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
瓷大碗》4篇课文。课文中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
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赵一曼,他们
身上都闪耀着美好的品质。“日积月累”编排了古代名言,也呼应了本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
质”,旨在让学生初步懂得待人的道理。
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对默读提出进
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重视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
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阅读课文的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
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一个粗瓷大碗》要求默读时了解“粗瓷大碗”的感人
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本单元习作方面的语文要
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在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的同时,习作还要让学生运用边读边思考的
方法,自主修改自己的作文,评改同学的习作,通过这种方法继续练习默读,并将习作修改
得更清楚!
语文要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板块“带问题默读”教学关注点
24.
司
马
光
精读课文
借助注释,一边
读,一边思考,了解
课文大意。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文
本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
语言的差异。
在边读边运动英文单词 思考的基础
上,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5.
灰
雀
精读课文
默读课文,想一
想,列宁和小男孩在
对话的时候,他们各
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和小
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
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
边读边思考,同样是
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
有不同的喜爱方式,体会
不同的人物特点。
26手
术台
就是
阵地
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默读课
文,感知课文的主要
内容。
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
的部分。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
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
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理解。
27一
个粗
瓷大
碗
略读课文
带着问题默读课
文,读懂本文讲述的
故事。
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
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口语
交际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那次玩得真高兴
要点教学关注点
习作要求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选择素材
1.借助4幅插图,开拓选材的思路。
2.引导学生从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呼吸作用表达式 选取自己最高兴的往事来写。
恰当表述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语句写通顺。
3.把字写规范。
交流分享
1.自主评价:大声读自己的习作,看看习作是否写清楚玩的过程,是否表达
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2.评议交流: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当时快乐的心情。请
其他同学自由表达听后的感受。
3.评改示范:老师选有代表性的习作,为学生做评改示范,让学生学会评改
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语单位介绍 文园地
教学关注点
交流平台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识字加油站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
语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
1.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三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2.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5.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2.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4.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表达:
1.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2.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3.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4.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5.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24司马光
【课前解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
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关注朗读与理解: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
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
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
关注文字与画面: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
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
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
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关注汉字教学: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整个教学中,莲蓬简笔画 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
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图猜古诗,揭示课题(出示课件3)
(1)引导学生欣赏两张图片,回顾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池上》,并用自己
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
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复姓,了解“司马光”(出示课件4)
(1)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2)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3)教师讲解“司马”一词,提醒学生: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比
如,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4)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读好课文,读出节奏。(出示课件5)
(1)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出示正确停顿。
(3)全班齐读。
2.感知文言文特点。
(1)(出示课件6)提问: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比较难理解。
(2)(出示课件7)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认识文言文:在我国古代,要
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
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
古人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
朗读是学生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跟着范读来读的方法,降低断
句难度和心理压力,并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出示课件8)请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1)学生默读,圈画。
(2)出示圈画出的人物,教师相机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预设:“群儿”指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一儿”指其中一个孩子;“众”指除了司
马光和跌倒在水翁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光”指司马光;“儿”指登瓮的孩子。
2.借助注释,感知课文大意。
(出示课件9)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借助课文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说说文中的人物
都做了什么事。
提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
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1)理解“群儿戏于庭”。(出示课件10)
①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理解“群”“戏”“庭”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③教师小结: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
(板书:群儿戏于庭)
(2)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出示课件11)
①引导学生给“跌”“没”组词。预设:跌(跌倒);没(淹没)。
②指名学生自动获取ip 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个小孩爬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板书: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理解“众皆弃去”。(出示课件12)
①引导学生给“众”“弃”“去”组词。预设:众(众人);弃(抛弃);去(离去)。
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皆”是全,都的意思。
③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④提问:你知道哪些带有“皆”字的四字词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3)含“皆”的成语有皆大欢喜、人尽皆知、比
比皆是、草木皆兵、全民皆兵、举世皆知……
学生抄写积累。
(4)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出示课件14)
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持”“击”的意思:“持”是拿的意思;“击”是砸的意
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板书: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水迸,儿得活”。(出示课件15)
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迸”是涌出的意思。“水迸”就是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
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板书:儿得活)
3.(出示课件16)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找停顿规律。
再次出示正确的停顿,并提示朗读时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4.背诵课文。(出示课件17、18)
(1)背一背,填一填。
出示课文,只显示人物,其他留空。指名学生读,齐读。
群儿_____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___________。
(2)背诵指导。
提示: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
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尝试背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课件19)指名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出示课件20-22)重点指导“庭、登、持”,教师范写。
庭: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
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登: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
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持: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25)
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1)背诵课文。
(2)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出示课件28、29)
1.播放朗读音频,请学生先听音频中的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再将生字填入下面的空
格中,读一读,想一想,司马光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登庭跌众持弃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没水中。()皆()去,光()石击
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感受人物形象
1.(出示课件30)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出示课件31)
(1)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中介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2)师生合作读这两个句子,指名说说面对落水小孩,人物的不同表现。
预设:众小孩被吓跑,司马光救人。
(3)提问:通过人物表现的对比,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沉着冷静)
3.引导学生发现司马光救人的巧妙之处。(出示课件32-35)
(1)引导学生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预设: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是去拉落水者。司马光是砸缸救小伙伴。
(2)追问: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预设老鹰的英语怎么读 1: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预设2: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3)请学生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
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小朋友们有的吓哭了,有的回家叫父母帮忙,有的跑去求救路人。
(4)提问:在最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如何植树 司马光是个
什么样的孩子?
预设: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冷静机智)
三、总结提升
1.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出示课件36、37)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师提示:(1)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古诗。
(2)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预设: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
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
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尽全身力气向水瓮砸去,“砰!”
水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2.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38)
提问: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
释;(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3.交流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39-41)冰淇淋英语怎么写
引导交流:《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1)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2)记住人物,
回忆人物内容。
四、总结拓展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3)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形象和
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4、45)
司马光(节选)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
是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闻:听,听到。
③退:回去。
④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⑤自是:从那以后。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稳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
大意后回家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南泰熙 甚至忘记了饥渴和寒暑。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6-49)
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0)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
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读边思考
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
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
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学习本
课的主要方法就是带着问题来朗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
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
—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这节课体现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
虽然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
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课前可先让学生搜索耳熟
能详的小文言文,通过多次诵读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不会
感觉太生涩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1:1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2f77d590e24b46748950a47026e47f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司马光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