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始计篇的计如何理解(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

更新时间:2023-04-16 23:02:04 阅读: 评论:0

《孙子兵法》主要说的什么呢?今天我聊一聊我的看法。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是老子对军政这两件大事给出的指导性原则。

所谓“奇”,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和骑马的骑是不分的,其中必定有相通的地方。人跨马行之谓骑。对于骑马这种运动,它的目标是单一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在行驶时,由于人是在驾驭马这种动物,作为的交通工具来使用,因此人就得配合着马的走动,同时不断的协调自己的身体,否则会很累,搞不好就会跌落马下;其次需要你不断地去判断路径上的形势变化,从而去指挥坐骑的行走、制动以及改变方向。那么这也就意味着,骑马是一种灵活机变的运动;也正是由于骑马这种运动,其目标和路线都是单一的,而人在过程中的协调,又是灵活机变的。因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奇”这个字,其中既有单一的含义,也有出乎意料的含义。

“奇”字甲骨文1

“奇”字甲骨文2 像不像一个骑马的人?

因此“奇”这个字,完整的意思应指的是,根据目标,不断调整当下的状态和策略,来应对过程中形势的变化莫测;所以“以奇用兵”的思维方式,更像是以集中兵力,歼敌一路,故而兵家有云“四面出击乃兵家大忌”的说法。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只是一个普遍的用兵原则,具体的情况还要随机应变。

那么“正”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老子所谓的“正”,指位居中央者也,也就是四方之事的居中调度。这种情形下居中调度者其政策的制定,很难以某一个单一目标,作为调动整体化运行的依据。因为这种形势下,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件两件,甚至是多个层面,乃至多个目标并行的状态,其中难免会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果其运作方式的不以全局擘画,那必然会导致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边压的重了,那边肯定就会起来。问东不问西、向南不向北,长此以往的以倾向性的方式去运作,那么你操盘的整体性,必然会脱离一个稳定轨道,最终甚至会导致一个不可控的局面发生。

因此,正与奇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战略考量,一个是战术考量。由于事体的不同,需要的是不同的着眼点和方法论,来应对之。“奇”是办具体的事,要灵活机变、要单点爆破;而“正”则是踩一个大盘子,需要的是一种周详的思维和态度去统和全盘的稳定。

那么《孙子兵法》这部于经史子集中划了重点的军事著作,给我们的可不只是古代军事艺术思想的展示;它的实用价值在我看来,即为奇之道,就是说达到一个你想要的,单一的目标,其中所需要的一套经过历史检验的方法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孙子兵法》是一本立足于达成单一目标的指导手册。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进入《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

所谓计,在本篇中,具体指的是五事七计,它实际上是一套考量系统,考量的是敌我双方的形势,并以此根据,对这场战争做判断。因此孙子兵法的计,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谋。在作者孙武看来,对事情的判断,越早越好,不能说事到眼前而无所准备,那样,胜算则大大降低。这一篇的主题就是说,军事上如果一场战争有可能发生,那么首先应美容学该充分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形成一个对敌我双方的大致判断。

而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也是如此,正所谓谋定而后动,事物一开始,虽然它的轮廓,有时看来不甚明朗。而初始阶段的参与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如若初始阶段你没有参与,甚至没有一个对它的大致判断,那么当事情发生了,且真正影响到你了,此时再去筹划,则必然匆匆上马,吃亏是肯定的。放在实际生活中,就比如说,你的单位、家庭、以及自身有突发的事情发生,此时情况或许是,某件事没人干必须是你来干,或者落到你身上了,你不得承担。那么懂一套方法论,自然与什么都不懂,比起来要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简单的介绍一下本篇大致意思,现在我们进入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其意思很简单,说明了用兵这件事的严重性。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为关系重大,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审慎的态度,故“不可不察也”。这句话首先体现了作者孙武守正出奇的军事思想,即把自己要办的事,代入到全局的角度去考虑,进而明确其中所占的分量。

侧面告诉我们,人要分轻重缓急,虽说有些事诚然可以装糊涂,所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而有些事则不能装糊涂,必须慎重。因而不论你的态度如何,事情要面对了,起码内心要有一个认知,人最初的判断,一定影响后来的一切行为。退一步说,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有一定判断,即便是错的,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对事情的接触,而得的修正。如果想一出是一出则是最坏的结果,那样很难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对于判断的依据,作为战争的理论家,我们可以深度参考作者孙武,对军事的这一套考量系统,以帮助我们完善对事物的判断方法。

本篇接下来说: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所谓“经五事,校以计”,即所谓的五事七计,也就是战争的考量系统。而“索其情”,就是把五件大事,分为七个重点,即所谓七计,来考量敌我双方的大致情形,最终目的,是判断对立阵营间的胜算,找可靠的根据。

私以为,这个考量系统,不止要用在战争初始阶段,实际上它贯穿于战争的始末,是需要我们动态调整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己方在初始阶段,胜算没有对方高。这不意味着不能打。因此等待形势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则是一个优秀将领的必备素质。

