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项目公司南侧北固山“灯盏崖”上惊现金代石刻
2010年11月17日,连云区墟沟居民陈圣余在连云区北固山“灯盏崖”岩石上发现
五言古诗石刻一块,后经本市相关文史专家鉴定为836年前金代石刻,石刻人系金代河南淇
水人宋蟠题写,曾任东海县令。该石刻的发现对于发掘我市文史底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灯盏崖”岩石位于北固山南面的山坡上,是北固山三大奇石之一。“灯盏崖”岩石是
块重达数十吨的“飞来石”,巨石高悬于山脊上,着落点不足0.5平方米,以奇石美景而著
称。当日,陈圣余约朋友到灯盏崖游玩,发现石手机的品牌 壁上有字,只是难以分辨。随后即用水擦洗
石壁,那些字稍稍清晰了一些,中间一个是繁体的“戏”字。随后陈圣余便约我市文史专家
张树庄、封其灿等老师前来考证。
经专家现场考证发现,该石刻刻面长约0.9米,宽0.3米,字径5厘米,属竖式排序。
经张树庄、封其灿、陈圣余等人初步考证辨认,古诗字体为“巨石如苍鼋,奋身欲朝海。横
空三丈许,尺尾山中在。烈风振山摇,此石不倾坏。造物巧游戏,其机谁可解。六合了无边,
惊眼叹奇怪。莫言古至今,犹应阅千代”。诗句赞美了“灯盏崖”屹立山崖,迎风不倒,头
向大海,尾在山下。该五言古诗最终还需要专家的进一步确认。
宋蟠,字伯升,在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前后(南宋熙宁元年,公元1174年),金代时任
东海县令,曾在连云区孙家山“钓鱼台”留有刻迹,市博物馆有孙家山石刻拓片。该石刻的
具体内容和历史价值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西墅位于连云港墟沟镇西部,俗称西市,三面环海,一面向陆,是一个古老的渔村。这
里既有平滑适合游泳的小沙滩,也有渔船往来大面积的泥滩和港湾。
锦屏山
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因山色锦绣,美如画屏,而被康熙皇帝命名为锦屏山。这里古
迹众多,是古海州文明的发祥地。景区内有孔望山摩崖石刻、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
器时代的将军崖岩画。孔望山因孔子曾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著名的“孔子问官”(当年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
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人为纪念他,在山顶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
孔望山上景点众多,有飘然亭杯盘砚石、石象、石蟾、龙洞古刹等等,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孔
望山南麓的佛教造丰胸水果 像,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家称为“九
州崖佛第一尊”。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大小石刻100多个,最大的1.55米,最小的仅10
多公分。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着丰富的佛学内容,其中“涅磐图”表现了释迦牟尼离开尘世,
到极乐世界去时众弟子“或悲戚,或哀号……”等痛苦情景。摩崖石刻中的“舍身饲虎图”、
“汉代宴饮图”、“叠罗汉图”等,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它的出现说明了汉代连云港就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云台山】
在江苏连云港市。原为黄海中一列孤岛,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前后成陆。主峰海
拔625米。山上多奇峰异石,因石取名的峰峦有一百三十多座,加玉女峰、文笔峰、猴嘴、
虎口岭等,尤以《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水帘洞出名。每到春天,繁花烂漫。登山远眺,东
海苍茫,风帆云集,别有景色。
【花果山】
旧称青峰顶、苍梧山。为云台山诸峰之一。其上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苏最高峰。
唐、宋、明、清诸代先后在这里筑塔建庙。曲洞幽深,花果飘香,有“东海胜境”之誉。《西
游记》里的花果山就以此山为背景。许多名胜和《西游记》故事紧密关联,如孙悟空降生之
女娲遗石、栖息之地水帘洞,三无家庙团圆官,天工巧成的八戒石,勾倚参差的七十二洞,
古刹三元宫,以及照海亭、一线天、小蟠龙、九龙桥、南天门等,各具特色,神奇迷人。位
