“审视”中⼿⾜⽆措。
在场的观众睁⼤双眼,惊愕地看着这⼀切的发⽣,继⽽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后的麦昆⼀路开挂,每⼀场秀都必将引起轰动。
他⽤设计讲述着⾃⼰的经历,⽤实际⾏动给那些曾经质疑过他的⼈们⼀记暴击。
2000年的12⽉,麦昆将品牌的51%股份卖给了巴黎春天集团旗下的古驰集团,再⼀次拓宽他的
时尚帝国。
2001年,AlexanderMcQueen的“沃斯”系列。
麦昆以电影《飞越疯⼈院》为灵感,制作了⼀个巨⼤的玻璃密室。
模特们则扮演成精神病⼈的模样在密室中徘徊,嚎叫。
密室内的“疯⼦”们⽆法窥见外⾯的景⾊,⽽外⾯的观众却看得⼀清⼆楚。
麦昆所想要表达的,是关于⼈们对于⾃⼰内⼼的审视。
真实的⾃⼰是否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或许需要在⼀个真正压迫和焦躁的处境中,才能够更清晰地判断。
在发布会结束后,秀场正中⼼的玻璃箱轰然倒塌。
⼀群飞蛾从中飞出,露出箱中侧躺着的,浑⾝⾚裸,且插着呼吸器的肥胖⼥⼦。
场⾯及其震撼。
情⾊作家MichelleOlley
敢作敢为,特⽴独⾏,天马⾏空⼜有着强⼤的执⾏⼒和精良的⽔准。
此时的麦昆已经成为偶像级的时装⼤师。
但同时,他发现⾃⼰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孤僻。
⽆论是个⼈品牌还是与古驰的合作,他所需要花费的精⼒实在太多太重。
同时,关于他的各种⽆关于作品的流⾔蜚语也慢慢击垮了原本强⼤的内⼼。
他变得愈发沉默,低调。
2007年,挚友伊莎贝拉布罗因为抑郁症和⾝体原因,⾃杀去世。
葬礼上,麦昆是唯⼀⼀个拒绝发表评论的⼈,但他的悲伤低落,所有⼈都能够看见。
次年,麦昆以⾃⼰最擅长的⽅式,为布罗献上⾃⼰的悼念——“正楷字图片大全 蓝⾊夫⼈”发布会。
他以布罗最爱的帽饰为主题,设计了⼀场精美绝伦的“帽⼦⼤秀”。
发布会结束后,他难以控制⾃⼰的思念,⾸次谈起曾经的友⼈:
“伊莎贝拉⾛了。这个系列是华丽的、奢侈的,这关于她的思考⽅式,正是这种思考⽅式为时尚
带来了光明。
即便是处于低⾕,她也能⽤穿着振奋⾃⼰。我和伊莎贝拉度过了最好的时光。”
布罗离去后,麦昆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加上⽆⽌境的⼯作,让他陷⼊⾃我怀疑和绝望之中。
他沾染上了毒品,希望借此暂时脱离“现实”,但这并没有带来帮助,反⽽将他推向深渊。
2010年2⽉2⽇,麦昆的母亲离世。
伤⼼欲绝的麦昆在母亲病逝9天后,选择上吊⾃杀。同母亲⼀起离开了这个世界。
麦昆的离开,让⽆数⼈⼼碎,痛惜。
在葬礼当天,许多车位出租合同范本 ⽣前好友都不约⽽同地穿着麦昆设计的服装前来送他最后⼀程。
⼭本耀司曾在《Esquire》HK的访谈中说过:
“常规的、主流的⼒量太⼤,令我们失去了那些有独特个性的⼈,⾃从我们失去了Alexander
McQueen,已经没有⼈,⾄少还未有⼈,为时装界⽽战。我伤⼼的是,现在没有⼀个让我景仰
的⼈,我觉得好孤独。”
这段话⾜矣说明麦昆的影响⼒和创造⼒。
没错,他是那个向“时装界开战”的⼈。
是站在最这个领域最前端的⼈,他值得被永远铭记。
⽽⾄于他的那些锋芒和离经叛道,其实都是爱过这个世界的证明。
如今,⼗年已经过去,新锐设计师如波涛涌动,但麦昆的地位却难以超越。
光明与⿊暗总是并存。
麦昆的⼀⽣,值得每⼀个⼈在徘徊迷茫的⽇⼦⾥回味、思索。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9: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b15732dcd29f8ec959cb1e078b257f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萨维尔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萨维尔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