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到夕阳山外山
——咏夕阳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在古诗词写秋天的诗句中,用得较多的一个意象是夕阳。一年四季,用一天来比拟的话,如果说早上是春季,那么晚上就是秋天,而夕阳晚照则是秋天最绚丽的风景。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己亥杂诗》)夕阳山外山,到底有哪些情绪萦绕在我们心头呢?
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跟着太阳出门去劳作,跟着太阳回家去休息,太阳回家的时候人也应该回来了。所以当家人当归不归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无尽父亲的脚步怎么做的思念。
这种思念最早表现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她说:我的那个良人啊,他出去服役了。“不知其期”,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归期。“曷至哉”,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接着她说起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全都上了架了,太阳西斜了,你看羊牛全都从山上下来回家了,我家的那个人他到底在哪儿呢?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他呢?这是一段平白如话、聊天的口语,但这是日暮晚归最早的歌唱。
在秋风中思念亲人的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客居夔州,九月九日登高的日子,他在(《九日》)中悲切地写道: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这已是诗人的晚年,已经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时候了,但重阳节是登高饮酒赏菊的节日,他仍然勉强地喝了一杯,抱病强起去登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这里的“竹叶”指的是好酒竹叶青。诗人的身体不好,实际上已经不能再喝了,酒必须得停下来。消愁之物都没了!竹叶青既然与他的生命没了缘分,那么菊花也不须再开了。他的日子里不再有酒,他的眼前不再有花,一切寥落了。“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玄猿是黑猿,白雁又似雪,一黑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身在远方,夕阳西下时听见猿声哀号啼鸣;如此冷落的深秋,北方的雁都飞往南边了,似曾相识雁归来,那只飞来的白雁是从故乡来的吗?可曾带来了家乡亲人的音信?重阳本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但现在自己流落在异乡,弟弟妹妹们又都在中华民族园何方?“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不知道亲人何在,战争催老了年华,秋意逼老了生命。这种“两相催”,这样的寂寞晚境,让一个老病之躯何以担当?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像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夕阳对于天涯游子、边关征人来说,更是极易触发心底的乡思乡愁的。宋代词人范仲淹描写戍边将士苦役生活的名篇《渔家傲》里写道:“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以夕阳寄托无际的乡愁乡思。
同样的思念也表现在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净利润增长率计算公式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轮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树木饱经风霜,几历沧桑的萧疏、凄凉的状态,从而透视出结句“断肠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昏鸦”的“昏”字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与这温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这里的“小”,并不是实写桥的大小,而是就视觉形象而言的“小”。“流水”只写水动而未闻水声,也是因水远之故。从构图上讲,“流水”又恰与“小桥”动静相对,动静相生,无声之动更显其静。“人家”一语,用得极妙,由于距离较远,又在黄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烟袅绕才告诉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这一句全为远视所见,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班级管理方法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瘦马”一词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秋高草长的时日刚刚过去,按理马是不该“瘦”的,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写马旨在托人,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骑在它背上的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前面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怅、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在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老夫人赖婚,张生无奈上骆驼寻宝记京求取功名,崔莺莺送别张生,离恨绵绵,倚楼极目: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这里崔小姐黯然伤神,哀怨如诉,句句未离夕阳。也许怨不得夕阳,是它的出现恰值萧杀的秋季,秋风飒飒,夕阳西坠,怎能不给人以黯淡、凄清、悲凉之感呢?这种感受是正好吻合离愁别恨的情怀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7:3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6b07b18f89cd60e7dc9e663648683d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日落美景诗句及解释(咏夕阳原文赏析及注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日落美景诗句及解释(咏夕阳原文赏析及注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