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缠生藤蔓,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折荷有赠
唐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高考状元学习法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钢板比重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之美 荷花多为白或红二色,古人谓红实为粉红的泛称,诗人咏白色荷花喻为“白窣”即白色的美玉;如晋·陆云诗句“金条悬白窣”。
白居易诗句:“素房含绿玉冠鲜”,他咏白荷时比作玉冠,吴融诗“白玉花开绿锦池”更直接地称为白玉。 古诗中咏红荷的更多,如温庭筠诗句:“旧宅嘉莲照水红”;李商隐句:“惟有绿荷红菡萏(荷花别名)”。
梁武帝诗句:“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姚合诗句:“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又另句“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范成大诗:“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等。 都是很妙的比喻。
古代荷花有黄色的(现己失传)见申时行诗“朵朵黄云团羽盖,为迎金母下瑶池”;又诗“高结重台散异香,名花长映御袍黄”。诗人将黄荷比作“黄云”,“黄袍”一定是很美的。
3。2 荷叶之美 很多诗中用“田田”形容荷叶的形状,如赵暇诗:“叶乱田田绿,莲余片片红”可能源自汉乐府“莲叶何田田”的古句。
荷叶近圆形,晋诗人张华即赞称:“碧叶齐如规,”比田田更逼真,所以后人刘永之诗句“圆缄初出水,规盖已迎风,”沿用者渐渐多了。但展叶之前两侧内卷,诗人咏为“交叶半心开”是很入微的洞察。
荷叶的表面有一层密生的刺状角质突起,水珠落在叶面上附着力很小,因此向低处滚动。 这一自然现象诗人们看作是悲欢离合的象征,写出不少赞咏的佳句。
如温庭筠句:“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刘永之句:‘向晓珠摇荡,时泻玉盘中”;张昱句:“露荷又作琼珠碎,藕丝织锦香满机”;王月浦诗“雨余无事倚栏杆,媚水荷花粉未干,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李白的名句“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期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可见荷叶上的水珠成了感人的的媒体。 水中看见荷叶的时期远比荷花长,诗人咏荷叶的诗句并不少于荷花。
例如高启诗:“叶低浮水上,茎弱袅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鹭眠”,这一幅如画的诗将荷叶与鱼鹭都融在了一起。 此外荷叶的香气也十分宜人,如范成大句:“风叶青葱亦自香”;卢照邻句“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郑谷诗句:“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都是专指荷叶的香。
实际上花、叶相辅相映、互相承托之美也不乏诗人的赞誉。如白居易诗句“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李商隐诗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韩琦句:“钿扇相倚绿,香囊独立红”;韩琦句:“风卷莲香不断头,田田荷影动清流”。
这些名句都描述花、叶与四周情景结合在一起,衬托出和谐之美。 3。
3 莲藕鲜美 如周霆震以“冰盘雪藕”为题:“清澈冰盘压蔗浆,酒酣雪藕近华堂。凝寒色映瑶华脆,真白丝连翠袖香……”;又如谢迈诗:“须知淤泥中,有藕大如椽。
本清拟冰雪,未艳方蝉娟。……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
……开缄尚带泥。未嚼先垂涎。
……切玉堕冷冽,己觉沈疴痊。……”这些诗句都是对莲藕味美的嘉评 3。
4 荷品高洁 中国古文化对许多物品常喜品评其优劣。 荷的全身是宝,故长期受到赞美,到明代万历二十四年,马斯和的“瑞莲赋”中精辟地总结出以荷喻人的高度评价:“出泥不污、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亭亭净植、祛饹清标,君子之质。”
每句都暗指人的品质要像荷一样。但表面上推崇荷为“花中君子”,只不过是将人品与花品相互借喻而达到教悔的目的。
其中自然存在人格美、道德美、行为美等许多人品的要求。 3。
5 荷景宜人 美景是地球上自然环境与自然物的组合,如果只是亭亭净直,没有水中的倒影和来回点水的蜻蜒相呼应,亭亭孤荷将索然无味。任何的荷景都不是绝然孤立的荷,偶然吹来无色无形的风都会被诗人赞为“荷风”,这个风既泛荷香又消酷暑,所以有“人心正畏暑,水面独摇风”(丰稷句);“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唐太宗句);“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白居易句)。
风与荷相偕显然引起了美感。 荷与其他植物构成的美景,十分常见,也能引人入胜。
如:“袅袅数茎欹竹屿,美人和露入淇园”(丁明登句)。这说明水中之荷与岸边之竹是很好的组合。
还有荷与柳的组景更为常见。如南北朝的祖孙登诗句“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杨万里诗句:“想得熏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荷柳相映成趣的诗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野生荷花只要水的深度适合,蔓延很快,而且多在湖边浅水地区,望去油生一种旷达开朗之感,如韩愈诗句“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指荷花)盖明镜”;虞可斋诗黄河壶口句:“一色荷花三十里,淡妆浓抹锦云红”;黄庭坚诗句:“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苏轼诗句:“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浦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可见大面积的野荷给诗人带来“如海”、“如云”的美感,值得一述。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赏析: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缠生藤蔓,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一一风荷举》,如此风雅的书名,她是如何得来的呢?是用了宋人周美成的词:“一一风荷举”,就是在风中,荷花一朵朵挺立,且擎举起华美。 ”这是一个静美而又灵动的画面,令人神往,有无尽的想象,荷花的清香飘逸在徐徐的风中,这样的散文怎么不令人期待呢?
秋天在明亮的阳光中向我涌来的时候,我内心常常有难言的惆怅,眼看着时光的飞船在破浪而行,我们都无法挽留。虽然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感到炎热还是想把夏天强加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秋凉已经不远了,于自我评价是我翻到了张晓风的 《秋天,秋天》,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 清新的文字犹如一阵秋风吹开我的心扉,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漂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她的文字中有一种梦想的华美与斑斓,理性的坚定与清澈。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我本来以为 《西湖十景》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没有想到却是说理的。“如果你有幸到杭州的西湖去玩,如果有幸,站在一个视野最好的角度,请问:你能不能放眼望去,把西湖十景,都收到眼底呢?你要怎样才能探索到比较完整的西湖的美呢?答案是:时间。” 其实要领略任何一种美,无论是自然景色的美,还是锦绣文章的美,都需要细心,耐心地品读。
原文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唯有碧绿的荷叶衬着未开的荷花,无论是开放还是合拢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与荷叶长时间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减少,荷花凋谢时令人愁苦至极。
赏析 这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 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
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前二句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诗人是说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后面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则是说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最后两句“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 意思是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
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备受呵护。
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roof是什么意思,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
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 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
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6:0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949864073fe188eb23bcbdb1d292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荷佳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荷佳句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