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盐院

更新时间:2023-03-18 12:14:09 阅读: 评论:0

dota2位置-代理记账合同范本

盐院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拉杆箱品牌排行榜)

再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招牌

摘要:《清明上河图》中的带有“解”字招牌的店铺,并不是官府、代办运输

店栈、盐店、“解夏”、当铺,而应是具有公证性质的书铺,是为应试举子参加礼

部试的举人办理应考手续及验查有关文书而设置的。

关键词:“解”字招牌;清明上河图;宋代书铺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下简称《清图》),图中闹市区十

字路口有一家店铺,房前屋檐下伸出一根木竿,挑出一块方牌,上写一楷体“解”

字。对于“解”字含义,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的说为官府,有的说为代办运输店

栈,有的说是盐店,有的说是“解会”的标志,还有的说为当铺。这些说法,皆有

可商榷之处。笔者认为,挂“解”字招牌的店铺,应是具有公证性质的书铺,是为

参加礼部试的举人办理应考手续及验查有关文书资料而设置的。

一、诸说质疑

1.官府说。有学者认为:“按‘解’字与‘廨’同,大概是官吏办公的地方。”

文中所持的唯一依据是将“解”借作“廨”。这种借用是有的,如《商子垦令篇》

日:“高其解舍。”左思《吴都赋》中亦有“解署綦巾”之句。但是,这种现象很少

见。《宋史》中表示官府的“廨”字前面皆加有定语,如“府廨”、“州廨”“县廨”、“军

廨”或“邑廨”,未见有单独用“廨”的,更无以“解”代替“廨”的。如果《清图》中的

“解”作“廨”用,表明为官府之义,那么,就北宋东京而言,有资格如此称呼的也

只有开封府及祥符、开封二县。开封府位于南北御街西的汴河北岸。府尹位高权

重,每次出入府衙,“羽仪散从,灿然如画”。如此盛大的出入场面,表明了府门

的阔大,而如图中所绘的店铺式的门面是不可想象的。而开封与祥符二县,前者

县治位于旧城仁和门内,后者位于内城北墙安远门外。从方位上看,与图中所标

不符。

2.代办运输的店栈说。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一所代办运输的店栈。因‘解’

