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生活秘书

更新时间:2023-03-24 15:24:32 阅读: 评论:0

三星手机怎么关机-汽车导航下载安装

生活秘书
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跑步前进)

廉政故事--朱德——艰苦奋斗的楷模

1955年7月,组织上派我到朱德的身边担任保健医生,我荣幸地在朱德同

志身边工作了10年,常常聆听他的教诲,亲身遇见用英语怎么说 感受到他忠诚党的事业、坚持真

理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朱德艰苦奋斗的事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

象。

一件旧成网兜似的丝棉袄

那是1955年秋天,天气逐渐凉爽,该换秋季衣服了。有一天早晨,我探

视过朱德后正想下楼去,突然听到首长叫卫士郭盛魁。小郭听到首长喊自己,

马上跑到首长面前。朱德说:“我那件黄咔叽布的上衣,好久没穿了,现在

凉爽了,可以拿出来穿嘛!”小郭边听边笑着回答说:“那件上衣穿得太久已经

破了,早就不能穿了,穿别的吧。”总司令不急不躁,操着浓厚的家乡口音语气

坚定地说:“那件衣服,只要稍微缝补一下完全可以再穿嘛,你还是想办法修修,

我还是喜欢穿它,旧衣服穿着舒服。”小郭下楼后对我“抱怨”说:“那件上衣

在西柏坡的时候就穿着,穿这么些年,已经破成了那个样子,怎么补哇!”

说归说,小郭还是把那件已洗得泛白,两只衣袖的肘部和袖口已磨破的

上衣,交给了一位巧手的裁缝。经师傅的一番翻改、缝补,朱德看了后很满

意,说:“对嘛,这件衣服修好穿上,比红军那时候的衣服还是要好些嘛,丢掉

就可惜了。”

1955年冬天,我看到朱德穿的是一套浅蓝色绸子面的丝棉袄、裤芯,

外面再罩一套蓝色咔叽布制服就准备这样过冬了。他那套丝棉袄、裤芯,不知穿

了多少年,那绸子面已经完全破烂,补丁挨着补丁。从那以后,我多少遍地听到

康克清大姐、生活秘书、管生活的卫士与朱德商量,说那套丝棉袄、裤芯实

在无法再补,换套新的吧。朱德总是那句话:“唉,还可以穿嘛!”仍然舍

不得换。年复一年,又坚持着穿了五年多,直到1960年,这套棉衣已经到了像

网兜里盛着丝棉一样的程度,他才同意做了一套新的。

与厨师的“矛盾”和“斗争”

朱德的饮食一直是简单的家常饭菜,晚年依然如此。我刚到他身边

工作时,看到他的三餐,令我惊讶又敬佩。他常年住在城外,康克清大姐住在中

南海,在食堂吃饭。所以,朱德除了星期六、星期日回城与家人一起吃饭外,

平时厨师就为他一个人开饭。他自奉节俭,反对铺张。他的早餐一小碗米粥,一

片面包或一个小花卷(或馒头)。中午和晚饭一荤一素一碗汤,主食花样变换也

有限。他患有糖尿病,因此,给他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食。这样一来,也给厨师

做饭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当年,有一位姓邓的师傅,四川人氏,厨艺高超,一心在首长的要求和

医生规定的原则内,尽量把首长的伙食搞好,我和生活秘书也常提出,要经常变

换伙食花样,偶尔要加一点首长喜欢的东西,可以调剂着做。邓师傅为改善首长

伙食确实费了不少心思。而朱德为了改善伙食这件事,与邓师傅发生过不少

次“矛盾”,不知与他进行过多少次“斗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天中午,邓师傅给朱德做了红烧大对虾。

