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豆卜

更新时间:2023-03-25 18:08:16 阅读: 评论:0

乱世佳人观后感-南沙也香

豆卜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每日清晨)

食用豆虫害研究进展

作者:刘昌燕,仲建锋,万正煌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24期

刘昌燕,焦春海,仲建锋,万正煌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64)

摘要:总结了中国食用豆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为害食用豆较重的豆蚜、豇豆荚螟、

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食用豆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

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用豆虫害;种类;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4-5908-05

DOI:10.14088/0439-8114.2014.24.002

收稿日期:2014-09-15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4NKYJJ35);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

(2011DFB31620)

作者简介:刘昌燕(1985-),女,湖南衡阳人,博士,主要从事食用豆病虫害综合

防控研究,(电话)13986272957(电子信箱)Liucy0602@163.c

om;

通讯作者,万正煌,(电话)027-87389611(电子信箱)zhwan168

@163.com。

食用豆是指除大豆(Glycinemax)老舍散文集 、花生(Arachishypogaea)

之外,以收获子粒为主兼鲜食的各种豆科作物。中国食用豆主要有蚕豆(Viciafab

a)、豌豆(Pisumsativum)、绿豆(Vignaradiata)、小豆

(VignaangularisOhwi&Ohashi)、芸豆(Phaseolu

svulgarisL.)、豇豆(Vignaunguiculata(Linn.)

Walp.)、鹰嘴豆(Cicerarietinum)、饭豆(Phaseolusv

ulgarisLinn.)等。长期以来,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和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已成为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获取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以及

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

中国是食用豆生产和贸易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额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食用豆出口不仅扩大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同时给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几年来,食用豆虫害已经成为中国食用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之

一。本文将对食用豆虫害最新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1食用豆害虫的种类及其危害

1.1刺吸类害虫

一是蚜虫。是为害食用豆最严重的刺吸类害虫,主要有豆蚜(Aphiscracciv

oraKoch)、蚕豆蚜(Aphisfabae)、豌豆蚜(Acyrthosiph

umpisim)、桃蚜(Myzuspersicae)等。其中以豆蚜危害最重。蚜虫

为害绿豆最长的诗 时,成、若蚜群聚在绿豆的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和嫩叶叶背、花器及嫩荚等处吸取

汁液。绿豆受害后,叶片卷缩,植株矮小,影响开花结实。一般可减产20%~30%,重者

达50%~60%。二是蝽类。为害豆类的蝽类主要有斑须蝽(Dolycorisbacc

arumLinnaeus)、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

rusreuter)、稻绿蝽(NezaraviridulaLinnaeus)、稻

棘缘蝽(CletuspunctigerDallas)和点蜂缘蝽(Riptortu

spedestris)。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汁液,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三是

螨类。主要有朱砂叶螨(Tetrangychuscinnabarinus)、二斑叶螨

(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茶黄螨(Polyphagota

rsonemuslatus)。螨类主要在叶背吸取汁液。

1.2食叶类害虫

食叶类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害虫,有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甜菜夜

蛾(Laphygmaexigua)、豆银纹夜蛾(Autographanigris

ignaWalker)、银锭夜蛾(Macdunnoughiacrassisign

aWarren)、豆卜馍夜蛾(BomolochatristalisLedere

r)、红缘灯蛾(Amsactalactinea)、棉大造桥虫(Ascotisse

lenariaSchiff.etDenis)。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空洞或

缺刻,影响作物生长。

1.3钻蛀类害虫

钻蛀类害虫主要有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豇豆荚螟(Ma

rucatestulalisGeyer)、棉铃虫(Helicoverpaarmi

geraHubner)等。豆荚螟幼虫为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

嫩子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

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豇豆荚螟以幼虫蛀食豆类作物的果荚和种子,蛀食

早期豆荚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则种子被食,蛀孔外堆有腐烂状的明星帅哥图片 绿色粪便。此外,幼虫还

能吐丝缀卷几张叶片在内蚕食叶肉,以及蛀食花瓣和嫩茎,造成落花、枯梢,严重影响产量和

品质。严重受害地区蛀荚率达70%以上,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棉铃虫幼虫取食豆类作

物叶片,导致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将全叶吃光,仅剩叶脉;分布于华北、华中、东北、