于海拔400米的三元宫建筑群,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山上有著名的
郁林观石刻。宋文学家苏拭有诗赞曰:“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问;旧闻草木皆仙
药,欲弃妻孥守市寰。”
【水帘洞】
在云台山花果山巅、三元家庙团圆宫东侧。洞中宛如堂奥,清泉纷挂,洞口崖缝滴水,
点点坠落,恰似冰晶玉球,串以成帘。洞外石壁上有“水帘洞”、“灵泉”等题刻。再上有
明代“神泉普润”、“高山流水”二石勒,笔势雄浑而豪放。水帘洞在和吴承恩同时代人张
朝瑞写的碑记里已有记载,《西游记》里写成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外西侧尚有清道光帝为
两江总督陶澍写的“印心石屋”真书题勒。现水帘洞已经整修,供人游览。
【郁林观石刻】
在云台山花果山上。石刻镌于郁林观旁东岩壁上,因而得名。郁林观建于隋开皇年间,
旧址无存。志书称该地为“东海云台第一胜境”。摩崖题刻有十二则,出于唐蓝色妖姬代表什么含义 、宋、明、清
请代,其中以“唐隶”、“宋篆”两刻最为珍贵。唐隶,即《郁林观东崖壁纪》,系唐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并书,书刻音无款。此刻净面高2米,宽
3.8米,共三百五十六字。宋篆,即《祖无择三言诗勒》,在《郁林观东崖壁纪》的西斜对
面,高约5米,宽约6米,共一百零二字。由祖无e开头的单词 择撰,苏唐卿书,王君章镌刻,集此三人
文、书、刻之擅长,尤为精妙。此刻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镌,笔力苍劲,结体严
谨。唐隶,被宋代金石家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收入《金石录今存碑目》内,1978年,叶
圣陶为郁林观石刻书写了“唐隶宋篆”的榜额,已镌于古刻之右。
【阿育王塔】
在云台山下大村水库之滨。北宋天圣无年(1023年)建。
为仿楼阁式砖塔,八面九层,高40.58米。原塔刹己毁,塔外壁每层系砖迭腰檐,上筑
砖制斗栱和平座。四面为拱形塔门,有砖砌直棂窗形。塔内除回廊外,正中一至八层建八边
形塔心砖柱,柱上有半圆形佛龛四个,塔心柱与内壁之间的回廊楼板用迭涩砖承托。第九层
内无塔心住和回廊,壁上置砖斗栱,构成八角形藻井。各层楼梯设在塔心柱内,上下衔接,
交错组成。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山东郑城8.5级大地震时,对连
云港市影响很大,据《海州志》记载,“城倾十之二三”,“屋字多圮”,但此塔巍然不动。
该塔在修复时,从塔心柱下发现了石函、金棺、银棺、佛牙等三十余件文物,对研究北宋佛
教艺术和工艺美术,都有重要价值。
【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
在江苏连云港市南孔望山。山上古刻最为珍贵的是汉代摩崖画像石刻,依山岩的自然形
势凿成。画面东西长17米,高8米。造像一百余尊,最大的人物画像1.54米,最小的头像
仅10厘米。内容有玄幻排行榜 涅槃图、舍身施虎图以及立佛像、坐佛像、供养人、宴饮论道图等,是
我国最早的佛教艺术雕刻。摩崖画像东有一石雕大象,略大于真象,长鼻巨牙,卷尾粗足。
上刻了字形髻的象奴,手持钩,脚带镣铐,右书“象石”二字。整个摩崖画像的雕刻手法大
部分属汉画像石中“拟浮雕”的一类,以平面浮雕为主,也有一部分弧面浮雕,造型生动,
风格古朴。方石槽内的宴饮像属于“拟绘画”的一类,精镂细凿的手法使线条飘逸有致,堪
称后世白描绘画的楷模。
【龙洞石刻】
在江苏连云港市南孔望山下。龙洞内外,满镌宋、元、明、清诸代石刻题勒,计二十四
则。篆隶草行,书体各异。北宋御史蒋之奇,于熙宁五年(1072年)被贬任淮东转运副使
来孔望山登临留款,镌于龙洞内壁。龙洞西内壁上方镌“忠玉游”三字。龙洞外壁上有明代
的“归云洞”和”归云飞鸟”两则大字勒石,字径达1米以上,结笔浓秀、浑实而奔放。西
25米处的一块石壁上,有王同的篆书六言诗刻:“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
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
其篆法悬针劲健,敛藏合宜。龙洞的门楣上还有清代书法家钱泳的隶书石刻。
【石棚山】
在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多生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 怪石,状如象、蟾、牛、羊,各具神态。山脚绕以长涧,有
栖风崖、迭翠崖、万花岩、畏崖、天香洞、芙蓉洞、风洞诸名胜,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山
东崖有一巨石如棚覆盖,下可客十数人,故有石棚、石室之称,山亦因以得名。北宋诗人石
