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一直在不断吸收儒学灵魂,并且融合中国本土
化的道教精髓,慢慢发展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然而,佛教的发展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发展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积极相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提倡
佛教,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曾
下诏令全民奉佛,在他的带动下,梁代王公贵族纷纷仿效,捐资建寺,一时寺院剧增,仅健
康(南京)一处就有五百余座,全国则有二千八百余座,较大的寺院往往周宇环绕,延袤数
里,有若天宫。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对京城建康佛
教盛况的形象描写。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即优礼玄奘,为之作《述圣记》,下令建大慈恩寺,
在寺内另造翻经院,继续赞助玄奘译经。但把佛教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的,则是女皇武则
天。武则天自称“朕幼崇释教,夙慕皈依”。可见,佛教的盛行与统治者的政策息息相关,但
是在历史上却出现了多次佛教被打击和消灭的对象,以三五一宗四次法难为代表。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
(一)灭佛前佛教发展状况
1,以玄释佛
佛教般若学讲: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皆空。由此,通过玄学中国哲学找到了一种可
以沟通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方法;通过玄学中国哲学与佛教哲学之间也找到了一种可
以转译、理解的共同语言。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合流,以玄释佛,大乘班若学各宗大
多采用何王之说诠释佛经。于是佛学渐盛,玄学渐衰。
2,深入民间
佛教中的很多思想在中国日益被接受,特别是今生来世,积德行善的思想得到人们的
认可。下层民众在极度困难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点生活的乐趣,寄希望于来世,而统
治者正好利用佛教的转世轮回说,使得百姓臣服于他,这使得佛教在这时广泛发展。
3,宗教政策是尊重认可
北魏太祖道武帝在转战河北时期,就对佛教给予了特别的尊重。批准在京城中建立
佛寺。道武帝好老黄,览佛经,见了沙门都加敬礼。礼遇佛教僧人。由国家任命僧人中
的领袖人物,管理僧人。任命法果为道人统(沙门统),令其总摄僧徒。这些都是道武
帝的政策。于此同时太武帝也对佛教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
(二)灭佛的原因
1,经济原因
《魏书释老志》记载:公元438年(太延三年),太武帝“寻以沙门众多,诏
罢年五十以下者。”《魏书世祖纪》又提到太武帝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下诏:
“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关于灯的唯美句子 ,皆遣诣官曹,
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于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佛教在中
国已颇具规模,并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宗教流派勃兴于意识形态领域。人们亦纷纷投奔
寺院,久而久之,由于寺院有免除斌役等政策优惠,寺院里出现了自己的佃户,寺院
经济日益膨胀,并且人丁兴旺,甚至于出现了“僧兵”之类的寺院武装。寺塔豪华,
浪费财物,僧徒众多,不事农桑,减耗课役,僧尼逐利违法,有污秽之行,寺院藏污
纳垢,收容避役逃罪之人等,这些对国家财政收入、法令统一、国力增强都有损害。
为了扩大自己的兵源和财源,必须要控制。
2,政治原因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双重影响,统一不久的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处
于双重压迫之下的各族人民也不断奋起反抗。其中,以公元四四五年发生的盖吴起义
规模最大,也正是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太武帝灭佛这一恶性事件的发生。
“……会盖吴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寺
内,御验牧马于麦中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洒,从官入其便室,见有弓矢矛盾,出
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与当盖吴通谋,规害人耳!”正是因盖吴起义惊动
了统治者的神经,让他们意识到了政权统治的岌岌可危,所以太武帝在发现沙门可能
与盖吴起义有染时,才会下如此之决心,诏天下灭佛。这也可以说是太武帝灭佛的直
接原因。
3,佛道之争
据《魏书释老志》载:“世祖初即每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
谈论。……举诸佛像,行于广荷,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后来得道成
仙的巨大诱惑,崔浩的力荐,加上太武帝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道教的地位终于在太
武帝朝压过了佛教。信奉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进而发展为灭佛的行动。元四
四一年,寇谦之奏日:“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官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
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太武帝从之,改元“太平真君”。四四二年正月,“帝至道
坛,亲受钧篆,备法驾,旗帜尽青。”从此之后,诸帝即位,都有登坛受篆的仪式。(魏
书世祖纪》)
二、北周武帝灭佛
(一)灭佛前佛教发展状况
1,发展迅猛
因为北周武帝灭北齐,而北齐则是极为崇奉佛教的。由上可知,加上北齐境内的寺院僧
侣后,整个北周的佛教发展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2,推行的宗教政策是谨慎民主
早在天和元年(566年)五月庚辰“帝御正武殿,集群臣亲讲《礼记》”。周武帝自天和
四年(569年)一月在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老子》义始,经过七次议论二教优
劣。建德元年(572年)冬十二月癸己,周武帝“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
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体现了民主。
从天和三年(568年)八月癸酉,“帝(又)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等亲讲《礼记》”
