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前端页面优化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3个核心优化技巧)

更新时间:2023-04-05 15:30:31 阅读: 评论:0

1.重要性

当我们面试的时候,前端性能优化方面算是必考的知识点,但是工作中我们又很少会重点的对项目进行前端优化,它真的不重要吗?

如果我们可以将后端响应时间缩短一半,整体响应时间只能减少5%~10%。而如果关注前端性能,同样是将其响应时间减少一半,则整体响应时间可以减少40%~45%。

改进前端通常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和资源,减少后端延迟会带来很大的改动。

只有10%~20%的最终用户响应时间花在了下载html文档上,其余的80%~90%时间花在了下载页面中的所有组件上。

2.定位

2.1 技术上的选择

在前端日常开发中,技术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现象频发。

前端工程化严重的当下,轻量化的框架慢慢被遗忘掉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场景都适合使用工程化框架,react/vue 并不轻量。

复杂的框架是为了解决复杂的业务

如果研发h5、pc展示等场景简单的业务时候,javascript原生 配合一些轻量化插件更适合。

多页面应用也并不都是缺点。根据业务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个前端都应该反思的事情。

这方面是导致卡顿的关键问题。

2.2 network

我们的老朋友network想必前端同学都很熟悉。我们先来看一下network

金融数字宏观financial numbers macro

从network面板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请求资源size请求资源时长请求资源数量接口响应时长接口发起数量接口报文size接口响应状态瀑布图

瀑布图是什么呢?

瀑布图就是上方图片后面的waterfall纵列

瀑布图是一个级联图, 展示了浏览器如何加载资源并渲染成网页. 图中的每一行都是一次单独的浏览器请求. 这个图越长, 说明加载网页过程中所发的请求越多. 每一行的宽度, 代表浏览器发出请求并下载该资源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它的侧重点在于分析网络链路

瀑布图颜色说明:

dns lookup [深绿色] –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进行通信之前, 必须经过dns查询, 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 在这个阶段, 你可以处理的东西很少. 但幸运的是, 并非所有的请求都需要经过这一阶段.initial connection [橙色] – 在浏览器发送请求之前, 必须建立tcp连接. 这个过程仅仅发生50k是多少钱在瀑布图中的开头几行, 否则这就是个性能问题(后边细说).ssl/tls negotiation [紫色] – 如果你的页面是通过ssl/tls这类安全协议加载资源, 这段时间就是浏览器建立安全连接的过程. 目前google将https作为其 搜索排名因素 之一, ssl/tls 协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了.time to first byte (ttfb) [绿色] – ttfb 是浏览器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的时间+服务器处理请求时间+响应报文的第一字节到达浏览器的时间. 我们用这个指标来判断你的web服务器是否性能不够, 或者说你是否需要使用cdn.downloading (蓝色) – 这是浏览器用来下载资源所用的时间. 这段时间越长, 说明资源越大. 理想情况下, 你可以通过控制资源的大小来控制这段时间的长度.

那么除了瀑布图的长度外,我们如何才能判断一个瀑布图的状态是健康的呢?

首先, 减少所有资源的加载时间. 亦即减小瀑布图的宽度. 瀑布图越窄, 网站的访问速度越快.其次, 减少请求数量 也就是降低瀑布图的高度. 瀑布图越矮越好.最后, 通过优化资源请求顺序来加快渲染时间. 从图上看, 就是将绿色的”开始渲染”线向左移. 这条线向左移动的越远越好.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network的角度去排查“慢”的问题。

2.3 webpack-bundle-analyzer

项目47用英语怎么说构建后生成的bundle包是压缩后的。webpack-bundle-analyzer是一款包分析工具。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能带来的效果。如下图:

从上图来看,我们的bundle包被解析的一览无余。其中模块面积占的越大说明在bundle包中size越大。就值得注意了,重点优化一下。

它能够排查出来的信息有

显示包中所有打入的模块显示模块size 及 gzip后的size

排查包中的模块情形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webpack-bundle-analyzer来排查出一些无用的模块,过大的模块。然后进行优化。以减少我们的bundle包size,减少加载时长。

