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伏苓在我国药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
上品。宋代《图经本草》上载有关于茯苓酥的记载。古人因看到茯苓长在老松
树的根上,便以为它是松树精华所化生的神奇之物,称它为茯灵(茯苓)、茯
神或松腴。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的说法。
茯苓的起源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菌类植物,性状像甘薯,外皮黑褐
色,里面为白色或粉红色。市售的茯苓多为白色的小方块,根据需要也可以磨
成茯苓粉。茯苓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户口迁出证明 前三四世纪就有采集茯苓的记载,
如《诗经》中就有“采苓采苓,首阳之巅”的诗句。汉朝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茯苓被列为上品。此后历代本草专著都沿用《神农本草经》的提法,认为该品
“久服,安魂阳神,不饥延年”。宋代《图经本草》上载有关于茯苓酥的记载。
古人因看到茯苓长在老松树的根上,便以为它是松树精华所化生的神奇之物,
称它为茯灵(茯苓)、茯神或松腴。
茯苓的趣闻
茯苓历来还被当做珍贵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据说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种
叫茯苓夹饼的小点心。《红楼梦》第60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
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
盅(净含量约20克),其滋补效力最好。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
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的某
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患者化疗、手
术后的康复。
茯苓的传说
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壮实小伙子料理
家务,叫小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
非常不高兴,认为俩人门不当户不对,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
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
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
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
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
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
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
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
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玲和
小伏第—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茯苓的功效
1、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2、归经:入心、脾、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3、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4、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
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关于党的诗 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
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
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工程造价鉴定 腹胀
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拆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茯苓的作用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无论寒、温、
风、湿诸疾,跳的英文 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
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
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
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
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
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希舒美片 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
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
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
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十孔口琴简谱 渗湿,又具健脾作用,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
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
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
症,常与熟地黄、黄芩、白芍等配伍(坤泰胶囊)。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
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91年五行属什么 、湿热壅结者。
6、增强免疫功能。
(1)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
胞数。
(3)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
(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7、抗肿瘤。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茯苓
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
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
8、保护肝脏。实验证明,茯苓有使肿胀的肝细胞明显减轻的功能,使肝脏的
重量明显增加,加速肝细胞再生,达到保肝降酶的作用。
9、增白作用。爱美人士对茯苓一定不陌生,因为很多号称天然美王者怎么加好友 白的护肤品
中都有茯苓的身影。研究显示,酪氨酸酶的活性强弱影响着黑色素生成量的多
少,而白茯苓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黑
色素生成量,可能是增白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茯苓常配的中药
1、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
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
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
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
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
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医学。
3、用于痰半真半假 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
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
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虽然是药,但不是只有生病后才能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还
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不论是熬汤还是炖菜都可以放入少许不仅可以大水冲了龙王庙 调味
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
茯苓的副作用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开胃汤
原材料: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
汤饮服。
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3、山药薏米茯苓粥
原材料:山药50g(干的淮山片为20g),薏米30g,大米1小把,茯苓粉
20g,枸杞少量。
4、荷叶茯苓粥
原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
适量。
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
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21:4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df90db1257e34c6b4b52063b9c723f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茯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茯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