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神奇的旅游胜地。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
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地方,走近它,你会为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叹,又会
为现代建设的勃勃生机所感喟!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
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
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
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
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
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
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
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
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
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有罗马,东有
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
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水仙什么意思 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
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西
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西安是中国中西部
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
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
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这些构成了反映西安
现代社会发展成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使西安旅游更具魅力。
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8.27平方公里。属于暖温
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足。4月到5月,9月到10月这两
段时间是来西安旅游的最佳时段。选择春夏相交、夏秋相交的好处就在于气温适中,阳光明
媚,可以更舒心地领略无限美景。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
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9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38处,陵墓8859处,古遗址5817余处,文物点2万1千两百余个。秦始皇兵马俑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
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
轰动,其出土的裸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
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
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
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
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
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
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
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随着曲江大唐芙蓉园等六大遗址公园的相继开放和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盛大开园,以及大
明宫、世界园艺博览会会馆等一批特大型旅游项目的投资兴建,我市旅游建设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盛大局面。不仅如此,我市周边其他地市新景区的开发也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可以预
见的是,未来几年,我市旅游业将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
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
十分丰富。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
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
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
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
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在西部
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过华清池》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一本作“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语文选修课本上为“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都
1.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
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时一千多年,其中统一的周、秦、汉、
唐诸朝,在西安城市历史中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多。
2.洛阳九朝古都东周、东汉、曹魏、武周、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
晋先后曾定都于洛阳。九朝以洛阳为都近千年,仅次于西安。
3.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计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
4.北京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
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
5.开封七朝古都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省内)迁往开封(时称大
梁),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由此开始。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
均定都于此,历经40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定都开封,长
达168年之久,时称东京.以后,开封曾为金的都城,改名汴京,历时20年。
6.杭州历史上吴越、南宋曾定都于此,称临安。
7.安阳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
十二王,历时254年。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
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
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计算机硬件包括 都”的序列。
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手套英语 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
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
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
称。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
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
(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
郑州和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
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
分裂时期的政权。
安阳
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在安阳境内建都。夏朝后期为都,时称西河,今位于安阳
市东南。殷商时期为商相都及殷都。汉末以后,以邺城(今安阳市东北18km处)
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王朝的都城。不计五
帝时期,作为都城的历史488年。
北京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今位于北京之丰台区,当时称为蓟。
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国都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金朝(1115年-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为中都。元朝为大都。
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北京改称北平。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至2006年,建都史长计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之首都。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
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其为都共计210年。
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夏时
为都,称“老丘”,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计225年。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
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
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
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北周大将赵匡胤
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
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
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
市之一。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先被大齐定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为都城。
元末,小明王龙凤政权曾以此为都。建都史长达592年。
洛阳
帝喾、夏、商、西周、东周、西汉(高祖初)、更始帝、东汉、三国时期魏、西晋、
北魏(493年才自大同迁都至此)、隋、唐、郑、大燕、后梁、后晋(高祖初)、
后唐均以洛阳作国都,中华民国一度迁都于此,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
的古都,保守估算当在1300年以上(见解释)。西汉、新、北周、后晋、后
汉、后周、北宋、金八朝又以洛阳为陪都,因此,司马光说:“欲闻天下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解释:洛阳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夏、
商、周、汉、魏等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
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
阳都自称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立都。2。还有
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两都,
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
阳为其东都并经常居住于此,故有“东都洛阳”之称。安史之乱前在影响和地位上
和长安几乎不相上下,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自唐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结束的114年间,皇帝居洛53年,居长安59年。乱后地位不及长安,
仅限于陪都地位,唐末又为唐都3年。西周及隋两代与唐代情况类似。
南京
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
华民国首都。
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
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是东晋的首都。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
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南京为大明的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
为南都。
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被定为中国首都。
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1927年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侵
华战争期间1937年-1945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为临时首都-陪都)。1949
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之前,中国首都均位于南京。作为都城历
经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仅是中国四大古都,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
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
后有西周、秦、西汉、新、更始帝、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
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001年之久。又
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但
为时极短。
唐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再加上对渭河平原的过度开发等生态原因,导
致西安所在的这一地区不再作为后续王朝的首都。
郑州
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
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东周时期为郑和韩的都城。不计黄
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
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
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
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
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
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
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
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
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
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
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
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
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
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
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
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
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建筑历史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
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
失,兼防火
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
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
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
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
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
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
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
