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仆人》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仆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解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仆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
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仆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
村的情形,奇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黄昏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严寒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仆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仆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对劳
动人民的怜悯。
2、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留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构造,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构造,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仆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依据书下解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始终连向天涯。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
投宿的是一个贫困的山村人家。
3、4句:突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仆人冒着风雪回来
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绽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索: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
风光图?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仆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
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怜悯。)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依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
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相互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仆人》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诗句会比拟乏味。所以,
课题引入后,我就乐观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让学生自主去发觉问题。
教学设计中表现为“这些都是古诗里面所写到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吗?”。教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所进展的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发散思维。
在学生短暂的发散思维后,有探讨意义的问题果真在学生中产生了:图中
头带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谁?当时,有几个耍小聪慧的同学就认为:
既然古诗是诗人写的,那么最有可能图中的老人是诗人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疑,大局部同学都持观望的态度。此
时此刻,我就以这个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古诗,从古诗中查找
答案。当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就非常深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根底上,我又
引导学生进展小组合作沟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
组同学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学生说话的力量,培育了学生交际力
量,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时机。学生的参加面广了,学
习兴趣深厚了,课堂气氛活泼了。尽管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没有了,但是兴
趣有了,学生有了自主发表看法的时机,有了自我评价的时机,有了自我
比拟的时机。我认为,在这样放的课堂上,学生才算是走进了课堂,是真
正的仆人。但是,给我启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说出了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5:1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a2e899b4ce237ffd77f7d60850b054f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芙蓉山主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芙蓉山主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