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
万亩。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
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
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
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
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
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
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
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葡萄皮的功效与作用 流域,还有众
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
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厦门鼓浪屿一日游 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
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
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它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
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
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及西北区鱼类群系
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
品种等。
国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种有数十种。其中,普通养殖种类有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鱼、
鲫鱼、团头鲂等,还有近些年来新发展的(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
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黄
鳝、鳜鱼、河蟹等。现分别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作简要的介绍。
青鱼俗称青鲩、螺蛳青。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因实行轮捕
轮放,全年均有生产,以秋冬季为旺季。青鱼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
灰黑色。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富含营养,是淡水鱼中的上品,经济
价值很高草鱼俗称白鲩、草鲲。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广,南北均产,以
11~12月份产量最多。草鱼是大型鱼,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草鱼肉质白嫩、
韧性好、出肉率高
鲢鱼
俗称白鲢、家鱼。鲢是淡为什么喜欢一个人 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全国各地都养殖,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
故全年均有生产。鲢体侧扁,头较大,体背部为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均为灰白色。其肉
较嫩,肉质较坚实好吃。鲢鱼腹部(胸鳍以下)富含脂肪,肉质软,味极鲜美。因其价廉,
适于日常家庭消费
鳙鱼
俗称花鲢、胖头鱼。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为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各地都有
生产,以10~12月份产量最多。鳙鱼体侧扁、较高,头大,体背面及两侧面上部微黑,两侧
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其肉肥嫩,营养丰富,除肉外,
其营销话术 头部富含胶质鲤鱼俗称鲤拐子。鲤鱼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是
养殖的主要对象,也是淡水鱼中总产量最高的一种,全年均有生产,以春秋两季产量较高。
鲤鱼体长,略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其外形美观,营养丰富。鲤鱼药用价值亦高,其
性味、干、平,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咳、利尿消肿、安胎通气之功效
鲫鱼俗称鲫拐子、鲫壳子。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
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鲫鱼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
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
甘、平、温,入胃、肾,具
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
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团头鲂又称武昌鱼。原产于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为最著名,现已被移殖到
各地天然水域中,并发展了人工养殖。团头鲂外形和长春鳊、三角鲂相似。身体呈灰黑色,
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
各鳍青灰色。团头鲂生长较快,体中型大,最大可达3千克,其肉味
腴美,含
肉量多,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
翘嘴红鮊俗称大白鱼、白丝。我国平原诸水系均产,以湖北、安徽和黑龙江省产量最多。每
年6~7月份和10~11月份为捕捞旺季。翘嘴红鮊体型较大,常见为2~2.5千克,最大者重
达10~15千克。翘嘴红鮊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
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其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唯多细
刺,鲜食和腌制均宜
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条。分布广,从黑龙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均有古儿别速 。细鳞斜颌鲴体侧扁,
背部较高,头小,吻钝。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背鳍灰色,臀鳍淡黄色,尾鳍橘黄而后缘
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胭脂鱼俗称黄排、火烧鳊。胭脂鱼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体色也随生长
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肌腱炎最佳治疗方法 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
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至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胭脂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食
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
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
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泥鳅
小型鱼,体圆筒形,体背及两侧灰黄色或暗褐色,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头、体及各鳍
均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膜的斑点排列成行。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水域
中均产,以南方河网地带较多。一年四季均可捕到,春季较多。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
高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嘎牙子。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
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分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均有
出产。一般常年均产,4~10月份为旺季。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昧道鲜美,
小刺,多脂。蛋白质含量16.l克,脂肪0.7克,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
发奶之功效长吻鮠俗称江团、鮰鱼、淮王鱼。一般体长30余厘米,重1干克,最大个体可
达10千克。全身无鳞,背鳍和胸鳍具硬刺,体粉红色,背部略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青灰
色。分布于长江及辽河等水域,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芦荟干 且具药用价值。其
鳔特别肥厚,纹理呈
笔架状,干制品为名贵的笔架鱼肚,系名贵菜肴,鱼中珍品
鳜鱼俗称桂鱼。体侧肩而高,背部隆起。体黄绿色,腹
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和斑块。江河、湖泊、水库均产,长江流域的湖北、江
西、安徽等省产量较多,为名贵的食用鱼,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欢迎。鱼刺少,肉丰厚细嫩
洁白,以鲜肥不腻为其特点;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其鳍刺有
毒,被它刺伤会引起剧烈肿痛,应特别小心
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
殖。尼罗罗非鱼外形类似鲫鱼,体侧扁,背较高。体色因环境而有变化,在非繁殖期间为黄
棕色,在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斑带消失,体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头部淡红色,背、胸、
尾鳍的边缘呈淡红色。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
弹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亦高,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
淡水白鲳学名叫短盖巨脂鲤。体侧扁,背部较厚,体呈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淡水
