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1
【关键字】小学生作文素材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材料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
邓稼先(1924——1986),怀宁(今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
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
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
勋。
邓稼先出生于家乡,数月后随父到北京,5岁开始读书。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物理系,
1945年毕业,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曾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1948年赴
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一周便踏上了归国
旅程。回国后分配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
由钱三强推荐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秘密生涯,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
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生
前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达15次。
1972年后,邓稼先先后任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即第九研制院)副院长、院长。1982年
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邓稼先1982年获国家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20xx年,被追
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
先于1967年领导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
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
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2
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
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邓稼先的人物生平
1920xx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
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
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20xx年)是
邓稼先的六世祖;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大姐邓仲先(姐夫:郑华炽,物理学
家)、二姐邓茂先、弟邓槜先。
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北平,邓稼先父亲邓以蛰任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两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里又成为邻居。邓稼先和
杨振宁从小结下了深厚友情,后来,二人先后进了北平崇德中学。
1.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远,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
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
稼先的父亲同学聚会简短发言 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
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
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
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
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
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
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2.毅然回国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
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
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3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
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
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此后的八年间,他
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其父许德珩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
会副委员长),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3.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
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
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
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
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
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研制出原
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
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
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
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
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
买饼干之党员的信仰 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
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
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
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足球运动员英文 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
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4
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零6个月、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
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4.鞠躬尽瘁
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
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
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离开人世。他,是个把一生献给祖
国的人。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
太远......”
两弹元勋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前苏联8年、美国6
年、法国4年、中国2年8个月)(原子弹、导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
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
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我喜欢书 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
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
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
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
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
设计工作时,心潮起伏,兴奋难眠,这是一项多么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但同时他又感到
任务艰巨,担子十分沉重。
从此,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
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
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
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
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
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5
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
印刷。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
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
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
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
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
阳不够用呀!”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他总是抽空与
年轻人玩十分钟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了他们在玩这种游戏,老教授又好
气又好笑,斥责说:“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跨越!”
互相跨越,这是一种多么亲密的关系啊!正是靠着这种关系,邓稼先和同事们一起克
服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使我国的“两弹研制”以惊人速度发展。
一次地下核试验,有一个机器出了故障。有人主张把机器拉上来查看,但这样太危险。
为了安全,在寒冷的戈壁摊上,他亲自下井,解决问题后,,开庆祝会。他由于休息不好,
只喝了一小杯酒,就倒下了。让人量血压,竟然为0.一直抢救了两天两夜,邓稼先醒了,
开口第一句话是:“研究报告出来没有?”
1964年10月16日,二年级图画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
颗氢弹威震山河......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2岁。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被称做
“两弹”元勋的这位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比一千颗太阳还亮”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
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
勋是谁?
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6月,xx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国务院授予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奖章。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6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
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
学习。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
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
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
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
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
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
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怀念邓稼先院长》:天
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立刻用英语怎么说 ...不知
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邓稼先夫人采访录“我们所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拒绝采访
1992年在拍摄杨振宁背上有痣 的电视传记片时,为了表现杨振宁与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亲如
兄弟的真挚情谊,记者决定采访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
4月初,记者在京几经周折才与刚出差回来的许鹿希通上了电话。十分激动地说明来
意和希望采访她的打算,想不到,她非常果断地回答说,她不接受这个采访。担心她挂断
电话,记者加紧说明我们上海电视台拍摄科学家传记系列片的初衷和诚意,以及已获得了
杨振宁本人的认可等等。记者说了半小时,她始终只反复那句冰冷的回答:“我不懂你为
什么要采访我,我又不是搞原子弹的。”如此,记者只好说:“那明天我当面来说明吧!”
可能是因为我一味的韧性坚持,最后她终于答应见面。
邓稼先人物评价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
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
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
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
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7
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
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
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
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
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
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
质的科学家。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
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
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
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
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
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
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梦到打老鼠 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
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时任国务院的赵紫阳专程从外地
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
技工作者的骄傲。”
稼先逝世,我极悲痛!————邓稼先的岳父、全国政协副主席、90高龄的许德珩老
人也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悼念邓稼先;在地球的另一面,远隔万里重洋的昔日好友杨振宁
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也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发来了唁电。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5:4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de8db5fd4bb5c8b4ec07d969c67647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一手材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一手材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