安装

# npm npm instal桌游有哪些游戏l --save-dev webpack-bundle-analyzer# yarn yarn add -d webpack-bundle-analyzer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使用(as a webpack-plugin)

const bundleanalyzerplugin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bundleanalyzerplugin()  ]}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然后构建包完毕后会自动弹出一个窗口展示上图信息。

2.4 performance

chrome自带的performance模块。先附上一个官网文档传送门:performance

可以检测很多方面的数据,多数情况的性能排查上用的比较多。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同学建议去看一下官方文档。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在performance面板中如何排查“慢”的问题,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先附上一张performance的面板图片。

从上图中可以分析出一些指标

fcp/lcp 时间是否过长?请求并发情况 是否并发频繁?请求发起顺序 请求发起顺序是否不对?javascript执行情况 javascript执行是否过慢?

这些指标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当然performance的功能并不止于此。

先记住如何获取到这些指标,后面来一一进行解析优化。

2.5 performancenavigationtiming

获取各个阶段的响应时间,我们所要用到的接口是performancenavigationtiming接口。

performancenavigationtiming 提供了用于存储和检索有关浏览器文档事件的指标的方法和属性。 例如,此接口可用于确定加载或卸载文档需要多少时间。

function shownavigationdetails() {  const [entry] =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navigation");  console.table(entry.tojson());}复制代码

使用这个函数,我们就可以获取各个阶段的响应时间,如图:

参数说明

navigationstart 加载起始时间
redirectstart 重定向开始时间(如果发生了http重定向,每次重定向都和当前文档同域的话,就返回开始重定向的fetchstart的值。其他情况,则返回0)
redirectend 重定向结束时间(如果发生了http重定向,每次重定向都和当前文档同域的话,就返回最后一次重定向接收完数据的时间。其他情况则返回0)
fetchstart 浏览器发起资源请求时,如果有缓存,则返回读取缓存的开始时间
domainlookupstart 查询dns的开始时间。如果请求没有发起dns请求,如keep-alive,缓存等,则返回fetchstart
domainlookupend 查询dns的结束时间。如果没有发起dns请求,同上
connectstart 开始建立tcp请求的时间。如果请求是keep-alive,缓存等,则返回domainlookupend
(cureconnectionstart) 如果在进行tls或ssl,则返回握手时间
connectend 完成tcp链接的时间。如果是keep-alive,缓存等,同connectstart
requeststart 发起请求的时间
responstart 服务器开始响应的时间
domloading 从图中看是开始渲染dom的时间,具体未知
dominteractive 未知
domcontentloadedeventstart 开始触发domcontentloadedevent事件的时间
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domcontentloadedevent事件结束的时间
domcomplete 从图中看是dom渲染完成时间,具体未知
loadeventstart 触发load的时间,如没有则返回0
loadeventend load事件执行完的时间,如没有则返回0
unloadeventstart unload事件触发的时间
unloadeventend unload事件执行完的时间

关于我们的web性能,我们会用到的时间参数:

dns解析时间: domainlookupend – domainlookupstart
tcp建立连接时间: connectend – connectstart
白屏时间: responstart – navigationstart
dom渲染完成时间: 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页面onload时间: loa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根据这些时间参数,我们就可以判断哪一阶段对性能有影响。

2.6 抓包

有一些业务状况是没有上述的一些调试工具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抓包工具进行对页面信息对抓取,上述我们通过chrome工具排查出来的指标,也可以通过抓包工具进行抓取。

这里我推荐一款抓包工具charles。

2.7 性能测试工具

2.7.1 pingdom

2.7.2 load impact

2.7.3 webpage test

2.7.4 octa gate site timer

2.7.5 free speed test

3.优化

前端的优化种类繁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优化:网络优化(对加载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优化),代码优化(资源加载完后,脚本解释执行的速度),框架优化(选择性能较好的框架,比如benchmark)。

