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
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
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从军行杨炯 ,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
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根
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本段先写齐威王下令纳谏及奖励方法,然后写臣民纳谏的情况,最后写纳谏所产生
的效果。据此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甲】邹忌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意思就是
说,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怎么才能不受蒙蔽呢,必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样
才能使齐国富强。【乙】是刘邦的入关告谕,在这个告谕中,刘邦首先陈述秦法的严酷,
然后陈述与众诸侯的约定,接着与父老约法三章,最后说我是在这里等待诸侯实践诺言
的,因此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故答案为:⑴B;
⑵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⑶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⑷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⑸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
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⑸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认真思
考语句中蕴含的意思,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爱很奇怪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B.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
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
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
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3)C
(4)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分析】(1)A项,日光/景物;B项,全/数字“一”;C项,都是“离开之意;D
项,快尼康7200 乐/以……为乐。故选C。
(2)A项,都是“在”之意。B项,因为/按照;C项,因而/却;D项,用于定语倒装句,
不译/结构助词“的”。故选A。
(3)“作者详写楼,略写湖”错。应是略写楼,详写湖。故选C。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越”:到了。“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微”:没有。“斯”:这种。还有“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语法的辨析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之余要注意对常用虚词的意思和
用法加以掌握,要结合句意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选项逐项进行辨析,仔细判断。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
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
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
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
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
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
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
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
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
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
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
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
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
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
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
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
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恶意透支 沃面,往往粥不继,日
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也!”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①粥:稠粥。②日昃: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日昃始食(________)
④去之南都(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2)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
主旨要义。
(3)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
(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的思想感情。“心”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微”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始”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
都:离开到南都。“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居,处在。庙堂之
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②遂,于是。大通,博通。旨,
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①居庙堂之高(在朝
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
君忧虑)。②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
负)。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
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范仲淹把自己的
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
奉献精神。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
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⑴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⑵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
旨要义;
⑶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
下;
⑷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
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
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
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
句子的结构;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
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
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
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
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
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
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文言文阅读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
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
解,心有怨言。母诚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
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
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昼则疾耕作于田间于:________
②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悟: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介词,在;明白,醒悟
(2)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3)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告
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解析】【分析】(1)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给”:给予。“悟”:明白,醒悟。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且:并且。伐:砍。
(3)《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刘氏无私帮助别人,儿子开始不理
解,最后刘家儿子“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给我们的
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人
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故答案为:⑴介词,在;明白,醒悟;
⑵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⑶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告诉
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即可做出选
择,答题关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
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
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
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刘的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
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
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善
良。然而她的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诉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
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
光。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感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
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行为。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己卯上元,余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
从之。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合中掩关熟睡,
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
子。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
沮洳(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述以文者________
②太守谓谁________
③予欣然从之________
④盖自笑也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
(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
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2)①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欢乐啊。
②(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3)苏轼的“自笑”,是见儋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自得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
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
情怀与乐观精神。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述:记述;②谓:为,是;③从:跟从;④盖:大概。
(2)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去:离开。
(3)结合文章内容,苏轼被贬儋州,与人出游,所见繁荣、祥和的社会,是一种自得之
笑。笑韩退之是因其仕途上不够超脱。苏轼和欧阳修两人在仕途不顺时表现出的时旷达和
乐观。
故答案为:⑴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⑵①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欢乐啊。②
(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⑶苏轼的“自笑”,是见儋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自得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在
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情
怀与乐观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
人物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乙】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
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城西,进入僧舍,走过小巷,汉族和当地少
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屠户和卖酒者(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纷纷攘攘。回到家中已经三更
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新甜。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
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
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钓到大鱼。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齡
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
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
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迷在藩之功,捆
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④子弟,使
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
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
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________
②皆反,其故何也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品行;原因
(2)B
(3)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行”,这里用作
名词,德行、品行。
(2)“颠而不扶”中的“而”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顺接;B表转折;C表修饰;D表
并列。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之:的。过:过错;欤:语气词,相当于“吗”。这句话是一个
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结合房
玄龄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这句话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一致。
(5)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从“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等
语句可概括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
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故答案为:⑴①品行;②原因
⑵B;
⑶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
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
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⑷本题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中人物的观点,然后再根据平时积累选
择合适的句子答题。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
往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说:“这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
富贵生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
“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之于君主,我则要归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
父、父亲的资荫就做上大官,不修身养性,只爱奢侈放纵。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没有才
能,遇到国家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发生祸乱?隋炀帝记取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的
功劳,把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提升为高官显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报效,反而叛逆弑
君。这难道不是臣下的罪过吗?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
严重的过错,就是家国值得庆幸的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
间受恩深重者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恩戴
德,杨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视小人。”太宗说:“你