朱总司令问明了情况后,耐心地对邓师傅说:“老邓呵,对虾是好吃,可是你晓

得吗,一吨对虾出口到国外,就能换几吨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对虾少

吃几口没得好大关系,而出口换钢材却是要紧的事。以后记住,不要再给我买对

虾了。”邓师傅笑着说:“你是首长,就是顿顿吃对虾,又能吃多少呢?”朱德

耐心地说:“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反正以

后不要再吃对虾就是了。”我不止一次在一旁听到他和邓师傅的谈话。还常常嘱

咐说:“不要每天都成席(宴席),要吃家常便饭。做菜不要学洋厨子作风,不

要一只鸡只吃两条腿、一个胸脯;吃黄瓜大去其皮,白菜只吃个菜心;也不要每

天大鱼大肉。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他管青菜叫小菜)长

大的,身体也很健康。多吃小菜有什么不好?”一次,邓师傅连续几天给首长改

善了饮食。一天,老人家吃完午饭叫住邓师傅,用幽默和加重的语气对他说:“老

邓啊!你家是不是资本家呀?”邓师傅一听马上红着脸,不安地用双手揉搓着身

前的围裙,笑着用四川话回答道:“嘿嘿,首长莫开玩笑!嘿嘿,首长莫开玩笑!

我哪里是什么资本家啊?”朱德继续和蔼地说:“不是资本家怎么那样阔气

呀?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洋厨子作风呢?怎么这样子忘本啊!”邓师傅紧张地回答

说:“嘿嘿,我不敢忘本,没有忘本!”朱总司令听了之后,还是继续耐心地教

导说:“我不让你做好吃的,不是怕花钱,这几个钱,我是出得了的,没有问题。

我主海河大学 要是说,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要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不要太超出人民

生活水平之上。”我们在场的人都深深被这位老人心中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的情

怀所感动,深受教育。

要能吃苦,要有朴素作风

1958年4月的一天上午,朱德又和往常一样于10点多钟离开办公

室,到室外散步。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前一天的计划安排,各自分工打扫住地

室内外的卫生,朱德散步回来时,我们还在劳动。他很高兴地站在楼前的路

上看保护胃粘膜 着我们。这时大家也就停止干活,等待老人家有什么吩咐。果然,朱德

首先表扬了我们,然后,又语气平和地对我们谈了他的想法,他说:“我们每个

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要有朴素的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些人(这时他举了一个人的例子)本来出身很苦,但进城以后就变了,便喜欢

资产阶级的那一套,不俭朴了。过去我们常告诫说,那个东西不好,而他们说那

个东西就是好。要不是整风,现在还是扭不过来。我们的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

政党。只有我们的党才能用这么大的力量和时间来改造社会,不但要改造经济,

而且还要改造思想意识和道德风尚。过去我们是真正与群众一样,在延安的时候,

大家都是同样的一套军装。进城以后有一段也很好,由于我们中央的都是布

衣服,大家也都朴素,把解放区的风尚带来了,但没坚持多久。后来我们也穿上

了料子衣服,大家也都穿起来了。说明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

很容易。以后我们还是要改,大家都朴素起来。”朱德最后说:“生产出来

的东西,除了消费还为了发展建设,单纯为了改善生活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有增

产节约的思想,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

也是难以满足的。美国人口不多,生产力发展不算慢,但人们的欲望怎么给孩子断奶 还是没有得

到满足。”

建国后,老人家无论走到哪里都经常讲:“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

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光增产不节约,就等于没有增产。勤俭,勤俭,勤就是

增产,俭就是节约。”

1960年10月30日,老人家以《勤俭》为题,写下了一首诗:从俭入奢

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自留地”和他家的菜粥

朱德和康克清大姐的家风非常好,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朴

实、温厚、恭俭、尊长爱幼、家庭和睦的风气。在中南海住的时候,仍然像在延

安时那样,他们倡导并带头和家里的孩子们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在楼旁的空地

开出一片菜地。经过大家辛勤耕种、积肥、施肥、浇水、锄草之后,那块“自留

地”里的蔬菜和玉米长得都很茁壮,品种也不少,而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北方

蔬菜,也引进一些南方品种,如:苦瓜、木耳菜、空心菜等。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朱德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减少了粮食

定量,一般不吃肉食,他老人家反复对大家讲:“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

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要同他们同甘共苦,节约一点是一点,绝对不能铺

张浪费。”他真正做到了同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这期间,朱德同

志过生日还请工作人员吃过菜粥和糊糊粥。他家菜地生产的大量蔬菜、玉米等也

更加显出了勤劳节俭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星期天,我们照例陪同朱德、康克清大姐带着孩子们去爬香

