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涉县旅游

更新时间:2023-03-22 22:31:01 阅读: 评论:0

微信支付密码-深圳景区

涉县旅游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平均数教学反思)

邯郸旅游导游词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个旅游的胜地,很多来自

异乡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给游客做好景点的介绍。下面是店铺带来

的邯郸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邯郸旅游导游词篇一

邯郸,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东临

华北平原,地处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2万平

方公里,辖19个县(市)区,人口884万,其中市区人口126万。

游客朋友,您知道“邯郸”两个字的来历吗?据《汉书》记载:

“邯,山名;单,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游客朋友,如果

您是初次到邯郸,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她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厚重。有

人曾形象地讲,在邯郸两脚就能从地下踢出个文物来,三句话就能带

出个成语典故来,抓一把泥土也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汗液!早在7500多

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并在世界上最早开始了粟、胡桃的种植和

家鸡的饲养,由采食经济迈向产食经济,开启了人类的农业文明,诞

生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郸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七雄之

一的赵国在此定都158年,立志改革图强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

射”,异军突起令邻国胆寒;西汉时期,邯郸经济繁荣,商家如云,时

人称之为“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并

称“五大商都”;邯郸名人辈出,英才荟萃,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在邯

郸;三国时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踞邯郸临漳境

内的邺城并葬于此。“三曹”、“七子”扬起的“建安文学”猎猎大

旗,使“建安风骨”彪炳中国文学史册;北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

崛起,作为陪都“北京”而声名远播;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面向民众,

种类繁多,在众多窑系中独树一帜,进入鼎盛时期;近代,邯郸的永年

广府古城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故乡。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武式太

极拳小巧紧凑,两种拳式柔中寓刚,刚柔并济,被称为“活的雕塑,

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100多年来,杨式、武式太极

拳,从开宗传至五代,从永年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的涉县和武安是八路军一二九师

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所在地,邯郸成为北方较大的区域性行

政、文化和商业中心。邯郸又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

常用的成语典故多达1580条,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经过八千年的文

化积淀,在邯郸这块土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脉络清楚的“十大文

化脉系”。即:标志中原黄河文明源头之一的“磁山文化”;标志华夏

始祖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文化”;以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

文化相交融形成的以“开放、进取、包容”为特质的赵文化;以清峻通

脱、记实悲壮把五言诗发展成熟的建安文化;有宗教与石刻完美结合的

佛教石窟文化;有开创中国民窑先河的“磁州窑文化”;有涉县、武安老

区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以“黄粱梦”为核心集梦之大成的“梦”文

化;以杨武式太极拳为代表的太极文化;脍炙人口“成语典故文化”。这

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对邯郸乃至中华民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邯郸又是一个物质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现代经济重镇。这里矿