3.1 tree shaking

中文(摇树),webpack构建优化中重要一环。摇树用于清除我们项目中的一些无用代码,它依赖于es中的模块语法。

比如日常使用lodash的时候

import _ from 'lodash'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如果如上引用lodash库,在构建包的时候是会把整个lodash包打入到我们的bundle包中的。

import _impty from 'lodash/impty';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如果如上引用lodash库,在构建包的时候只会把impty这个方法抽离出来再打入到我们的bundle包中。

这样的化就会大大减少我们包的size。所以在日常引用第三方库的时候,需要注意导入的方式。

如何开启摇树

在webpack4.x 中默认对tree-shaking进行了支持。 在webpack2.x 中使用tree-shaking:传送门

3.2 split chunks

中文(分包)

在没配置任何东西的情况下,webpack 4 就智能的帮你做了代码分包。入口文件依赖的文件都被打包进了main.js,那些大于 30kb 的第三方包,如:echarts、xlsx、dropzone等都被单独打包成了一个个独立 bundle。

其它被我们设置了异步加载的页面或者组件变成了一个个chunk,也就是被打包成独立的bundle。

它内置的代码分割策略是这样的:

新的 chunk 是否被共享或者是来自 node_modules 的模块新的 chunk 体积在压缩之前是否大于 30kb按需加载 chunk 的并发请求数量小于等于 5 个页面初始加载时的并发请求数量小于等于 3 个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环境来更改配置。配置代码如下:

splitchunks({  cachegroups: {    vendors: {      name: `chunk-vendors`,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chunks: 'initial',    },    dll: {      name: `chunk-dll`,      test: /[\/]bizcharts|[\/]@antv[\/]data-t/,      priority: 15,      chunks: 'all',      reuexistingchunk: true    },    common: {      name: `chunk-common`,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chunks: 'all',      reuexistingchunk: true    },  }})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没有使用webpack4.x版本的项目,依然可以通过按需加载的形式进行分包,使得我们的包分散开,提升加载性能。

按需加载也是以前分包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里推荐一篇非常好的文章:webpack如何使用按需加载

3.3 拆包

与3.2的分包不同。大家可能没发现,上面2.3的bundle包解析中有个有趣的现象,上面项目的技术栈是react,但是bundle包中并没有react、react-dom、react-router等。

因为把这些插件“拆”开了。并没有一起打在bundle中。而是放在了cdn上。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假设:原本bundle包为2m,一次请求拉取。拆分为 bundle(1m) + react桶(cdn)(1m) 两次请求并发拉取。

从这个角度来看,1+1的模式拉取资源更快。

换一个角度来说,全量部署项目的情况,每次部署bundle包都将重新拉取。比较浪费资源。react桶的方式可以命中强缓存,这样的化,就算全量部署也只需要重新拉取左侧1m的bundle包即可,节省了服务器资源。优化了加载速度。

注意:在本地开发过程中,react等资源建议不要引入cdn,开发过程中刷新频繁,会增加cdn服务器压力,走本地就好。

3.4 gzip

服务端配置gzip压缩后可大大缩减资源大小。

nginx配置方式

http {  gzip on;  gzip_buffers 32 4k;  gzip_comp_level 6;  gzip_min_length 100;  gzip_types application/javascript text/css text/xml;  gzip_disable "msie [1-6].";  gzip_vary on;}复制代码复制代码

配置完成后在respon header中可以查看。

3.5 图片压缩

开发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司自己的图床工具是自带压缩功能的,压缩后直接上传到cdn上。

如果公司没有图床工具,我们该如何压缩图片呢?我推荐几种我常用的方式

智图压缩 (百度很难搜到官网了,免费、批量、好用)tinypng(免费、批量、速度快)fireworks工具压缩像素点和尺寸 (自己动手,掌握尺度)找ui压缩后发给你