西北和中南等地区。

1.4地下害虫

蛴螬是金龟子类害虫的幼虫,俗称“白地蚕”。蛴螬为杂食性害虫,幼虫能咬断绿豆的根、

茎,使幼苗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可取食叶片。

1.5仓储害虫

为害食用豆类的仓储害虫主要有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

tus)、绿豆象(Callosobruchuschinensis)、豌豆象(Bru

chuspisorumLinnaeus)和蚕豆象(Bruchusrufimanu

sBoheman)。主要在仓内蛀食储藏的豆粒,虫蛀率都在20%~30%,甚至80%

以上。其中四纹豆象为中国检疫性害虫。

2主要害虫研究进展

2.1豆蚜

豆蚜,又叫苜蓿蚜、花生蚜,为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主要为害豇豆、菜豆、豌豆、蚕豆、

大豆、花生、紫云英、苕子、苜蓿等豆科作物,以成虫聚集嫩芽、嫩茎、花蕊及豆荚处吸汁为

害,致叶片发黄蜷缩、生长停滞,影响开花结荚。同时,虫子大量排泄的“蜜露”还可诱发煤

烟病,使叶片被一层黑色霉所覆盖,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常造成荚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等明

显损失。目前,在中国除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均有豆蚜分布。

在湖南长沙地区,豆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

(175.315.7)日度,豆蚜在湖南每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9~324.3)

代[1]。潘科等[2]研制出一种半纯人工饲料营养液及自制饲养装置来人工饲养豆蚜,利

用该营养液及自制营养装置饲养豆蚜成活率高,且操作简单、饲养装置、条件容易达到,能满

足对蚜虫等同翅目昆虫生物测定的要求。甘明等[3]对豆蚜寄生性天敌日本柄瘤蚜相亲自我介绍男 茧蜂(L

ysiphlebusjaponicusAshmead)关于寄主不同龄期寄生对日本

柄瘤蚜茧蜂和寄主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海芋凝集素AML对豆蚜有一定的

抗生作用,其中以胃毒作用为主,有一定的生殖抑制作用[4];并进一步研究AML对豆蚜

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离体和在体的条件下,AML均能明显抑制豆蚜蛋白酶、淀粉酶活性,

并且经AML处理后豆蚜体内蛋白质含量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可能通过与昆虫消化道内

的各种消化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进而导致试虫营养不良成为弱质昆虫,容易继发各种病症而

死亡[5]。

康敬涛等[6]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蚜威、吡虫啉、辛硫磷和氧乐果等6种杀

虫剂对豆蚜敏感性测定表明,豆蚜对2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表现

出较高的敏感性;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新烟碱类两类药剂(抗蚜威和吡虫啉)表现出中等敏感性;

对2种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和氧乐果)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

2.2豇豆荚螟

豇豆荚螟又称豆荚斑螟、大豆荚螟等。主要为害大豆、绿豆和小豆,还可为害豌豆、豇豆、

菜豆。以幼虫钻入荚内钻食豆粒,轻则不能食用,重则豆粒全被食空,影响豆子的产量和质量。

豇豆荚螟在湖南长沙、湘潭两地区1年能发生6~7代;幼虫共5龄,幼虫期的发育起点

温度是9.9℃,有效积温为187.2℃[7]。肖芬等[8]以绿豆粉、长豇豆粉、酵

母粉、多维葡萄糖、琼脂、山梨酸和甲醛为原料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饲养豇豆荚螟(Maru

catestulalisGeyer),其中以绿豆粉和长豇豆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配

方6”饲养效果较好,豇豆荚螟的幼虫存活率和历期、蛹重和化蛹率、成虫羽化率与天然饲料

饲养的豇豆荚螟相比没有差异,表明该人工饲料可用于室内人工饲养豇豆荚螟。

温衍关于母爱的诗词 生等[9]通过红外监控系统和野外观察试验对豇豆荚螟雌雄蛾求偶交配规律及其影

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荚螟交配时间一般为75min,雌雄蛾羽化24h后性

成熟,求偶交配大部分发生在21:00~03:00时段内。雌雄蛾求偶高峰期出现在01:

