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
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
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居》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
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
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
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
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
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
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
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
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
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
在农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
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
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
多读几遍;把不懂得字词勾出来。
2、用课件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我能读:莺、堤、拂、趁、村、童、散、归。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归。
c、我能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
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
的机会。
三、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1、课文中你哪些词不懂?学生质疑,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解决。
2、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
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
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
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
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
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
(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
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
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
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
/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
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设计意图]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
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
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
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与“语言”的通
道,学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与“文”就“接触”,就对
话了,“人”就获得了“语言”,语言也获得了“人”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春天这么美好,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
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
联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
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
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
欣赏。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由说到编再到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充分体
验的成功。
七、写字指导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导重点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
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八、采蜜集
1、练习填古诗(课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写在采蜜集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九、扩展活动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早春竞放风筝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村居》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用具】
录音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述: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你能用哪些词语或
诗句来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
二、学习新课
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词语,特别是许多诗人
赞美春天的诗篇。
1、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清代诗人,高鼎。
(板书:清代高鼎)
诗人高鼎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春天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于
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初读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一读,看谁能很快地读熟。
(在读前,将“长”“鸢”的音、形讲一下)
⑴学生自由练读,把课文读通,读熟。
⑵同桌互读:
请你的同桌检验一下你究竟读得怎样了。
⑶指名读:
议:他读得怎样?你想请那位同学和你一起读?
⑷齐读。
3、理解学习诗意:
⑴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好好读一读,你读着诗句,你读懂了些什
么?
⑵学生自由说自己读懂的地方。
(字,词,句等皆可)
⑶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适当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全班议一议,说一说。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但诗人在此处却仅仅写了几种
景物。
春天里一定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
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画面)
⑸你看了这些画面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练说)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读
出这种美丽迷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议),齐读。
⑺在这样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你有没有放过风筝,心
情怎样?
(快乐,喜悦)
⑻请你们读一读诗的后两句,读出你的那种心情:
指导朗读。
自己读。
指名读、议。
齐读。
让我们把这首诗一起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知识库里的一员。
(学生背诵课文)
三、领悟诗情
如果你也随着作者来到了这样的地方,你会听到些什么?看到些
什么?闻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说。
3、说写结合:
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让我们的思绪流淌在笔尖,把你想说的
话都写下来。
4、交流写作的内容。
《村居》教学设计篇3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
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
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
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
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
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
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
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
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
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
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
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充分利用诗中
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诗的意境,增强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培养其审美的意识,使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第三,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
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
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
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
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
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
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
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
乐村居)
2、正音:乐(yu)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
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
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n?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
好、媪;东、笼、蓬"。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
话写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
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
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
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
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
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
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
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
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
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
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
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
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
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
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
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
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
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
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风景图
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
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锄豆图、织笼图
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一带而过。
卧剥图
3、你看,我们用这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
的内容给记住了。那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
哪个画面来写呢?那就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播放鸟鸣的音
乐,学生写。)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设计意图】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
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
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
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
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
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
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
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
看一下书。师引背。
2、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
这首欢快的歌,可以一起打节奏、一起唱。(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
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
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村居》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
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结合
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
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
词语的教学)
(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
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
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
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
(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
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
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
方的好。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
正说着些什么?你听......
(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
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
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
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
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
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谁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说话(同桌进行)
3、看来这些孩子都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可是这对老
夫妻,年级大了,耳朵也不太好,还只会说吴音,我们怎么和他们聊
天呢?这样,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和他们二老聊聊?
4、设置问题:“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小茅屋里?你们为什么还
总是笑容满面呢?”
(学生自由表达)
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难怪二老的脸上总是笑容满面呢!这
样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师几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
写下了一首小诗歌!
5、“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辛弃疾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
者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说,教师注意提升)
6、在那个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谁不向往,
这样的生活谁不沉醉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板书(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
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多读一些宋词,
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村居》教学设计篇5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
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参赛者的英文 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
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
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
然而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
无邪和美好。
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
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
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
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师:板书课题)
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
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
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
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
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
“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
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
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
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
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
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
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
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手相三角纹 、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
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
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
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
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
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
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
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
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
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
志心。
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
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
(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
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师:溪水人家绕,绿野乡村,有对老夫妇正醉中逗趣,三个孩子
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
是怎样的姿态?(观察课件画面)可不可以换成“躺”、“三十六计口诀 趴”?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
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
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
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
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
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
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
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
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
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
齐朗读吧!(课件音乐)
3、师: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的
“无赖”。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色让人好生羡慕和向往。辛弃疾看到了
此情此景,难道产生的仅仅是幸福是羡慕吗?