曼卿通判海州时,曾在此读书,“石曼卿读书处”的隶书刻石勒于山南侧。明人王同赞颂石
曼卿所题“高行清风”的榜额大书也镌于石棚之楣。苏轼曾携家游此,他在《答蔡景繁帖》
里说:“胸山临海石室信如所谕,前某尝携家一游,时有胡琴婢就室中。。凛然有冰车铁马
之声”,并有《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
【将军崖岩画】
在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南麓将军崖海拔20米处。这里山峦峻秀,景色宜
人。1979年在这里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桃花涧旧石器晚期遗址。岩画用敲凿、磨
刻手法刻于长22米、宽15米的平整黑亮岩石上。分为三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兽、
日、月、星、云等图案以及各种符号,多和图腾有关,琢痕深约1厘米以上,线条粗率劲直,
形象生动。农作物图案中禾苗种类多达十三种,为我国其他地区岩画所仅见。是迄今发现唯
一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石刻岩画。三组岩画图案中间堆放一块大石和二块小石,
大石长4.2米,小石长2.2米,石面分布有对称圆窝图案。图径在3—7厘米之间。可能为
古代东夷民族以大石为神的社把遗址。其时代应与中匝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对我国历
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史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宿城】
在江苏连云港市东北部。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一宿筑城而得名。四面群山环抱,
中为坦荡川原。山上多激流飞瀑、古树奇峰,山下有水库。盘山公路可迂回而上山顶。有船
山飞瀑、天然石门、卧龙松等胜景。卧龙松高15米,围粗1.2米,整个下半身自出土即俯
卧在地,至7米余,忽昂首向上,遍身鳞甲象穿上绣纹蟒衣。相传为唐代所植。晋隆安年问,
陶渊明曾过此,今尚有“陶靖节先生之词”的匾额。清两江总督陶澍曾向道光帝描述宿城山
水,道光叹谓“真世外桃园也”。
连云港各著名墓葬
大村西周墓
位于云台区花果山乡大村水库。在1958年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同年11月,由江苏省文物
工作队发掘。墓为两座土墩墓,没有发现棺椁。出土青铜鼎4件,鼎器身厚重,两耳直立于
口沿上,足与器底相接处中空,足下端作马蹄形。器身与足均有突出的钩戟,以代替直棱。
其中一鼎口径48厘米,为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青铜鼎。制作质朴,上下连为一体,
中缺,足中空。鼎的饰纹都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诺手打剑姬 表其
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早
期铜器的特征。
大村古墓属东夷居地,已故考古学家曾昭火?女士认为两墓墓主很可能是周王室在周公
征服东夷之后封在该地区的统治者,铜器则很可能是受封者从中原带采,是西周早期中原文
化东移海滨的历史见证。
华盖山东周墓
位于中云乡西约1公里处的华盖山南麓。1977年11月,中云乡农民在华盖山修造果园时,
发现了青铜兵器和工具,计70余件。经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现场调查与清理,发现近40
座墓葬的墓群。从现场调查情况看,皆为土坑墓,但未发现任何葬具,其随葬品的组合多为
鬲、豆、罐与青铜鼎、斧、戈、剑、矛、镞等。另外还发现了浇铸铜斧的陶范及石镰、砺石
等。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所有出土的铜鼎的足部与底部,皆布满烟炱,从而证明这批铜器都是
实用品而非专门礼器。从出土的文物器型分析,这是一处东周末至春秋初的墓地。
尤为重要的是墓中出土的一件形似柳叶的矛,当是典型的吴文化遗物,故专家认为
华盖山铜器墓应是吴文化被及江淮的又一实证。
墟沟战国墓
位于墟沟连云港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院内。1978年3月3日,连云港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在挖
坑栽树时发现。墓为土坑竖穴,出土青铜鼎1件,鼓腹折沿,辫状纹双耳立于口沿之上。底
有烟炱的痕迹,器鼎壁厚仅仅2毫米,是久经使用的炊器。几何印纹硬陶罐3件,颈短微内
敛,狭户,鼓腹,器形短而粗,底部印纹为窗格纹和席纹。火候很高,四壁较薄。叩之铿锵
有声,音质清脆,是连云港市首次发现的完整的几何印纹硬陶器。同时出土夹砂红陶鼎足1
