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潮汕“过番歌”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此言虽夸大了些,但“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也
有一个潮汕”,那是千真万确的事。海内外潮人把“过番歌”称为“潮人思乡
曲”,是不无道理的。
天顶一只鹅,阿弟有(老婆)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
背起包袱过暹罗(泰国),走去暹罗牵猪哥(牵公猪配种),
赚有钱银加减寄,寄来唐山娶老婆。
这首歌表现潮人有“生性好聚,聚必有乐”的品性。他们过洋在外谋生,既
相互团结帮助,又不强healthy的比较级 求于人,靠自己“骨头生肉”、刻苦勤奋和聪慧才智。乐
时乐,苦时也乐,歌为心声,这就是潮汕“过番歌”的内涵。
无可奈何炊甜粿
“无可奈何炊甜粿”是一句潮汕俗谚。清代潮人到南洋谋生者,每次过洋,
快者须十几天,如遇大风浪行程则难预料。故潮人过番者,定叫家人炊甜粿(有的放矢 红
糖年糕),因甜粿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以它作粮。
潮汕地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载元代以前就有,故历来乡情、亲情、
族情甚重。潮人“父母在,不远游”、“骨肉相附”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谁愿
远离家乡谋生?但韩江三角洲,古时方圆不足900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
30%,余者均为山地丘陵,东南面则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故有“其为屿者十之三,
其为水者又十之四,可耕之土无几”之说。
正因如此,潮汕人虽聪慧勤奋,把山坡、路旁、池边、田沟、墓隙均变为
耕地,种田如绣花,一年四季,间种插种,也获几收。可是地狭人众,怎能维持
生计?故长期以来,过着半世界十大山峰 饥半饿的生活。居山乡地的潮人,每日两餐番薯一餐
粥是常见之事,真如有关史籍所记述那样:“纵有丰年,也不足供三月之食。”
加上暴政、乱世、天灾、人祸,离乡别井,海外谋生,就势成必然。
老一辈人说:“祖父那一辈人过番是很苦的,哪有什么大帆船?都是自缚竹
排作舟,自炊甜粿作粮,撑起破被当帆,用绳子或水布,一头绑在自己腰部,一
头缚在竹排之上,渡黑水过七洲洋。若遇大风浪,竹排被打翻,人落水,爬起来
照样行驶。有幸者遇着洋船叫救命,才能脱险到暹罗。”那小小竹排,怎顶得住
七洲洋的大风浪?不少人只能漂流到附近孤岛等待过往大船。故潮汕民间歌谣
云:“断柴火,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其中有“过番歌”是用潮州“活五
调”(悲调)这样唱的: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
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
清代末年,帝国主义在潮汕掠夺潮人过洋卖苦力,他们在潮汕设有各种各样
的“招工局”,潮人称它为“猪仔贸易”。如英国德记和荷兰元兴等洋行,在汕
头设有“猪仔馆”。卖身的“猪仔”被关进铁笼运往海外,死者不计其数。
17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伐根年在爪哇巴达维亚对华工进行一次大屠
杀,死者万余人,成为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红河血案”。可是清政府不去谴责
洋人,反说自己的国民“类顽愚凶悍,为天朝遗弃之莠民”,并向内外声称“天
朝莠民不惜背诵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潮工的处境,可想而知。
1876年前后,潮汕各地的“猪仔馆”、“咕哩卫玠 行”多达20余家。潮汕人走
投无路,被迫过洋谋生,相关“过番歌”甚多,如:
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
过番若是赚无食,变作番鬼恨难消。
心慌慌、意忙忙,上山做苦工,
日出分伊曝(晒),落雨分伊淋。
所扛大杉楹(大木头),所做日共夜,