山。爬山回来时却没有按惯例回中南海的家,车子却开往朱德的城外住所去

了。到了以后,康克清大姐就热情地招呼大家说:“朱德说,今天就在这里

请大家吃一顿‘忆苦思甜饭’。但是我肯定还是比较好吃的。今天给大家吃的主

要是菜粥。菜都是家里菜园子种出来的,邓师傅也很会做,我和孩子们在家里已

经吃过几次了,很好吃的。今天就请老总和大家尝尝,算我请客!”听康克清大

姐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感染着每个人,孩子们更是欢呼

雀跃。那天的饭基本上是一餐家常饭,有几盘炒素菜。邓师傅在窗台上放了一大

锅的稠大米菜粥。那稠大米菜粥出自名厨之手,吃起来果然味道极好。几乎每个

人都放弃其他,纷纷到窗台边去盛那稠菜粥。

(作者顾英奇中南海保健局原局长,卫生部原副部长)

朱德不做“特殊党员”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但却处处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共产

党员来看待.他经常说:“党内不能有特殊学员.”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如何何对待

经济困难,成为当时突出的政治问题.1939年2月,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生产动员

大会上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朱德所在的党小组根

据党总支的要求,也开会给小组成员安排生产任务,们看到朱德工作很忙便没

有通知他开会,也不打算分配他生产任务.

没想到,会后的第二天,朱德就找到党小组长问:“昨天的会为什么不通知我参

加呀”“我们看您太忙,不打算给您分配什么生产任务,所以…….”哎,那怎么行?

毛主席号召我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这么大的事,也有我一份呀.”接着他又亲切地

说:“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党内不能有特殊党员.以后,这样的会议都要

通知我参加听起来英语 .”根据朱德的要求,党小重新开会研究了生产任务分配问题,给朱德和

一名炊事员.一名警卫员分配了种机关二亩菜地的任务.从此,每天傍晚,人们都能

看到朱德总司令和炊事员.警卫员一起抬水.浇地.薅草.

1929年朱德军长率三千多红军战士一路风尘朴朴来到横口福鼎村。消息不胫而走,欢喜了百姓穷人,吓煞

了地主老财,当地民团如惊弓之鸟。当天,部队司令部安在郭氏祖祠一一美魁堂。这是一个四落大院,红

墙绿瓦,很是气派,朱德和其他领导都住在这里。傍晚,当地德高望重的郭大爷急急忙忙找到警卫排长雷

明,他们耳语了一阵,临了只见雷明拍着胸脯说:“我就是捉鬼队长,只怕鬼不来,不怕捉不了鬼。”

入夜,山庄沉静下来,到处一片漆黑,不时从山上传来野鸟的叫声。夜半时分,凉风习习,只见山坳处大

雾像烟尘一样滚滚袭来,此时的美魁堂内灯火闪亮,首长们正在开会呢。后来,只剩下朱德军长房里亮着

风灯,他还在琢磨着白天勘察的地形,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在雷明的一再催促下,丑时朱军长也睡下了。

这时,福鼎村在夜色的笼罩下香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可在漆黑的夜幕下,警卫排的战士们站岗、巡逻,睁

着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丑寅交接时分,后山林予里有沙沙的响动,接着闪出一条黑影,黑影抄着羊肠小道开始细心地猫着腰匍匐

向前,走过几个岔口均未遇到麻烦,恰如入无人之境,那人思忖着:“会不会欲擒故纵?”后转而一想:“不

会,不会,这次行动深思熟虑是个万全之计,一定成功。”当想到事成之后,论功行赏,似乎眼前都是白花

花的银子,还有那娇滴滴的女人。还有……。没容他再想下去,已经踅近了美魁堂,他熟练地撬开边门,

蹑行到西厢,正想要伸手摘下那只军用皮包的时候,突然一束束亮光直照他的眼脸,他惊诧了一下,随后

抢下皮包弓开双腿想跑,说时迟那时快,雷明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死死按住那个家伙,几个战士把他五花