说得对!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浪亭记(节选)
【宋】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
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
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⑥隆胜
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
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箕⑪而浩歌,踞⑫而仰啸,野老不至,
鱼鸟共乐。形骸⑬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⑭荣辱之场,日与锱铢
利害相磨戛⑮,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①阜f:土山。②并b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ng:独木桥。⑤亏
蔽:
掩映。⑥坳o:低洼。⑦倚q:弯曲的堤岸。⑧榜bng:摇桨,划船。⑨幅巾:男子
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⑪箕:坐时
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⑫踞:蹲坐。⑬形骸:身体。⑭汩汩:沉浮。⑮磨
戛:折磨。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4)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其地益阔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居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阳又竹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鄙哉肉食者鄙(《左传曹论战》)
【答案】(1)C
(2)B
(3)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D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
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根据句意及和虚词则,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
是: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故选C。
(2)ACD符合原文意思,B原文中说纵广合五六十寻,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
八尺),与里是不一样的,故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这句话不符合文意。
(3)选文首段记述了沧浪亭兴建的过程兴废并描述了其周围的美景,第二段写在自己经
常在这里游玩以及游玩的感触。因此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吴均的“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相近的句子是最后一句话: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A更加;好处。B居住;停留。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阳;太阳。D粗鄙,见识
短浅。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B;
⑶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
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
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
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
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⑶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①统观全文,
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情;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从文中筛选出表达作者思想
感情的句子即可。
⑷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
【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
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
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
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
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
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
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
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
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
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
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
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
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
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
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________
②阡陌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答案】(1)参与;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
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间”属于古今异
义词,这里是参与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
从:随行,跟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
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实:真实。阴:暗地里。
使: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两文中筛选出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的句子,【甲】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
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这一句话体现了鲁庄公以德治民的
思想。【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意思是:
故答案为:⑴参与;田间小路
⑵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⑶【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鲁
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这句话体现了鲁恭以德治
民的思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
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
漏翻关键词语。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
意的句子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太守袁安听说以
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
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
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
是想访察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
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
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衰安。”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
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
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
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
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
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
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
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殣(pioj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
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然则何时而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以惠贫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好为佛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
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
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
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
句回答。)
【答案】(1)D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
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1)A或许;有时。B快乐;以…为乐。C用来;因为。D喜爱,爱
好。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应为;物:外物。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
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宴然:秩
序安定的样子;流徙:流亡迁徙。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
恩惠。
(3)这句话的意思是: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全球经济现状 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根据
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甲】文表达表
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这两句也是范仲淹
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乙】文最后两句总结了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的做法及取得范仲淹
的功绩,从中可知范仲淹采取的措施是: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
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⑶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
出合适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
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
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到,城中居民大
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
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
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
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因为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
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
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
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
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
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
10.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①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
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②以悲,泫然不
能自已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
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
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
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
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练:白色丝绢。②愀然(qi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③束发:年纪
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请将文言词语“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
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________
③壮心日灰________
④是则真可哭也________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炮车云生”,
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
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1)A.着;B.入;C.出
(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
新,景色优美。
(6)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
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
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
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此题在结合语境“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
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分析的基础上,文言词语“出”、“入”、“着”填入文中空
格处的顺序是:A.着;B.入;C.出。
(2)本题注意“左迁(降职或远调)”的正确解释。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
声音。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结合文本内容,“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
写浪涛之激荡;“雪山汹涌”则描画浪潮之澎湃。
(5)“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
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6)《泛舟后溪》用拟人手法写鸟鸣之声,诗歌通过写鸟鸣的声音似乎在恳切地挽留过
往的客人,从而突出了雨后后溪的静美清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
时的欣喜之情。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
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
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A.着;B.入;C.出
⑵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⑶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⑷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⑸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
新,景色优美。⑹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
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
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
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
对语句的正确理解。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概括。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想象的能力。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在理解语句内
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
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
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
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
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
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
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
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
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
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
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
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
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
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
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
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
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百废具兴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
④岁衣缣一匹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1)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
矩做法,不敢废止。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
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具”是通假字,同
“俱”,都,全。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叙述已经很详细、完备了。“备”是一词多义:具