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1985年引入广东等地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广东、浙江、福
建等近10个省(市、区)进行商业性养殖生产。该鱼生存水温在10℃~42℃,最适水温为
28℃~30℃。可单养也可同家鱼混养。放养时间为5~6月份,商品鱼起捕上市为9~10月份。
淡水白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它除了具有罗非鱼的优点外,还
有比罗非鱼生长快,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属名贵淡水鱼类
黄鳝又称鳝鱼,体细长,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面灰
白色。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产,长江流域较多,4~8月为生产旺季。为我国的特产经
济鱼类。其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可食部分达65%。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8
克、脂肪0.9克,以及钙、磷、铁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鳝也有药用价值,具有补中益
气、消炎祛毒、除风湿之功效
甲鱼又称鳖或团鱼。甲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
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甲鱼含有丰富的描写早春的诗句 优质蛋白质、
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同时,甲鱼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滋阴、滋补、
清热等功效
乌鳢
俗称黑鱼、财鱼。全身青褐色,头、背包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
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全国各水系各类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乌
鳢含肉量高,肉白嫩鲜美,富有营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8克、
脂肪l.4克,为最佳溜鱼片原料。乌鳢出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烂变质,便于
运输加工。其药用价值亦高,有祛湿利尿、去瘀生新、通气消肿等功效。很
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济价值较高
斑点叉尾鮰
俗称沟鲶、河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过驯养已成为美国主要淡水鱼类。近些年世界
许多国家都纷纷引种养殖。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首次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
水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5干克以上,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
鲜美,深受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
较畅销
银鲫属鲫鱼的近缘亚种。银鲫的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
且宽,体色较深,生长速度为普通鲫的2~3倍,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银鲫的
生活习性与鲫相似,喜栖息于浅水、水草丛生、底质多淤泥的地方,产卵期一般在5月底至
7月初,第一次性成熟的年龄多数为3龄。银鲫具有食性广、易饲养、繁殖简便、生命力强、
病害少、肉味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为杂食性鱼类。银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的温带水域
河鲀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全体椭圆形,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
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
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
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
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
复精力等功能。但是河鲀毒性极大,如烹调不当,食后往往中毒,甚至危及性命。食用时必
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五、水产业
水产业是在海洋和江、河、湖、沼等水域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动物的生产事业。它包括了
捕捞、养殖、保鲜加工和运销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一般以鱼类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为主,故
有时也习惯地称为渔业。
我国的水产业有淡水和海洋两大部分。
(一)海洋水产业
海洋水产业就是对海洋中的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海兽类等水产资源进行人工繁殖、
合理捕捞和加工利用的生产事业。它包括了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目前我国以海洋捕捞
业为主。我国海洋水产品中,鱼类产量最大,约占四分之
三。
1.渤海海区渔场
渤海位于我国北部,南北西三面被陆地环抱,是个内海。东南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总面
积7.7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
湾三个大海湾,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带来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使沿海浮游生
物丰富,天然饵料多,成为鱼类的天然产卵场所和重要渔场。有常见鱼类70多种,加上虾、
蟹、贝、藻类,共计170多种。主要水产有小黄鱼、带鱼、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渤
海水浅坡度缓,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但因捕捞过于集中及污染等原因,资源日见衰退。
2.黄海海区渔场
黄海位于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角一线以北,渤海以东海域,面积为渤海的5倍,平均水深
44米,全部属浅海大陆架。有各种鱼类20人心不足 0多种,是我国唯一有冷水性鳕鱼分布的海区。主
要经济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鳕鱼、鱿、鳓等。黄海水产资源也有衰退趋势,现已
采取措施,禁止滥捕,保护资源。
3.东海海区渔场
东海包括广东省南澳岛至台南鹅銮鼻一线以北、黄海以南的广大海域。面积相当于黄海的2
倍。地处亚热带,为热带、温带过渡地区,因而南北鱼类兼而有之,以温带性种类为主,有
各类鱼种700多种,东海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产区,主产全国四大经济鱼类即带鱼、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江、温州、镇海、马尾和厦门等重要
渔港。其中浙江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商品鱼数量约占全国1/2。
4.南海海区渔场
南海面积为东海的3倍多,南海四周较浅,中间深陷,是一个深海盆地,海域十分辽阔,是
我国海洋水产的第二大产区。鱼类种类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兰园参、沙丁鱼、海蛇等,
还盛产金枪鱼、鲨鱼等大洋性鱼类,海龟、海参、玳瑁等是南海的特产。
(二)淡水水产业
我国水域分布很广,有各种淡水水面3亿多亩,淡水渔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展池塘养鱼
最早的国家。从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渔业生产现状来看,可将全国分为四大水
产区。
1.长江、淮河流域渔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淡
水渔产区。本区位于亚热带范围内,雨量充沛,河湖密布,水质肥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
鱼类繁多,约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银鱼等,还有虾、蟹、
贝、螺、龟等。
2.华南塘鱼精养区
本区包括两广和福世界地球日图片 建南部,是我国淡水渔业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第二大渔区.这里地处热带
、亚热带,鱼类生长期长,生长迅速,是全国淡水鱼单产最高的地区。
以养殖为主,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草、鲫、鲢、鲤、青等。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农渔副结合最经
济、最合理的“桑基渔塘
”、“蔗基渔塘”和“果基渔塘”的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3.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塘库粗养渔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黄土高原西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属暖温带,水源不够
充分,水面积小,水库洼塘分散,管理粗放,单产较低,以塘库粗养为主。主要经济鱼类有
鲤鱼、鲫鱼、鳊鱼、鳜鱼、草鱼等。色泽鲜艳的黄河鲤鱼、白洋淀的河蟹以肉味鲜美而著称,
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4.东北河、湖、库、泡渔业区
包括黑、吉、辽三省,本区地处高纬度,河、湖、库、泡子面积大,气候寒冷,是我国冷水
性鱼类产区之一。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还有兴凯湖、镜泊湖、松
花湖等大型湖泊。特产有镜泊湖的鲫鱼、兴凯湖的大白鱼、嫩江上游的的哲罗鱼、细鳞鱼,
名贵品种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大马哈鱼、鲑鱼、鲟鱼和鳇鱼。本区捕捞历史悠久,
但养殖历史短,基础薄弱,宜积极开发利用潜在水域,大力发展养殖业。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7:4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1781b69378568c7bd5652001c204d5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蟹品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蟹品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