所住破寮棚,真真惨过虾。
渡过黑水(七洲洋),吃过苦水,
满怀心事付流水;
想做座山(基业),无回唐山,
终老尸骨归义山(坟墓群)。
“番批”钱银唐山福
据《潮汕侨批简史》载:仅仅在1869年到1948年,潮汕过番总人数就达
580余万。到20世纪末,人数猛增至1000多万,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潮汕本
土的人口数,故有“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一个潮汕”之说。
正是这样,国内的潮汕人,有相当一部分靠“番批”过日子,故有“番批钱
银唐山福”的俗语,“番批”成为潮汕人生活之所系、亲情之纽带。
许多潮汕人渡洋抵岸之后,第一时间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防诈骗口诀 。如潮安陈厝垅
的陈金炳,他在1936年十一月初一抵达马来西亚之后,初三就给母亲寄出平安
信,并向亲友先借6元寄给母亲,好关于自强的名言 让母亲放心。泰国潮侨励志人生 杨捷寄给家乡澄海
冠山乡妻子的“番批”中有国币5万元和一句血泪语———“见信切赎回我
女”,这“番批”款成了救命钱。
早期,由潮人在同伴、同乡中推选出老实忠厚靠得住的人为他们代送信件和
财物。这些人长期穿走于大洋水道,熟悉往返潮乡、南洋的路径,初时被称为“走
水”,后来被称为“水客”。
随着“闯南洋”、“溜乌水”的人多了,行业性的“侨批局”应运而生,如
较早期的有新加坡潮商黄继英创立的“致成批馆”和澄海黄松亭设在汕头的
“余庄批局”。无论早期的“水客”还是晚期的“批局”,递送“番批”都是靠
往返南洋、潮汕的“红头船”带送。据老辈人回忆:“往年农历九月,台风少,
红头船从南洋返来,澄海樟林港就拍锣拍鼓迎接,比过年过节还热闹。”故民
间有俗语云:“九月尾,铜锣澎澎叫。”有“过番歌”这样唱道:
洋船到,猪母生,鸟仔豆,带上棚。
洋船沉,猪母晕,鸟仔豆,生铺蝇(虫)。
信一封,银二元,叫(老婆)刻苦勿愁烦。
奴仔知教示,猪仔着知饲。
田园落力做,待到赚有钱,
我猛猛回家来团圆。
1940年至1945中国的军衔等级 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代写个人述职报告 番批”中断,在潮汕的侨眷求借无
门,不少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有的被迫改嫁,有的卖儿卖女,境况凄凉……
有一首“过番歌”用“活五”悲调,如泣如诉地唱道:
“番批”断,无火烟,
走四方,乞无食,
仔儿饿死娘改嫁,
一下提起目汁流。
“过番歌”的作者为广大潮汕民众,他们诉说着自己的苦难生活、悲惨遭遇,
揭露旧社会的罪恶,以亲身体会唱出自己的心声,听者与歌者同悲、同愁、同欢
乐……细细品味“过番歌”,对比潮人今天和往日的生活,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
心头。
/?u=f5435baedb738755dOi8vY3VsdHVy
ZS5jaGFvcmVuLmNvbS9odG1sLzIwMTEwMTEzL2luZm9fdmlld18zMzY5Mi5odG1s&b=6
潮州方言歌:公孙话侨批
阮阿公,须毛鬓白,白如雪。榕树下,公孙牵手,行“敕桃”。①公呀公,甚乜
叫做“侨批钱”?提起“番畔钱”,阿公目汁“四垂落”。旧社会,穷仔人,穷
过六月雪。竹篮装甜米果,漂洋过海无奈何!浴布披在肩,烤风曝日担“八索”。
②暹逻船仔卖水果,打工洗碗星加坡。一粒“罗的”③三滴汗,一张番批苦处多。
汗水换钱银,寄回唐山养父母。番批钱,救命钱,接着番批喜心窝。盼星星,芋圆制作方法 盼
月亮,盼回唐山见兄嫂。
注:①“敕桃”,闲游、散步。②“担八索”,凭借肩上一支竹槌、一副绳
索,为他人挑重担,换取微利过活。③“罗的”,华侨从国外寄回家乡的一种圆
形小饼干。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7:3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90299dc8b8a763877b069feae43442f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潮汕甜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潮汕甜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