备;准备;防备;设备。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范仲淹不重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
“轻”是一词多义:轻视;减少;轻薄;宽容。④岁衣缣一匹:每年拿一匹细绢做衣服。
“岁”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年。
(2)本题注意:①以,因为。物,外物。是互文修辞。②贤令,贤明善良。至,到。
奉,尊奉。公,范仲淹。法,规矩做法。废,荒废。弛,放松。
(3)①解释材料内容。《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意思是:君主以百姓
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百姓也会以君
主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
归服,是没有过的。②解读材料。从内容上看,孟子的“忧乐观”就是把王者应该把百姓的
忧和乐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③解读文章。范仲淹在文章中提出了以
天下人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乐观。④二者关系。孟子强调的是王者应有忧民
乐民的观点。范仲淹则把这种理想发展到所有的读书人、官员身上,范仲淹继承并发展了
孟子的忧国忧民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
做法,不敢废止;
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
可贵的。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
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解答;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做出解答。
【附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
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
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
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
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
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
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
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乙】范仲淹不重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
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
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
年拿一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
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2.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
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
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
掖⑥之以自己组装电脑 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
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
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
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
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
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
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
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n)罕]金朝名将。⑧[啖(dn)]用利益人。⑨[醢(hi)]古代的一种酷
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y)]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
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
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②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
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
由。
【答案】(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①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②丙
(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
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
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
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1)A.选项中“降”分别为“降落”和“投降”;B.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分别为
“动词,到,往’”和“代词,他”;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凭借”和“表修饰,不浓眉大眼的女人 译”;D.选项中
的“负”分别是“背负”的意思。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
须翻译出来。
(3)①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
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
(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②“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
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
所说的话。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
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
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面对
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止,
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
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故答案为:⑴D;
⑵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
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⑶①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②
丙;
⑷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
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
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
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
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
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
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
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
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
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
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
下大呼喊说:“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
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
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
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
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你们又能怎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惧
怕。”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
来,黏罕说:“拒绝投降的是谁?”永正视良久说:“是我。”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
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无知猪狗,我
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怒骂不止。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
来,永还在大喊:“为何不快快杀了我?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在场的(大名:应当是
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
郭永全家。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
尸体,把他掩埋了。
1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③雾凇沆砀________
④及下船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
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
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
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1)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
(2)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
闲的人罢了。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
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
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
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
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4)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
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
度概括。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是”都
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分别是“共同、一起”“这”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但:只是;耳: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哪一个夜晚没有
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焉:哪
里;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
人!)
(3)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写作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进行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
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从描写角度赏析,正面
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
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
脱俗的“闲人”雅趣。
(4)结合这两篇表达的感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
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
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湖心亭看雪》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
渺茫的慨叹。两文中“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
高度概括。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
⑵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
的人罢了。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⑶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
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
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
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⑷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
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
度概括。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
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
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
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但用词又不能重复,
要把对联的要旨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此题要在理解两文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
题眼组合成横批即可。
14.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④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答案】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
字,“乐”属于词类活用,“景”“更”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
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
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
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
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连月不开开(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
④则有心旷神怡旷(________)
⑤亦甚雄快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
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
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1)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2)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
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
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
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
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开”,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这里的意思为“放晴”;“景”,古今
异义,今义为“景色”,古义为“日光”;“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
‘来’相对”,古义为“离开”;“旷”,本义即为“开阔”;“甚”,本义即为“很,非常”。做题时要
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曜,光
辉;潜,隐没。②时,时常;舫,船。
(3)“静影沉璧”,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回答其作用,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
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月亮”,结合上下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可知,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
襟,而“迁客骚人”是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袁中道也是由景生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
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属于“以物喜,以己悲”。
故答案为:⑴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⑵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
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
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语句通顺,成分完
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静影沉璧”是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
玉。赏析是说明此处比喻手法的作用。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文: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
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
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
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
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乙文: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
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
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
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
而且不能自制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0:0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45f0aea3334bd9524cf203a8577b0c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侵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侵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