天和四年(569年)二月戊辰,“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释老义”再到北周武帝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七日下诏正式禁断佛、道二教之前,北周武帝针对佛、道二教的作
用和地位又主持了多次讨论,可见其谨慎。
(三)灭佛原因
1,经济原因
据杜祐《通典》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载,大象年间(580—581)为九百零九
万九千余人。北齐灭亡前有两千万六千余人。北周灭齐后,两者合为两千九百万余人口。以
此推算,即当时北周人口约有两千九百万人。刘昼是北齐文人,在他的书中说“今僧尼二百
许万”。以此推算北周灭齐后总人口不及三千万,僧尼人数却超过两百万。因为寺观、僧俗
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佛儒之争
北周太武帝是崇儒尊孔的。史籍有载,天和元年(566年)五月庚辰,“帝御正武殿,集群
臣亲讲《礼记》。天和三年(568年)八月癸酉,“帝(又)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等亲讲
《礼记》。”天和四年(569年)二月戊辰,“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释老义。”认
为佛教与社稷无意,“佛言有虚妄,皆是妄想”,“释教虚诞,有为徒费,无执戈以卫国,
有饥寒于色养。逃役之流,仆隶之类。避苦就乐,非修道者”。
三、唐武宗灭佛
(一)灭佛前佛教发展状况
1,佛教发展与统治者联系密切
唐代二十二个皇抹茶饼干 帝,除武宗外大多都信佛,他们与佛教保持着积极紧密的联系。在文章
开头我们已经说了唐朝皇帝对佛教的支持。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僧侣人
数大量扩大,佛教规模空前扩大。
2,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
佛教本身的发展,禅宗等佛教分支流派的分化,出现了若干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
严宗、禅宗、净土宗等,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佛教、佛像,促成了
藏传佛教的形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归来,受到政府的隆重欢迎。太
宗在西安慈恩寺为其组织了3000人的庞大译场。
由于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尊崇老子,抬高道教,笃信佛教,使得儒,释,道在
这个时期相互融合,互相吸取。
(二)灭佛的原因
1,经济原因
佛教在唐代一直都有很大势力,它与朝廷在经济上始终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矛盾,而且在
很长时期矛盾十分尖锐。会昌二年十月,勒令部分僧徒还俗,“若僧尼有钱物及谷斗、田地、
庄园,收纳官。如惜钱财,情愿还俗去,亦任勒还俗,充入两税摇役”。寺院经济的发展,
必然威胁到封建地主的利益,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灭佛是势在必行的。
2,政治原因
于辅仁先生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唐武
宗与佛教的矛盾,实质上主要是与宣宗的矛盾。武宗毁灭佛教的原因,根本在于宣宗从宫中逃
出之后,隐身于佛门。灭佛,就是为了查杀宣宗,毁灭他的栖身之所。”也有很多学者反驳,但
从唐朝的内部矛盾的激烈性,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的政治原因是四年七月,因“打潞府兵众,每日用廿万贯钱。诸州搬载不及。
又京城官库物欲尽。”征战讨伐导致需要大量的钱财和劳力,而佛教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的
军事斗争。
3,佛道对抗
在牛致功先开放式构图 生的文章中,牛先生认为灭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灭佛的重要原因是政治
问题,灭佛的直接原因是佛道矛盾。
赵瓯北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道:“唐代服丹药者六君,穆、敬昏愚,其被惑固无足怪,太宪、
武、宣皆英主,何为甘以身殉之?实由贪生之心太甚,而转以速其死耳”,唐武宗信奉道教,渴
望道教的“长生不老“,使其有遵道抑佛的思想。
四,后周世宗灭佛
(一)灭佛前佛教发展状况
1,元气大伤
经历了唐末的战争,百姓流离失所,佛教没能恢复到唐朝时的盛世,这个时候佛教与本
土宗教积极融合,帮助人们在精神上摆脱战争的苦难。
2,制约限制
在后周继位之前对佛教就是反感的,而在正式灭佛之前对佛教和佛教徒的态度是冷淡
的。后周世宗由于尊崇儒家思想,一上台就开始对佛教进行整肃,但是他对佛教整肃的
方式并不只是简单的政令禁止,而是在运用宗教威风凛凛近义词 政策整肃的同时借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制
约、限制佛教。
(二)灭佛的原因
1,政治原因
整顿沙门,严正法纪。后周世宗后周世宗限佛则保留了将近一半的寺庵僧尼。没杀一
人没流滴血,没拆寺焚经毁(铁木砖泥)像,也未波及其他宗教。可见他的真正目的不是灭
佛,二是希望通过限佛来达到除弊兴利的作用。显德二年五月的限佛诏阐明了限佛的理
由和动机:“前代以来,累有条贯。近年以降,颇紊规绳……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
渐至繁多。乡村之中,其弊转盛。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行奸为盗之徒,托住持而隐
恶。将隆教法,须辨否臧,宜举旧章,用革前弊。”(《周书世宗纪第二》)
军事上,五代处于战乱时期,后周世宗为了扩大军力,采取措施征集更多的劳动人数,
军事实力大增。
小结
(一)灭佛的共同原因
1,首先是由于经济原因。国家的佛教盛行,使得僧尼众多,寺院经济不断发展,最终
导致与封建经济发生矛盾。影响了国家的兵源、役源和财源,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
治,只能灭佛。
2,其次政治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特别是军事斗争,这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
力,毁佛可以使得劳力充足,军事力量加强。
3,佛教与儒、道的矛盾。中国的正统思想是儒教敬佩英文 ,哪位皇帝都没能动摇儒学的地位。
因为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纲领。而道教因为统治者的个人偏好,使得佛道之间容易形成非此
即彼的矛盾,这是与统治者个人的宗教信仰有关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2:3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b02d9fe0aa22ae542cef188b597a9d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杀僧不留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杀僧不留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