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营造——舟山新区定海东山公园入口部设计
庄程宇;唐瑜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庄程宇;唐瑜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前言:
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
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
区。定海是舟山新区的老城,城市功能日趋饱满,发展空间受到地貌限制,老城公
共绿地面积少,现有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均偏向于老城西、北部,城东南缺少开
发成熟、适宜老百姓日常休闲游憩的场所。新区政府拟将老城东南侧的东山建设成
为一个山地公园,并欲在东山西侧一地块先行营建公园入口部。本方案在东山公园
入口部方案征集和投标中被评为第一名,并最终作为实施方案。
1.基址
1.1基址描述
公园入口部的基地总面积为4350平方米。基地东侧是东山,植被丰富,是公园入
口的天然背景。西侧靠颜家峤路,并和城市干道东山路并行。两条道路之间有1.5
米以上高差,东山路的人流要必须转入颜家峤路才能进入公园入口部。基址南、北
侧均临自建低层民宅,民宅布置密度高,且紧邻基地。用地范围内场地自然面标高
为4.91m-28.5m,落差23.59米(图1)。
1.2策略
1.2.1围合和开敞
基地狭小,这要求入口部尽量少做实体的分隔,将空间和视野打开,但南北两个界
面密布的民宅显然不是理想的视觉要素,设计的应对策略是:将整个入口空间序列
在东西方向上强调空间和视野的开敞,在南北方向以绿化或构筑物强调空间的围合。
1.2.2对称和非对称性
就一块空间的营造来说,如果场地狭小,非对称的布局可以从视觉和行进线路的设
置上对空间进行拓展。针对这个思路,设计方最先提出了一个不对称的方案:行进
线路呈“之”字型,这种布局从线路上拉长了空间距离,行进-停留(转折)-进行
的节奏变化使空间更具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内地票房 游人在空间上的期待感。但
因建设方对对称思路的坚持,不对称方案未做进一步的深化。
在对称的基本思路确立后,设计方则力求营造行进、停留变化的节奏、空间形状变
化的节奏,并在整合地形的基础加以强调。
图1公园入口部基址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1.2.3风格的确立
风格问题在设计之初也是一直悬而未觉。尽管定海老城保存了一些近代民宅,但公
园周边的民宅尤其是南北两界面的民宅几乎都是90年代后翻建,立面价值一般,
所以不存在借鉴和融合的问题;东山上开发的景点均为山、海自然景观,整个东山
公园无较有价值的人文遗留和明显的文脉特征。在建设方总体倾向于传统风格的基
础上,设计者尝试采用一种符号化的传统风格:在设计中不刻意模仿传统建筑物的
外部特征和细节,而是对传统建筑物的基本建构内核进行解读,试图从建构意向上
重新表达传统。
2.空间营造
2.1空间序列
公园主入口的空间序列由西向东呈对称式布局:由入口广场→大台阶→主广场→观
景台→观景廊组成(图2,图3)。
2.2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是东山公园入口区的起点,在口部采用了中间设置铭墙两侧设开口进入的
方式。中间设铭墙一方面避免了整个入口部空间一览无余,另外也有效地分割了城
市道路空间和广场空间。与铭墙相对的是一个入口牌坊,是进入到公园内部的标识。
入口广场的空间形态基本采用了东、西界面略作围合,南北界面基本开敞的一种空
间态势,形成公园主入口区和城市空间的一个缓冲。
2.3大台阶
大台阶是将游人引入公园的主要通道,设计中台阶总宽度采用了渐缩的处理,在视
觉上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在台阶对称轴的位置设置花台,花台口部水平,因此在
前端突出于台阶面,这种处理使大台阶更具空间感和趣味性。花台平面和台阶平面
相反,处理成倒梯形,使台阶空间更多变,同时也使西侧高起部分的看面不至于过
大而造成压抑感。在两侧台阶的中部增设扶手,以保证老年人上下楼梯的安全。台
阶在两个休息平台的位置设立半圆形休息区,方便游人在行进过程的中途休憩和观
赏。
在大台阶两侧设置宽度6-8米的绿化带,设计者希望通过软质景观来隔离南北比
较杂乱的界面形象。绿化靠近牌坊处宽度适当缩小,空地部分用来作为自行车和电
瓶车停车。
2.4主广场
主广场是整个空间序列尺度最大征子 的位置,广场正面设置浮雕墙。广场用铺装形式和
座椅小品划分为三部分,中间主要考虑集散和通行,两侧由小面积绿化和座椅的组
合形成停留和休憩区域。在主广场南北两侧均设置一定宽度绿化带,同样是为了从
视觉上阻挡比较杂乱的外部空间形象。
图2平面图和纵剖面图(图片来源:庄程宇,庄道法,潘泽军绘制)
2.5观景台和景廊
从浮雕墙南、北两侧分上则到达观景台,这里比口部高起11米,是一个较好的观
景位置。观景台东侧为一高台,台上搭建景观长廊。景廊为整个入口区域的制高点,