下面,我们先看所谓的五事,即——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放在五事之首,可见其重要程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道的一方的百姓是支持统治阶层的,因而“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这个字,根据我的考究,或许是由于文化断代的过程中,字义发生了变化;或许是由于世俗化的解读,宽泛了其中的内涵。因此,说到道,很多人会联想到“道义”,然而什么是道义呢?有人说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有人则认为是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私以为,这样的解释都太宽泛了,可谓“反正都是理,任谁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则不能用作一个具体的指标来分析战争。况且道是道,义是义。我可以在此说“道”的本义,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道义”。

那么,“道”这个作为汉字中顶了天了的文字,虽说内涵丰富,而其究竟表达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考察“道文化”的各个典籍,就会清楚,这个字表达的文化体系是明确的。

简单的来说,“道”是一个主体的运行,万事万物都有其道;它通过万事万物的内部来推动万事万物的运行。我们要观一个事混合积的运算法则物的道,则必须要考察其内部的因果关系来明确。具体的可以把这个事物的内部分为上中下三个区间来考量。

例如中医中,五脏六腑的运行,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脏。而心肺就好像发动机一样,给五脏六腑输送能量;而能量由肾脏所储存,其职能就好像是能量的库;中焦脾胃的功能,则是消化进食形成能量,同时连接上焦和下焦。因而道家有言,“三焦通畅百病皆消”。如果三焦不通则容易上火,下寒,因此谓之“三焦不通百病生”。

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万事万物都可以以这种上中下,头首尾的方式,来区分其内部的功能,进而明确事物的道。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特有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来源于大自然的造化,例如植物有根、有干、有果;事物有开始、经过和结果。即意味着万事万物都可以这么分,从而明确其中的“道”。

例如企业的运行,有董事,有管理,有一线员工。企业的产品要经历,从原材料的收集端,到企业手中加工,最终落到消费的客户端。包括一个国家,有顶层、有执行层、有民众。再例如三方势力会面,则很容易通过相互支持和挟制,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所谓三生万物,说的就是事物内部三种功能,相互间的协作与制衡的过程,进而推动了事物的运行和发展。

那么如何考察对立的政治阵营,哪一方有道?即哪一方的政治体系相对稳固。这就看顶层、执行层、百姓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如何。再简单来说,就是上下是否相通。就像植物能够把根中的养分,输送给枝叶一样,这就是一个合道的状态。

举个例子,上层决策要用的信息,不经过中层的筛选和微操,最终走样的呈现给上层,那么上层的决断就不会出现大的错误;同时中层执行层面办实事的人,不被上司所掣肘,面对实际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此时底层必然没有搞笑的图片积攒民怨的土壤。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体系的组织调动能力是有效的。然而权力的运作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的“道”。它是由事物内部运行的达英三股力量,所决定的。

因为社会有这样的一种运行状态,即有道,所以能够使得“民与上同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战争中则体现为社会潜意识背后的精神支持力量,这就是组织调动能力的来源。“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就清楚了,战争为什么是政治的延续。正是由于战争是“为奇之道”,是要依靠“正”的延续,从而灵活机变达到最终目的,因此守正才能出奇。

放在实际中,则是提醒我们,要明确自身所以靠的支持力量,它的运作方式通不通。能否给接下来要做的具体任务,给予一个有效的支撑?

结合前面所说的,无论一个组织,是以表面上多么高尚的宗旨,去统和其各个组织功能间的关系。而其真实的生命状态,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也就是考察内部三个层次间各自的功能是否正常运转。对标的是一个政治阵营的上中下三个方面的功能运转。这实际是从整体上考量,对立的政治阵营,其各自真实的内力。

当对立阵营的政治矛盾,必须要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时,那么这个军事手段的载体则是要向外衍生一个组织架构。对于这个政治延续的组织架构,作者孙武还是使用“道”的方法论,对它进行考量。其方法依旧是通过三个方面,即统帅、将领、士兵,以此来看这个军事架构的安排是否妥当。

所以我们看剩下的四件事,就是在考量政治的延续,是否满足以奇用兵之道的要求: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拖延英文。”

这两件事,说的就是统帅最重要的两个素质,即能否把握机会窗口、以及能够正确利用当前形势的能力。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指的就是将领的素质,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灵活机变,忠诚组织,理解下属,不畏艰险,大公无私。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所谓法者,它当然是在约束和保证军队有生力量的统一性,简单来说就是解决带队伍的问题。

说到此处,我们就更加明晰了《孙子兵法》始计篇的主旨,是基于守正出奇而延伸出来的一系列考量战争的胜算的思想。那么它主要的侧重点是什么?以及他的使用原则又是怎样的?我们下期接着说。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2:5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e48394bba5860dd907c10cce93c77c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始计篇的计如何理解(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始计篇的计如何理解(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pdf

标签:孙子兵法   的是   则是   机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