大绑押到柴房审讯。

原来那是临村一个惯偷流氓叫亚三,人称“小瘪三”。该村地主勾结民团,想叫亚三到红军那里偷窃文件好

上邀请功,好研究应付红军的对策。亚三撕去头上戴着黑面罩等伪装,颤抖抖交代说:“他们出白银雇我来

偷,只要偷出东西都给十块银元,有价值的给一百块银元,再有价值给五百银元,最有价值就给一千银元,

还给我房子媳妇。看到这些诱惑,所以我就斗胆来偷,原想一定能成,因为我在乡村十偷九成,从未失手,

没想到今天栽在红军手上。”第二天,郭大爷绑着亚三交当地苏维埃和游击队处理,同时带队狠狠教训邻村

的地主,民团则像缩头乌龟一样再也不敢乱说乱动。红军走后,美魁堂抓鬼的故事传开了,大家赞扬红军

雷排长捉鬼的机智和勇敢,每当这个时候,郭大爷脸上总浮出欣慰的笑容。

一块银元

三千多名战士驻扎一个村,吃饭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刚开始,由于地主老财造谣惑众,加上村民对红军并

不了解,许多人弃家躲避,来不及逃的人关门闭户,筹集粮菜一时陷入了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

士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两名战士到村南一户人家,大门紧锁,听说已逃到外村亲戚家中。只见其

家门口有一个南瓜大架棚,十分旺盛,棚上挂着两个黄艳艳的大南瓜,小战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么个

买呢?太个子战士说:“把两个南瓜割下,我写一张纸条,钱以后送来。”说完割下南瓜,写了一张字条“买

两个南瓜,以后付钱。一~红军”.放在架上回去了。有一天晚饭,朱德吃到香酥的南瓜饭后,询问谁买的

瓜真是好吃时,他才知道南瓜没有付钱。他让人叫来那二位战士,从背包里带出一块银元,语气严肃地说:

“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说完要二位战士去还钱,两位战士原以为办了一件好事,却受到首长的批评,

顿时面面相觑,等他们回过神来时,早已站在身旁的排长对他们耳语了一番,这时他俩才兴冲冲地走了。

再说红军进村后,帮助村民打扫庭院、挑水劈柴。一位大爷病了,还派医生为他诊治……一桩桩军爱民的

好事在村里传颂着。村民们消除了误解,事实戳穿了地主们造谣中伤的阴谋,外逃的村民回来了,村予里

家家户户敞开大门,争相帮红军做事,有送粮送菜的,有送儿子来帮丁当兵的,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啊。

又说村南那户种南瓜的村民叫陈亮,他携妻带儿回到家里,一切依然如故,十分高兴。只是棚上两个南瓜

不见,他心里想:家在就好,两个南瓜算是让贼偷了罢,也不把它当回事,在村民会上他无意说了这事,

没想到那二个战士又狠狠挨了一顿批,可他们心里不服气哪。

一天,陈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叶准备煮了喂猪,不经意间看见被割走的一个南瓜蒂上用红布扎着一个小包,

他拿下来一看,里面包着一个金闪闪的银元,还有一张小纸条,可他不识字,急忙拿到村里给丈夫看,只

见字条写着:“老乡:买2个瓜送上一块银元。一一红军’’村里人顿时都聚拢过来,有的窃窃私语。陈亮顿

时面红耳赤,捶胸顿足,大声说:“我好糊涂啊,原以为南瓜被贼偷了,没想到红军大哥纪律严明,买东西

付钱,一银元可买好多南瓜呀。”说完他拉着郭夫爷一起找朱军长,一是把银元还了,二是要向两位战士赔

罪。朱德军长激动地对他们说:“这是红军应该做的。银元你留着,至于赔罪由我来吧。”回到家里,陈亮

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和鸡鸭装满箩筐,上面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一家三口人高高兴兴担着慰问品

走向美魁堂,听说红军走的前一天,他还特地屠杀大肥猪前去慰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银元故事”在村里传遍了,拥军爱民在福鼎在横口成了时尚,蔚然成风。后来,

一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还在省里获奖,而一位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国画也得

了奖。从此,拥军爱民的优良风尚在福鼎在横口在永春代代相传,永远相传。

三件宝

朱德部队驻扎后经过休整又要开拔了。临行前一天,朱德军长专门召开了军民座谈会,请村民给部队提意

见,朱军长在会上表彰了村民拥军支持革命的许多生动事迹,尤其盛赞在战士中暑染疾的时候,郭景云医

师献出祖传秘方,用中草药精心调治,让战士恢复健康的感人事迹,他说在行旅之中无以为报,只有将自

己用过的东西相送,聊表心意,说完由警卫排长雷明将一包东西送给郭医师。过后,郭医师从警卫战士那

里知道那是朱德军长最心爱的东西,是一位军事指挥官必备的三件宝贝,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几次想退回