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物产资源主要是“两黑

两白”,即钢铁、煤炭和纺织、陶瓷,其中煤炭储量40亿吨,铁矿石

4.8亿吨,是我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农业发展实力

增强,小麦和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和无公害

蔬菜生产基地,大名花生,涉县核桃、魏县鸭梨、永年大蒜、鸡泽辣

椒、临漳獭兔等特色农产品久负盛鸭蛋怎么做好吃 名。邯郸工业种类较为齐全,是全

国重要的火力发电基地,是现代“钢城”、“煤都”,为我国重要的

冶金、电力、建材、纺织、陶瓷生产基地。拥有邯钢、新兴铸管、太

行水泥、邯峰电厂、发达纺织、雪驰等一批著名企业。培育了新兴牌

离心球墨管、太行牌水泥、雪驰牌服装、丛台牌白酒、力力牌强力瓷

等一批名优产品。

游客朋友,邯郸西部太行山,蜿蜒雄奇酸奶能加热喝吗 ,景色宜人,古武当山、

炉峰山、武华山于险峻中蕴含着无限的秀美;京娘湖、天桥断山回水转,

一派诗情画意;在朝阳沟、长寿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小院则能体验到太

行山区的古朴民风。邯郸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丰富多姿。如涉县的

“上刀山”、“扛阁抬阁”。武安固义村的傩nuo戏“捉黄鬼”,武

安骈pian山村的“走黄河”;峰峰矿区王看村的“点老杆”和“苇子

灯”;邯郸县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邯郸县的“赛戏和扇鼓”;曲周县

的舞龙灯;临漳的“抬黄杠”和“撵花”,永年县的“吹歌”和“抬花

桌”,大名县的现代艺术草编,邱县的“青蛙漫画”等等,值得游客

朋友观赏和品味。

游客朋友,邯郸依靠其历史文化和太行风光交相辉映,人文古迹

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旅游资源优势,现已形成古色文化旅游、红色

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三大类旅游特色产品,正在着力提升和重点推出

八条精品线路。1、古赵文化游览线:丛台公园-黄粱梦吕仙祠-赵苑-

学步桥-回车巷。2、佛教石窟游览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大乘玉佛

寺-月爱寺。3、太行民俗风情游览线:京娘湖-古武当山-长寿村-朝阳

沟-东山文化公园。4、磁州窑艺术游览线:磁州窑盐店遗址-富田遗址

-磁州窑博物馆-陶瓷购物一条街。5、红色旅游游览线:一二九师司令

部旧址-冶陶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韩友谊纪念园-

大名郭隆真纪念园。6、太极健身寻根游览线:永年广府古城-杨露禅、

武禹襄故居-弘济桥-拜访太极名师。7、宗教旅游线。8、曹文化探秘

旅游线。同时,还将大力开发建设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

目,推出一批辐射周边、连接中原区域的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

者的需求。近几年来,邯郸市坚持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

突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力推进“四大”建设的战略目标,

努力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加强对城区的绿化、净化、亮化、

美化,大大加快了城市向国际化、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从而推动了邯

郸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臻完善常熟方言 ,专线公路和旅游专线车辐射各主要景

区,可进入性大大增强。火车站、汽车客运总站均设有游客服务中心。

全市现有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7家),旅行社

60家,星级饭店21家。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4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35亿元。邯郸交通便捷,106、107和309国道在境内形

成两个十字交叉点,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青(岛)兰(州)高速公路横

贯东西,京广铁路和长(治)邯(郸)济(南)铁路在此交汇;邯郸机场开辟多

条国内航线,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公路

过境、机场通航等综合交通优势的城市。

各位游客朋友,名城邯郸,丰厚博沉,纷华耀眼,名闻遐迩,魅

力无限。到邯郸旅游,一定会让您真切体验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赏到太行山的雄奇秀美,感受到红色旅游的浓浓氛围,体察到太行

老区的古朴风情,更能激发您多走走,多看看,对邯郸有一个更深入

和全面的了解。衷心祝愿您的邯郸之行旅途愉快,收获颇丰。

邯郸旅游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

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

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

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

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

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

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

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

《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

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

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

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

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

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

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

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

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

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

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

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

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

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

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

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

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

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

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

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

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

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

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

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

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

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

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素描的画法 等,各

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

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

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

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

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

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

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

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

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

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

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

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

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

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

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

“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

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

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

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

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

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

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

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

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

一个形象的见证。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

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

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

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

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

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

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

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

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

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

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

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

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好,游客朋友们,娲皇宫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邯郸旅游导游词篇三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邯郸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

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

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

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

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牤牛河、沁河、渚河、

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优良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

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

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

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传为赵

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这里亭榭台阁,风格古朴,现已辟

为公园;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内安

葬着为国捐躯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

等游览胜地。

“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

人展示古建艺术的风采。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邯郸成为了一个

“成语之乡”,许多历史典故诸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

“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都发生在这里。在《史记》中还记载

有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等故事。

邯郸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其名就是一些成语的组成部分,如

“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除外还有包含邯郸意思的一类,

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产生于邯郸

的成语多达50多个,加上与之相关的则达到上百。

产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旧城南街的回

车巷,传说是赵国上相蔺相如回避大将军廉颇的地方。从史书对两人

的记载中产生的典故还有“怒发冲冠”、“两虎相斗”、“负荆请

罪”、“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今邯郸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

址曾是赵国的王城,从兴建到焚毁的158年间,见证赵国的盛衰荣辱,

上演过一幕幕内政外交的活剧,从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典故。如那篇

《触龙说赵太后》产生的成语是“盛气凌人”、“舍本求末”。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

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

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

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

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

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

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

“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

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

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

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

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

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长平之战

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

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

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

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

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

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

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

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

《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

可被看为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来从历史深处

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人”、“不识大体”

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历史沿革】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

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

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

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

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

化的一个特例。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

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

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

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

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

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

多年的建城历史。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

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

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

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

(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

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

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

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秦

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

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

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

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

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

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东汉末叶,豪强并

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

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

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

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

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

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

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

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

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

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

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

节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

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

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

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初一作文600字 ,这

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住家保姆合同 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

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

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

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

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

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1945年

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

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

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

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

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

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

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

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历史文化】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

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

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

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

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

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

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

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

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

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

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

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

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

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

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如何写总结 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

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

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

学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

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

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脚踏实地的名人素材 粟的最早

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

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

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幼儿水粉画 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

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

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

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

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

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女娲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

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

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

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

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

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

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

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

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

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

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

“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

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

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

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

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

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

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

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

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

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

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

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

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

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

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

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

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3万字,是国内

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

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

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

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

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

黄梁梦

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

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

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

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

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

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

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

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

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

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

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

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

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

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

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

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

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

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

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

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

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

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

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

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

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

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

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

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

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

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

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

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

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

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

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

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

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

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

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

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

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

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

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

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

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

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2005年10月26日,经中

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

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

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

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

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

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

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隋朝皇后 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

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

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

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

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

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22:3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c24431eea8474f172bf0a242c29235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涉县旅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涉县旅游.pdf

标签:涉县旅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