图片压缩是常用的手法,因为设备像素点的关系,ui给予的图片一般都是 x2,x4的,所以压缩就非常有必要。

3.6 图片分割

如果页面中有一张效果图,比如真机渲染图,ui手拿着刀不让你压缩。这时候不妨考虑一下分割图片。

建议单张图图片的大小不要超过100k,我们在分割完图片后,通过布局再拼接在一起。可以图片加载效率。

这里注意一点,分割后的每张图片一定要给height,否则网速慢的情况下样式会塌陷。

3.7 sprite

南方叫精灵图,北方叫雪碧图。这个现象就很有趣。

在网站中有很多小图片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小图金鳌洲主题公园片合并为一张大的图片,然后通过background分割到需要展示的图片。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先来普及一个规则

浏览器请求资源的时候,同源域名请求资源的时候有最大并发限制,chrome为6个,就比如你的页面上有10个相同cdn域名小图片,那么需要发起10次请求去拉取,分两次并发。第一次并发请求回来后,发起第二次并发。

如果你把10个小图片合并为一张大图片的画,那么只用一次请求即可拉取下来10个小图片的资源。减少服务器压力,减少并发,减少请求次数。

附上一个sprite的例子。

3.8 cdn

中文(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器是中心化的,cdn是“去中心化的”。

在项目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放在cdn上的,比如:静态文件,音频,视频,js资源,图片。那么为什么用cdn会让资源加载变快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以前买火车票大家都只能去火车站买,后来我们买火车票就可以在楼下的火车票代售点买了。

你细品。

所以静态资源度建议放在cdn上,可以加快资源加载的速度。

3.9 懒加载

懒加载也叫延迟加载,指的是在长网页中延迟加载图像,是一种非常好的优化网页性能的方式。

当可视区域没有滚到资源需要加载的地方时候,可视区域外的资源就不会加载。

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常适用于图片很多,页面较长的业务场景中。

如何使用懒加载呢?

图片懒加载layzr.js

3.10 iconfont

中文(字体图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用法。使用字体图表有几种好处

矢量轻量易修改不占用图片资源请求。

就像上面说的雪碧图,如果都用字体图标来替换的画,一次请求都免了,可以直接打到bundle包中。

使用前提是ui给点力,设计趋向于字体图标,提前给好资源,建立好字体图标库。

3.11 逻辑后移

逻辑后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优化手段。用一个打开文章网站的操作来举个例子。

没有逻辑后移处理的请求顺序是这个样子的

页面的展示主体是文章展示,如果文章展示的请求靠后了,那么渲染文章出来的时间必然靠后,因为有可能因为请求阻塞等情天下张杰况,影响请求响应情况,如果超过一次并发的情况的话,会更加的慢。如图的这种情况也是在我们项目中发生过的。

很明显我们应该把主体“请求文章”接口前移,把一些非主体的请求逻辑后移。这样的话可以尽快的把主体渲染出来,就会快很多。

优化后的顺序是这个样子的。

在平常的开发中建议时常注意逻辑后移的情况,突出主体逻辑。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

3.12 算法复杂度

在数据量大的应用场景中,需要着重注意算法复杂度问题。

在这个方面可以参考javascript算法之复杂度分析这篇文章。

如上面performance解析出的javascript执行指标上,可以推测出来你的code执行效率如何,如果执行时间过长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要优化一下复杂度了。

在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的选择上,要根据业务场景来进行取舍。

3.13 组件渲染

拿react举例,组件分割方面不要太深。需要控制组件的渲染,尤其是深层组件的render。

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可以一些方式来优化组件渲染

生命周期控制 – 比如react的shouldcomponentupdate来控制组件渲染。官网提供的api- purecomponent控制注入组件的参数分配组件唯一key

没有必要的渲染是对性能的极大浪费。

3.14 node middleware

中文(node 中间件)

中间件主要是指封装所有http请求细节处理的方法。一次http请求通常包含很多工作,如记录日志、ip过滤、查询字符串、请求体解析、cookie处理、权限验证、参数验证、异常处理等,但对于web应用而言,并不希望接触到这么多细节性的处理,因此引入中间件来简化和隔离这些基础设施与业务逻辑之间的细节,让我们能够关注在业务的开发上,以达到提升开发效率的目的。

