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8
2017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篇一: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
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
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
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
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立方米,在这之前,小浪底
共积泥沙达亿吨.这次调水调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
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
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
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
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
不断地增加.下面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
的试验数据:
表1: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秒,含沙量为公斤
/立方米
(1)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2)确定
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篇二: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6
2/8
题目: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
姓名:胡迪学号:201014622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
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
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
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至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
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m3,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
泥沙达亿t。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
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
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
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
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
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表1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m
3
/s,含沙量为kg/m3)
现在,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下面的问题:(1)给
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2)确定排沙量与水
流量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拟合,SAS,Matlab,线性回归,调水调沙实验
问题分析:
2016
3/8
1、对于问题一,所给数据中水流量x和含沙量h的乘积即为该
时刻的排沙量y即:y=hx。2、对于问题二,研究排沙量与排水量的
关系,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始排沙量随水量增加而增加,而后
随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显然变化关系并非线性的关系,为此,把问
题分为两部分,从水流量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水流量最大值
到结束为第二阶段,分别来研究水流量与排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模型假设:
1、水流量和排沙量都是连续的,不考虑上游泄洪所带来的含沙
量和外界带来的含沙量。2、时间是连续变化的,所取时间点依次为
1,2,3,…,24,单位时间为12h。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对于问题一,因为排沙量与时间的散点图基本符合正态曲线,
如图二所示。所以,排
沙量的对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就应该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因而
排沙量取对数后,再与时间t进行二次回归,排沙量取自然后的数据
见表2.假设排沙量与时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是
at?bt?c
两边取对数得Lny=at+bt+c
y?
e
先由表二做出排沙量的自然对数lny与时间t的散点图见图一,
并利用SAS软件进行拟合,得到排沙量的自然对数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2016
4/8
为:Lny=-++
由回归拟合参数表可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因为相关系数人R=,
误差均方S=,说明回归曲线拟合效果很好。所以排沙量与时间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e
???
图二:排沙量对时间的曲线图
最后对所求出的函数关系在区间[0,24]之间进行积分
?
24
12*60*60*e
???
dt
结果为总排沙量亿吨,此与媒体报道的排沙量几乎一样。
篇三: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
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
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
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
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m3,在这之前,小浪底
共积泥沙达亿t。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
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
2016
5/8
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
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
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
不断地增加。下表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检测到
的试验数据。
现在,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下面的问题:(1)给
出估计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2)确定排沙量与水
流量的关系。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已知给定的观测时刻是等间距的,以6月29日零时刻开始计
时,则各次观测时刻(离开始时刻6月29日零时刻的时间)分别为
t=3600(12i?4),i=1,2,……,24,
其中计时单位为秒。第1次观测的时刻t1=28800
最后一次观测的时刻t24=1022400
记第i次观测时水流量为vi,含沙量为ci,则第i次观测
时的排沙量为yi=civi。数据见表
表
对于问题(1),根据所给问题的试验数据,要计算任意时刻的
排沙量,就要确定出排沙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插值来实现。
考虑到的排沙量时间的连续函数,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采用三次样
条函数进行插值:Matlab实现:
t=[2880331200
2016
6/8
374400
8496400];%时刻
y=[56700265200
28620
54];%排沙量
pp=csape(t,y);%三次样条插值,返回pp结构
t1=t(1);t2=t(end);
TL=quadl(@(tt)ppval(pp,tt),t1,t2)%t1到t2时刻进行数值积
分,得到总流量
Y=ppval(pp,X)%该函数可以计算X点的预测值,‘pp’是样条
插值返回的结构
4176030000
对于问题(2),研究排沙量与水量的关系,从试验数据可以看
出,开始排沙量是随着水流量的增加而增长,而后是随着水流量的减
少而减少。显然,变化规律并非是线性的关系,为此,把问题分为两
部分,从开始水流量增加到最大值2720m3/s(即增长的过程)为第
一阶段,从水流量的最大值到结束为第二阶段,分别来研究水流量与
排沙量的关系。画出排沙量与水流量的散点图(见图2)。
Matlab实现:
v1=[1800
2720];%v1,v2为水流量v2=[2650
];y1=[56700114000y2=[307400
2016
7/8
306800
0
0
2
235200160000
25
26520091000
28620054000
3
312800];30000
80004500];%y=[y1,y2]为排沙量subplot(1,2,1),
plot(v1,y1,’*’)subplot(1,2,2),plot(v2,y2,’*’)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基本上是线性关系,第二阶段准
备依次用二次、三次、四次曲线来拟合,看哪一个模型的剩余标准差
小就选取哪一个模型。最后求得第一阶段排沙量y与水流量v之间
的预测模型为
y=?
Matlab实现:
n1=polyfit(v1,y1,1)%拟合一次多项式,系数排列从高次幂到
低次幂n2=polyfit(v1,y1,2)
yc1=polyval(n1,v1);%求预测值yc2=polyval(n2,v1);
wc1=sum((y1-yc1).);%以下求误差平凡和
2016
8/8
wc2=sum((y1-yc2).);
第二阶段的预测模型为一个四次多项式。
y=?×10?7v4+v3?+?×106Matlab实现:
nihe1=polyfit(v2,y2,3);%拟合3次多项式nihe1保留的是多
项式的系数yche1=polyval(nihe1,v2);%求预测值
wcha1=sum((y2-yche1).);%以下求误差平凡和
nihe2=polyfit(v2,y2,4);%拟合4次多项式
yche2=polyval(nihe2,v2);%求预测值
wcha2=sum((y2-yche2).);%以下求误差平凡和
nihe3=polyfit(v2,y2,5);%拟合5次多项式
yche3=polyval(nihe3,v2);%求预测值
wcha3=sum((y2-yche3).);%以下求误差平凡和
比较wcha1wcha2wcha3的大小,取最小值,对应的拟合多项
式
插值拟合方法的matlab实现不仅仅是我以上所用,希望大家主
动查找一些文献资料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0:2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4554f477a7c285fa070638370a40cd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河小浪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河小浪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