件,高岭土烧成的灰白胎施豆青釉原始青瓷片3件。经鉴定为战国时代的墓葬。
大村西汉墓群
位于云台区花一年级班级口号 果山乡大村水库南岸,分布在南山北麓的坡积黄土台地上。20世纪70年代,
云台砖厂在取土时发现。197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对两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并发现
台地尚有11座汉墓。
两座汉墓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用数块整木块贴于坑壁为椁。内置棺,棺系用整段
楸木刳空而成,有边厢或脚厢。随葬品有陶壶、陶盘、漆奁、木俑等,在抢救的出土文物中,
最珍贵的是13枚西汉简牍。其中木简10枚,长4.2-20厘米,宽3-8厘米,字体为隶书,
具有西汉风格,汉简内容涉及法律、买卖、官营机构的管理,是连云港地区出土的有研究价
值的纪年汉简。
陡沟汉墓群
墓群分布在灌云县龙苴、陡沟二乡境内,俗称“七十二墩”。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市县
文物普查人员查出30余座,有15座已为改岭造田所毁,1990年仍存15座,有“秃丫墩”、
“朱墩”、“白马墩”、“青龙墩”、“玄武墩”、“半边墩”等。土墩外观呈馒头状,直
径15~20米,高1.5~3米。已挖毁的多数为木椁墓。出土过神兽镜、连弧镜、玉猪、铜镜、
陶罐、五铢钱等汉代文物。
霍贺墓
位于海州区网疃庄小礁山北麓,为西汉晚期霍贺及其妻合葬墓01973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
发掘。墓由墓坑、椁室、木棺三部份组成,方向101,墓坑为竖井式,3.62.986.85
米。椁室用楸木块拼构,3.34x2.651.23米。室置两棺,椁、棺问有一层薄顶板。有
脚厢。男棺为2.390.76x0.72米,外漆棕色,棺里及盖底着朱红色。女棺为2.1x0.6
70.55,在南棺右(北)侧,外漆黑色,里红色。死者皆头东脚西。男70岁以上,一次葬。
女40余岁,二次迁葬,随葬品90余件,有养泥鳅 漆奁、漆耳杯、漆案、木砚盒、鸠杖、铜镜、印
章、铜饰件、铁剑、铁环首书刀、铅丸、釉陶壶等,其中一环首书刀近环首处阴刻“宜官腆
二千石”六字,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依据。
桃花润画像石墓
位于锦屏山南麓的棕红色粘土堆积台地上。1979年,桃花涧大队为采石运输,切断台地,
发现一座石停墓。墓室为长方形土室,四周用四块有画像石的长方形石块围砌,墓底用7
块厚约9~12厘米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石板铺成。墓室顶部有复盖材料,墓室经五花土填实。
上以封土堆成。墓早年被盗,室内仅见莽钱“货泉”和“大泉五十”日出的英文 。墓门长164厘米,高
73厘米,面向墓室,内刻铺首衔环三。阴线刻痕,粗率滞直,构图十分简略。
北壁停板长230厘米,宽75厘米。面向墓室有一刻面,阴刻3个立阙。左右两阙对
称,顶部均为3个三角形的装饰,中间立阙,象征墓主人活动的主楼,柱上两侧各有斗拱。
顶立一凤鸟,头部一细线表示冠胜。主楼与右阙间刻人,腰佩剑,手扶杖,似为门亭长。墓
西壁,长217厘米,宽73厘米。面凿阴线竖纹,并刻有对称的十字连环纹。环纹均用两个
同心圆组成,画面中心刻有一常青树,一凤鸟。墓南壁,长235厘米,高73厘米,画面镌
刻由阴线组成的菱形图案。
这一墓葬虽经早年盗掘,但还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新莽时期的画像石墓。
白鸽涧画像石墓
位于锦屏山北麓。1979年发现。为一长方形竖穴,南北长305厘米、东西宽163厘米。同
样用四块凿刻画像石停板围砌成墓室。墓底利用基岩,石停内放置木质葬具。棺外发现口径
约10厘米黑陶罐和五铢钱20余枚。墓室与壁停板长165厘米,宽80厘米。中间刻梯形十
字连环纹,左侧刻常青树一株,北壁画像石长167厘米,宽80厘米,刻铺首衔环于画面正
中,西壁石素面无刻画。其时代为东汉早期。
海州五代墓
位于海州城东门外北的玉带河南岸。1956年冬在玉带河裁弯取直工程中发现。同年12月9
~14日,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了发掘清理。
墓砖室结构,门南向,墓室长7.7米,南宽(亦即南门宽)2.85米,中宽2.75米,
北宽1.21米。南端室顶至底高(即南门高)2.16米,北高1.73米。室内有龛12个,东
西壁5龛,北壁2龛,龛呈凸字形。东壁与椁间有砖墙四,抵住壁、椁。棺椁外表有漆,已
脱落。死者头朝墓门,为仰身直肢葬。
殉葬品,以瓷器、木制品和金属制品为主。瓷器有大瓷碗、葵瓣口大瓷碗、小瓷碗、
瓷奁、三瓣形盘、瓷枕、瓷小盂等,花瓣口瓷盘4件,粉盒3件。木制品有24件均为女像
的木捅,以及木梳、小木梳、小木蓖、残木盘、残木架座、残木架柱、残八棱形木胎漆奁等。