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
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
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
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
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
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余罪资源 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
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
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
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
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
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
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
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
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
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
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
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
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
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
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
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
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
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
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
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
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
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
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
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
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文物保护
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
身倾斜。导致古塔倾斜主要原因为:一、古塔的基础处理不太均匀以及古
塔的防水、排水不畅等;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
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围的不均匀沉
降,加速了古塔倾斜下沉。到1985年古塔已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
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
1983年西安市政府将《大雁塔倾斜问题及其加固研究》列为重大科研
项目,并成立了课题组。后经有关部门20多年的探查、保护、排水、防渗
等方面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和稳定,2005年倾斜
量为1001.9毫米。
大雁塔名称由来
大雁塔,真的与雁有关吗?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
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
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
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
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
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美术教育学 知道
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
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
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
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
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
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
大雁塔与玄奘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经”故事驰名。
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会想起唐代高僧玄奘和赐福镇宅圣君师傅
钟馗故里的钟馗,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
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
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
宏大的规模。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这位传奇人物被尊称为“三藏
法师”。
玄奘(600-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十
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贞观元
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印取经。唐王因建国之初,社稷
未稳,下诏不许。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
出国前三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
“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
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
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
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圆满欲回大唐之时,受邀参加了古印度规模
空前、规格很高的佛教学术盛会。在会上,玄奘法师为论主,其辩才无碍、
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大乘僧众称玄奘法
师苏轼朝代 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
萨众神。
为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说服劝阻自己回国的恩师、道友及各国国王,
于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
誉回到长安。并于次年最简单的对联 奉敕与长安弘福寺译经3年。
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
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并于唐永徽三年创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
取回的经像、舍利。唐显庆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译经。又于次年奉旨率
翻译住僧与弟子至铜川玉华寺,居素成院,从事《大般若经》的翻译。终
在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率众译成《大般若经》六百卷。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劳一生的玄奘法师因病在玉华寺圆寂。其灵
柩还京奉大慈恩寺并安葬于长安城东白鹿塬上。
雁塔题名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
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
等。尤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
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
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
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中国解放军军衔 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大
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
要一起在曲江(皇帝也必于曲江边的楼上垂帘观看)、杏园参加国宴,然
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
恩塔下题名处,十
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地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
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
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
了。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
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
在南门东西两侧的碑龛内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
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
写,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
世称《雁塔圣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贵书法碑刻。是研究唐代
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一层
在唐时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
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
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描写玄
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也值得一观。
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
物、故事,身临其境,吟诵一番,颇有原词原句的感受。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
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
塔座登道的动测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
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
跬步的奋斗精神。
二层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
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均争先礼拜瞻仰。
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普贤菩萨壁画两幅及现代名人书法多
幅。多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长。
三层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
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
一乘佛宝。
大雁塔的模型是严格按照1:60的比例制作,惟妙惟肖。
五层
大雁塔五层,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
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
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
奘高超的诗词艺术造诣。
六层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
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
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
古不衰。
七层
大雁塔的最高处,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七层的塔
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
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在印
度所闻的僧人埋燕造塔传说,向游人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
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
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
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
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
“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
景平台”等景观。大雁塔北广场创造的新纪录: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
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它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
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
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
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大雁塔佛舍供奉
舍利乃佛祖或得道高僧道行甚高的体现,是其戒、定、慧三者转化的
结晶。
佛祖或高僧在圆寂后火化时所生成的晶莹坚硬的颗粒称为舍利子。火
化后尚存的原身体某部位灵骨,诸如佛牙舍利,顶骨舍利,佛指舍利等甚
为珍贵,往往带有圣洁和神秘色彩。
大雁塔与佛舍利可谓密切相关。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
奘法师当初为存放从西域所取经像舍利而建造此塔,玄奘法师究竟从西域
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
具体数量未能说明。而在同书描写修塔一节时,说明“层层中心皆有舍利,
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后经武则天长安年从新改建时,将塔中原
有舍利如何处置,就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所取佛
之舍利是另行存放?还是散失无有下落?就不得而知,最终成为千古之谜!
所以说玄奘取经带回的佛舍利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在大雁塔的地宫,
还是在塔的哪个部位存放,实为千古之谜,只好有待千年后有机会得以发
掘时,才能澄清。
当前的雄伟的大雁塔上,安放了非常珍贵的佛舍利。关于这一佛舍利,
还有一段来历故事。
在1998年6月10日,大雁塔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印籍华侨高
僧释悟谦法师,法师原籍是陕西咸阳人,自幼出家并于四十年代初,以玄
奘为楷模,赴印求法,现已年逾古稀,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当他来到大
慈恩寺,登上大雁塔时感慨万分,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
衰”。当天,他拿出一红纸袋,上面印着金色的“一乘佛宝”四个字和莲
花图案,内装有珍贵的两颗佛舍利子(一颗直径3.5毫米,一颗直径1.5
毫米),赠与大雁塔。并再三嘱托:“这佛宝非常宝贵,要珍藏好定有无
量大福”。为了弥补大雁塔舍利之谜的缺憾,让更多的人们共同瞻仰佛宝
舍利,便将佛宝陈列于大雁塔上。为慎重起见,大雁塔给远在印度的释悟
谦法师寄去一封信,向他谈明我们的意愿,征求他的意见,他即高兴地回
信说:“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无
量,犹希吕君能虔诚供奉,定得无量大福。若能公诸大雁塔上层,令众同
为瞻仰,更得无量无边大福聚,兄为祝颂。”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
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
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
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
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
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
艰难。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7:0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3f509045a08e63ae4bdb98ead20dc0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安城墙开放时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安城墙开放时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