(课件出示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暑假是几月份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
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
5、师:是啊,就是这样的一位精忠报国,誓死收复中原失地的爱
国词人,他的一颗报国之心是否在疆场上得以施展?充斥于满心的怎
么还有欲说还休的“愁”呢?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师: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谁来说一说,
词人的“愁”指的是什么?
(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
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
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
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
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
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
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
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
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
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
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
与世长辞了。)
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
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
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
乐村居》。
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报国
《村居》教学设计篇6
【教材简介】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
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
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
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
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
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
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
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
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板书“居”,组词。想到了什么?然后板书“村居”。指名背
诵高鼎的《村居》。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题名也叫《村居》的诗,不过,它的前面
还有三个字“清平乐”(板书)。(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清平乐”
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它相当歌曲的谱子。看,咱们的语言真
有意思,三个字就能定下曲子的意境。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屏幕出示辛弃疾的
生平,学生看之后提取关键词,譬如:字幼安,号稼轩。文武双全的
传奇英雄。词作的风格:农村词,英雄词。)
4、放声诵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读顺,读正确。(学
生读词,教师做手势进行指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翁媪锄莲相媚好剥
2、指名学生读一读,一边正音,一边加以渗透。
〔锄——锄禾(指名背诗)——锄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指导读“青青草”。)
莲——莲花——莲蓬(为了读起来响亮点,读第二声)〕
3、齐读。
4、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
了几个人物?他们在哪儿呢?(指名说,相机板书:翁媪大儿中儿小
儿)
5、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
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板
书:溪)这个字和大家的感情肯定很深,因为咱们是桃溪小学的一员。
如果,把这个“溪”换成提足旁的“蹊”,你有什么发现?(齐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现在大家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出示课文插图,指名
回答。)
(①幸福的一家子②相亲相爱的一家人③安居乐业的一家人……)
三、走进村居,在诗意中徜徉。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认为谁是最幸福的?说一
说你的理由。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从哪儿可以看出他
们是沉醉?(学生交流)景美,心情舒畅,或许也会喝点老酒,微带
醉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聊天,用吴
方言说着贴心话的样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玉米排骨汤怎么做 先声夺人的“法宝”,
你的作文定会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
4、学生自由交流。指名谈一谈。(男女同桌之间扮演翁媪,自由
畅谈。)
5、其实,儿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话题。听——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
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
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他也老大不小了,该帮他娶个媳妇了。”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
6、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齐读)大儿幸福吗?
中儿呢?(指名回答)
句式训练:
大儿的幸福,在于();中儿的`幸福,在于();翁媪的幸福,
在于()。
7、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会是怎样的神情?出示“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交流,指答。板书最喜)小儿子
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呢?(学生交流)
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
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8、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前者想到的是责任,后者
让人欣慰。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
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
“一颗,两颗……”,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
流,理解“卧”)
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
感慨:“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静”的时候是
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
“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
9、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儿可能就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
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词人醉了:他陶醉在乡
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
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
之中。(齐声诵读,然后背诵。)
11、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
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
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
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
“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这种安居
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
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将“醉”字进行到底
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媒体出示)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慷慨激
昂)你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报国的激
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可怜白
发生”。)
(二)、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醉”一样
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
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配上激昂的音乐)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
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
啊!(出示村居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齐读)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蓦然回首”,却发现咱们和这幸福的一家人,还是半个老乡呢。
(出示吴方言分布图)让我们用我们的“吴侬软语”来读一读这首词,
相信大家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配乐,学生用吴方言读词,
体会。)
五、作业。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
的奇葩。其中,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韵味:一个
“卧”字,精彩纷呈。在课外阅读积累中,睁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
采撷到其中亮丽的一枚。试试看,怎么样?
