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探究式学习

更新时间:2023-03-20 08:22:37 阅读: 评论:0

初中美术教案-泰式柠檬鸡爪

探究式学习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最感人的情话)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

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

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

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

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

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

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

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

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探究式教

学含义

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师德标兵 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字典英语 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

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

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

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

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

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

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

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

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什么的气味 。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

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

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

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儿童美术画画 的“探”的关

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

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

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2、合作学习,探

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

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

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

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

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

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

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

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

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

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

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

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课文后,

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1)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2)摘抄并背诵

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写读后感或请你当一

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

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

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

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

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

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留写日记的作业。日记是学生畅谈自己喜、怒、哀、乐的广阔天地,是学生

诉说心里话、观察社会、评头论足的阵地,学生在写日记时觉得有话可写、乐写、想

写。留写日记的作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

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富贵面相 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于

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想像力。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应达到的目的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目的地引

导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与研究过

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方法。

二、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科学探

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

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

提高对教师人要求。教师应成为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

者。要求教师要努力寻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最佳的结合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

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经

验,并善于使学生将直接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

“发展的主体的主动行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

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

现为主动构建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

习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cad临时文件 生,并始终坚定“每

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最大潜能,人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

生发展需要,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与多种教学方式相互抗日虎将 补充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通

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进行,使教学具有时效性。

六、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

七、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原则

一个可行的、高质量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必须以科学性作保障。科学性是指物理探

究活动的目标、内容理财方法 等是科学工作者的,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是符合学生的

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的。

教育性原则是指探究活动要有教育意义,寓教育于探究活动之中。科学性和教育

性的原则要求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教育目的,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探究式教学的缺点

1、多数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冬天的英语单词 度较大

2、耗时比较长,在课时比较少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只能够选择性

应用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

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

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besr 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8:2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9e363284367be52cb5516f7f76aa34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探究式学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探究式学习.pdf

标签:探究式学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