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以生为本 的理念已经逐渐烙在多数教师的心头

更新时间:2023-03-30 03:00:35 阅读: 评论:0

近年来,教师的表扬用得越来越多了,这是“以生为本”的表现吗?越来越廉价的表扬已经显现出了不少弊端,是表扬这个手段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表扬用错了地方?

表扬失效的真相

近年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烙在多数教师的心头。我发现,与十年前相比,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项目可行性报告是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少了,以往有不少教师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直接向学生发泄,这是因为他们怕部分学困生拖后腿,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是从自己工作成效的角度上看待学生学弹性公式习的。而近年来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明显多了,随之变化的是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宽松愉快了。很多人认为,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是教师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努力站在学生立场上的一种积极态度。但从我个人的实践中却感到并不完全是这样,而且拥有这样一种认识很可能吴浩天还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前年,笔者参加了镇里的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听了一位教师的数学课,课上这位教师笑容可掬,用到了各种表扬手段,一节课还未结束,已经送出了32朵小红花,学生有8次掌声响起。这位教师的表扬基本符合事实,评语也准确到位,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class复数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如此大量地运用表扬手段,也显然有意忽略了很多负面评价的机会,笔者本能地感到这样做并不客观,却一时也说不出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不良影响。笔者旁边的一位女生得到了两朵小红花,非常兴奋,小脸红扑扑地溢满了笑容。可是我发现她在得到第二朵小红花后,注意力反而不集中了,不时地拿起两朵小红花欣赏一番。临近下课5分钟,老师布置了一道“脑筋快快转”的思考题,题目并不难,可是这位女生不知为什么看了看就停下了笔,我悄悄地问她:“为什么不做了?”她的回答令人惊讶:“做完也没有小红花呀!”我恍然大悟,老师在布置这道题时,没有说明谁做得快就奖励谁小红花,没有了奖励,学习也就不再发生……课下,我同这位教师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流。老师的表情挺尴尬的,连连说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我说:“不要怪自己疏忽,问题是不是出在表扬、奖励的方式方法上呢?”

后来我一直在探索表扬、赞美、鼓励这些积极评价是否存在“副作用”,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表扬、鼓励用多了,即使符合事实,评语精确,被表扬者也会“疲”了,很廉价的表扬用多了会变得越来越无效,这也符合多数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再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些心理学依据,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抽调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一些现金奖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这个自由休息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解题兴趣的指标。结果发现,控制组的学生会比实验组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很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参与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表扬的重点不是多少,而是要看时机,要看内在学习动机是否被唤醒。当学生没有形成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已经开始感兴趣了,这时再进行表扬或奖励就会削减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所教的初三毕业班中,曾经有这样一名学生,初一、初二时数学成绩一直较差,升入初三后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但是有一次课堂提问时,他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我及时对他大加赞赏,称赞他有数学思维,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中,我时时留意他,对他的点滴进步都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帮助他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期末考试时,他获得了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优秀。他高兴万分,偷偷写给我一张纸条:“是你的肯定和鼓励,给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谢谢你,老师。”这之后,我判断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已经变成了内在的意愿了,此后我马上就停止了先前那种过度“关照”,他的进步或飞跃,我都选择性地“忽视”了,对他的表扬、鼓励也吝啬起来,结果这并没有影响他的进步趋势,这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飞速进步。第一次运用这种心理效应就让我得到了成功,让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表扬和鼓励的两面性。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好的学习的一种必然模式,好的学习要由师傅领进门:教师让学生体会、领略到学问的价值和趣味,找到掌握学问的门道,学生自己要开始琢磨学问,内化知识与技能,慢慢地,学习就要变成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最终的修行还是在学生自身,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正确的。而一味地从始至终强调教师的外在表扬与鼓励作用,在后期反而会让学习的目的发生混乱,削弱了学习内容(知识、技能)自身应有的价值和吸引力。

懂得了这一层也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表扬”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很多教师都已经知道:表扬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虚假的表扬适得其反;表扬要贴切,要准确,要与学生的行为挂钩、匹配;表扬要表扬过程,表扬努力和奋斗,即表扬行为,不能表扬天性和本能;表扬和鼓励要客观要平等,但也要知道哪些孩子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要讲求艺术性,还要有个性,还要讲求不断出新,避免重复……这些原则依然适用,此外还要加一条,就是“德西效应”,要在学习的适当阶段运用表扬。

那些项目请示报告“廉价”、表面化的表扬泛滥起不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表扬奖励来激发内心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但请记住“德西效应”,表扬奖励并非多多益善。(作者秦天喜,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中学)

《人民教育》杂志

作者:秦天喜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03:0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8f7585b5f00c1e602a584073aad6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生为本 的理念已经逐渐烙在多数教师的心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生为本 的理念已经逐渐烙在多数教师的心头.pdf

标签:学生   教师   自己的   红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