字亦有押送之意,如押送犯人者称‘解差’,运送草粮者称为‘解饷’。”此50字优美段落 话表

明,这处店栈,既可押送犯人,又可运输草粮。这更令人生疑:这两种业务,缺

乏关联性,怎能为同一店栈办理。至于北宋东京押送犯人,是否要由专门的店栈

代办,未见史料记载。但是,牙签鸡肉 北宋东京粮草小孩溺水 (主要是粮)的运输是不需要代办的。

当时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由汴河漕运而来。为了储存漕粮,宋廷即在东水门内

外沿汴河一带,修建了元丰、顺成、广济等粮仓,每当粮到,发放粮食之日,“遇

有支遣,仓前成市”。然后,车载人扛,分散而去,《清图》中即描绘有繁忙的扛

粮场面。在此,人们无法设想:粮食会从汴河粮仓中,先运到这处店栈,然后再

运往东京各处。如此周转,费时费力,谁愿为之。并且,图中这座临街房当门有

桌凳挡路,不通车马,无任何代办货物运输的迹象。

3.盐店说。此说认为,这是一处出售解州盐的盐店。北宋时期网络情感 的食盐,从

产地上可分为:海盐、颗盐、井盐、崖盐四类。颗盐,又名池盐,主要产地在解

州(今山西运城)。当时开封一带属于池盐销售区,并在开封城西归德坊设有都盐

院,“掌受盐州池盐,给京城及京东诸州”。并准许开设零售店,无疑,拥有百万

人口的开封城,应分布有众多的盐店。但是,既然开封属于解盐区,盐店就无必

要再标明作为产地的“解”字,只标出“盐”或“盐店”即可。如果标出“解”字,似乎

表明还有其他盐类,诸如“海盐”、“井盐”等。并且,从《清图》中宾主双方人员

的姿态与神态来看,分明是在交谈着什么,哪有盐店所应有的买卖场面。

4.解夏说。按照佛教习俗,每年阴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

外出,应在寺院内坐禅学法,称为“坐夏”、“禁足”、“度夏”等。至七月十五日,

“坐夏”结束,称为“解夏”、“解制”。即宋人密庵成杰在《密庵语录》中所说的“四

月十五日结,七月十五日解。”此说,亦有诸多疑点:首先,“解夏”之日为秋季,

与《清图》所绘的“清明节”期间的春季景色相矛盾;其次,七月十五日,“度夏”

结束,这是寺院内部之事,还需要专挂“解”字旗对外界宣传吗?再说,图中的房

屋低矮,门户狭小,也不像寺院。因为,张择端在《清图》中的汴河北岸绘有一

坐寺院,门房三大间,房檐上安有斗拱,檐廊外为权子,相当气派。

5.解库说。即认为这是一处典当铺,称作解库。有三位专家力主其说,并

为众多的学者所采用。此说所持的依据是南宋初年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事

始以物易物为解库》中的记载:“江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为质库,

然自南朝已如此。”这说明,自南朝(即南宋)以来,“解库”才为江北之称呼。在北

宋时期,处于江北的东京城称当铺为“质库”,而非“解库”。如北宋末年人孟元老

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与卷七《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中即两

次出现“质库”,而全书未见“解库”之称。该说者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认为“可

能是孟元老为南方人,沿用南方之俗称”。事实上,若查诸史料,北宋时期称东

京“质库”的,决非孟氏一人,还有很多。如王安石在推行市易法期间,限制了大

商人从事批发贸易,于是“京师大姓多止开质库”。《宋会要辑稿兵》三之一亦曰:

“开封府勘,宿铺兵士三人,因寒食节假质库衣装……”宋人话本《宋四公大闹禁

魂张》中亦曰:“这富家姓张,名富,家住东京开封府,积祖开质库有名,唤做

张员外。”从这些宋人的记载中可见,北宋开封城内应有许多标明“质库”的当铺,

张择端若将之入画的话,就应写明当时流行的“质库”之名,不应标作一“解”字。

并且,当时东京城内,包括开质库在内的各行业均有行业服装,“其士农工商诸

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这里的“皂衫”,即黑色短袖单衣;角带,以角为饰的腰带。而《清图》中桌子里

边坐着的三个掌柜,两个着浅色衣服,一个衣服稍深,也均未见有带腰带者,且

皆头戴包巾,而非“不顶帽”。再者,如果真是解库,其顾客中应有持物典当者(当

然来取物者除外)。而《清图》中的几个九月份星座 顾客,呈伸头问事之状,未有一个持物

者,怎能像光顾当铺之人。

二、图中挂“解”字招牌的店铺应为书铺

上述诸说,均不能令人苟同。若对照有关文献,仔细观察画面,则《清图》

中的这处带有“解”字招牌的店铺,应是北宋时期具有公证性质的书铺。其职能,

主要有六种:代人起草诉讼状、证明案件当事人供状、验证田产买卖契约、证明

婚约、为参加铨试者和参选者办理验审手续、为参加礼部试的举人办理应考手续。

其中关于为举人办理应考手续,宋人赵异《朝野类要》记载:“凡举子预试并仕

宦到部参堂,应干节次文书并有书铺承干。如学子乏钱者,自请举至及第一并酬

劳书铺者。”所谓“应干节次文书”,是指写有年贯家状的文卷、保官文书和试纸

等。赴开封礼部应试举人须先向书铺投纳文卷试纸,书铺收接后加以审核,书押

盖印,再送交贡院。

为何北宋礼部考试要经书铺这道公证手续呢?其一是为了防止舞弊。由于北

宋朝廷分配给各州府的录取指标——“解额”的差别,造成各地参加礼部试的比例

不同。如宋英宗治平年间,欧阳修言:“今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

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盖已痛裁抑之矣;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

