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濛,细雨绵绵,固然是迷人的西湖美景;风云变幻,狂风急雨,又何尝不是西湖另一种壮美的景观呢?敏感的诗人也会因此而激起美感,从而写出扣人心弦、声势逼人的诗篇。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苏东坡游湖归来,正在望湖楼斟酒小憩。此时苏东坡因为与变法派的冲突而自请外调,在杭州任通判已经半年多了。望湖楼非常有名,在西湖昭庆寺前,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造。
此时,夏日炎炎,日头高照。忽见天色骤变,如倒翻墨汁般的黑云,迅速地从山那边推涌而来;可是远处山巅还没有完全遮尽,急骤而降的白色雨点和湖中溅起跳动的水珠,纷纷落入游船的船舱之中。可是转眼间,狂风卷地而来,竟又雨敛云散,平湖上又恢复长空般的明净。
西湖夏日暴雨速来速去、急放急收、奔腾跳跃、错综变幻的现象,是苏东坡倅杭后第一个夏天所见到的奇特的景观,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于是,立即乘着酒兴,凭着诗人的豪情与天才,捕捉住那瞬息巨变的形象,挥洒笔墨写成了一首著名的诗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历代吟咏西湖的诗歌里,甚至在苏东坡自己的西湖作品中,这首诗的艺术性都不算非常突出,但他所体现的东坡特有的胸襟抱负,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此时的苏轼远离了京城的政治斗争,心情正在慢慢地平复。时间是治愈心灵创伤的最好的医生,当心情平复之后,生活也渐渐悠游自在,于是很有雅兴去游西湖,边玩边喝酒边吟诗。那一天,东坡趁着酒兴微醺,一口气写了五首七绝,形成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上面是其中的第一首。
第一句写浓云骤起,“黑云翻墨未遮山”只七个字,把暴雨来临的气势写得十分形象。这是诗人登楼前的四六级将提供电子成绩报告单亲身经历。那时,诗人泛舟湖上,兴致很浓,忽然发现,远处天空涌起大片黑云,像是泼翻了一桶桶墨汁,直向西湖上空扑来,仔细望去,湖西的南北诸峰还没有被浓云遮断。雨虽未落,但已有“黑云压城”、先声夺人之势。
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暴雨骤至。“白雨”一词,用得极新鲜又极贴切,一个“白”字抓住了夏日暴雨的特点。夏日的暴雨,不同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也不si单位制同于“洋姜图片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当骤雨初至时,那雨点是又大又猛的,落在湖面上,犹如溅起千万颗晶莹的珍珠,带着噼里啪啦的响声,跳入船舱中。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图画啊!有形象,有色泽,有声音,有动态,真是把夏日暴雨的雨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写风。它吹散了什么呢?既吹散了乌云,也吹散了雨点。这风它是“卷地”而来的,就是贴着地面的那种清爽的风,诗人说的是“卷地”,没有卷水而来,而且用了一个“忽”,可见这个风向是忽然便从湖岸上吹来了风,把一切云雨都吹跑了。
第四句“望湖楼下水如天”写雨后西湖的景色。这时的西湖,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这时的诗人,早已在望湖楼上饮酒了。他凭栏眺望,见远处的群山沐浴在阳光之中,下面的湖水像天空一样,是那样地舒展、明净晴蓝。不经过一场猛风疾雨,哪有这一番新绿,又哪能把西湖的美显现得如此全面,把大自然的骚动与静谧领会得这描写桂花的诗句大全样深刻。难道生活的变化无常、阴晴不定不正是生活的独具魅力的所在么!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景很有特点。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诗人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来写雨态和雨势,用一系列比喻来描写雨的特征。前三句浓墨重彩,最后一1到100的合数句淡雅朴素、宁静美好。全诗浓淡相宜、动静协调,不仅生动地写出夏天西湖上瞬息万变的雨景,还能给人以联想和哲理性的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3:0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ec73bf2838b883401bc7def9fa188b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关于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关于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