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诗歌的朗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数字化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灿烂的诗歌文明传递到今天已有千百年了,为何它魅力不
减,我们作为读诗者该读什么呢?(播放幻灯片1)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读诗的三大方法:
板书:事情景物感情
2.师:我们今天就借助曹操的《观沧海》来了解一下我们该怎样
去读一首诗歌。(出示幻灯片2)
二、朗读指导
1.齐读全诗,播放视频感悟情感
2.教师指导寻找该诗的风格特色
3.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重读的地方,并分析重读的原因。
4.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进步的地方。
三、赏析指导
1.提出“意象”的概念
2.在此诗里找“意象”,分析“大海”和“秋天”所包含的
独有的意味。
3.补充诗歌创作背景,提出“知人论世”“一切景语皆情
语”还有“诗言志”的概念并板书。
四、小结拓展
1.小结全诗
2.拓展《蒿里行》。寻意向,完善对曹操的为人的整体意
识,再次品味“诗言志”的作用。
五、作业:
复习题
六、板书设计
事情:北征乌桓——知人论世
景物:虚实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
感情:雄心壮志——诗言志
i
学科语文
年级/
册
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第1单元第4课《观沧海》
难点名称品味语言,体会意境,体会《观沧海》情境交融的写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
从学生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
观景寄情,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情景比较不易。。
难点教学
方法
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
讲究抑扬顿挫,在劳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
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1、大家好!同学们都熟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林俊杰
的歌声说曹操是英雄,罗贯中的笔下里曹操是奸雄,那么曹操的诗中又给我
们展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今天我们且就《观沧海》一窥曹操的心境。
2、观看《观沧海》视频
知识讲解
(难点突
破)
1、介绍乐府
2、作者简介
3、创作背景简介
4、跟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5、大声跟读及朗读《观沧海》描写的景物及名句
6、字词积累与朗读河南景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
固)
一、合作探究(一):1.全诗围绕“观”字来写,那么诗人登上碣石后观
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
二、合作探究(二):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
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三、分析课文
四、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全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小结
1、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
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观沧海》结构图
当堂练习
1、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是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课堂小结
诗歌通过描写大海波澜壮阔、蕴育万千、包罗万象的景观,表现了诗
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课后作业
1、请对本诗名句作简要赏析。
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
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陆川县温泉镇初级中学吕凌宇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诗歌的朗诵。
教学课时蒜心炒肉 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
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
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的第
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是唐朝,出现
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学过的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静夜诗》是一首绝句,《在山的那
边》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
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
海》。
二、关于作者
作者曹操,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
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
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
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
“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教师配示范读,学生跟读。
五、整体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企业直销 包蕴万千的壮丽图
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京东商业模式 的理
想。
六、分析:
1、写作背景:(运用幻灯片打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曹操趁机扩大了
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他率兵打败了北方实力雄
厚的一个少数民族乌桓,凯旋而归,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具体内容分析:(运用幻灯片打出诗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是登临,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这两句写得很
平,但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可以请学生想象
一下,曹操出时是怎样的姿态?这里“观”字统领全篇,下面的几
句诗,都是观的内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多么动荡啊!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那里。诗人第一次面
对大海,表现出一种惊讶、赞美之情。诗人从全景写起,着力渲
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诗人又写到树木、野草,体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
大海的生机勃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是风吹树木的声音。诗人这时的视线从山岛又转移到哪里
呢?(明确:海面上)在这里,写出了海面上的另一番景象。前面
“水何澹澹”是无风三尺浪的景象,而这两句则写大海海面上大
风大浪的情景,声势更加惊心动魄。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
下大海起风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提示: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
惊涛拍岸)
日月运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灿烂
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
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
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论:1、
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会产
生这种想象?(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 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
的强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
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
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两句是配示时所加,与诗文内容无多大关系。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
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
是分开的。如荆轲的《易水歌》中“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表现出一种诀别的感情。
八、朗读
曹诗慷慨激昂、悲壮、有气魄。可以配上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
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营造良好的朗读、背诵氛围。
(朗读提示:假使现在你就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诗兴大
发……)
注意表现诗人宽阔胸怀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23:2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5a76e95b567728c4112c06b31aae2f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陆川温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陆川温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