《村居》教学设计篇7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
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
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
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
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
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
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教学要求,并结
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借助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翁媪、
卧剥、相媚好、无赖”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通过多层次的诵读,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
场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
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难点:多层次诵读,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
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一:诗词对比,了解词的特点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首词。在这
之前,学生只学过诗,从未接触过词。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了
解诗和词的不同之处。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村居”两个字,问学生:
“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想到了农村生
活,有的回答想到了农村人居住的房子。笔者接着出示高鼎的诗《村
居》让学生读一读,并用一句话进行过渡:“在清代诗人高鼎的笔下,
《村居》是一首诗,而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村居》却是一首
词。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诗与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对诗词异同的梳理,学
生较容易发现词的三大特点:每行词的字数都不相等;词除了有题目,
还有一个词牌名;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为上阕(上片)和下阕
(下片)。此环节通过诗词形式上的对比,使学生对词的特点有了初
步的了解。
(二)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感受词的韵味
学习古诗文,不仅要正确读准字音,更要读出诗中的韵味,感受
其韵律美。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分两步进行教学。
1、正确诵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学生读准一些难读的字音,并理解
关键字词的含义。如针对“翁媪”二字的读音,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偏旁部首的方法来理解“翁”是指老年男子,“媪”指老年女子,
并用拆字理解的方法明白“翁媪”一词指的是一对老年夫妇;还有对
比古今义理解词语的含义,如“无赖”的今义是贬义,指游手好闲、
品行不端的人;而在古代,“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又如“剥莲
蓬”一词,学生很容易读错。笔者出示了“剥”的两个读音和不同的
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来选择正确的读音:“bo”,意思是去掉外面
的皮或壳;“b”,意思是用强制手段夺去,依照法律取消。学生根
据意思很容易找出“剥”在这里指的是去掉莲蓬的皮,也就能选择正
确的读音“bo”。而“莲蓬”这个词中“蓬”一般读轻声,但在词中
为了押韵要读它的第二声。
2、读出韵味
古诗词平仄有序、简短精炼,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过
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了这首词上阕压的是“ao”音:“小、草、好、
媪”;下阕压的是后鼻音“ng”:“东、笼、蓬”。一般在朗读诗词
中,读平声时,即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而读仄声时,即上声和
去声,声音要短促。笔者通过范读,让学生模仿诵读,读出了这首词
的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翁”“媪”“无赖”
的含义,读准“剥莲蓬”的字音,以及了解词的韵律,让学生能够把
词句读顺,然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品悟词的`韵味。
(三)教学环节三:想象画面,感知词的大意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笔者从再现诗的画面
入手来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大意。这首词虽然只有8行46个字,却向我
们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生活画卷。笔者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结
合书本插图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懂词句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词中描绘的这
幅美好的生活画卷。
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呢?”笔者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
1、感悟景之美(抓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来体会);
2、感悟人之和谐(抓住‘醉里吴音相媚好……溪头卧剥莲蓬’来
体会)。”接着描绘出五幅画:乡村美景图、翁媪醉聊图、大儿锄豆
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让学生把这五幅画结合在一起,完整
地说出这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练说,一幅乡村美景图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
的面前。这样的设计摒弃了对古诗词繁琐的分析和对诗意的死记硬背,
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诗词特有的意境之美,不仅让学生在
较短时间内理解了词的意思,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
举两得。
(四)教学环节四:紧扣词眼,感悟词的意境
每首诗都有诗眼,词也不例外,抓住“词眼”展开教学,能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首词的词眼是“喜”字。课上,笔者问学
生:“通过诵读,你发现了作者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了吗?它就藏
在这首词中。请大家用心读一读,找出最能表达词人此刻心情的那一
个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喜”这个词眼。教师板书“喜”字后说:
“这是词人情感的流露。辛弃疾到底看到了什么令他这么欣喜?”学
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归纳出作者“喜”的四个原因是:环境
宁静、夫妻和美、两儿勤劳、小儿无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喜”字理解了作者对这户人家老头老太
生活和美的喜爱、对两儿勤劳的喜爱、对小儿天真无邪的喜爱和对这
与世无争的宁静村庄的喜爱之情。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的心
与词人的心一起跃动,真正走进了词所创设的如诗般恬静的优美意境
中。
(五)教学环节五:背景补充,体悟作者的心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笔者补充介绍
了作者辛弃疾的相关资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接着,笔者通过提问
引发学生思考:“读到这儿,老师的头脑中冒出了一个问号,辛弃疾
是众所周知的爱国词人,此时的他为什么不去赞美战场上英勇无畏的
将士,而是极力地赞美这安宁平静的乡村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了解了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他们的回答可谓精
彩纷呈。
如
生1说:“因为他已经厌倦了战场的厮杀,现在他更向往安宁平
静的生活。”
生2说:“从这可以看出,他热爱和平,希望所有的百姓都能远
离战争、远离战场。”生3说:“因为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
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像这家人一样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笔者顺
势进行小结:“是啊,辛弃疾希望全天下的家庭都能像这户人家一样
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他不愧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中不光
渗透出作者的‘喜’,更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在学习这首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将词中宁静的乡村
生活融入烽火连天的南宋王朝这一历史大背景中,使学生了解到词中
所描绘的安定祥和的环境在那个战乱年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学生还
从中感受到了词人对安宁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教学环节六:课外拓展,激发读词热情
学完了课文《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还没画上句号,笔者又
向学生推荐了辛弃疾的另一首不同风格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
语以寄》。学生要理解这首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先让学生听录音诵
读,再给他们讲解了一些难于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降低学生理解词句
的难度。最后,笔者用一段话作为课堂结束语:“辛弃疾的一生是跌
宕起伏的一生,有茅檐低小的宁静美好,也有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
在不同的时期,他所写的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中不变的是他那份
浓浓的爱国热情。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读他的词,更深入地了解这位
爱国词人的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末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父赋
壮语以寄》这首词,通过与《清平乐村居》的相对比,有利于学生更
全面地了解词人辛弃疾的创作风格。两首词虽然风格截然不同,但都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情,为学生将来学习辛弃疾更多的古诗词打下坚
实的基础。
《村居》教学设计篇8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
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
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
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
“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
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
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
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
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
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
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
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
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
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
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
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
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
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
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剥香
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n,这是诗词里和仄、
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
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
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
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
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
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
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
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
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
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
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
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
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
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
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
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
—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
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
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
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
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寓言成语故事 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
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
(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
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
(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
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
