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习报告3篇
地理实习报告篇1
实习地区:
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
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
实习内容:
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
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
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
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
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实习时间:20__年7月13日→7月16日
指导教师:唐少霞、赵从举、袁建平、王军广、余天虹等。
实习课题: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
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
查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
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
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
息的能力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
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
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
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
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
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
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
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
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
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海南
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
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
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
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
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
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
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
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
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
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
(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
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
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
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
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
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
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
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
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
循环的轨道。
第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 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
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
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
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
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
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
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
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
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
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
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
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
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
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
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
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
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
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
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
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
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
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
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
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
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
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
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
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
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
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
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
万平方米。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
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
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
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
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520告白日 兴建
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山之毗
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
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
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
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
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
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
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
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
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兴隆热带植物
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
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
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
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
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头公园
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
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
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石头公园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
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涨潮时,
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
星星点点。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
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
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
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
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
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
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
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涨潮时沟
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
沼泽滩面。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
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
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
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
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
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港
就有19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
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
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
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
树林群落有:
(1)木榄群落,
(2)海莲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红海榄群落,
(7)水椰群落,
(8)卤蕨群落,
(9)桐花树群落,
(10)榄李群落,
(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
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
芒果等。
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
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
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
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
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
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
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
刻印象。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
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
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
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
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
非常重要的。
地理实习报告篇2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
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
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
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
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
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
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
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
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
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
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
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
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
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
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
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网络营销具体方法 ,森林覆盖率50.1%,
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
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
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
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
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
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
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
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
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
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
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
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
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
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
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
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芭蕾舞儿童 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
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
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
“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
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
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
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
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
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
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
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
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
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深达母质的坑,
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
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
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__多种,我们在实习
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
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
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
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
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
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
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
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
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
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
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
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身坚志残 成的毛泽东咏梅 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
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
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
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
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
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
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
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
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
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
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
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
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
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
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
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
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
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
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
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
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
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
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
柄,显示此处有叶子。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
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
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
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
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
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
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
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__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
乔木用10__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__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
用8__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
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
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怎么画小鱼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
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
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
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
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
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
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
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书法字图片 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
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
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
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
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
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
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
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实习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
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
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
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
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
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
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
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
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
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
织专业野外工作财会 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
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
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
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
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
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
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地理实习报告篇3
一、引言
20__年6月24日—20__年6月28日,我们班同学对青岛市
部分地区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认识实习和纪录片观看的教学生活。在学
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有意
义的实习生活。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
了一个全新的、直接的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
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1)了解自然地理学概况,掌握地质、地貌形成原理,学
习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有关知识;
(2)认识青岛著名景点中的显著地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
和地貌现状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参与科研活动,学会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的
使用,培养学习兴趣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三、实习记录及分析
1、青岛及崂山的地质基础: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作为地盾
的基础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经吕梁运动变质而成),主要为花
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白云母片岩、云母
石英片岩、蛇纹大理岩、石英岩等。这些最古老的基底层在崂山
湾沿海一带(下宫至王哥庄)由陆续出现。吕梁运动后,本区地
壳基础即成为地台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壳基本稳定,但仍以上
升运动为主,所以在本区缺少古生代的岩层。到中生代,构造运
动强烈,岩层发生深大断裂,产生断块。本区凹陷,部分上隆,
有些地方发育中生代砂页岩系(莱阳层,在下宫东南之小山上有
出露),证明在中生代,地壳曾有下降,部分地区接受沉积。在
中生代,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本区广泛分布的白贝的功效与作用
崂山花岗岩就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多次侵入的产物。崂山
花岗岩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为四个阶段:①粗粒斑状花岗岩②钾
质白岗岩④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崂山花岗岩大都呈脉状沿节理
或断裂方向贯入到新老各期花岗岩中。属于喷出岩的有青山组的
凝灰角砾岩、凝灰岩、安山斑岩、流纹岩、粗石岩等,分布在青
岛市区和石老人等处。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
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山体从震旦纪
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
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
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
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
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
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
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
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
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
丽景色。
崂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
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山脉以巨峰为
中心,向四方延伸。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
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
的独特景观。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
屿星罗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
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
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2、崂山北九水的地貌特征:
午山四条支脉。花岗岩地貌独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态,比
比皆是,被人们誉为“天然雕塑公园”;山海结合处,岬角、岩
礁、滩湾交错分布,形成瑰丽的山海奇观。崂山北九水在崂山
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
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
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
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一水至九水是从水的下游上数
的。白沙河的上游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自大崂至太
和观(即北九水村)为外九水。北九水旅游路线以九水十八潭著
称,这里奇峰怪石、悬崖幽谷、深潭激流、飞泉瀑布融为一体,
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北九水地处巨峰之阴,空气湿润,
气候清凉,适于生长辽东半岛的植物,素有“小关东”之称,是
全国有名的疗养、避暑之地。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
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
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
海上奇观。内九水的尽点靛缸湾亦称“潮音瀑”三个大字。泉水
随山势三折而落,最后倾入靛缸湾。湾内水深石壁上,刻有叶公
绰写的“潮音瀑”三个大字。湾内水深石碧,呈靛兰色,水味甘
冽。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时,瀑布宽数米,以排山倒海之势倾入
湾中,水沫飞溅,有如细雨,蔚为奇观。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
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
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
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地层:
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
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
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
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
—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其
中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
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
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
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
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
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
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新华
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
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
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
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东西向构造,分布在
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
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
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8:2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b387435b80b4f227e28ed0f08704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年古盐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年古盐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