去,朱军长决意要他留下。

红军走后,地主民团前来威逼郭景云,想要朱德送的东西。都被碰得一鼻子灰,硬的不行,他们来软的,

想用一千元银元收买朱德送他的东西,三番五次都被回绝了。自红军走后,郭景云早已把“三件宝”藏在隐

秘的地方,连自家人都不知道,以防不测。1949年8月23日,永春解放了,随后新中国诞生了,郭景云

心里充满喜悦。其时县文化馆博物馆下乡征集革命文物,郭医师便一口应承,亲自将“三件宝”送到县文化

馆刘汉瑶手里,县里给他颁奖,后来市省知道了也给他颁奖,并且调走了“三件宝”,把它作为革命文

物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内,而将实物照片复印几套分别送给市县和收藏者。那么,这三件宝是什么呢?

三件宝是:一支步枪、一个军用水壶、一根法兰西铝笔。瞧,那根已被削短的红铅笔,是朱德部署战斗计

划时在地图上圈圈点点“指挥棒”;而那个显得陈旧又有多处凹凸不平的水壶已伴随朱德走过了万水千山,

那是朱军长军旅生活的“生命泉”;而那支老式步枪经历了多少戎马倥偬,拼杀了多少次战役,他是当年朱

军长手中的“原子弹”啊。如今过去了七十三年,朱德总司令朱德元帅也已经故去,然而“三件宝”依然珍藏

着,它不仅珍藏在福建省博物馆里,而且珍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朋友!当你面对着这“三件宝”的时

候,你都想了些什么呢?

朱德的故事

故事一:沉默的笑话

“文革”期间,“四人帮”连朱德这样一个沉默的老人都不肯放过,足见其心狠手辣。然而,朱德的沉默

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一则政治笑语为证。王洪文当了副主席。有一天,他去看望朱老

总,朱老总对他那妄自尊大的神情很轻蔑,瞄了他一眼,用拐杖指指天,又戳戳地,没有说话。王洪

文嚼不出滋味来,便去找邓小平,邓小平答道:“这还不明白,是说你不知天高地厚。”

故事二:向往和平

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辞职申请书模板 八线上的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和平

有望。朱德听说添了第二个孙子,非常高兴,说:“朝鲜战场正在进行和平谈判,

就叫‘和平’吧!希望这孩子能成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有用之才。”这是朱德送给孙子的第一份礼

物,这名字里面一定寄予了一个戎马倥偬大半生的老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子孙美好前程的祝愿和期望吧!

故事三:以身作则

朱德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

了。后来这个侄孙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

咱们是革命关系,而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几年后,

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

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

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

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朱德的故事

故事一:沉默的笑话

“文革”期间,“四人帮”连朱德这样一个沉默的老人都不肯放过,足见其心狠手辣。然而,朱德的沉默

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一则政治笑语为证。王洪文当了副主席。有一天,他去看望朱老

总,朱老总对他那妄自尊大的神情很轻蔑,瞄了他一眼,用拐杖指指天,又戳戳地,没有说话。王洪

文嚼不出滋味来,便去找邓小平,邓小平答道:“这还不明白,是说你不知天高地厚。”

故事二:向往和平

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和平

有望。朱德听说添了第二个孙子,非常高兴,说:“朝鲜战场正在进行和平谈判,

就叫‘和平’吧!希望这孩子能成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有用之才。”这是朱德送给孙子的第一份礼

物,这名字里面一定寄予了一个戎马倥偬大半生的老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子孙美好前程的祝愿和期望吧!

故事三:以身彩妆教学 作则

朱德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

了。后来这个侄孙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 ,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

咱们是革命关系,而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几年后,

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

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

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

回到了家好听的歌推荐 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一百个毫子

1929年秋天,红军胜利地攻下了于都仙下方屋土围,朱军长和士兵一样,也发到了一百毫

子的薪饷。朱军长戴了很久的斗笠破了,该换顶新的了。

一天,朱军长和通讯员来到于都银坑圩上。他们正在挑选斗笠,忽然传来一声叫卖“米

果”的喊声。叫卖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背上背着个婴儿,身旁还跟着两个一丝未挂的小孩。

朱军长像慈母一样,轻轻地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关怀地说:“嫂,现在是九冬十月了,

天气这么冷,小孩不穿衣服,可要当心着凉啊!”