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
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
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
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
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
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
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
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
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
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
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
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
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
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
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
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
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村居》(齐
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
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
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
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
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
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
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
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
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
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
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
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
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
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
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
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
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
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
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村居》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媪”“剥”两个生字,理解“翁媪”“吴
音”“相媚好”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情景,
体会田园生活的美。
3、了解宋词的常识及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祖国独特
文学形式的喜爱和欣赏的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等词语。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宋词及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背诵诗词,导入新课
1、课前学生背诵新近积累的宋词:
欧阳修《采桑子》、陆游《卜算子咏梅》、晏殊《破阵子》。
2、揭题: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的
体裁类别吗?(宋词)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
作《清平乐村居》。
3、读课题,注意“乐”是“音乐”之“乐”。说一说预习中学
会了什么。
4、教师补充介绍宋词常识和辛弃疾生平。
二、自学课文及检查交流
1、出示要求:
读正确、流利,不懂的地方查一查资料。
2、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与检查:
⑴指名读,正音。教师给予评价,指导适时停顿。
⑵再读全文,词义质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举手汇报。
⑶说说诗词大意。
三、习字
1、描红、临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熟读这首诗。
第二教时
一、交流已经学会的内容,明确本课任务
1、关于课文,你已经学会了什么?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对照检查:
⑴听写词语:
低小、吴音、莲蓬、鸡笼、翁媪。
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是否韵味。
⑶说出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渡:看来我们对这首词的学习还需要更深入些。这节课的主要
任务就是体会词的情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精读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词中写的是什么样的`景,
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2、同小组交流。
3、发言与指导:
⑴景:
描述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完整与优美,注意顺序。
关键词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扩大外延:
荷塘、豆地、其它庄稼。
过渡:
你觉得这样的乡村景色怎么样?更美的是乡村的人。
⑵人:
注意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家?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⑶词人想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关键词:
“醉”、“喜”、“相媚好”。
4、小结:
田园生活美如画,村居人家乐融融,此刻你一定和诗人一样,想
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此情此景。快打开本子试一试吧!
5、简单交流后,再次诵读全文。
三、拓展阅读
同学们如果对辛弃疾的词感兴趣,课后可以选读下面几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村居》教学设计篇10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
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
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
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
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
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
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
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
内涵。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
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
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处相机点拨。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
“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
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
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
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
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
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
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设计理念】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
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
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
一理念,本课时古诗教学设计中从图入景,随景读文,逐步引入学习
古诗。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
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媪(o)、剥(b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
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
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
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
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
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
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3、谁能把题目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
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
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
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
界吧!
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
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
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
“媚”读去声,“媪”读“0”,“剥”读“bo”.
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
“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
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
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
“吴音”。
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
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
去学习。
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曾少年什么时候播 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
(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
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
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
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
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
读:“大儿锄豆溪东。”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
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
蓬。”
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的组合成了
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
全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
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
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
品味。
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无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
思?
(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
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阿的多音字组词 天真烂漫、调皮可爱;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
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
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
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
意。
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
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d、理解诗人之“醉”。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
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
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
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
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
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全作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
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
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
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
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
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人—美
醉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5:2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bc3e5a4d1881908fffdd46f5102a18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村居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村居图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