成为入口区的重要景观标志物,同时也是整个入口区俯瞰定海城区的最佳场所。观
景廊是东山公园主入口的至高点也是空间序列的高潮,到此后,入口部分结束,进
入到公园主体——东山。
3.建筑物和构筑物
3.1牌坊
牌坊的造型风格刻意弱化官式做法,而向传统民居的建构风格靠拢。入口牌坊采用
三开间,屋顶摈弃常用的四坡庑殿顶而采用两坡顶,在坡顶外侧都做了斜切的处理,
以喻意民居檐口的高起翘。整体建筑意向只反映基本建构和材料质地,不强调装饰,
使牌坊既有古意,也兼具现代感(图4)。
3.2主广场浮雕墙
浮雕墙位于空间序列的轴线端点,也是围合主广场的重要界面。浮雕尺寸为5.6米
19.5米,原设计人员考虑雕塑主题采用自然景观和古人诗句的结合,选用的诗句
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意
境与登上东山以观东海的意境契合。在方案实施过程,则改为安期生隐于舟山修道
的主题。
3.3景廊
廊子采用高台基做法,使景廊成为控制入口区的制高点,同时高台的作法也可彰显
春秋时期的古风。廊子面宽3米,进深15米,屋顶采用卷棚,卷棚在挑出山面后
作斜切处理,使景廊显得更有动势。和牌坊相同,整体建筑意向只强调建构意向,
突出梁架,几乎不做装饰,只在卷棚的山花部分做了悬鱼的铁饰(图5)。
3.4公厕和管理用房
公园入口部的相关配套设施在保证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占用场地空间,在设计中
利用地面的坡度采用了“藏”的策略,以保证地面空间序列的完整:在考虑公园的
竖向设计时,将大台阶的标高适当提高,将公厕和管理藏于大台阶下部,由大台阶
中段的平台,通过下沉的甬道分别引入到北侧的公厕和南侧的管理用房。
3.5围墙
南北两个界面被连续的民宅围合,为遮挡比较杂乱的视觉环境,整个入口区除广场
部分为了取得较为开放的空间意向外,台阶和行进空间用实墙做适度围合。围墙高
度随地势成台阶状升起,但实际建造过程中未能得以实现。
4.建成后的遗憾
4.1民宅的隔离
原先埋儿奉母 考虑用景墙和绿化将南北两侧的民宅从视野中隔离,但因住户的反对,跌落式
围墙的实施暂时搁置;为避免引起纠纷,用来隔离住宅的绿化的体量也降低到最小,
可以说方案中对两侧民宅进行视线隔离的预想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
4.2建构材料选择
牌坊和景观廊的原方案考虑用木材和金属体现传统建筑的建构意向(梁柱部分用木,
屋顶部分用轻钢),但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便于维护戊戌变法的时间 ,最终改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3景观廊的高度
图3全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牌坊(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5景廊(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位于高台之上的观景廊可以说是入口部分的重要节点,是公园入口部分的终结。在
方案实施的前半阶段,建设方对观景廊的造型不予认可,在最终决定建造时,设计
方将观景廊从高度上进行弱化。但从建成的效果来看,景观廊结实有余却不够挺拔,
进入到廊道内部,也显压抑,应该说这是公园建造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失误。
4.4饰面材料和扶手
方案中拟在墙面材料中选用荔枝面灰白色石材,在地面材料中采用波罗面灰黄色石
材。最终实施的过程中,因为造价和施工单位工艺的限制,地坪石材菠萝面的质感
未予体现。大台阶的扶手原考虑单立杆、双向扶手的做法,可惜因为施工图的疏忽,
未能贯彻原又简单又漂亮的封面画 方案。
5.结语
应该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方案总体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但在局部或细节上未
能尽如人意。基地的狭小、造价的限制、施工工艺的不足是制约项目最终建成效果
的客观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说,设计方在方案和施工图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
节,这也是设计方在以后的建造中必须总结和反省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1:3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f4a0116ad33aa4685f706b5dd81c9c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山公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山公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