那妇女是雇农巫景南的妻子,见有人这样关心自己的孩子,感激地点了点头,低声说:

“家里劳动力少,孩子多,靠这点小买卖只够维持吃喝,哪还有钱做衣服啊?”

朱军长听了,赶忙叫通讯员把钱拿出来。小通讯员以为朱军长选好了斗笠,连忙问卖斗

笠的老俵多少钱?朱军长却歉意地微笑着对卖斗笠的老俵说:“我的斗笠还可以戴些日子,

对不起,下次再来买吧。”说完,他回过头来对通讯员说:“你把钱送给这位嫂,好给

小孩添两件衣衫。”

通讯员很惊奇,但他懂得自己首长这时的心情,便赶快从挂包里掏出个小纸包,反手塞

到景南嫂手里咧着小嘴说:“嫂,这是朱军长送给你的。”说完,向她挥了挥手,跟着

朱军长走了。

景南嫂愣愣地望着朱军长背上挂着的那顶破斗笠,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她打开纸包一

看:原来是一百毫子。她的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里扑簌簌地流下来,自言自语地说:“朱军

长比爷娘还亲啊!”

军长和哨兵

1930年春天,驻扎在福建长门县河田村的红军在村前村后设有两个检查哨。朱军长亲自给

放哨的红军警卫连下了一道命令:没有红军总部的路条,不准过哨。

一天,太阳还没有出来,朱军长和警卫员上山去观察地形。傍晚,看完地形从山上走下

来,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轻声地在警卫员耳边说了几句,又继续朝山下走。朱军长和警

卫员故意朝红军哨棚走去。快走近哨棚时,哨棚里忽地跃出两个刚入伍的红军战士,用枪对

着走在前面的朱军长盘问道:

“哪个连的?”

“红军总部的。”

“有路条没有?”

朱军长故意摇了摇头。哨兵马上走上去仔细查看朱军长和警卫员的符号,发现朱军长的

符号上没有署名,更生疑了。心想:没有路条,符号上又没有名字,这里有问题。哨兵中有

个十七八岁的新战士,对朱军长和警卫员严厉地说:“军长有命令,没有总部的路条不准过

哨。”说着便把朱军长和警卫员带到了连部。

朱军长刚走进红军警卫连连部,李连长正从屋里走出来,他一见朱军长,以为是军长来

连检查工作,便立正行了个礼,说:“军长好!”年轻的哨兵听说带来的是朱军长便怔住了。

他又担心,又焦急,原来在路上想了许多要向连长报告的话—下全忘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是

好,十分尴尬地站着。朱军长笑着走到哨兵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跷着大拇指说:“好同

志,你们做得对!”说完又转过身对李连长说:“今天放哨的两个年轻战士,执行命令好,

警惕性高,应该表扬奖励。”哨兵见朱军长不但没批评自己,反而要表扬自己,心里感到热

乎乎的。但他还是有些不安,心想:我参加红军才三天,头次放哨,就把朱军长当“没路条

的人”押到连里,真糊涂!朱军长十分亲热地招呼哨兵坐在长条板凳上,跟他攀谈起来,问

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什么地方人,家里有什么人?生活怎样?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哨兵一一

回答了。后来,朱军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总部印发的路条,给哨兵看,并站起身笑着说:“现

在我交出了路条,你该让我过哨了吧?”哨兵激动地望着朱军长点了点头。分手时,朱军长

又勉励哨兵说:“暗示喜欢对方的句子 今后,要加倍提高警惕,不要疏忽大意让坏人混进来。”哨兵挺有精神地

持枪立正,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是!朱军长,我一定坚决执行命令,一心跟党干革命!”朱

军长称赞地点点头,便和警卫员提着灯笼离开警卫连,直向红军总部走去。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5:2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2d5989572ba12ed5a279cffa76adce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活秘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活秘书.pdf

标签:生活秘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