使用node middleware合并请求。减少请求次数。这种方式也是非常实用的。

3.15 web worker

web worker 的作用,就是为 javascript 创造多线程环境,允许主线程创建 worker 线程,将一些任务分配给后者运行。在主线程运行的同时,worker 线程在后台运行,两者互不干扰。等到 worker 线程完成计算任务,再把结果返回给主线程。这样的好处是,一些计算密集型或高延迟的任务,被 worker 线程负担了,主线程(通常负责 ui 交互)就会很流畅,不会被阻塞或拖慢。

合理使用web worker可以优化复杂计算任务。这里直接抛阮一峰的入门文章:传送门

3.16 缓存

缓存的原理就是更快读写的存储介质+减少io+减少cpu计算=性能优化。而性能优化的第一定律就是:优先考虑使用缓存。

缓存的主要手段有:浏览器缓存、cdn、反向代理、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数据库缓存。

3.17 gpu渲染

每个网页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一些css动画,通常简单的动画对于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如果涉及到稍显复杂的动画,不当的处理方式会使性能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像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和最新版本的opera都支持gpu加速,当它们检测到页面中某个dom元素应用了某些css规则时就会开启。

虽然我们可能不想对元素应用3d变换,可我们一样可以开启3d引擎。例如我们可以用transform: translatez(0) 来开启gpu加速 。

只对我们需要实现动画效果的元素应用以上方法,如果仅仅为了开启硬件加速而随便乱用,那是不合理的。

3.18 ajax可缓存

ajax在发送的数据成功后,为了提高页面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会把请求的url和返回的响应结果保存在缓存内,当下一次调用ajax发送相同的请求(url和参数完全相同)时,它就会直接从缓存中拿数据。

在进行ajax请求的时候,可以选择尽量使用get方法,这样可以使用客户端的缓存,提高请求速度。

3.19 resource hints

resource hints(资源预加载)是非常好的一种性能优化方法,可以大大降低页面加载时间,给用户更加流畅的用户体验。

现代浏览器使用大量预测优化技术来预测用户行为和意图,这些技术有预连接、资源与获取、资源预渲染等。

resource hints 的思路有如下两个:

当前将要获取资源的列表通过当前页面或应用的状态、用户历史行为或 ssion 预测用户行为及必需的资源

实现resource hints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基于 link 标签的 dns-prefetch、subresource、preload、 prefetch、preconnect、prerender,和本地存储 localstorage。

3.20 ssr

渲染过程在服务器端完成,最终的渲染结果 html 页面通过 http 协议发送给客户端,又被认为是‘同构’或‘通用’,如果你的项目有大量的detail页面,相互特别频繁,建议选择服务端渲染。

服务端渲染(ssr)除了o还有很多时候用作首屏优化,加快首屏速度,提高用户体验。但是对服务器有要求,网络传输数据量大,占用部分服务器运算资源。

vue的nuxt.js和react的next.js都是服务端渲染的方法。

3.21 unpkg

unpkg是一个提供npm包进行cdn加速的站点,因此,可以将一些比较固定了依赖写入html模版中,从而提高网页的性能。首先,需要将这些依赖声明为external,以便webpack打包时不从node_modules中加载这些资源,配置如下:

externals: { 'react': 'react' }复制代码

其次,你需要将所依赖的资源写在html模版中,这一步需要用到html-webpack-plugin。下面是一段示例:

<% if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node_env === 'development') {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react@16.7.0/umd/react.development.js"></script><% } el {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react@16.7.0/umd/react.production.min.js"></script><% }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需要注入node_env,以便在开发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友好的错误提示。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自动的库,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过程,比如webpack-cdn-plugin,或者dynamic-cdn-webpack-plugin。

4.总结

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优化方法我没有列举出来,例如将样式表放在顶部,将脚本放在底部,减少重绘,按需加载,模块化等。方法很多,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本文发布于:2023-04-05 15:3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350338d59c606e51248536ca27c5f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前端页面优化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3个核心优化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前端页面优化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3个核心优化技巧).pdf

标签:时间   加载   资源   缓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