00~02:00时段内,次高峰期出现在22:00~23:00时段内;而交配高峰期出

现在02:00~03:00时段内,次高峰期出现在23:00~00:00时段内。雌雄

蛾求偶交配高峰的蛾龄期为4日龄。雌雄蛾求偶交配的最佳性比为1∶1,其最适宜求偶交配

温度为22℃,补充10%的蜂蜜水能明显促进雌雄蛾的求偶交配,豇豆花挥发物对雌雄蛾的

求偶交配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5%乙酰甲胺磷乳油、2.5%敌杀死乳油、生长调节剂5%定虫隆(抑太保)、细菌

性杀虫剂Bt乳剂和HD-1对豇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灭幼脲2号、甲氰菊酯、

氯氰菊酯和辛硫磷,防治效果在70%~80%;而敌百虫、乐果、《边城》 敌敌畏的防治效果不到7

0%[10]。北京地区豇豆荚螟为害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

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

数5~6头)以上时,1000倍的5%氯虫苯甲酰胺稀释液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

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

用[11]。

2.3绿豆象

绿豆象严重为害绿豆、豇豆、鹰嘴豆、蚕豆和豌豆等多种豆类。一个生活周期内,绿豆象

引起的危害可降低种子重量的30.2%~55.7%,严重时整个仓内遭受毁灭性危害,损

失惨重。被其为害的绿豆,一般十粒九空,不仅丧失种子发芽力,而且增加其豆制品中的有害

物质,不能食用,使豆类食品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绿豆象在北京室内1年可发生7代,以幼虫豆粒内越冬。越冬代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

羽化,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一年中发生的高峰期。室温与每代历期显著负相关(r=-

0.988,P<0.01),室温下完成一代需22~44d[12]。王燕等[13]对

绿豆象在17种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及产卵选择性研究表明,绿豆象在17种豆粒上的着卵

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卵在不同豆种上的

孵化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豆种上绿豆象雄虫寿命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雌虫寿命差异显著(P>0.05)。

袁星星等[14]对120份小豆和20份饭豆资源进行抗绿豆象筛选鉴定,得到了抗绿

豆象饭豆资源1份和抗绿豆象小豆资源4份。将筛选得到的抗绿豆象饭豆资源与不抗绿豆象小

豆Y001进行杂交和回交,获得了对绿豆象具有抗性的小豆新株系。

2.4四纹豆象

四纹豆象原产于东半球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现已传至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是一

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15,16]。主要为害木豆、鹰嘴豆、扁豆、大豆、绿豆、豇豆、豌

豆、赤豆等多种豆类植物[17]。被害豆粒被蛀蚀成空壳后,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做种子,

只能做饲料,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18]。

四纹豆象的年发生代数会因发生地区不同而不同,在美国加州1年5~6代,埃及1年1

1代,中国广东、广西南宁1年11~12代,浙江、福建1年7~8代。除与发生地区有关

外,四纹豆象的年发生代数还与供试豆类品种有关。通过调查发现,该虫在绿豆、赤小豆、杂

小豆、豇豆中1年可繁殖7~9代;在黑皮绿豆、豌豆、蚕豆中1年繁殖5~6代;而在黄豆、

青皮黄仁大豆、黑皮黄仁大豆、黑皮青仁大豆中1年仅繁殖4~5代[19]。四纹豆象各虫

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温度较低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较长,随着温度的升

高,发育历期缩短。但高温也能造成该虫发育迟滞,历期反而延长,如36℃时的幼虫期和蛹

期比30、33℃时的长,而卵的耐高温性比幼虫和蛹强。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

为15.82、15.18、16.0℃,有效积温分别为62.54、151.06、10

2.76日度[20]。

顾杰等[21]通过对来自中国海南、喀麦隆、韩国和泰国的四纹豆象的mtDNA-C

ytb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4

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不明显,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对4个地理种群进行

了Fst值和基因流动统计,结果表明,4个地理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基因交流,也存

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根据单倍型分布格局初步推测,中国不可能是四纹豆象的原产地,而

喀麦隆有可能是原产地之一,并且喀麦隆种群与泰国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比较充分,而中国种

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大。

罗鸿等[22]采用药膜滤纸法测定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印楝素、苦参

碱6种植物源农药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最强,

烟碱次之,其他4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较弱。

3食用豆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3.1抗虫品种的筛选和选育

由于未来对各种抗虫药剂的使用限制和害虫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牛排怎么做才好吃 用

豆等对于各类农药使用的限制等,从现有食用豆资源中筛选对各种虫害具有抗性的资源,进而

通过各种育种方法来改进现有主栽品种的抗性是一种无污染、可持续的方法[23]。目前在

食用豆抗虫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抗源筛选、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