金属制品有金钗1件,银钗若干,银锅2件,银粉盒1件,小金粉盒1件,银筷2双,银插
替1件,铭为“千秋万岁”的残铜镜1面,铁熏炉1件,还出土一只四系大陶罐和两片琉璃
牡丹花。
据出土的墓志载,死者为太原县君王氏夫人。出土的瓷器较多,且多完整,并有确
切年代可考。
刘顶五代墓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刘顶村1982年发掘。是一座橄榄形的砖室墓,方向59。墓室西北两壁用
砖斜置平放层层交错迭砌,至墓口始呈横迭式起卷,内收至墓顶处收拢。墓室长2.96米,
高0.86米。前宽1.04米,后宽0.54米。室内置有头厢,葬具似棺,但无盖。
随葬品有青瓷瓜棱执壶、黄釉四系罐、莲瓣形茶托、白瓷奁盒、青瓷奁盒、釉陶盂
各1件,白瓷碗2件,银镯2只,银钗4件,铭文为“官都省铜坊匠人谢修”的铜镜一面,
“开元通宝”钱50余枚。此墓为五代墓。
海州宋墓群
位于海州南门外的锦屏山北麓。墓地原是一高出地面约2—3米的黄土岭01973
年8月,南京博物院和连云港市博物馆相继对该墓地内的数十座宋墓进行了科学的发掘与清
理。墓葬,均系砖室,墓室平面除少数是腰鼓形或椭圆形外,其余皆作长方形券顶。其外,
墓壁多用长条形素面砖并以“三顺一丁”式砌造而成。随葬品中尤以瓷器居多,主要器形有
碗、碟、托盏和奁盒等,有些器型如托盏和奁盒等,不仅制作精良,而且造型优美。
但特别令人注意的是,海州宋墓出土的瓷器几乎包括了宋代的各个窑口,因而从侧
面反映了海州确是唐宋时期较为重要的交通和商品贸易中心之一。
沈云霈墓
位于海州锦屏山南麓的坡积台地上。墓前有神道,夹道有石人、石兽,墓前立
“清授光禄大夫沈公雨人墓志”石碑。墓以块石镶嵌为边。其母吴氏付葬其右,墓前有清封
一品夫人沈母吴太夫人墓志。1967年4月,为当地红卫兵所掘毁。墓志现保存连云港市博
物馆。
朱爱周烈士墓
位于罗阳乡朱庄村前公路南侧。墓区占地1100余平方米。墓座南朝北,为雕工整细微弧形
石块砌成的圆石墓,墓高约280厘米,直径420厘米。碑面携刻隶书“朱爱周烈士墓”。1
984年11月立。
抗日烈士陵园
位于苏鲁两省毗连的赣榆县西部山区的马鞍山上(后改为抗日山)。陵园始建于民
国30年(1941年),落成于民国33年。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和山东滨海地区政府带
领广大军民,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
陵园占地面积210635平方米。铺有8个坡段,373个石阶,由纪念塔、纪念亭、纪
念堂、纪念碑各东西两大墓群组成。有大小碑碣81块,烈士墓147座,安葬750位烈士忠
骨。碑刻3576位烈士的英名。著名的有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
旅政委、滨海地区党委书记符竹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和国际友人波
兰记者希伯、日本反战同盟成员金野博等。有朱德、罗荣桓、陈毅、萧华等题字碑塔,纪念
堂有朱爱周烈士生平事迹陈列。
抗日山烈士陵园于198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
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吕祥壁烈士陵园
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东首,占地面积印OO多平方米。陵园南北长90米,南宽约
40米,北宽约75米,四周青砖砌成围墙,总长约370米。烈士墓碑为花岗岩结构,高约6
米,座落在陵园中间。碑面阴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壁烈士永垂不朽”。落款为“东
海县各界人民”。碑下烈士瓷质遗像镶嵌在一块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岗岩中。碑座有两层蹭步,
也由花岗岩块石砌成,周围青松环抱,碑后的展览室内陈列着烈士遗物、生前事迹图片和各
种纪念品以及被救儿童的照片。
在展室的东北角烈士牺牲处建吕祥壁烈士纪念亭。为双层四角形仿古建筑,内竖石
碑,高2米,碑面阴刻“吕样壁烈士牺牲处”。
陵园的南北各有一门。南门上方镌刻“吕样壁烈士陵园”,北门两侧题联是“舍己
救人英雄豪气贯长空,碧血丹心烈士英名垂千古”。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0:2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bb066d9719de4ebe4e81368e335dcc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连云港景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连云港景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