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比至东南十倍假借之矣。”相比而言,京师开

封的“解额”比例则大得多,于是出现了不少外地学子冒充京畿户籍应试的现象。

这种现象,颇多记载,如:“开封解额稍优,四方士子多冒畿县户又隶太学不及

一年不该解试者,亦往往冒户。”“今年励志名字 (仁宗天圣七年)开封府举进士者千九百余

人,多妄冒户贯。”

其二是考试资格问题。宋代规定,品行不良,正在服丧,工商杂类,曾受刑

罚者,患风疾、眼目之病者等,均庄稼院里的年轻人 不得发解。这些人员,为了参加科举,就到不

了解自己背景的外地取解,以蒙蔽过关。为此,宋廷规定,举子申报户籍,也必

须经过书铺公证,并要求“书铺送纳举人试卷文字,并具所纳举人州府姓名、单

状赴院点对”。书铺验审后,及时送交贡院,举子方可参加礼部考试。

但是,作为公证性质的书铺并非官办机构,而是私人经营,开设书铺要经官

府审批,由官府“籍定”人册,称“系籍”,“不系籍人不得书写状钞”。并且,为了

明确书铺的不同功能,“各用木牌书状式并约束事件,挂门道”,如果“书铺内有

改业者,仰赍木牌、印子赴官送纳,亦行毁弃”。可见,书铺要有书写经营项目

的木牌挂于道,而《清图》中的铺面外悬挂的“解”字牌,正是表明这一书铺的业

务内容(即为举子办理各种应考手续),如果其变成了代人起草诉讼状、证明案件

当事人供状、验证田产买卖契约等,木牌内容也要随之更换。再看这块“解”字牌,

它由一根细棍悬挑着,正表明其是临时的。这与图中其他固定的大竖牌,形成了

鲜明对比。另外,书铺除了具有上述各种公证功能之外,还用作刊书售卖之义。

这类书铺,亦称“书籍铺”、“经籍铺”、“书肆”、“书堂”、“书坊”。而《清图》中

带“解”字牌的店铺,空间狭小,不可能一店多营。这样,面对“解”字招牌,举子

欣然而来,而购书及其他要求公证者即不会贸然入内。

最后,也许人们会问:《清图》中的那个书铺,为何招牌上书一“解”字?这是

因为科举考试与“解”字密切相关。宋代诸州、府、军的考试,称为“解试”或“发

解式”。录取的指标,称“解额”。解试合格,称为“得解”,第一名称为“解元”。州、

府、军或国子监将“得解者”的文卷、诸科举人墨义卷与贴由随解牒上送礼部,称

为“发解”或“解送”。

为了业务需要,宋东京城内的这种“解”字书铺,一定不少。因为北宋时期,

科考及录取人员比唐代增加很多。如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来京参考的举子就“凡

万七千三百人”。宋仁宗时,“四方士子客京师以待试者,恒六、七千人”。而考

试的礼部贡院即位于内城南墙朱雀门外东南处。并且,汴河南岸里城保康门外瓦

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而赴京赶考的南

方举子多数也应住在这些客店内。因此,汴河南岸至礼部贡院一带,也是各路举

子的集中地区。为此,作为验证考牛身份的书铺,多分布在这一带,为自然之理。

这种现象,生活在北宋开封多年的张择端应是非常熟悉的,故在《清图》这一历

史画卷中,特地在城内汴河南岸的某条大街南侧,绘出一处为科举考试服务的书

铺,以代表众多的同行者,这是深有用意的。而图中店前棚下坐着的那位老者,

也许正是书铺主人,正在说着什么。周围数个举子,或坐或立,那专注的神态,

也许是刚递过有关材料,正在打探考试信息呢。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2:1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ea9a162ece140e5c073af3e57e34ca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盐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盐院.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盐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