得了良好的成绩。生物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育种方式,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所需的时间,

而且可以将远缘生物的性状结合到经济重要性较大的生物体内,综合转基因等现代技术与传统

抗虫育种技术相结合,实现食用豆抗虫品种不断发展。有一种来自菜豆种子的-淀粉酶抑制

剂(A1-1),在子叶特有启动子的控制下对许多重要的豆象害虫显示出高抗性,将该基

因转入鹰嘴豆和豇豆中,含有A1-1转基因鹰嘴豆和豇豆种子明显增加其对两种重要豆象

(瘤背豆象和四纹豆象)的抗性[24]。

3.2物理防治

通过田间调查豇豆生产期与结荚期主要虫害(斑潜蝇、豆荚螟、豆蚜、蝽象)的发生情况,

发现不同的物理措施在控制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存在差异,防虫网对斑潜蝇控制效果达59.1

9%,对豆荚螟、豆蚜、蝽象高达100.00%;黄板区与灯防区在降低成虫虫口基数上起到良

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田间害虫虫口基数。利用极限温度防控仓储绿豆象和四纹豆象就成为物

理防治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25,26],通过鼓风机向仓库吹冷空气以减缓昆虫种群生长,

通过粮食加工设备使热空气扩散以杀死害虫。电子束和钴60-射线对绿豆象、四纹豆象和

菜豆象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7,28]。

3.3生物防治

目前,一是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蜂来控制食用豆害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

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9-31]。二是利绘画故事 用一些植物源生物农药对食用豆虫害的防控研

究。婆罗、山香、蓖麻和肿柄菊4种植物水提取物,能有效控制豇豆豆象,可以作为豇豆储藏

防控豆象的杀虫剂[32]。

3.4化学防治

目前,对于食用豆害虫多利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光谱性的杀虫剂如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

酯类农药可防治蚕豆田里的害虫;抗蚜威是一种高效防治蚜虫的药剂,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

有效防治小地老虎和鳞翅目的一些害虫。随着时间范围内提倡无公害防虫,茚虫威(安打)和

多杀菌素等一系列生物杀虫剂问世[33]。而Bt却是防治蚕豆田间鳞翅目害虫棉铃虫、斜

纹夜蛾、小菜蛾、南方锞夜蛾的利器。另外,吡虫啉被认为可有效防治食用豆类作物田间害虫

蚜虫、蓟马、沟金针虫和蚕豆象等。目前仓储豆象的防治主要用磷化铝熏蒸[34]。

4研究展望

食用豆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害虫综合防治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

在食用豆虫害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应加强对食用豆重要虫害的诊断和鉴定,建立主要害虫

数据库;加强研究不同地区食用豆虫害发展规律,通过全国协作,结合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

系工作,建立不同生态区食用豆虫害发生早期预警机制;在物理防治上可以利用其他更为有效

的方法如昆虫性信息素的使用;重视植物源生物制剂对食用豆虫害的防控研究;通过更好的技

术手段培育更加稳定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总之,在制定食用豆类害虫防治策略时,应从生

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地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保证食用豆产业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礼章,陈永年.豆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

0,27(1):7-10.

[2]潘科,黄炳球,侯学文.一种简单实用的人工营养液饲养豆蚜的方法[J].昆

虫知识,2006,43(5):728-730.

[3]甘明,苗雪霞,丁德诚.日本柄瘤蚜茧蜂与其寄主豆蚜的相互作用:寄主龄期选

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3,46(5):598-604.

[4]潘科,侯学文,黄炳球.海芋凝集素对豆蚜的抗生作用研究[J].华南农业大

学学报,2004,25(3):51-54.

[5]潘科,黄炳球,侯学文.海芋凝集素对豆蚜淀粉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103-105.

[6]康敬涛,高希武.豆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对豆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

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9):5-7.

[7]肖芬,文礼章,李有志,等.豇豆荚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湖南农业

科学,2009(33):66-68.

[8]肖芬,文礼章,廖桂平.豇豆荚螟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

2008,17(2):87-91.

[9]温衍生,罗大全,赵冬香.豇豆荚螟雌雄蛾求偶交配行为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870-1874.

[10]文礼章,肖新平,邓培云.豇豆荚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J].昆虫

知识,2000,37(5):飞机英语怎么写 274-278.

[11]丁凯,郝少东,王进忠,等.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

剂防治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29(4):1-5.

[12]王进忠,田慧敏,张民照,等.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J].北京

农学院学报,2005,20(4):25-44.

[13]王燕,NARAYANST,陈斌,等.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

及产卵选择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1):34-39.

[14]袁星星,陈新,崔晓艳,等.抗绿豆象小豆筛选与应用研究[J].江苏农业

科学,2013,41(6):79-80.

[15]隋建中,热依汗古丽,马德成.加强对检疫性害虫—四纹豆象的检疫[J].新

疆农业科学,2001,38(5):272.

[16]杨永茂,叶向勇,李玉亮.瘤背豆象属4种检疫性害虫及其防治[J].山东农

业科学,2004(3):54-56.

[17]曹新民,邓永学,赵志模,等.温度对四纹豆象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J].昆虫知识,2009,46(2):233-237.

[18]曹新民,赵志模,赵先平,等.食物对四纹豆象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南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0):120-123.

[19]曹新民,豆威,邓永学,等.四纹豆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J].植物检疫,2008,22(1):41-44.

[20]龚志强,王建伟,许渭根,等.四纹豆象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J].昆虫

知识,2000,37(5):285-286.

[21]顾杰,毛雅琴,王莉萍,等.四纹豆象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J].昆虫

学报,2009,52(12):1349-1355.

[22]罗鸿,苏丽,陈燕,等.6种植物源农药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

[J].广西植保,2012,25(1):8-9.

[23]STODDARDFL,NICHOLASBAH,RUBIALESC

D,etal.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nfabab

ean[J].FieldCropsResearch,2010,115(3):30

8-318.

[24]L?譈THIC,FERNANDO,EHLERSJD,etal.Re

sistanceofAI-1transgenicchickpea(Cicer

arietinum)andcowpea(Vignaunguiculata)dr

ygrainstobruchidbeetles(Coleoptera:Chr

ysomelidae)[J].BulletinofEntomologicalR

esearch,2013,103(4):373-381.

[25]仲建锋,万正煌,李莉,等.低温和高温对仓储绿豆象的防治效果[J].中

国农业科学,2013,46(1):54-59.

[26]LOGANATHANBM,JAYASADS,FIELDSCPG,

etal.Lowandhightemperaturesforthecontr

olofcowpeabeetle,Callosobruchusmaculatu

s(F.)(coleoptera:Bruchidae)inchickpeas

[J].JournalofStoredProductsResearch,201

1,47(3):244-248.

[27]RAMIREDDYPV,TODORIKIS,MIYANOSHITA

A.Effectofsoftelectrontreatmentonadzuk

ibeanweevil,Callosobruchuschinensis(L.)

(Col.,Bruchidae)[J].JournalofAppliedEnt

omology,2006,130(6-7):393-399.

[28]DONGRETK,HARWALKARR,NENESP,eta

l.Radio-sensitivityofdifferentdevelopme

ntalstagesofpulsebeetle(Callosobruchus

maculatus)[J].JournalofFoodScienceandT

echnology(Mysore),1997,34(5):413-415.

[29]苏建亚,郝康陕,徐源辉.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J].华东昆虫学报,1996,5(2):83-87.

[30]王甦,吴迪,张帆,等.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J].环

境昆虫学报,2012,34(1):80-87.

[31]金剑雪,李凤良,程英,等.七星瓢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J].植物保护,

2011,37(4):68-71.

[32]OBEMBEOM,KAYODEJ.Insecticidalact

ivityoftheaqueousextractsoffourunder-u

tilizedtropicalplantsasprotectantofcow

peaseedsfromCallosobruchusmaculatusinfe

station[J].PakistanJournalofBiologicalS

ciences,2013,16(4):175-179.

[33]SANONA,BANM,BINSO-DABIRECL,eta

l.EffectivenessofSpinosad(Naturalytes)i

ncontrollingthecowpeastoragepest,Callo

sobruchusmaculatus(Coleoptera:Bruchidae)

[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2010,103

(1):203-210.

[34]吴芳,严晓平.储粮害虫PH3抗性机理及分子监测研究进展[J].粮食储

藏,2011(3):8-13.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8:0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6f22a26319045a4914937edc4fb9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豆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豆卜.pdf

标签:豆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